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漢末風雲之大夏帝國->章節

第二章 啟蒙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我們的豬腳這一世被他的大儒老爹取名炩,意為即將枯滅的火種裡面又重新燃燒起新的火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思類似。這是因為他在以為自己可能會無後的情況下突然有了這個兒子,故而娶了這個名。於是,前世的曾凌風,現在叫做曾炩了,倒是字沒有變,仍叫凌風,其意自然是風助火勢,燒的更旺,希望兒子能多開枝散葉了。

作為一個很有經驗的重生人士,曾炩很快就適應了他現在的身份,也對這個社會與時代有了瞭解。

其實,這個時候還是處於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的早期,條條框框並不是很多,後世的許多封建禮教此時並不存在,像是什麼“三從四德”雖然可見蹤跡,但是卻是很少有人去管這樣的東西。

這也很可能與此時的社會生產力不高有關。這個時候,良田的大畝畝產都才不足四石(1石=264oog),也就是現在的二百一十一斤。此時的戶均耕地也就四十來大畝,總產量也就八千斤左右。這還要除去租金等等各種支出,而一家至少五六口人,人均也就五六百斤糧食,勉強能達到溫飽的水平。這還要是能租到良田,不遇上自然災害。但是那時不可能都是良田,而且自然災害也是頻頻生,而且農民對這些災害的防護能力基本上是零,也就是一遇上自然災害,就肯定得餓肚子。管子有云“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這是最簡單的物質與精神之間的關係,吃飯穿衣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人生在世,要的問題是解決生存問題,只有在解決了吃飽穿暖以後,才有可能去追求其他的東西,比如追求感情上的更深層次、追求自我的人生價值的實現、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總之,人的追求是在一步步的滿足的條件下逐漸提高的。如果一個人的基本需求都得不到滿足,整體為了衣食忙碌愁苦,哪有時和精力去追求感情上的滿足和人生價值的實現?

但是,對於當時的士大夫等上層人士而言,這些是不存在的,他們之間的規矩多得不得了,簡直是怎麼複雜就怎麼做,我們的曾炩對他們的作為就只有一個感覺:不知所謂!

幸好,曾家和這些士大夫階層不同,雖然曾家的規矩也很多,但是算起來還是少太多了,特別是其老爹曾頊算是一個非常開明的人士,這才讓他少受了很多苦。但是曾家在兩個字上的要求是非常嚴的,甚至是到了苛刻的地步,這兩個字,一個叫做“孝”,另一個叫做“忠”。老祖宗曾子有祖訓“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三省誠身,道傳一貫。”孝還好,這是曾炩幾世都遵循的東西。但是這個“忠”卻是讓他很是鬧心,這個時候的皇帝又叫做天子,那麼這個忠自然是最終要落實到皇帝身上去了。這和他前兩世的宗旨很是不符,開什麼玩笑,這年代這麼昏庸的皇帝,老子還要對他忠,這不是當老子傻x了嗎?既然那個該死的老天讓老子來到這個時代,老子自然是要搞天搞地一番的,怎麼也得創一番事業的嘛。前世的時候,曾炩對這個時代的那些諸侯們造成的破壞是很生氣的,雖然他也喜歡這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我們的豬腳是非常聰明的,他自然是相信自己能找到應對的方法,所以,雖然有一些鬧心,但是卻是並沒有對他造成太大的困擾。

在不知不覺之間,曾炩已經年滿三歲了,老爹開始對他進行啟蒙教育。於是,曾頊鬧心的時刻又到了。

“孝”是曾家重,所以曾頊最先選擇了《孝經》,可是他剛對兒子完開幕詞,這子就直接背出了《孝經》的全文,震得我們的一代大儒直接陷入當機狀態,而這個惡劣的子很是滿意自己老爹的樣子,得意的笑了起來,嘴裡還哼唧著“我得意地笑,得意地笑,笑看紅塵人不老,我得意的笑,又得意的笑……”

可是,這個時候他笑不出來了,因為老爹的大腦重新啟動了,還伸出手擰住了他的耳朵。曾頊惡狠狠的道:“子,你很開心吧?”

傢伙不敢再淘氣,裝出一副可憐的樣子。

曾頊又改了一本書,這一次是《禮記》,誰知,這傢伙才看見書頁上的名目,又是直接把全文都給背了下來,讓曾頊鬱悶的想揍人。之後,曾頊又拿出了《詩經》、《尚書》等等經典,可是這傢伙都是一樣的做法,看見書名後就直接開始背的是,他這個兒子完全就是一個妖孽,在他不在家的時候,已經把家裡面的所有書籍都翻遍了,別這些儒家經典,就是他收藏的其它學派的書籍,也是一本都沒有放過。對於家裡收藏有其它學派的經典書籍,曾炩還是很意外的,他一直覺得曾家一直是儒家嫡傳,自然是應該獨尊儒術的。他不知道的是,曾家的確是儒家正統,但是曾家是直接師法孔子的儒家,是兼容幷包的。孔子曾經向很多的其它學派的人請教,他曾過:“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比如我們知道的,像是老子、師襄子等。

