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漢末風雲之大夏帝國->章節

第二十三章 崇文與尚武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衛仲道又與蔡家父女談論一番,見蔡家父女實在是沒什麼談論的興致,這才告辭離去。

曾炩對蔡邕父女道:“世叔和琰妹妹的情緒,好像不太高興啊?不知這是為何?”其實曾炩是非常清楚的,蔡家父女都很看重這個衛仲道,可是今天這一番談論,卻是讓他們現,這個衛仲道完全是一個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啊!要是他這樣的人參與治理國家,那恐怕很快就會國破家亡吧。

蔡琰更是傷心,她的心裡面,很是喜歡這個文采飛揚的大哥哥的,甚至在見到他的時候,有一種少女的羞澀的感覺,而見不到他的時候,卻是非常想念。從母親那裡得知,這樣的一樣感覺,就是喜歡上一個人的前兆。蔡琰以為,自己將來一定會嫁給這個很有才華的衛大哥的。可是,今天的一番談論之後,蔡琰猛然現,好像,這個衛大哥不是自己理想的夫婿啊。

少女的第一次心動,都會在自己的心裡面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記,更別像蔡琰這樣的非常有才華的心思細膩的女孩子了,所以,此刻的蔡琰,非常的不高興。

蔡邕道:“哎,仲道這孩子,也不知道是怎麼了。以前看他辭采華麗,吟詩作賦的功力,就是我也勝不了他多少,為什麼會出這樣的話?”

曾炩笑道:“世叔,這很好理解。他只不過是一個讀聖賢書讀壞了腦子的可憐孩子。孔聖有言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這個衛兄是陷入了學而不思的死衚衕了。”

蔡邕道:“真的嗎?”

曾炩道:“世叔可知他除了讀聖賢書外,可曾到過民間,瞭解過民間疾苦?”

蔡邕道:“據我所知,好像是從來沒有過。”

曾炩道:“那就是了。古語云‘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是不行的。真正的知識,還得來自日常的生活,而我大漢的子民百姓,才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蔡邕道:“賢侄,此話怎講?”

曾炩道:“聖賢是怎麼來的?他們是天生的聖賢嗎?”

蔡邕道:“當然不是,他們也是透過學習,一步一步的成為聖賢的。”

曾炩道:“這不就得了。既然聖賢是透過學習而成為的聖賢,那麼他們的知識也必定是來自下面的百姓大眾。既然這造就了聖賢,那麼還不能造就我們的一番學問嗎?當然,這並不是聖賢書沒什麼用處,而是必須要和現實聯絡。從上古先秦到我們現在的大漢,許多的東西都已經改變,我們不能生搬硬套先賢的一切,必須加以甄別,方才能做到不誤國誤民啊!”

蔡邕感嘆的道:“賢侄所言甚是啊!看來,世叔以前是走入歧途了!難怪康成兄在給我的信中,多次提到他從賢侄這裡,學到不少的東西,看來康成兄是真的沒有騙我了!”

曾炩笑道:“世叔客氣了,這其實是很簡單的,只是需要換一種角度去看待這一件事情就可以了。”

蔡邕一拍手,叫道:“好一個換一種角度!賢侄,世叔受教了!”

曾炩笑了笑,沒有話。

蔡邕問道:“賢侄,剛才你問仲道的那個關於鮮卑和烏丸入寇的問題,世叔這些年也每每為此困擾,不知賢侄是否有解決之道?”

最近一二十年來,鮮卑和烏丸差不多是每年都要入侵漢朝邊塞一兩次,這是像蔡邕這樣憂國憂民的人士憂心不已的事情。

鮮卑如今非常強盛,隱隱有吞併烏丸,一統北疆的勢頭。本來,在曾炩的記憶中,鮮卑的大領檀石槐應該是已經死去了,由他的那個無能的二兒子和連繼位。可是,現在檀石槐還活得好好的,在他的彈漢山統御著鮮卑國的萬里疆域。曾炩知道,要是檀石槐再多活五年,鮮卑族必定吞併烏丸,然後再率大軍進攻大漢朝。顯然,如今的大漢朝是難以抵擋的,特別是兩年後將要生的黃巾之亂,更是讓大漢朝衰落到極。而檀石槐可能入侵的時間,也正是大漢朝最衰弱的時候。

曾炩道:“其實這很簡單,不過四字。”

蔡邕問道:“不只是哪四字?”

曾炩道:“文武之道。”

蔡邕道:“賢侄請言明。”

曾炩道:“這文之道,當然是整頓吏治,澄清大漢的風氣;而武之道,則是修甲兵,強士卒。文之道,能為我大漢提供一個安定的環境和強勝的國力,這是基礎。武之道,能夠給鮮卑這些異族以震懾,讓他們不敢犯我大漢天威,即使他們膽大來犯,我大漢也能給他以致命的打擊,讓其知曉我大漢不是他們這樣的番邦蠻族可以捋虎鬚的。”曾炩是深深明白一的,那就是:立國當以文武之道,武能平定亂世,文可富民興邦。武力統一是前提,在混戰中是不可能安心建設的;武力強盛是保障,在動盪中是不可能展經濟的。而只有文治才能使人民安居樂業,才能使國家走向強盛,才能使山河更加壯麗。

蔡邕感嘆道:“是很簡單,但是卻也是很難啊!如今大漢朝疲敝叢生,想要澄清吏治,談何容易啊!”

