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漢末之幷州匪政->章節

第七十二章涼州盡去胡風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建康五年二月,孟朝滿朝公卿匯聚於光明宏偉的太華宮內。

這次廷議,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歷經兩年,孟朝的人口統計總算完成。

去年廷議,彙報了戶籍的只有兩京與幷州布政使,三州合計一百三十萬三千戶,六百九十九萬三千人。

所以今年廷議的重頭便是剩下各州向張瑞彙報具體數字。

涼州為國家藩輔,去年又經歷了一場叛亂,一場官場肅清,最為引人矚目。

張瑞便看向涼州布政使,,說道:“涼州為天下要衝、國家番衛,今次廷議便先從涼州開始吧,同朕及諸位大臣講講,涼州情況如何?”

涼州布政使張範立即起身,說道:“我聖朝軍威浩然,肅清寰宇。涼州者,昔秦朝西北,月氏故土,匈奴西來,烏孫遠遁。如今盡為我朝沃土。”

“涼州東起安定,西至安西,南抵高原,北涉凍土。方圓百萬裡之內,良田廣袤、牛羊遍野,土沃物繁而人富樂。”

“共計有戶籍二十五萬七千,一百三十八萬八百。”

一百三十八萬八百,看起來百萬人口也不少。但是聯絡到張範之前所說,涼州方圓百萬裡。

這樣就意味著一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才一百萬人。絕對意義上的地廣人稀。

盛唐之時“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富庶者無如隴右”的情況與孟朝涼州有天地之別。

張瑞對張範說道:“涼州居絲綢之路要道,經商便利。土地肥沃,適宜農業開墾,又能放養牛羊。無論工商農業畜牧,理應俱為天下之最。朕期待有一日,天下富庶無能與關隴相比。”

一眾布政使面帶譏笑,都看向略帶窘迫的張範。

陛下對涼州的期望不可謂不高,但現在涼州的形勢可謂與陛下期望截然相反。

天下富庶者無處關隴,而現實是天下殘破者無出涼州。

張範正身說道:“臣必殫精竭慮不負陛下眾望。”

冀州承宣布政使司馬朗譏諷道:“某倒是不知張布政使有何高明手段,能使涼州富庶超過冀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司馬朗的挑釁,張瑞充耳不聞,淡然的打量著手指。

官員之間眾志成城是有可能的,但說他們彼此和睦,互相之間彼此和和氣氣,這一點張瑞可從來沒敢奢望過。

從起兵太原開始,這些文臣武將彼此間互相爭吵、攻訐就從不曾斷絕過。

平淡有兵曹、田曹之間的拍桌大吼,激烈有張遼、張白騎在戰場上意見不合,刀劍相對。

有激烈競爭總好過所有官員都在張瑞面前裝作一團和氣,背後互相捅刀子。

張範被司馬朗譏笑,憤慨不已,說道:“涼州自前漢起,羌亂綿延百年。前漢之時,在冊戶籍僅四十七萬七千,歷經漢末亂世,人口卻逆勢增長至百三十八萬。只要以此趨勢,涼州長治久安之下,富庶可期。”

“人口百三十八萬,其中絕大部分是羌、氐吧?”

這裡張瑞強勢插入一句,說道:“既然編戶齊民,用我諸夏文字服飾,便不論之前出身。尤其歷經多年,涼州境內羌、氐兩族已經被掃蕩一空。任何山林險隘當中,都沒有羌胡部落生存。羌、氐已經在事實上於涼州消失。涼州臣民即皆為我孟朝之民。”

聽聞張瑞之言,司馬朗立即正身而坐,不再出言。

依賴於孟朝強盛的武力,與繁盛的羊絨交易,羌族已經紛紛撤離涼州,向高原開赴。

高原養山羊產出的羊絨,是羌人對孟朝最具經濟價值的物品。

再加上,羌族已經試驗過太多次,的確打不贏孟朝府兵,涼州境內的羌人紛紛逃離。

這使羌人文化在涼州徹底絕跡。歸化的羌人,在十幾年一代人後,就真的沒有一點接觸羌族文化的機會了。

氐族情況與羌族稍有不同,首先這個民族沒有羌族那麼桀驁不馴,歷史上也成功融入了諸夏。

而且這個民族與諸夏實在太像了,以耕種為俗,善織布,善養六畜。

如今涼州地廣人稀,朝廷連續數年為涼州免稅,很多氐人甚至不用官府強制要求,就主動來到廣袤平原上耕種。

只要禁絕一些氐人陋俗,實在很難分辨氐人與諸夏的區別,是最好的編戶齊民物件。

內閣輔臣司馬芝開口說道:“如今涼州遠離戰亂,全境承平,哪怕休養生息,亦能逐漸恢復人口。又靠近絲綢之路,富庶可期。張布政使的確應該思慮,該如何使涼州百業俱興。”

張範向張瑞恭敬的行禮,然後說道:“請容臣向陛下詳述。”

“可。”

“涼州此前疲敝便因邊患頻仍。賴我聖朝威加宇內,涼州羌胡遠遁,境內一片承平。某以為涼州如今當務之急反而不在增加人口,繁盛經濟。”

“哦?”張瑞來了興致,要知道孟朝如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建設建康盛世上。張範竟然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實在是出人意外。

“卿可詳細述說。”

張範說道:“涼州胡風剽悍,此前久受其擾。如今戰亂之後,難得混元歸一,民風一致。此時應該注重忠義禮教,使百萬百姓及後代都心向中原。有此純淨局面,摒棄混雜思想,以涼州地利,無需二十年,則百業俱興。”

一眾公卿認真的思索著。

擁有大片平原,肥沃河西走廊的涼州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不是因為百姓憊懶,不是因為土地貧瘠,只有一個原因,經常爆發的胡人叛亂使涼州生機疲敝。

再反觀安西都護府下轄的西域,哪怕黃沙萬里,寥寥幾個綠洲也生機盎然,就是因為他們國家承平。在佔據絲綢之路後,這些國家輕易就積累了無數財富。

而張瑞感觸更加深刻,不由得便想起了大唐歸義軍。

安史之亂(755—763年)爆發後,唐朝駐守河西走廊和西域的精銳部隊被調往內地鎮壓叛亂,吐蕃趁機對這片區域發動勢如破竹的進攻,僅用短短幾年時間就佔領了大部分城池和土地,對這片區域取得絕對優勢。

然而駐守河西走廊和西域的唐朝將士卻並沒有屈服投降,西涼、西域一帶的軍民全部心向大唐,戍邊兩百年。歸義軍節度使,率軍打通與長安的聯絡後,“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得地四千餘裡,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歸”。

孟朝若是能趁著涼州思想純淨,民風一統時實現百姓教化,讓涼州死心塌地的忠於孟氏朝廷,那遠離了戰亂的涼州,富庶繁榮的確如張範所言,指日可期。

相關推薦:極道丹皇吞天劍神戰國野心家大世爭鋒西遊:開局化身黑無常,地府簽到生死簿夫人你馬甲又掉了超神學院裡的異鄉人四分之三絕世美男長生五千年李青的奇妙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