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漢末風雲之大夏帝國->章節

第四十七章 高句麗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三國志,高句麗都於丸都之下,丸都應該指的是丸都山。

大多數的史籍認為高句麗建於公元前37年或公元前1世紀中期。據推測,高句麗人在其成立的初期可能是由濊貊人和部分遷移到這一地區的扶余人組成的。“濊貊人”這一詞語最初並非指一個確定的民族實體,而僅僅是中原古代史家對出現在東北這一特定地區的一些古代部族的泛指。在高句麗建立之初,與扶余長期處於軍事對抗中。扶余與中原王朝關係十分友好,為了扼制處於成長期而十分具有侵略性的高句麗政權,中原與扶余在軍事上常常協同打擊高句麗。

高句麗核心地區——國內地區在戰國後期就已經被納入燕國的版圖,這可以從文獻和考古兩方面得到印證。

公元前第一玄菟郡也就是後世史書中的南沃沮地區和臨屯、真番郡一同併入樂浪郡。

七年之後,公元前75年(西漢元鳳六年),為了加強東北邊境的力量,西漢政府將遼東郡長城以東的部分劃出來,另立一郡,復置已經省並的玄菟郡,這就是第二玄菟郡。

其時,匈奴和漢朝的戰爭還沒有停止,東北邊疆的扶余國也沒有徹底臣服於漢朝,後一可以從**帶領部分扶余人南下投靠漢朝後仍然受到扶余攻擊看出來。

西漢時,政府對邊郡的當地領往往按照勢力、功勞大授予不同的封號,大者、有功者封王,其餘封侯。高句麗在東明王和琉璃王時代還沒有獲得漢朝的冊封,而只是漢朝玄菟郡高句麗縣下的諸多侯之一,在第三代王也就是大武神王時代,高句麗為漢朝對扶余作戰有功,才在公元前37年(西漢建昭二年)被冊封為高句麗王。

根據史籍記載,西漢後期,高句麗和邊疆各族都服從於漢朝的統治。王莽建新後,更改西漢的政策,將高句麗王貶為高句麗侯,徵調高句麗兵馬,誘殺高句麗侯騶(也就是閔中王邑朱),終於逼反高句麗。

兩漢之際,新朝在內憂外患中崩潰後,中原大亂。高句麗則乘機四處征伐,不但征服了整個第二玄菟郡,而且兵鋒直指樂浪沃沮縣,將第一、第二玄菟郡都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成了一個有模有樣的邊疆民族割據政權。

其後,中原穩定,高句麗則順服,成為邊疆地方民族政權,中原強大,又變為割據政權,叛服不常,直至被唐消滅。

高句麗興起後,東漢政府玄菟郡僑治到遼東郡北部,也就是今天瀋陽、撫順間,這就是第三玄菟郡。第一、第二個玄菟郡則成為高句麗統治範圍,直到四、五世紀的時候,高句麗才又一次大規模擴張。

公元185年初春,寒冷的高句麗仍然處於嚴寒的籠罩中。

丸都城,高句麗王宮。

高句麗王高伯固高坐於王座之上,群臣列於下面兩側。其左是次子拔奇,右是三子伊夷模。

伯固是高句麗太祖王高宮的兒子。

高宮是高句麗的第六世君主,為琉璃王少子再思之子,慕本王為侍從杜魯刺殺後,被迎立為王。公元53年-146年在位。他在位時期是高句麗歷史展的重要時期。他除了將高句麗分散的各部實行統一以外,還與宗主國東漢政權進行過多次軍事較量,屢犯遼東,顯示了高句麗逐漸強大的軍事實力。三國志記載:至殤、安之間,句麗王宮數寇遼東,更屬玄菟。遼東太守蔡風、玄菟太守姚光以宮為二郡害,興師伐之。宮詐降請和,二郡不進。宮密遣軍攻玄菟,焚燒候城,入遼隧,殺吏民。**復犯遼東,蔡風輕將吏士追討之,軍敗沒。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後來,漢朝軍事壓力迫使高句麗遷都到丸都城。

伊夷模此時正對自己的老爹,高句麗王伯固侃侃而談:“……父王,如今大漢國內憂外困,疲敝不堪,正是我高句麗崛起的大好時機。父王千萬不要錯失此良機啊!”

左側的拔奇不屑的道:“我的好三弟,你的好聽,可是,那攔在我們西面的公孫瓚,還有北面的扶余國和東部鮮卑,以及東面的挹婁和沃沮,南面的四韓怎麼辦?要知道,公孫瓚麾下就有精兵八萬,已經遠遠過我高句麗的五萬軍隊;而東部鮮卑擁雄兵五萬騎,也不弱於高句麗;其餘的像是扶余、四韓,都有不弱於我高句麗的實力。先不我們能不能打贏公孫瓚,就是我們打贏了,必定也是實力大損,恐怕馬上就會被其他幾方給吞了吧?”

