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漢末風雲之大夏帝國->章節

第四十三章驚變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第四十三章驚變

屋內的燭光很昏暗。(手打)

荀攸坐在角落裡,兩眼盯著剛剛走進來的陳群,臉色陰沉得可怕。

賈詡揹負雙手,正在屋內走動,看到陳群後,猛然挺直身形,一股殺氣噴湧而出。

司馬懿神情悲憤,悄悄遞給陳群一個無奈的眼神,轉身走出了書房,輕輕掩上了房門。

“如你所願……”荀攸俯身拿起案几上的急奏,冷聲道,“該死的都死了,該叛的也都叛了,該殺的現在也要殺了。”

陳群狂喜,但臉上沒有任何表情,站在原地也沒動,極力抑制著內心的興奮。成功了,南陽戰場終於出事了。

他看看賈詡,又看看荀攸,然後接過了急報。

太史慈在襄陽東南一百裡的樊丘中伏,其本人身受重傷,白繞、於毒等十幾員將校全部戰死,兩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少將廖化率軍強行突圍,於蔡陽再度被圍。

王當率一萬大軍急速支援,突破比水河,救出了太史慈和廖化,但本部一萬大軍折損過半,僅帶三千人馬逃出了重圍,於新野又一次被圍。

文丑放棄回撤宛城,率三萬大軍東進支援。雙方在淯水河大戰,公孫越等四員准將、上校和六千多將士血戰而死。後荊州軍主動撤退,文丑順利救出太史慈、王當等人,後撤到宛城。

到了宛城後,黃猗、陸勉、子率、鄭寶、劉詢、郭援等人突然叛亂,挾持了太史慈、文丑和王當等人,舉起了“除奸佞,清君側”的大旗,率軍直殺長安。

“這就是代價,是嗎?”荀攸看到陳群泰然自若,不由得大為憤怒,厲聲質問道,“我過,這一仗不能打,不能打,你為什麼不聽?難道修改刑律,出錢贖罪就能平息他們的仇恨?三萬多將士,二十幾員將校,就這樣死了。這都是你的罪過,你的罪過”

“如果不改刑律,恐怕豫州早就亂了,那時死去的不是三萬多將士,二十幾員戰將,有可能是整個豫州,甚至包括洛陽都有可能丟失。”陳群慢慢捲起書簡,平靜地道,“歷朝歷代的改制,哪有不死人的?這很正常。有人因改制而受益,有人因改制而受損,利益受損的一方做些極端的舉動很正常,有什麼大驚怪的?之前主公在,因為他的威望,暫時壓住了那些人,使得他們沒敢叛亂。不過……”他看看坐在黑暗中的荀攸,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如今天子出巡大漠,主公又在西域病重生死未卜,這麼好的機會,恐怕不僅僅是黃猗和陸勉一般人舉兵叛亂,應該還有更多人要跳出來……關中熱鬧了,血雨腥風啊……”

陳群的囂張態度頓時激怒了賈詡,“只要把你砍了,什麼事都能解決。”

陳群終於忍不住笑了起來,“賈大人,過去幾萬、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人的死亡,對你來都不屑一視,今天怎麼為了區區三萬人失去了理智?把我砍了,能解決什麼問題?社稷能中興?新政能實施?百姓能溫飽?叛逆能授首?另外,話又回來了,難道你們不想殺人?如果你們不願意看到今天的局面,憑兩位大人的實力,難道還不能勸阻天子?不能阻止太史慈攻打襄陽?既然我們目的相同,今天應當同舟共濟、共度難關,而不是互相埋怨和指責。”

賈詡被陳群這番話氣得火冒三丈,“是你要殺人。你秘密覲見天子幹什麼?你以為我們不知道?你悄悄進了宮,天子馬上下旨,你讓我們怎麼阻止?雖然朝中有人要殺你,但形勢還在控制之內,完全沒有必要非要推波助瀾,把對手都給逼出來。如今黃猗等人公開舉兵反叛,形勢隨時可能失控,你想過後果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哈哈……”陳群笑著連連搖頭,“陛下為什麼離開長安?還不是你們慫恿的,否則以朝中大臣們的勸諫,他怎麼會在這個關鍵時刻離開長安?陛下遠赴漠北,疾電鐵騎和銀狼鐵騎隨即出塞。兩支鐵騎為什麼出塞?漠北沒有叛亂,兩支鐵騎用得著出塞嗎?我想問問荀大人,如今兩支鐵騎在哪?是不是已經秘密進入了蕭關,正在順著涇水河南下?還有,涼州馬騰將軍的鐵騎是不是也已經秘密進駐漢陽郡?”

