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漢末獨行->章節

第二百六十三章 洛陽(三)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鮑勳的阿諛奉承讓眾多世家大臣都有些不舒服,同時也沒有讓司馬懿和陳群兩個人感覺到多麼的舒服。

不過這不妨礙他繼續說下去。

“如今雖然洛陽城之中各方勢力輪番登場,但是論起實力來,還是我等世家的實力最大!”鮑勳說的頗為激動,“如今三公九卿盡是我世家大族之人,便是賈詡也不得不退了下去。

這般大的勢力,我等只不過是未能聯合在一起,未能做到最大的地步罷了,另外就是我等顧全大局!

我等完全不需要在乎他們是什麼想法,只要他們敢於放肆,我等就奮起防抗,定然能夠讓他們不敢輕易妄動,我等需要做的,就是完全的聽從陳群大人和司馬大人的話,讓我等繼續昌盛下去!”

鮑勳這些話說出來讓陳群和司馬懿兩人臉色變得完全不同,陳群是滿臉的喜色,絲毫沒有掩飾,而司馬懿則是慢慢將眼睛眯了起來,看向他的眼神十分的不善。

剛剛鮑勳雖然將他也好一頓誇讚,但是在司馬懿看來,這就是赤裸裸的捧殺。

除了他們兩個人之外,還有一人的臉色頗為難看,那就是在黃初三年接替賈詡成為太尉的鍾繇,一個歲數比賈詡還要大的太尉。

(鍾繇升任太尉也是世家的博弈,這次博弈看似起源於黃初三年,其實在建安二十五年,他就已經開始了。

鍾繇是誰,潁川長社鍾家的當家之人,當年的司隸校尉,一人鎮壓偌大的關中,將當初被西涼軍團給弄報廢的西涼之地再次給抬了起來,這是何等的不容易。

論家世,潁川鍾家,天下間一等一的家族勢力,鍾家和陳家一樣都是從祖父那一代就開始發家致富的,而且和陳家一樣的是,他們兩家都是靠著名士的頭銜混出來的。

鍾繇的祖父鍾皓就已經是東漢時期的名士了,頗有些高行不說,更是一手創立了潁川的鍾家。

第二代的鍾家四子,那更是在最壞的年代生生的混成了最大的名聲。

鍾迪是鍾繇的父親,官位只是潁川郡的主簿,郡主簿,壓根入不了朝廷的臉面的這種官職,然後最後卻是得到了偌大的名聲。

他辭官不做了,而他辭官不做的原因是因為黨錮之禍!

黨錮之禍是什麼,那是朝中一群達官顯貴反對宦官參政,然後雙方打的不可開交之後,最後官員士大夫輸了,被迫終生不得再次入官,這其中有過數次黨錮,每一次都能讓一個聲名赫赫的人被一腳踹下去。

其中這段日子是延熹九年,一直延續到中平元年,最後還是因為黃巾之亂,北地太守皇甫嵩拿國難做文章,這才將這場延續了足足十八年的大亂平定下去。

但是被黨錮之亂弄下去的人都是什麼人,最大的主力就是那些反對宦官當政,被王公大臣和外戚當了槍使的太學生們,除了太學生之外,還有一群人,太尉陳蕃,大漢名士,司隸校尉李膺等人。

這群人和一個小小的潁川郡主簿有什麼關係,這就純粹是用來蹭熱度的,如果當時有這麼個詞兒,那就是蹭熱度。

特別是在潁川主簿鍾迪之後,他的弟弟,鍾繇的叔父鍾敷也跟著將這句話放上來了,因為黨錮不出仕!

這個更加的優秀,鍾迪好歹是當上了潁川主簿,然後說自己因為黨錮之禍不幹了,他的弟弟鍾敷更加的優秀,壓根就不去,理由還是因為朝中的黨錮之禍。

憑良心說,鍾家將這個熱度蹭的是真的相當的好,之後老三老四就更不用說了,因為黨錮之禍在中平元年終於結束了,他們倆也沒啥什麼靠譜的理由了,乾脆就是不出來了,安心在家中當自己的名士。

就這麼一個情況下,兩代人六個名士的支援之下,鍾繇終於橫空出世了,然後和曹操相識之後真的做的相當的不錯,司隸校尉之間,無論是民生還是田畝,軍事還是諸侯,他在關中都算是做到了當時能夠做到的極致了。

但是鍾繇的身份不單單是一個司隸校尉,他還是一個世家,同時還是一個大漢的重臣。

司隸校尉只不過就是鍾繇在曹操麾下的實權官職,但是他的官職可不僅僅如此,兩代人六個人的支援,他在漢朝的仕途那也是風生水起,再加上他對於已經危機四伏的漢室還有著很大的恩惠。