儒家,只不過是經過兩個所謂的“大儒”,其實是半吊子的董仲舒和朱熹之後,特別是朱熹的所謂完善後才完全的變得面目全非,而那種面目,正是曾炩前世的時候見過的那種。現在曾炩看見的,卻是真正的,原滋原味的儒家學。

曾頊見自己實在是交不了自己這個兒子,也很是無奈。他感嘆道:“有個天才的兒子真是我的悲哀!”這樣的話讓旁邊的妻子也是竊笑不已,她們可是很少見到自己的夫君出醜的,十多年來,她們印象中的夫君是無所不能、無所不通的。可是自從這個兒子降生以後,夫君卻是屢屢吃癟,這明他們家的這個兒子必定有大作為,這是為人父母者的最高興的事情。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曾頊道:“既然這些經文書籍你都已經學會了,那麼我就不教你這些了,我教你一些別的。”曾頊在心裡,你子先別得意,要知道,老子可是有真材實料的,哼哼,你看著瞧。曾頊不只是精通儒家學,其他的學也是有一些涉獵,尤其精通術數,這是他除了自己的老本行外最得意的地方,他把《九章算術》可是吃的很透的,他不相信這子連這個都懂。

可是事實讓他失望了,這個身體裡裝的可是一個來自一千八百年後的老家夥的靈魂,那時候的數學和現在的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曾頊在他面前賣弄術數,自然是真正的班門弄斧了,直接被兒子的幾個問題問的啞口無言,這些問題可是他聞所未聞的啊。可是之後,讓他更加吃驚的事情生了,他的兒子像是喝涼水一般,輕輕鬆鬆的就把幾個問題解決的清清爽爽。

他不知道的事他這個兒子提的問題,即使是在一千九百年之後,也是剛剛得到解決的。這些都是曾炩在不經意中看見的,又或者是他自己解決的。這些問題裡面,有著名的龐加萊猜想、黎曼假設、納維葉-斯託克斯方程的存在性與光滑性、貝赫和斯維訥通-戴爾猜想等世界著名的數學難題。

曾頊直接丟下了一句:“老子教不了你了,你愛怎麼滴就怎麼滴!”完,扭頭就走出了房間。

大夫人戴琴見自己夫君著惱,連忙跟了出去。一番勸慰,總算是讓丈夫心平氣和。這個時候,戴琴問道:“夫君,難道你真的不打算教炩兒了嗎?”

曾頊鬱悶的道:“夫人,不是我不教炩兒,而是我真的教不了他啊!剛才的情形你也是知道的,我是真的趕不上這個兒子了!也不知道他是怎麼學到這些東西的。哎……”

戴琴沒有話。曾頊搖了搖頭,道:“夫人,我們這個兒子從出生起就與眾不同,以後的肯定會有大出息。就是他的這個教育問題讓我很是鬧心啊!”

戴琴像是想到了什麼,正準備開口話的時候,曾頊又話了:“要給炩兒找一個老師,恐怕是非他莫屬了!”

戴琴道:“夫君的,可是高密康成公?”

曾頊道:“看這個情形,恐怕是真的只有康成兄才能做炩兒的老師了!我的學問你是知道的,方圓五百裡,我敢,再也沒有其他人能過我。另外,要是季長公還在世就好了,他老人家也會是一個很好的人選。現今卻是只有請康成兄出馬了。”

曾頊所的兩人,都是當時天下最尖的博學之士。前者名叫鄭玄,後者則更是不得了,名叫馬融。

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縣人。鄭玄自幼天資聰穎,又性喜讀書,勤奮好學。他從學習書數之學,到**歲時就精通加減乘除的算術,不但一般的大人比不過他,即便是讀書人,不專門學習書數者也趕不上他。到了十二三歲,他就能誦讀和講述《詩》、《書》、《易》、《禮記》、《春秋》這儒家“五經”了。同時,他還喜歡鑽研天文學,並掌握了“占候”、“風角”、“隱術”等一些以氣象、風向的變化而推測吉凶的方術。

馬融俊才善文,曾向京兆(今屬西安市)處士摯恂問學。漢安帝時,任校書郎,詣東觀(朝廷藏書處)典校秘書。因得罪當權的外戚鄧氏,滯於東觀,十年不得升官。直到鄧太後死後,才召拜郎中。漢桓帝時,外任南郡太守,因忤大將軍梁冀,遭誣陷,免官,髡徙朔方。後得赦,復拜議郎,重在東觀著述,因病辭官,居家教授。他達生任性,不太注重儒者節操,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開魏、晉清談家破棄禮教的風氣。其學生多達四百餘人,升堂入室者有五十餘人,其中鄭玄、盧植是佼佼者。馬融博通今古文經籍,世稱“通儒”。曾頊的父親和馬融有過交往,而曾頊也曾在其門下求過學。可惜的是,馬融卻是在延熹九年的時候仙逝了。

&1t;ahref=.>.

相關推薦:漢末大軍閥漢末逆流漢末昂魏漢末弘農王崛起在漢末三國漢末衛公子漢末梟狼傳漢末之呂布再世漢末烽煙漢末之獵殺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