“這都是給你逼出來的下下之策。我們就怕發生叛亂,誰知越怕什麼,它就來什麼,罪魁禍首就是你。”賈詡惱怒不已,“你為什麼非要這麼幹?難道大漢將士的性命在你眼裡一文不值嗎?你能有今天,都是誰給你鋪的路?你還有人性嗎?你的良心在哪?”

“南陽大敗的責任難道應該由我承擔嗎?南陽為什麼大敗?太史慈將軍為什麼樊丘中伏?為什麼接著又在蔡陽、新野兩次被圍?背叛,有人已經背叛了。這次我們即使不打襄陽,但下次呢?下次打襄陽,也許我們損失的不是三萬人,而是六萬人,十萬人,甚至可能丟掉洛陽,丟掉長安,丟掉社稷。”陳群反駁道,“叛逆們要殺我,要毀掉改制,要南北分裂徹底傾覆大漢,而劉表等人巴不得我們內訌,巴不得南北分裂,以便給自己贏得反攻的時間和機會。難道我們心翼翼地避過這次叛亂,朝廷就穩了?叛逆們就改邪歸正了?”

“代價太大了。”荀攸話了,嗓音低沉而悲慟,“當年他們藉著誅殺董卓的名義,背叛了大漢,攻殺洛陽,導致社稷敗亡,今天他們又來了,他們再一次背叛了大漢。我真不明白,朝廷已經最大程度地滿足了他們的要求,為什麼還不知足?難道他們個人利益當真比社稷利益更重要?沒有了社稷,個人的財富和權勢從何而來?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

“如果他們懂得這個道理,大漢怎會有傾覆之災?”陳群嗤之以鼻。

“董卓之禍,距今不過七年而已,至今猶歷歷在目。”荀攸仰天長嘆,“前事不忘,後世之師,可惜……可惜……”

賈詡怒氣沖天,指著陳群還想痛罵,荀攸輕輕拍了拍案几。“文和,算了……人死不能復生,或許早把他們逼出來也不是壞事,大漢中興,總有人要付出代價。當年董卓進京,本意也是除奸閹,清君側,重振社稷,但結果呢?結果是誰把他逼上了絕路?董卓之禍就是前車之鑑,今天我們絕不能重蹈覆轍。主公對我等有再造之恩,這些危險,只能由我們來幫主公掃除。”

“河南尹立即換人。”賈詡長嘆,“命令顏良領河南尹,原河南尹司馬朗即刻回朝。叫顏良即刻起程,日夜兼程趕往洛陽,駐守八關。”

“命令吳懿將軍領弘農太守,拱衛京畿。”

“命令高順將軍領青兗兩州兵事,豫州牧鍾繇即刻回朝。如果發現鍾繇有謀叛之舉,無需稟奏朝廷,即刻誅殺。”

“呂布領豫揚二州軍政,如果豫州郡縣有人叛亂,無需稟奏,立即予以誅殺,絕不姑息。”

“命曾智、曾僕煦各率鐵騎急速趕到長安,戍守京師。”

“慢……”陳群突然打斷了賈詡,“以我看,這兩支援軍不要急著趕到長安,再等一等……”

荀攸臉色微變,心中不禁一陣戰慄。賈詡瞪大眼睛,幾乎要吃了陳群,“你還想幹什麼?”