曾炩道:“抵擋烏丸鮮卑二蠻族,只需河北三州就可。”

蔡邕道:“賢侄,此話當真?”

曾炩笑道:“鮮卑烏丸二蠻族,其人口不過兩百餘萬,就是當他五人中能有一個士兵,也不過是四五十萬軍隊。而我大漢河北三州就有人口千餘萬,五倍於彼二族,就當我二十人中有一個士兵,也足以與其相當。而彼二族缺少鐵器,那麼我們就佔有甲兵之利。只要我們採取堅壁清野,據城而守的策略,必可使其無功而返。我在尾隨擊之,必大破彼之兵,就是盡收二族,也不是沒有可能啊!”

蔡邕聽得一愣一愣的,這個曾炩,胃口也太大了吧?盡收二族,虧他想的出來。大漢朝和這二族對壘幾十年,都沒有佔到什麼便宜,他憑什麼敢盡收二族?

曾炩笑道:“我知道世叔不相信,不過,我相信世叔會見到這樣一天的。”

蔡邕笑道:“那世叔就等著賢侄的好消息了。”

蔡邕道:“我知道賢侄志向遠大,但是請賢侄記住,任何時候,窮兵黷武都是不行的。”

曾炩笑道:“世叔忘了剛才曾炩過的那文武之道了嗎?既然曾炩知道採取文武之道,自然也深知那一張一弛的道理。”

蔡邕心道,這還是什麼年輕人啊,簡直比那些老家夥還老謀深算!哎,那些將要成為這個年輕人對手的人看來是要悲哀了。蔡邕既然知道,現在的大漢是亂之將起的前夕,自然也是明白曾炩這樣的人肯定是不會甘於寂寞的,必定會乘風雲而起。只是蔡邕不知道,曾炩將會成為的是亂世梟雄還是大漢力挽狂瀾的英雄。

旁邊的蔡琰聽了曾炩的話,也是心血沸騰,可惜自己是女兒身啊!不然,自己也可以為國盡一番力了。曾大哥要真是能實現他所的,那也算是開疆拓土的英雄了,這樣的男兒才是真正的熱血男兒啊!

蔡琰看向曾炩的眼神,充滿了亮麗的色彩。可惜的是此時曾炩正和蔡邕談的熱鬧,沒有看見蔡琰的表情,不然他就會歡喜的心都要開花了。

蔡邕道:“哎,賢侄的願望是好的,但是現今我大漢羸弱,比不得鮮卑烏丸,他們兩族的士兵自就是生長在馬背上,幾乎是人人皆兵,非常悍勇。我聽過很多朝裡面的將軍都,一個鮮卑烏丸騎兵可抵三至五個我大漢士兵,所以,賢侄還是太樂觀了啊!”

曾炩一陣默然,是啊,現在的大漢,國疲民弊,已經是到了最為羸弱的時候。

蔡邕道:“想當年,我大漢前朝武帝陛下的時候,我大漢鐵軍馳騁大漠,滅匈奴,在北海邊飲馬而還,那是多麼壯烈的事情啊!可是,現在卻是已經到了匈奴當年的奴隸都可以欺侮我大漢了。當年,陛下想要與檀石槐和親,卻被其斬殺使者,真是我大漢的恥辱啊!”

曾炩道:“世叔此言不盡然。即使是檀石槐接受了我大漢的和親要求,難道這就不是我們大漢的恥辱了嗎?強大的大漢,已經到了要靠犧牲我大漢公主的幸福才能得保平安,那同樣是我大漢的恥辱!更是我大漢軍人的恥辱!軍人是為了什麼而存在的?保家衛國,使我們的妻兒有一個平安的生活環境,這就是我們的軍人存在的目的,也是軍人存在的價值。”

蔡邕默然。

曾炩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兩方面是必須同時重視的,一個是崇文,一個是尚武。只尚武不崇文,必將導致窮兵黷武,最終導致國家窮困,進而導致國家分崩離析;而要是只崇文不尚武,那麼,這個國家只是一隻養的白白胖胖的大肥豬,人家隨時都可能來你身上割兩塊肉的。”

蔡琰聽曾炩的比喻有趣,不禁笑了起來。蔡邕斥責道:“琰兒,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你怎可對此笑!”

蔡琰委屈的道:“父親,琰兒只是覺得曾大哥的比方有趣,這才笑嘛。琰兒當然知道這是一件嚴重的事情。”

蔡邕也沒有再呵斥蔡琰,他也覺得曾炩的比方很是不文雅,但是卻是出了一個事實。

曾炩道:“所以,世叔,在我們推行聖賢之道的時候,絕對不能忽略了我大漢百姓的尚武精神啊!我覺得前朝的武帝陛下就做的很好。那時候的大漢男兒,可是都有‘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氣概啊!”

這話聽得蔡琰眼睛一亮,不自禁的重複了一句:“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曾大哥,你的真好!這才是真男兒應該有的氣勢啊!”

曾炩呵呵一笑,這一不心,就把人家的東西給拿出來了。

&1t;ahref=.>.

相關推薦:漢末大軍閥漢末逆流漢末昂魏漢末弘農王崛起在漢末三國漢末衛公子漢末梟狼傳漢末之呂布再世漢末烽煙漢末之獵殺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