在鍾繇進入仕途的時候,曹操那時候還和他只是有神交,並沒有說誰真正的投靠誰,但是在最開始的時候,他就已經成為了孝廉,然後擔任尚書郎和陽陵令,之後他辭官之後也沒有被遺忘,更是改為了黃門侍郎等職。

興平二年,李傕脅迫獻帝,鍾繇與尚書郎韓斌共同謀劃獻帝出逃。同年,獻帝逃出長安,成功東歸,鍾繇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後拜御史中丞,遷侍中、尚書僕射,根據之前的功勞封東武亭侯。

這一點在他的本傳之中就有不少的記載。

《三國志·鍾繇傳》:舉孝廉,除尚書郎、陽陵令,以疾去。闢三府,為廷尉正、黃門侍郎。是時,漢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亂長安中,與關東斷絕。太祖領兗州牧,始遣使上書。傕、汜等以為“關東欲自立天子,今曹操雖有使命,非其至實”,議留太祖使,拒絕其意。繇說傕、汜等曰:“方今英雄並起,各矯命專制,唯曹兗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將來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報,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數聽荀彧之稱繇,又聞其說傕、汜,益虛心。後傕脅天子,繇與尚書郎韓斌同策謀。天子得出長安,繇有力焉。拜御史中丞,遷侍中尚書僕射,並錄前功封東武亭侯。

之後在曹操的麾下再次坐鎮關中,一路讓關中穩定,抵抗了雍涼之地的諸侯,馬家以及韓遂等人都清理的十分服帖,這就是大功,曹操也非常的讚賞他,甚至將他在關中比作當初蕭何在高祖的後方。

諸多功勞的鍾繇,從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一干就是十幾年,兢兢業業!等到魏國在曹操封公之後也就成立了,而鍾繇也就變成了大魏國的大理,然後更是被升任為相國!

等到了曹丕成為了大魏的太子,還專門賞賜給鍾繇“五熟釜”,在釜上銘刻文字說:“於赫有魏,作漢籓輔。厥相惟鍾,實幹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處。百寮師師,楷茲度矩。”

這是不是就是相當的厲害了,甚至可以說鍾繇當初那就是大魏國的一種最高榮譽了,然後....

建安二十四年,鍾繇受魏諷謀反案牽連,被免官!

建安二十四年,魏諷之案可以說是曹丕自己一手炮製出來的案子,所以這個時候曹丕將重要給弄下去,到底是為了什麼,是因為他已經是相國之位了,若是不弄下去的話,日後不好再提拔上去,還是因為別的。

但是在曹丕稱王稱帝之後,出現了些許有意思的事情。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即王位,鍾繇又任大理。同年,曹丕稱帝,改任鍾繇廷尉,進封崇高鄉侯。

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延康元年,同時也是黃初元年,鍾繇被恢復了地位官職,甚至成為了廷尉封為高鄉候,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黃初三年,也就是兩年半之後,鍾繇代替了賈詡成為了太尉,轉封平陽鄉侯。

那個時候的三公也是被曹丕所稱讚的最好的三公名臣,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同是曹操時的名臣。曹丕在一次退朝後對旁人說:“這三公,都是一時的偉人,後世大概難以為繼了!”

《三國志·鍾繇傳》:文帝即王位,復為大理。及踐阼,改為廷尉,進封崇高鄉侯。遷太尉,轉封平陽鄉侯。時司徒.華歆、司空王朗,並先世名臣。文帝罷朝,謂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是這裡面的太尉,卻是非常的有意思,也就是說他取代賈詡這件事,很有趣。

賈詡是在黃初元年,曹丕稱帝之後成為的大魏太尉一職,也算是報答了賈詡這麼多年對他的支援了,同時還進爵魏壽鄉侯,增食邑三百,前後共八百戶。又分食邑二百,封其幼子賈訪為列侯,任命其長子賈穆為駙馬都尉,可謂是一門榮譽了。

但是在黃初三年,賈詡的太尉一職被抹去了,換成了鍾繇,這個看似沒有問題對吧。

帝問詡曰:“吾欲伐不從命以一天下,吳、蜀何先?”對曰:“攻取者先兵權,建本者尚德化。陛下應期受禪,撫臨率土,若綏之以文德而俟其變,則平之不難矣。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議見兵勢,據險守要,泛舟江湖,皆難卒謀也。用兵之道,先勝後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臣竊料群臣,無備、權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昔舜舞干鏚而有苗服,臣以為當今宜先文後武。”文帝不納。後興江陵之役,士卒多死。詡年七十七,薨,諡曰肅侯。子穆嗣,歷位郡守。穆薨,子模嗣。

這個是《三國志》之中記載的在曹丕和江東大戰的時候,雙方開戰之時的事情,按照上面所說,賈詡是公元147年所生的,而他七十七歲的時候去世的,算起來應該是223年到224年,不過算起來應該是223,曹氏伐吳回來回來之後的六月死去的。

而公元223年是什麼年頭,黃初四年!

