頂點小說網->軍事->漢末之我為劉辯->章節

第八十三章 分局勢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袁紹得多麼憤怒才會喊出這樣的口號的,如此癲狂,幷州是那麼好踏平的嗎?劉辨是那麼好生擒的嗎?若是那麼容易,南匈奴也不會被打散了。如今袁紹軍連冀州都打不出去,談什麼踏平幷州?可笑的事袁紹麾下的武將們還真信了袁紹的話,個個叫囂著要報仇,情緒憤慨,神情激動,這些人的配合無疑正中袁紹的心意,總之不管幹不幹得過,口號反正是要喊到位的。

其實一大幫人就是嫉妒!

但袁紹手下的謀士還是很理智的,冬季已經來臨,天冷的跟什麼似的,凍得人呼吸都覺得壓抑,就這樣的惡劣天氣,還怎麼出兵?

於是幾個謀士就輪番的勸袁紹,明言主公你可不要意氣用事啊,就這樣的天,沒等行軍到幷州,咱們的部隊在路上就得給凍得解散了。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勾踐尚且臥薪嚐膽,韓信還有胯下之辱,咱們應當負重前行,小不忍則亂大謀,切不可意氣用事啊!再說那劉辨小兒,且讓他得一時之意,待來年開春,我們整軍待發,一舉直入幷州,定然是能夠大獲全勝的。

諸如此類的話是輪流的轟炸袁紹的耳朵,袁紹縱使再不爽,他也只能夠聽了勸。袁紹又不是傻子,他自然明白如今時候不適合出兵,他只是對麾下人表明態度而已。

這事也就草草收場,可憐了才十六歲的袁熙,原以為出道就是巔峰,沒曾想出道就直接入了土,死的那叫一個憋屈。袁紹有喪子之痛,心中悲憤,便有情緒要發洩,所以這個冬天,袁紹又多納了兩門小妾,練的兒子的號被登出了,那就再多建立幾個。

至於季雍,袁紹表示他對這傢伙沒什麼印象,給點安家費意思意思就算了。

袁紹這邊有很多人顧及袁紹的情緒,都不多討論此番事宜,到心裡面卻是幸災樂禍的,比如袁紹的大兒子袁譚,他就對袁熙的死表示喜聞樂見,儘管表面上還是做出一副可惜如此的模樣,但他內心裡卻是歡呼雀躍的。

門閥世家子弟當中勾心鬥角的事多了去了,奪嫡爭權這事在皇族裡也不是什麼新鮮事,自古以來都是如此,就是袁紹這裡也逃不過這個定律。袁譚早早的就把袁熙當做對手了,什麼兄弟之間和睦,溫良恭儉讓的,統統都是屁話,袁譚戒備的就是袁紹不喜他而喜袁熙,下面還有個袁尚,雖還在襁褓當中,到指不定他長大之後更得袁紹喜歡。

生為嫡子,袁譚的壓力也很大,有時候他不得不提防一些事情,好在袁紹的兒子並不多,目前就三個,如今還死了一個,袁譚這下就表示他的壓力沒那麼大了。

袁紹還有女兒,一個袁芳,一個袁杏,姿色到算不上閉月羞花,但容貌尚佳,畢竟袁紹也是個大帥哥,他睡的女人更是美人,這造出來的小人兒自然不會差到哪裡去。

自劉辨回到鄴城之後,他與甄宓花前月下的時間近乎是沒有了,郭嘉、董昭連連與他協商冀州部署,荀攸、沮授也參與進來,等著好不容易把這幾個大佬給搞定了,劉辨又馬不停蹄的趕往中陽城,張氏和甄宓自然跟隨。等著回到中陽城,劉辨把張氏和甄宓暫且安排好之後,他都沒有什麼時間和唐瑛、蔡琰、伏壽三女溫存,就被荀

諶、韓奕、盧浗等人拉著開會。一打仗就耽擱政務,處理好政務還得巡查各個部門,再慰問安撫百姓,更要問安何秀兒等等,事情幾乎就是堆積著的。

幸好劉辨搞出了內閣,不然他都得忙到屁股都沒地方坐,年紀輕輕就會因為政務而勞累過度。白天有白天的事情,晚上自然有晚上的事情,修心功法是要補充的,公糧還得交,唐瑛和蔡琰兩女如今很是配合劉辨上演一龍戲二鳳的情節,就是伏壽這裡不太好把握,容易擦槍走火,也常常把劉辨搞得不上不下。

畢竟沒有正式娶進門,劉辨下手過早的話,有損伏壽的名節,但這事也不能夠再拖了。

年關將近,劉辨治下各地狀況皆好,幷州自然不用多說,作為劉辨的大本營,幷州發展自然是重中之重的,就沒有人是閒著的,哪怕是上了年紀的王越和童淵都練兵積極,再有早從洛陽撤回的史阿等人都又分往各地督察情報去了。就如此奮發的氣氛下,幷州想不發展的好也難。

各地太守頻繁傳來捷報,糧食豐收,府庫充足,稅收達標,民生穩健,一切都在呈現上升趨勢。只是有個別地方太守因為年紀大了而想要辭官回去養老,比如韓奕的父親韓說,但劉辨沒準,因為一旦韓說辭官了,劉辨麾下又沒人可以頂上去位置,所以只能夠再讓韓說就任,大不了少做事好了,有政務就讓郡丞他們去做好了。