“還有人沒出來……”陳群笑道,“不要急,千萬不要急……兩位大人態度硬一,給我強有力的支援,這時肯定還有人要背叛……既然殺開了頭,那就不要留下後患,一次殺個乾淨。”

“長文……”荀攸搖搖手,“適可而止吧。”

陳群突然激動地衝到荀攸面前,大聲叫道,“要殺就殺乾淨,不要象董卓一樣自取死路。當年董卓如果狠狠心,把該殺的都殺了,何至於有敗亡社稷之禍?他最多不過象梁翼一樣做個驕橫跋扈的權臣而已,但現在呢?現在傾覆社稷的罪責都是他的,而真正應該承擔傾覆社稷之責的袁紹、曹操、劉表之流卻成了挽救社稷的英雄?告訴你,這個世道沒有公理,只有戰刀,誰的刀鋒利,誰贏了,誰就是公理。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殺”

屋內霎時靜寂,只有三位大臣急促的喘息聲。

南陽大敗,黃猗、陸勉舉兵叛亂,揮軍攻殺長安,一時間朝野震驚。

叛軍勢如破竹,連克商城、上洛、藍田三城,直逼杜陵,距離長安只剩下一百二十裡了。

黃猗傳檄天下,列舉了陳群十八條罪狀,號召各地州郡共同起兵,討伐內閣總理陳群。

賈詡、荀攸、徐庶、陳群驚慌失措,一面命令河南尹顏良領一萬大軍進駐杜陵,阻擊叛軍,一面派司馬懿招撫叛軍。

公卿大臣們在朝議上爭吵不休。有的上奏彈劾陳群,叫他立即滾蛋,免得引發內亂,敗亡社稷;有的振臂高呼,要捕殺陳群,砍下他的人頭以平息叛亂;趙雲、張郃、吳懿等武將卻夷然不懼,要求徵調各地兵馬進京,平定叛亂,戍衛京師。

曾經的毒士賈詡猶豫不決,謀主荀攸茫然無措,兩個人一改往日的沉穩,遲遲沒有做出任何決定,甚至都沒有報奏遠在大漠的天子。至於傳中在西域病重的夏王,那就更是不用了。

荀攸的解釋是,如果強行鎮壓,肯定會禍亂關中。這可能危及社稷的安全,所以傾向於安撫,但安撫就要罷免內閣總理陳群,“我無權罷免內閣總理,只能奏請天子和夏王做出決定,因此這事不能急,要慢慢來,先勸勸黃猗、陸勉等人,一切以穩定為上策。”

朝廷的不作為激怒了主戰派大臣,趙雲在朝堂之上怒斥荀攸,睚眥欲裂。主撫派大臣卻興高采烈,一次次聯名上奏,要求即刻罷免陳群。

叛軍看到朝廷惶恐不安,氣焰非常囂張,開始向杜陵展開攻擊。

呂布急奏朝廷,叛軍捲土重來,再攻豫州。

三萬大軍在曹操的指揮下,死守魯陽、昆陽一線,幾乎與此同時,孫堅、孫策再次率軍渡河,呂布、周瑜親自指揮大軍阻敵於江水一線,戰況非常激烈。

呂布求援,希望朝廷能從洛陽調兵南下,先把士氣高漲的荊州軍打退。

荀攸徵求陳群的意見,是不是適可而止,但陳群一口否決,“告訴呂布,豫揚二州土地一寸也不能丟,即使十萬人全部拼光了也在所不惜。這一仗打完了,我給他錢糧,讓他再徵兵十萬。”

賈詡失聲驚呼,“長文,天子一旦下旨罷免了你的官職,那就什麼都晚了。不要玩火自殘了,還是即刻調兵平叛吧。”

陳群淡然一笑,指了指自己的腦袋,“我以這顆人頭做賭,輸了,我認了,贏了,社稷則振。”

荀攸無奈,回書呂布,社稷安危盡在將軍一人之手,請將軍不惜代價,擊退叛逆,守住豫州。再書曾智、曾僕煦,平叛時機未到,等待攻擊命令。

卞秉告訴陳群,夏王要回京了,他最多能夠保證發生在中原的事情在十天之內不被夏王知道,希望他能儘快處理一切。

陳群仰天長嘆,功虧一簣。

長安,楊府。

長安這場風暴牽扯到各方勢力,大家蓄謀已久,就等著最後決戰一刻。南陽大戰本身是一場朝堂博弈,三萬多將士的性命最終換取的是朝堂權力的重新分配,但要到達這個目的,需要絕佳的機遇和精心的籌劃。北疆形勢的不穩定和夏王的病重就是千載難逢的機遇。這時朝堂上的武人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做出選擇。選擇哪一方才能獲取最大利益?主掌大漢權柄的是夏王,然後才是天子。在夏王可能倒下的情況下,支援天子是唯一的選擇。天子和內閣總理大人已經水火不相容,皇權和相權之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朝堂上的武人都要放棄陳群。

