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漢末風雲之大夏帝國->章節

第六十二章君問歸期未有期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第六十二章君問歸期未有期

時間已經是九月下旬了,距離曾炩到達江州已經整整二十天。但是曾炩一直窩在江州,就是不前往成都,雖然郭嘉已經不只一次的來信催促。

因地理位置的不同,一年中我國不同地方的雨各有自己的性格:春雨的矜持,夏雨的奔放,秋雨的沉靜、冷淡,若在南方,還有陰冷連綿的冬雨。

秋天的江州,最多的就是綿綿的秋雨。

秋雨無奈,常伴瑟瑟蕭風,所過之處繁花凋殘、楊柳無姿,原先明麗的世界頓時失色,終不如春時萬物待蘇,一場甘露可使光禿焦黃的世界千里花紅柳綠。面對一片肅殺,敏感的文人難抑悲傷,怎能有樓春雨的興致?更不論命運坎坷者,因景生悲,睹物感傷,由此傷秋之句不絕。秋雨與世無爭卻得了如此稱號,亦是可悲。

望著滿天的毛毛細雨,曾炩的心思卻是不自覺的飄向了遙遠的無極城。

在江州盤桓二十天,也再次習慣了這裡的天氣。

最初的感覺過去,曾炩開始變得沉默起來。

自從五月離開無極城以來,不知不覺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五個月。也就是,自己已經將近五個月沒有看見自己的那些嬌妻們了,雖然不時有她們的信件傳來,但是這還是抵擋不了相思之苦。

“人相思苦,離人心上苦纏綿。我相思難,山高路遠難相見……”曾炩不由自主的哼起了記憶中的一歌曲。

賈詡推門而入,看著一臉憊懶的躺在那裡的曾炩,不禁搖了搖頭。

賈詡遞給曾炩一封書信。

曾炩開啟了,一看,是戴霜寫來的。

曾炩心神不由的更為感傷。

他很想離開益州,回到無極城。但是心頭的牽掛,總是讓他下不了離開的決心。

戴霜在心裡面再次問及曾炩什麼時候能夠回無極城。

自從中平六年開始,曾炩感覺自己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不在無極城。四處征戰,他和自己的一眾嬌妻們那是真的是聚少離多。很多時候,曾炩想起來也是心中無比的厭倦,恨不得就窩在無極城不再離開。

但是,霸業未成,自己不可能就窩在無極城那一隅之地。

曾炩提筆寫下了幾句: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寫畢,曾炩將其封存起來,遞給賈詡,道:“文和,麻煩你將這個用信鴿送回無極城。”

賈詡問道:“主公,是寫給戴霜夫人的嗎?”

曾炩頭,道:“是的,但是也是寫給我所有的妻子的。”

賈詡想了想,道:“主公,賈詡有一些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曾炩笑道:“文和,你有話不妨直言。你跟隨我已經十四年了,當知道我沒有那麼多的窮講究。”

賈詡道:“那主公請恕詡冒犯了。主公,你與諸位夫人成親也有一些年頭了,但是這些年來,卻是未有子嗣。如今北疆基業越來越大,我想,主公應該多為以後考慮考慮了。雖然主公春秋正盛,但是也已經年滿三十,也不得不為將來考慮……”

曾炩一聽,頭大如鬥。

雖然賈詡的是實話,但是曾炩聽著還是很刺耳。二十多個嬌妻,一個個都和他有過歡好的經歷,而且每人的次數都不少。但是無一例外,她們都不曾有身孕。這很明顯的明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嘛。

只是,她們這些屬下因為所處時代不同,對於這方面的認識,那都是下意識的認為問題出在曾炩的這些嬌妻們的身上。所以,他們曾不知多少次的提出,讓曾炩再多娶幾個妻子。

曾炩雖然不清楚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但是卻很清楚問題肯定是出在自己身上,只是這樣的事情,他也不好意思出來。不過,曾炩還是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可以,較之前世,他的本錢更加雄厚,這從他回到無極城後,每晚上陪寢的時候,他的嬌妻們都不敢和他單挑就可以看出來。而且,那些嬌妻們每一個在經過他的滋潤後,那煥的容光也是騙不了人的。

曾炩擺擺手,道:“文和,你就不要再了。這些事情,回到無極城我會考慮的。但是現在我們身在益州,什麼都是白搭。所以,還是先處理好益州的事情,其他的待我們班師回無極城後再吧。”

