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漢末三國志->章節

第061章 三郡之變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延康元年(0)劉備自關羽兵敗丟失荊州後,再次遭受了一次重大損失,當時駐守上庸等地的劉封和孟達不和,孟達不堪劉封的壓迫,叛逃魏國,曹丕重用,並且和夏侯尚、徐晃等人聯合擊敗了劉封,奪走了上庸等郡。

事後,劉封逃回蜀地,被劉備下令自殺。

【三郡之變】

建安二十四年(19)時,關羽討伐曹仁,曾經多次派出使者要求駐守在上庸、房陵的劉封、孟達出兵支援,但二人以上庸三郡佔領不久,不敢輕易離開為由拒絕。關羽戰敗後,劉備因此怪罪於劉封、孟達二人。

次年,劉封和矛盾之間的矛盾進激化,二人之間互相惱恨爭鬥不和,劉封不久搶走孟達的儀仗樂隊。孟達既恐懼自己所犯罪過,又十分憤恨劉封,於是上表向劉備告辭(注1),率領自己的部屬投降魏國。據《資治通鑑》記載,當時孟達率領四千餘部隊降魏。

孟達降魏之後,得到了魏王曹丕的重用。當時曹丕讚賞孟達的才能容姿,任命他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還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並為新城郡,以孟達兼任新城太守(注),並且後來還派遣徵南將軍夏侯尚、右將軍徐晃同孟達一道襲擊劉封。

孟達投降後,劉曄曾經向曹丕進諫,他認為:“孟達有苟且求得的心思,又倚仗才氣,好用手段,必定不能感恩圖報,心懷忠義。新城與吳、蜀接連,如果那裡有什麼變局,將為國造成禍害。”不過曹丕終究沒有將孟達調換職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歷史上孟達之所以能得到魏王曹丕如此的信任和重用,一方面固然是孟達的儀容舉止才能都頗好,但更重要的是孟達投降的時機對於曹丕太重要了。俗話“趕得好,不如趕得巧”,孟達投降的時間恰好是在曹丕繼承魏王,還沒有稱帝的時間之間,這個時候曹丕急需要積累自己的聲望,一方面他需要穩固自己剛剛得到的魏王的位置,另一方面他也要為稱帝做準備,而此時孟達投降了,對於曹丕可以是一場及時雨,而曹丕投桃報李,出於++++,m.■.co∽m千金買骨馬的需要,當然重用了孟達,畢竟孟達是第一個投降自己的蜀吳將領,不意思意思怎麼行。

多一句,雖然後來孟達如劉曄所料最終還是叛變了,但和當時的魏國局勢也有著很大的關係。

孟達和徐晃、夏侯尚等將領一起帶兵討伐劉封,孟達親自修書給劉封勸降(注),但遭到了劉封的拒絕,之後西城太守申儀叛變劉封,劉封兵敗逃回成都。上庸太守申耽又投降魏國,魏國任命申耽為懷集將軍,遷居南陽,申儀為魏興太守,被封為員鄉侯,屯紮洵口。

歷史上申儀、申耽兩兄弟雖然都投靠了魏國,但其實二人是有很大區別的,弟弟申儀是自願投降的,而哥哥申耽實際上是被迫投降的。申儀在孟達、徐晃、夏侯尚等人率兵前來討伐劉封之際就已經叛變,而申耽則是在劉封兵敗,逃往成都後才不得已降魏,所以曹丕因為申耽不是自願歸附,於是剝奪了他的軍政大權,賜予他懷集將軍的稱號,遷徙他到南陽居住,閒散在家,又剝奪了他的爵位,轉封其弟申儀為員鄉侯,並且依然保留太守職務。

就此三郡重新為魏國收復,劉備在荊州勢力損失殆盡。

【劉封之死】

劉封回到成都後,劉備責備他欺凌孟達,且不救援關羽。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烈勇猛,劉備死後最終難以制服駕馭,於是勸劉備藉此機會除掉他。於是劉備賜劉封死,讓他自盡。劉封嘆息:“真悔恨沒聽從孟子度的勸!”劉備為他流淚。

歷史上劉封之所以不聽孟達的勸告,不願意投降,很重要的一就是因為劉封和孟達不一樣,他身上劉備的烙印太深了,劉封是劉備的養子,並且一度極有可能繼承劉備的家業,所以孟達願降,但劉封不降,而且話回來,劉封和孟達之間的關係並不好,劉封不聽孟達的話很正常。

而後來劉封喪命,其一是在關羽討伐襄樊時,劉封等人沒有出兵救援,當時關羽節制荊州,劉封等人佔據的上庸等地實際上也可以算是荊州地域,他們聽從關羽的命令沒有問題,就算劉備還沒將上庸等地劃歸關羽管割,同為友軍,也應該幫忙的。

其二是逼反孟達,孟達之所以會叛變和劉封有著直接的原因,本來孟達是劉備派出奪取房陵、上庸等地的將領,不過後來孟達麾下殺死了諸葛亮的姐夫蒯祺,劉備又擔心孟達不能勝任,於是才派出劉封支援,二人共同奪取了上庸,之後孟達實際上就成為了劉封的副手,而劉封為人自大,仗著自己是地位高,是劉備的養子就開始欺壓孟達,最終將孟達逼反。