此時的高句麗,其本部加上受其控制的東穢、東沃沮及其它部分,總戶數過了八萬戶,口四十萬上下。國內常備軍在五萬左右,不過,要是強行徵召,湊個十萬軍隊還是勉強可以的。

而拔奇所的其他幾大勢力,散居松花江、牡丹江、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的挹婁人,他們受到臣服於扶余,人口在二十萬的樣子;沃沮人分成了東沃沮和北沃沮,北沃沮也臣服於扶余,人口在五萬左右;夫餘國,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其戶數是八萬,口應該也是三十五萬上下,若是加上臣服於扶余的,其實力則是較高句麗要強一些了;南面的四韓,加起來總人口在六十萬的樣子,規模也要大於高句麗。

不過,由於高句麗和大漢國聯絡緊密,學到了不少先進的技術,兵器較其餘的勢力先進,所以,幾大勢力的戰力倒是差不多。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幾大勢力才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著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

伊夷模嘲笑道:“二哥,你的頭腦真是聰明,難道你不知道用利益引誘他們與我們一起進攻大漢國嗎?大漢國土壤肥沃、氣候溫暖、人民富裕,要是他們知道我們願意和他們一起進攻大漢國,我想,他們不會不同意的吧?父王,你是嗎?”伊夷模最後的話已經轉而向自己的父王問了。

伯固怦然心動,覺得要是四韓和扶余真的能和高句麗結盟,一起進攻大漢國,那麼還真的有成功的希望。不過,建寧二年,玄菟太守耿臨曾經給了他深刻的教訓,他還因此向大漢國請降了。這樣的記憶,自然是讓伯固不敢輕易的做出結論。

伯固猶豫不決,最後只得宣佈退朝,他還需要好好考慮一下。

伯固憂心忡忡的回到**,正碰上一個十二三歲的女孩兒,這是他的女兒,名字叫高雅蘭,是他最寵愛的妃子所生。這個女兒也深得伯固喜愛,再加上這個女兒聰明無比,更是被伯固寶貝兒得不得了。

高雅蘭見自己的父王憂心忡忡的,連忙問是為什麼。

伯固很喜歡這個女兒,再加上他知道這個女兒聰明異常,不定還真的有解決的辦法。於是就將朝堂上的事情給高雅蘭了。

高雅蘭一皺眉頭,道:“父王,兩個哥哥的都有理。”

伯固道:“就是因為他們的都有理,父王才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高雅蘭道:“二哥的,現在不可能實現。這個時候,大漢國雖然內憂外患,但是實力猶存,不是輕易能撼動的。我們實力有限,只有等他更加虛弱,甚至是他們生內戰之後,我們才能動手。”

“扶余人和四韓人以前被大漢國打怕了,現在去和他們聯盟,沒有成功的希望。畢竟,大漢國現在的實力還在。要和他們聯盟,也只有等到大漢國更加虛弱之後才行。”

伯固道:“那蘭兒是贊成你大哥的意見了?”

高雅蘭道:“照大哥的那樣也不行。在等待大漢國虛弱下去的這些時間裡,我們也不能什麼都不做。我們必須在這段時間裡,盡最大可能的增強我們的實力,為將來的事業打好基礎。要是能吞併一些周圍的地盤,那是最好不過。我們還要儘可能的搞好和扶余以及四韓的關係,最好能和他們結成同盟。”

伯固連連頭,如果在今後的幾年內,不聲不響的做好了這幾件事情,那麼,等大漢國內亂一起,就是我們高句麗輝煌的時候到來了。

伯固看著自己的這個女兒,那是滿意的不得了。伯固心想,要是這個女兒是兒子就好了,自己的王位傳給她,自己會非常放心的。至於自己的那兩個兒子,聰明是不少,但是在治國能力上,那簡直是慘不忍睹。哎,自己死後,高句麗的未來會怎麼樣呢?

不得不,高雅蘭的策略雖然算不上什麼好計,但是對此時的高句麗來,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要是照她的設想進行下去,高句麗的確有崛起的可能。

不過,因為歷史的變故,曾炩憑空出現在了這個時代。這樣的改變,註定了高雅蘭的設想不可能實現,而高句麗本身是否能繼續存在下去,就已經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第二天,伯固就派出了使者出使扶余和四韓,開始了和兩大勢力拉關系的程序。

相關推薦:漢末大軍閥漢末逆流漢末昂魏漢末弘農王崛起在漢末三國漢末衛公子漢末梟狼傳漢末之呂布再世漢末烽煙漢末之獵殺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