賈詡搖搖頭,無奈的離開了。

有時候,賈詡真的很不理解這個主公是怎麼想的。他專情吧,可是他卻是娶了那麼多的妻子。他濫情吧,他對每一個妻子們都好得很,也不曾鬧出什麼出格的事情。

賈詡離開後,曾炩卻是陷入了沉思。

中國自古有句話,叫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也就是,在中國有三種行為被稱為不孝,第一種是一味順從父母之意,父母有錯而不加以提醒勸,使他們陷於不義;第二種是家境貧寒,父母年邁,身為人子卻不謀官位以贍養父母;第三種是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無人繼承香火。其中,以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最為不孝。

為了沒有子嗣這件事情,曾炩也是承擔了不的壓力,特別是在他年近三十的時候,這種壓力顯得空前的大。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之一,另一個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是忠。幾千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誌。忠孝是聖人提出來的,卻不是聖人想出來的。它是我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

從秦漢開始,我國就建立了多民族統一的大國,建成它並維護它要有兩條保證。第一條,要保證對廣土眾民的大國高度集權的有效統治;第二條,要使生活在最基層的個體農民,安居樂業,從事生產。高度集中的政權與極端分散的農民雙方要互相配合,減少對立,在統一的國家協調下,才能從事大規模跨地區的工業建設、文化建設,防止內戰,抵禦外患,救災防災。個體農民從中受到實惠,則天下太平。

農業生產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據自然環境的合理選擇。家庭是中國古代一家一戶的基層生產組織,從而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農生產的家庭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國家有保護農的責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國”與“家”的關係協調的好,則天下治,反之則亂。保證實現國家、君主有效統治的最高原則是“忠”;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黨鄰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則是“孝”。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細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較,孝比忠更基本。《十三經》中的《孝經》把孝當作天經地義的最高準則。

而曾家自從先祖曾參開始,孝之一字看的更是奇重無比。出生在這樣的一個家族,在年近三十仍未有子嗣,再加上他如今貴為大漢國內閣總理、軍中大元帥,其權力甚至凌駕在漢初的丞相之位上,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要論實際權力,恐怕就是天子也得靠邊站了,曾炩的壓力可想有多大。

當然,遭受巨大壓力的不只是曾炩,曾炩的一眾妻子們受到的壓力更大。作為曾炩的妻子,她們不曾為曾炩誕下一兒半女,雖然大家口中不,但是卻是將一切的不是都暗中歸結到她們的頭上的。所以,現在曾炩和他的妻子們都是苦命人。

不過,算起來,曾炩的妻子們也算是幸運的。因為曾炩的靈魂來自後世,很清楚原因在自己身上,所以對妻子們一直很好,這讓她們的日子好過了不少。要是曾炩真的是以東漢時代的眼光看問題,那他這些嬌妻們可就真的沒好日子過了。

曾炩一直在等,等弄清自己身體到底哪裡出現了問題的那一天。

又在江州盤桓了兩天,曾炩不得不離開江州,啟程去成都了。

郭嘉來信,告知曾炩,南蠻各部都派了代表來成都,將要在幾天之後到達,向大漢表示臣服。

這樣的重大事情,郭嘉不可能自己代曾炩處理,只有曾炩到了,才能親自*板決定事情。

大漢國初平二年十月初一,曾炩帶著兩萬無極衛到達成都。

郭嘉帶著北疆諸將和眾謀士,以及新近投降北疆的益州各位大員、將領到成都的東城門迎接曾炩。

郭嘉一看見曾炩,滿臉的幽怨。這二十多天以來,他算是為益州的種種事務煩惱到極了。

益州初定,再加上益州這麼大,事情肯定多的不得了。而曾炩指定了郭嘉暫代益州牧,統領益州政事;張遼晉升為上將,掌管益州軍事。

見過禮之後,郭嘉連忙道:“主公,你還是快一派人來益州,這些事情我是真的搞不定啊”

曾炩笑道:“奉孝,不會吧,這才多久,你就把益州的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了,我看你在這方面很擅長嘛。”

郭嘉苦笑道:“主公,你要是讓我幫你出謀劃策,我倒是一不怵。只是,你讓我處理政事,拿主公你的話,那真的是趕鴨子上架啊。這些天,蜀中諸事順利,這完全是公達、元直與孝直三人的功勞。要是沒有他們,益州恐怕真的已經亂起來了。”

相關推薦:漢末大軍閥漢末逆流漢末昂魏漢末弘農王崛起在漢末三國漢末衛公子漢末梟狼傳漢末之呂布再世漢末烽煙漢末之獵殺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