當然,劉封之所以會被逼自殺,還是因為他並不是劉備的親生兒子,並且威脅到了劉禪的繼承權,劉備沒有死前,劉封沒有問題,但劉備一死,劉封作為養子,又是勇武非凡,這就是大問題了,所以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為了免除後患,最終逼迫劉封自殺,這和後來的曹彰之死道理基本一樣。

歷史上劉備對於劉封還是很有感情,他在劉封死後為其流淚,而正史上劉備是很少哭的。

注1:魏略載達辭先主表曰:“伏惟殿下將建伊、呂之業,追桓、文之功,大事草創,假勢吳、楚,是以有為之士深睹歸趣。臣委質已來,愆戾山積,臣猶自知,況於君乎!今王朝以興,英俊鱗集,臣內無輔佐之器,外無將領之才,列次功臣,誠自愧也。臣聞范蠡識微,浮於五湖;咎犯謝罪,逡巡於河上。夫際會之間,請命乞身。何則?欲絜去就之分也。況臣卑鄙,無元功巨勳,自系於時,竊慕前賢,早思遠恥。昔申生至孝見疑於親,子胥至忠見誅於君,蒙恬拓境而被大刑,樂毅破齊而遭讒佞,臣每讀其書,未嘗不慷慨流涕,而親當其事,益以傷絕。何者?荊州覆敗,大臣失節,百無一還。惟臣尋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復乞身,自放於外。伏想殿下聖恩感悟,愍臣之心,悼臣之舉。臣誠人,不能始終,知而為之,敢謂非罪!臣每間交絕無惡聲,去臣無怨辭,臣過奉教於君子,原君王勉之也。”

注:據《魏略》記載,文帝時初即王位,既宿知有達,聞其來,甚悅,令貴臣有識察者往觀之,還曰“將帥之才也”,或曰“卿相之器也”,王益欽達。逆與達書曰:“近日有命,未足達旨,何者?昔伊摯背商而歸周,百里去虞而入秦,樂毅感鴟夷以蟬蛻,王遵識逆順以去就,皆審興廢之符效,知成敗之必然,故丹青畫其形容,良史載其功勳。聞卿姿度純茂,器量優絕,當騁能明時,收名傳記。今者翻然濯鱗清流,甚相嘉樂,虛心西望,依依若舊,下筆屬辭,歡心從之。昔虞卿入趙,再見取相,陳平就漢,一覲參乘,孤今於卿,情過於往,故致所御馬物以昭忠愛。”又曰:“今者海內清定,萬里一統,三垂無邊塵之警,中夏無狗吠之虞,以是弛罔闊禁,與世無疑,保官空虛,初無質任。卿來相就,當明孤意,慎勿令家人繽紛道路,以親駭疏也。若卿欲來相見,且當先安部曲,有所保固,然後徐徐輕騎來東。”達既至譙,進見閒雅,才辯過人,眾莫不屬目。又王近出,乘輦,執達手,撫其背戲之曰:“卿得無為劉備刺客邪?”遂與同載。又加拜散騎常侍,領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時眾臣或以為待之太猥,又不宜委以方任。王聞之曰:“吾保其無他,亦譬以蒿箭射蒿中耳。”

注:達與封書曰:

古人有言:‘疏不間親,新不加舊。’此謂上明下直,讒慝不行也。若乃權君譎主,賢父慈親,猶有忠臣蹈功以罹禍,孝子抱仁以陷難,種、商、白起、孝己、伯奇,皆其類也。其所以然,非骨肉好離,親親樂患也。或有恩移愛易,亦有讒間其間,雖忠臣不能移之於君,孝子不能變之於父者也。勢利所加,改親為讎,況非親親乎!故申生、衛伋、禦寇、楚建稟受形之氣,當嗣立之正,而猶如此。今足下與漢中王,道路之人耳,親非骨血而據勢權,義非君臣而處上位,徵則有偏任之威,居則有副軍之號,遠近所聞也。自立阿斗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如使申生從子輿之言,必為太伯;衛伋聽其弟之謀,無彰父之譏也。且白出奔,入而為霸;重耳逾垣,卒以克復。自古有之,非獨今也。

夫智貴免禍,明尚夙達,僕揆漢中王慮定於內,疑生於外矣;慮定則心固,疑生則心懼,亂禍之興作,未曾不由廢立之間也。私怨人情,不能不見,恐左右必有以間於漢中王矣。然則疑成怨聞,其發若踐機耳。今足下在遠,尚可假息一時;若大軍遂進,足下失據而還,竊相為危之。昔微子去殷,智果別族,違難背禍,猶皆如斯。今足下棄父母而為人後,非禮也;知禍將至而留之,非智也;見正不從而疑之,非義也。自號為丈夫,為此三者,何所貴乎?以足下之才,棄身來東,繼嗣羅侯,不為背親也;北面事君,以正綱紀,不為棄舊也;怒不致亂,以免危亡,不為徒行也。加陛下新受禪命,虛心側席,以德懷遠,若足下翻然內向,非但與僕為倫,受三百戶封,繼統羅國而已,當更剖符大邦,為始封之君。陛下大軍,金鼓以震,當轉都宛、鄧;若二敵不平,軍無還期。足下宜因此時早定良計。易有‘利見大人’,詩有‘自求多福’,行矣。今足下勉之,無使狐突閉門不出。

相關推薦:病弱陰沉大反派被我親懵了都市無敵大反派山海三國志三國志之大白天下魔幻三國志遊戲之三國志神秘復甦之白色領域NBA之我的隊友是納什我在大宋販賣焦慮帝道獨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