門閥世家們穩操勝券。只要天子回到長安,河東、關西兩地的軍隊就可以出動。此刻西涼鐵騎已經蓄勢待發,大戰隨時可能爆發,關中面臨生靈塗炭的危險。為了社稷的穩定,為了能以最代價獲取最大利益,天子也罷,武人也罷,門閥世家也罷,只有互相妥協,而妥協的代價就是誅殺內閣總理陳群。

然而,這麼長時間過去了,天子仍然在大漠,沒有返回中原的跡象;疾電鐵騎、蒼狼鐵騎也仍然在大漠;由西域返回長安的賈詡依然和荀攸穩在總參謀部,而陳群,依然安安穩穩的當著他的內閣總理。

楊彪茫然了,他看不清事情的發展趨勢。

正當楊彪一籌莫展的時候,跟隨天子巡視大漠的楊修回來了。楊彪喜出望外,親自出門相迎。

“孩子,我老了,不行了,早就想回到關西老家,但是……”楊彪在楊修的攙扶下,一邊緩步而行,一邊一語雙關地道,“這裡有我的宗族親人,有我的門生故吏,還有我的很多老朋友,我捨不得他們啊。”

楊修抿嘴輕笑,“父親,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堂上應該舊貌換新顏,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激流勇退也是一件好事嘛。”

楊彪哈哈大笑,笑聲裡有些苦澀,也有些悲涼。滿盤皆輸,滿盤皆輸啊。

“長安形勢危急,夏王在西域病重,陛下應該及時回京主持大局,不應該這個時候仍然逗留大漠。”楊彪停下腳步,“你呢?”

“夏王病重?誰的?此時夏王正和王妃們在西域欣賞異域風光,歡喜得緊啊還有長安形勢危急?”楊修抬頭看看湛藍的天空,笑道,“父親大人開什麼玩笑?長安很平靜嘛,有什麼危機?陛下,怕是永遠也不會回長安了。”楊修親暱地拍了拍楊彪的手臂,“父親,你放心地回去吧,長安不會有事。”

楊彪大驚,“你什麼?”

楊修道:“父親,夏王並沒有生病,那只是陳群他們放出來的假消息。還有,疾電鐵騎和蒼狼鐵騎都在司隸,你長安會有事麼?另外,天子讓我帶回聖旨,禪位夏王。他此生,將永遠留在漠北,不再回中原。”

楊彪呆立良久,默默地望著天際間的白雲。一股莫名的悲哀忽然從心底流出,慢慢浸浴了全身。

“我還能看到他嗎?”楊彪問道。

“也不可能了。”楊修的淚水滾了下來,“當陛下暗中把兩支鐵騎從大漠調回,一切都已經決定了,誰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楊彪緩緩閉上眼睛,一滴老淚悄然墜落。

疾電鐵騎和銀狼鐵騎突然出現在司隸,叛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顏良得到冀州援軍的支援,率領蒼狼鐵騎南下汝南,劉表大軍潰敗。

北疆軍圍攻宛城,郭援反水,保護著太史慈、文丑等人殺出宛城。

北疆軍攻破宛城,黃猗等叛軍將領自殺。

二十萬北疆軍南下攻擊襄陽,劉表不敵,在蔡瑁的保護下,退守當陽。荊州大將文聘、魏延、黃忠盡數重傷被擒。

陳群趁著曾炩回到長安之前的最後機會,大肆搜捕。在鐵證下,關中數十家門閥士族被牽連其中。

最終,七家主謀被滿門抄斬,其餘家族也有不少人被殺,其餘人被流放大漠。

據統計,在此次驚變之中,門閥士族被殺三千餘人,被流放的更是高達一萬人。

自此,關中門閥士族,除了馬氏、楊氏等少數幾家外,其餘紛紛土崩瓦解,關中門閥士族勢力就此一蹶不振。

相關推薦:漢末大軍閥漢末逆流漢末昂魏漢末弘農王崛起在漢末三國漢末衛公子漢末梟狼傳漢末之呂布再世漢末烽煙漢末之獵殺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