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漢末風雲之大夏帝國->章節

第二十四章 兵進太原(一)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推薦本人另一本新書《劍魔神曲》,玄幻的,書號179oo89,網址./Book/179oo89.aspx請大家多多支援,雪戀拜謝。)

公元187年7月8日,常山國上艾。

中軍帳裡,太史慈、呂布、張飛、田豐、曾泫、曾鋒、曾堯幾人正在商量出兵後該採取什麼策略。

在最終決定兩路同時出兵的時候,曾炩還是決定將西面的兩路部隊和在一起。這一是因為趙國向西出兵很不合適,趙國和上黨之間,是太行山最險要的一段。而要是從上艾出兵則好的多,這裡向西就可以直接攻打太原。

太史慈環視眾人一跟,緩緩道,“雖然我們還沒到太原郡,但這仗怎麼打,我還是想先對你們,希望你們都能理解我的意圖,做起事來不至於茫然無措。”

“無論是太原郡還是上黨郡,地形複雜,大山眾多,我們的騎兵很難揮什麼作用。你們不要指望我會象鮮卑人一樣,用騎兵攻城,這種事我是絕對不會幹的。”

“鮮卑人用騎兵攻城,純屬無奈之舉,他們本來就是馬背上長大的,對他們來,沒有騎兵步兵之分,無論是草原作戰還是攻打城池,都是那幫人打仗。但對我來,就不一樣了,我大漢國國勢日衰,邊郡人口越來越少,擅長騎射的士兵很難招募,組建一支強大的騎兵軍,基本上就是奢望。我現在手上這騎兵差不多一半都是胡人,將來我還指望他們戍守邊關,我可不願意拿出來攻城。”

“我們有三萬步兵,如果輔以鐵騎,在一段時間內擊敗眭固的黃巾軍,的確沒有問題。但問題是,張角死了,出來了張牛角;張牛角死了,又出來個張燕;現在張燕降了我們徵北將軍府,又來了一個黃龍;假使這次我們將黃龍也打死了,或者是招降了,誰不會出現另外一個黃巾領?”

“每一次平叛,都要讓更多的人流離失所,都要讓更多的人死於飢餓,都要讓我大漢國傷痕累累,奄奄一息。難道我們非要打,非要殺,非要把大漢國連同黃巾軍一起葬送嗎?”

“子義,你的意思我們能理解,但你不能不考慮陛下和朝廷的意思。雖然主公一直贊成招撫,但是我擔心這最終會成為朝裡面大臣們攻擊主公的藉口。”田豐擔心地道。

太史慈道:“難度肯定大,但只要我們上下同心,應該能辦到。現在的事情,就像主公的那樣,我們不能都聽陛下和朝廷的,我們要為大漢國的將來考慮,要為跟隨黃巾軍的上百萬流民考慮,更重要的是為我們自己,為我們的士兵考慮。”

太史慈笑容漸斂,慨然嘆道:“我們在常山國大戰中,損失慘重,黃巾軍呢?他們的大領張牛角戰死了,十幾萬士兵戰死了。冀州幷州的流民呢?幾個月的戰禍,至少死了幾十萬人。但最後的結果是什麼?黃巾軍的大旗還在舉著,而我們的兄弟卻已經成了灰,散落各地的流民還在不斷地死去。這時候,陛下和朝廷裡的那幫官僚在幹什麼?他們除了慶賀平叛勝利之外,他們還幹了什麼?他們想過多少解決流民的問題?流民不解決,黃巾軍又怎能解決?”

“如果我們不把流落在幷州的幾十萬流民安置好,就根本不能平定黃巾軍的叛亂,不要今年不行,就是幾年之後都不行。諸位請想一想,我們要殺到什麼時候才能殺完?”

“如果我們事事都指望陛下和朝廷,這仗就打不完,總有一天,我們大家都要死在戰場上,誰都活不了。”

“所以,我們只能以主公的意見為最終執行方案,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最終根本之法。至於朝廷裡面的那些腐儒,隨他們怎麼了,主公也不會在意他們的想法。在這個戰爭頻的年代,手裡有兵才是王道。那些只會誇誇其談的腐儒,主公到時想怎麼捏死他們都可以。”太史慈輕蔑的道。

“流民問題,是大漢朝這幾十年來一個無法解決的頑疾,也是滋生叛亂的根本原因。”田豐沉思良久,對帳內眾人道,“主公的想法雖然非常好,而主公這些年在幽冀兩州的施政,也很好的解決了流民問題。就我現在所知,還沒有誰能提出更好的辦法。主公真是雄才大略啊!要是主公能把大漢所有的地方都置於自己的統治下,大漢朝的子民就有福了。”