不多說幷州,河東郡這邊的時局也很穩定。高覽和徐晃二人繼續和牛輔對峙,且只對峙,根本沒有任何的軍事衝突,就連小小的試探都沒有。若不是為了穩妥起見,以防多生事端,劉辨都想要撤回來一部兵馬了。

白波軍依舊是河東郡內不可小覷的一股勢力,他們夾在牛輔和幷州軍中間,充當了極好的緩衝。而據李樂傳報來說,楊奉那幾個人好似跟牛輔有些眉來眼去,暗中似乎有些齷齪。但劉辨對此並不在意,他知道董卓已經是日薄西山,就算白波軍投靠過去也掀起不了什麼風浪,況且高覽、徐晃二人駐守河東郡也讓劉辨放心,至少鍾繇還在那邊看著,河東郡的優勢不會輕易丟失的。而就算白波軍背刺,幷州還有刀盾軍可以去馳援,完全不虛。

目光轉向蒙州,自劉虞上任蒙州牧之後,他採取的懷柔政策使得胡人更加歸心,而蒙州兩城的發展也漸入佳境,人口已經達到近十萬戶,這個數字還是很喜人的,並且是胡人居多。這完全說明劉辨的民族融合政策是起到作用的,而且未來可期。

蒙州的良好發現自然是離不開審配的竭力付出,而付出總是會有回報的,劉辨給予審配的待遇也是相當高的,當然劉辨不會虧待任何一個努力的部下。

此外,劉辨有打算讓張遼領西蒙軍而回,蒙州穩定,已經沒有戰事,西蒙軍沒有繼續駐守下去的必要。另外冀州和幽州的戰事必然是需要援助的,歸來的西蒙軍可以分攤極大的壓力,鞏固局勢,或更給予袁紹軍致命的一擊。

所以西蒙軍的迴歸勢在必行。

關於冀州和幽州的局勢,冀州暫且不提,反正以劉辨如今與袁紹的關係來看,他們也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冀州必然只能夠存在一個諸侯,結果已經是註定的了。

而幽州方面,劉辨倒是覺得公孫瓚還可以再爭取一下,畢竟兩個人的局面是死敵,三個人的局面就是和稀泥了。

且看盧植上任幽州牧之後,劉辨治下的幽州五郡皆是一派祥和,其中劉同和荀攸自然也是起到很大作用的。而公孫瓚的局面就很尷尬,他與劉辨其實沒有仇恨的,若真要敵對,他也得好好掂量才是,至於他答應袁紹聯盟的約定。

呵呵!

聽聽就算了!

畢竟直到現在,公孫瓚也沒有真正的動兵,只是試探試探而已。

馬日磾所掌管的幽州書院在盧植的大力支持下已經建立完畢,學子招收了有近乎三百多人,其中幽州本地人巨居多,再其中官員子弟也居多。由蘇雙和張世平牽頭,幽州商賈子弟也有入院,而孤兒學子只有少部分。

馬日磾畢竟出生士族,他還是偏向於士族子弟的,關於這點,劉辨並沒有介意,什麼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肯不肯投效,肯不肯合作,肯不肯為他所用。反正與劉辨背道而馳的人,都是沒有什麼好下場的,這一點很多人都清楚。

而秦三兒,傅幹等人也出力許多,此番他們也都回往中陽城,以待劉辨嘉尚,更是要面臨畢業季了。

左慈建立的全真道教幽州分部也已經鋪開局面,起初人手還不夠,左慈便向史子渺借人,史子渺只好把他收的幾個徒弟派過去,再有全真道教總部的一些護法之類,而後左慈才放手一搏,開啟了局面。

整個這一年,劉辨的收穫還是很大的,最明顯的就是地盤加大,而天下局勢發生很大的變化。劉協這個皇帝好似已經無關緊要了,地方上諸侯強勢,許多勢力都不再聽從朝廷的約束。董卓掌控的這個朝廷下放的旨意,很多人都不聽從,其中尤為劉辨這裡最為明顯,朝廷好似名存實亡,只有董卓還沉迷於其中,不能自拔。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劉辨與袁紹剛開始爭奪冀州的時候,董卓還派人來調停,結果沒人搭理他,派來的使者更是被打發走,灰溜溜的回去向董卓傳報,搞得董卓都氣壞了。

等到年關將近,春節前幾天,劉辨才把積壓下來的政務全處理完畢,他當慣了甩手掌櫃,可是把荀諶等人給忙壞了,就連劉和與田疇都跟著累。

時間一空閒下來,劉辨卯足了勁的與唐瑛、蔡琰兒女造小人,他成親許久,還沒個子嗣,這是個問題,而劉辨也沒有什麼辦法,他的身體檢查過躲多次,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量變產生質變,劉辨就只能夠多多研究一龍戲二鳳的絕招,以待有朝一日,開花結果。

當然,劉辨還得照顧伏壽的情緒,可不能冷落了這位小主,談情說愛是少不了的,眉來眼去更是家常便飯,親親啃啃摸摸抓抓,其中滋味,不足與外人道哉!

只是甄宓與張氏回甄逸那去了,劉辨暫且不能夠與她時常見面,但是有些可惜。不過這個妹子現如今還太小,劉辨也不著急,反正也跑不了,等著過幾年再見面,或許更有一番風味呢!

與劉辨這裡花前月下不同,大漢天下其他地方還是有很多不平事發生的,細細數來,道有幾件事情值得關注一下。

相關推薦:大暴君系統魔王不必被打倒進化之血人間苦承包大明仙遊四海醒者傳說開局神級選項強化升級猛卒撿到一隻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