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漢末三國志->章節

第019章 “帝”還是“王”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孫權稱帝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為孫策立廟於建業朱雀橋南,其子孫紹被封為上虞侯。而孫策、孫權的父親孫堅則被追諡為武烈皇帝。

但對於孫吳而言,孫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奠基者。

【父子對比】

雖然人們現在常孫家三代人經營江東,但實際上孫堅在成名後很少呆在揚州,孫家在揚州的幾乎全部是孫策打下的。

孫堅的確管理過地方,也當過州郡級別的大佬,黃巾之亂後他被任命為長沙太守,在荊州掃平了區星等人的叛亂,反董之時孫堅也被袁術推舉為豫州刺史,在第一線和董卓對抗,但一方面孫堅實際上並沒有怎麼經營地盤,當時他主要還是作為武將,以軍事為主,長沙太守期間他效命於朝廷,討伐董卓時他歸附於袁術,均可以不是獨立自主的一個諸侯,也就是在孫堅時期孫家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自己的勢力。

另一方面,孫堅只在揚州當過縣丞之類的官,他成為州郡太守和州刺史後均不在揚州,後期他本人也基本不在揚州,可以孫堅經營過荊州,或者是豫州,但孫堅經營過揚州是很勉強的。

相比之下,孫策是真正脫離袁術成為了一方諸侯,並且打下了吳郡、會稽、丹陽、廬江和豫章,控制了原揚州六郡中的五郡,可以孫家在揚州的基業是孫策一手打下的,不可否認孫堅殘留的舊部對於孫策的幫助不,但畢竟孫堅已經去世很久了,孫策才是當時做主的男人。是孫策重新聚集了自己父親孫堅的舊部,是孫策留下江東基業,是孫策成為了江東之主。

從這些方面來,孫策都比孫堅更有資格被追諡為“帝”(注1)。孫堅只為孫家留下了基礎,是孫策打下了基業。

孫策作為東吳集團的實際創立者沒有沒有被被追諡為“帝”是很不公平的。

【法理和實際】

因為當時朝廷的大義還存在,所以孫權上位依然要經過許昌朝廷的手續,而孫權也並未繼承孫策爵位而僅領取兵符,當時所領的討虜將軍、會稽太守為軍職與行政職,均須經過曹操同意,而非領取世襲的爵位,孫策的爵位仍由孫策之子繼承,所以有些人就以此為由認為孫權非孫策的繼承人,而僅是朝廷指定接替孫策的官員。

但這明顯是非常荒謬的。首先當時朝廷的權力只是在只在名義上的,法理上的,實際上當時江東已經不歸許昌朝廷管了,孫權控制江東是因為曹操派孫權去的嗎,不是的,是因為孫策將江東託付給了孫權,江東集團承認孫策的遺命而不是朝廷的任命,當時如果孫策讓孫翊領兵權那麼會稽太守就會是孫翊的,許昌只是迫於形勢走程式而已,曹操並沒有指定孫權接替孫策,他只是順水推舟罷了。

再了如果孫權不是孫策的繼承人,就算他成為了討虜將軍、會稽太守也沒有什麼用,這樣他最多只能控制會稽一郡之地,包括吳郡、豫章、廬江、丹陽、廬陵諸郡的官員沒有任何義務和理由會聽孫權的調遣,大家都是太守憑什麼我要聽你的啊,你孫權管好你的會稽就行了。而他們最終為什麼會服從孫權,還不是因為孫權是孫策的繼承人嗎,這就是孫權能最終控制江東的先天性的大義。

所以歷史上孫權毫無疑問的是孫策的繼承者。

那麼為什麼後來孫權稱帝後只願意給孫策封王,而不給封帝呢?

【封王的理由】

孫權給孫策封王既是出於私心的考慮,也是他作為一個成熟政治家必然的選擇。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追諡為帝和追諡為王是完全的兩個概念。皇帝是中國古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如果給孫策追諡為帝的話,那麼不僅僅認可了孫策對於東吳基業的創立,還表明了孫策的後代也擁有繼承東吳大業的權力,第一孫權是作為繼承者必須所承認的,但第二是孫權所無法容忍的。

儘管孫策是孫權的親哥哥,但這天下孫權是不可能讓給孫策後代的。

這裡面孫權出於人之常情有自己私心的考量,但話回來,孫權繼承孫策大業之後,將江東的勢力和地盤進一步擴張,同魏國和蜀國三足鼎立,最終得以稱帝,這些都是早逝的孫策所沒有做到的,孫權皇帝的位置本身就是他自己爭取過來的,孫策給孫權留下了江東基業,但孫策當時只是侯爵,連公爵都不是,和皇帝還差很遠的,孫權的皇位從來就不是從孫策哪裡繼承來的,所以孫權準備將皇位留給自己的後代是無可厚非的,也是理所當然的。

另一方面出於政治的考量,當時天下局勢三國鼎力,遠遠沒有安定,如果孫權給孫策帝王名分,那就必須給與孫策之子更高的權力與爵位,這可能會讓他們產生幻想,甚至會製造內亂以奪取政權,還可能被外部勢力所利用,所以孫權只給孫策封王,的確有些對不起他哥哥,但這也是為了東吳安定,是應有之義。

孫權作為一個成熟穩健的政治家,這樣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孫策後代之殤】

然而有些事情總是在人意料之外。

孫策在將江東交給孫權的時候並沒有多少時間去考慮自己的後代,孫權稱帝出於各種考慮也是僅僅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沒有給孫策後代奪回江東的機會。

孫策的後人們看起來也的確比較老實,沒有什麼異動,但這個世界上躺著也能中槍的。

孫策之子名為孫紹,黃龍元年(9)孫權稱帝,孫紹被封為吳侯,之後而改封上虞侯。死後由其子孫奉繼承爵位。

到了孫皓繼承東吳大業後,其為人昏庸暴虐,為東吳百姓所厭惡,所以到處流傳孫皓已死,孫奉或章安侯孫奮其中一個會當上皇帝,孫皓知道後,遂誅殺了孫奉。

孫奉之後在沒有關於孫策後人的記載。

注1:這裡不是質疑孫堅有沒有資格被追諡為帝,而是強調孫策對於東吳的貢獻更大,追諡父親,祖父等為帝在古代是很正常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相關推薦:病弱陰沉大反派被我親懵了都市無敵大反派山海三國志三國志之大白天下魔幻三國志遊戲之三國志神秘復甦之白色領域NBA之我的隊友是納什我在大宋販賣焦慮帝道獨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