田豐繼續道:“朝廷大員不是不知道流民問題的症結所在,而是這個癥結問題關係到他們自己的財富,所以誰都不願意,也不能,更不要去解決了。”

“我大漢國的先祖高皇帝和他的臣僚們都是窮苦出身,過去都是賤民或者吏,知道百姓窮苦的原因,所以他們打下江山後,最大的願望就是把天下的土地分給天下的每一個百姓,然後讓他們耕種,由國家收取賦稅,徵用勞役。這樣一來,男耕女織,衣食無憂,君民相安,天下就可以永保太平了。”

“剛剛經過幾十年戰亂之後的大漢國,透過這種辦法,迅繁榮和強大了起來。隨著國家穩定,百姓們安居樂業,大家越來越富裕,人口也隨之迅增長。人口一多,土地就不夠,於是土地的分配逐漸生了變化。”

“由於國家日益繁榮,有錢人越來越多,加上天災**,對外戰爭等等不確定因素,造成了需求量越來越大的土地不斷地更換著自己的主人,於是大漢國的土地越來越集中到少數人的手裡。這些少數人就是王公貴族,皇親國戚,世族官僚,門閥富豪。他們得到土地的方法很多,主要是透過買賣,當然,其中也有人採取巧取豪奪的辦法。”

“按理,臣民擁有的個人財富越多,大漢國就越富有,但為什卻會出現如今這種現狀呢?”

田豐稍稍停了一下,繼續道:“這就牽扯到我大漢國的賦稅和土地所屬問題。”

“我大漢的賦稅絕對是輕賦,這在過去是從未有過的。戰國的時候,孟子,‘什一而稅,王者之政’,可見戰國年代的稅額是不止什一的,在孟子看來,什一之稅已是非常好了。我大漢國推行的稅額只有‘十五稅一’,而且,實際上只要納一半,即三十稅一。一百石穀子,也只要納三石多一的稅。前朝文皇帝的時候,還曾全部免收田租達十一年之久。即使是這樣,當年的國庫還裝不下一年的賦稅收入,可見國家之富。然而這種賦稅制度到了後來,卻產生了一個巨大的缺陷,結果百姓不堪重負,紛紛喪失土地,成了流民。造成這個巨大缺陷的原因就是土地所屬問題。”

“大漢國的所有土地都是陛下的。‘四封之內,莫非王土,食土之毛,莫非王臣’,這天下所有都是當今陛下一人的財富。大漢律規定,土地只有一種分配方法,那就是由陛下向百姓授田,或者賞賜給權貴們。矛盾的是,本朝大漢律又規定,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擁有者可以自由使用,也可以自由出賣。因為土地可以自由買賣,於是就有了土地兼併,於是就出現了貧者無立錐之地的窘境。”

“朝廷的租稅越輕,佔有大量土地的權貴富豪們就越富有,他們就越有錢兼併購買土地,同時他們對土地的佔有**也越來越強烈。權貴富豪們只要交納朝廷三十分之一的稅,而農民賣了地之後,為了生存只能租種他們的田地,卻要交給他們十分之五的租稅,這就是大量百姓無法耕種土地成為流民的直接原因。”

“大漢國的土地和財富都集中在這些土地擁有者的權貴富豪們手中。這十幾年來,大漢國戰禍天災不斷,賦稅銳減,國庫空竭,國勢日衰,但大漢國的權貴富豪們卻過著富過王侯的奢華生活。他們佔有成百上千頃的土地,擁有成群的奴婢牛馬和無法計數的金銀珠寶。他們為了斂積更多的財富,逃避朝廷對兼併土地者的打擊和限制,於是刻意隱瞞自己的土地數目,不向國家交納賦稅。朝廷無奈,只好與他們妥協,對他們肆意兼併土地的行為視而不見,希望能從他們手中儘可能多地徵收錢財,以增加國庫的賦稅收入。”

“喪失土地的百姓沒了土地,無法交納賦稅,只有兩條出路。一是租種權貴富豪們的土地,勉強餬口。一是離開家園成為流民。但是租種土地的百姓一旦遇到災荒之年顆粒無收的時候,他們也只有逃離家園去做流民了,因為他無法交納租稅,唯有逃命而已。”

“本朝自孝和皇帝以來,土地兼併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隨之而來的就是流民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叛亂也就越來越多。”

“大漢國的流民問題就是這樣產生的。”田豐默默地看了大家一眼,聲音低沉地道,“要想解決它,就要打破土地兼併,要想打破土地兼併,就要侵害權貴富豪們的財富,所以……”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相關推薦:漢末大軍閥漢末逆流漢末昂魏漢末弘農王崛起在漢末三國漢末衛公子漢末梟狼傳漢末之呂布再世漢末烽煙漢末之獵殺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