黃初四年賈詡死去的時候,還是曹氏的重臣,也就是說那個時候曹氏沒有將他罷免,而且還帶到自己的身邊,同時也沒有找到他再進一步的各種爭取,也就是說賈詡在黃初四年....還是太尉!

黃初三年的時候,鍾繇拿下了太尉,黃初四年,賈詡還是太尉,這就十分的有意思了。

曹丕不可能同時安排兩個太尉出現在朝堂之上,可是黃初三年的事情也是千真萬確的一件事,所以說作者翻看了當時的官場和各個人物誌之後,發現了另一件事!

王朗並不是世家,很多人將世家爭奪天下的鍋全都算到曹操和曹丕身上,就是因為他們提出了九品中正制和大量任用世家!

但是曹丕執政的幾年之中任用的卻絕大部分都是小家族或者是寒門子弟。

程昱在升任三公之前就已經死了,那麼在黃初元年到黃初三年,這曹丕稱帝最重要的三年時間之中,他朝堂上都是什麼人物。

軍方已經不用多說了,曹家曹仁,曹彰,曹真,曹休以及夏侯家的夏侯尚,夏侯儒等人牢牢掌控著軍方!

那麼朝堂上呢,曹魏權利最大的無非就是三公九卿了。

那麼前三年的三公,分別是太尉賈詡,寒門之中的老人了,毋庸置疑!

司徒是華歆,他不過就是一個小世家的出身罷了,別說代表世家了,恐怕連他自己的家族他都代表不了!

司空就是王朗,很多人都覺得他應該是一個大世家出身,畢竟姓王,畢竟他的簡歷特別的漂亮!

但是很不幸他和太原王家沒有關係,王朗原名王嚴,是東海郡郯縣人,根本就不是太原王家的人,和王允,王雄,王凌等人壓根就不是一類人!

他之所以後面的簡歷非常的漂亮,完全是因為他曾經在遊歷關中的時候,拜師楊賜,算得上是半個楊家門徒,但是楊家卻沒有接受他這個門徒。

以後他在楊賜死後直接棄官不做了,為楊賜守孝算是還了楊家的恩情!

之後更是被陶謙相中了,從陶謙那裡開始一點點發跡的。

之後無論是升任徐州治州從事,還是轉任會稽太守,乃至最後用了數年的時間逃出江東而投奔曹操,他都沒有家族幫助的樣子!

也就是說,當初的三公,太尉和司空是寒門出身,華歆是小世家起來的,中原諸多大世家全都沒了動靜!

作為世家領袖的三個人,穎川陳家陳群是尚書令,長社鍾家鍾繇是大理卿,關中楊家直接已經沒了動靜!

所以說世家大部分的力量都變成了尚書陳群及其麾下了!

若是曹操時代的尚書也就罷了,畢竟當年的尚書令堪稱天子腳下第一親信,可謂是無冕之相了!

但是曹丕確是沒有讓這個習慣繼續!

尚書之所以非常重要,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需要起草詔書,執掌大印!

但是曹丕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就從新設立中書省,其官員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書郎擔任的詔令文書起草之責轉由中書省官員擔任,機要之權漸移於中書省。

而且在做這件事之前,他還做了一些事情做鋪墊!

黃初元年,曹丕下令恢復太學,建立儒家思想教育機構,傳播儒家經典。後又對經學典籍進行收集和整理,鼓勵士人學經注經發展文化事業。

黃初二年,下令人口十萬以上的郡國每年察舉孝廉一人,如有特別優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戶口限制。

黃初三年,又頒佈《取士勿限年詔》,以打破年齡界線,提出 無論老幼只要“儒通經術,吏達文法”都可試用的用 人之法。

而這三年他將儒道再次給立了起來,讓儒家學子再次學會了忠君愛國!

而當所有人都是一副事不關己,好生看戲的時候,他直接設立中書省,將尚書令為首的陳群等人生生的給廢了!

之後就是賜死了甄宓,改為寒門出生的郭女王為皇后,連後宮他都給換了!

為了抵抗曹丕越發過分的做法,世家應該是最後找到了卞太後出面,請求她制止曹丕的這種瘋狂!

但是最後被曹丕連他母后都給斷了!

曹丕藉此機會令婦人不得預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

同時,削奪藩王權利,曹魏藩王的封地時常變更,沒有治權和兵權,舉動受到嚴格監視,形同囹圄。

《三國志》記載的是,九月甲午,詔曰:“夫婦人與政,亂之本也。自今以後,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以此詔傳後世,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庚子,立皇后郭氏。

同時在這三年之中,他還順手整頓了曹魏的官風民氣!

黃初二年,頒佈《日食勿劾太尉詔》,以革除無辜歸咎股肱大臣的弊端;

次年,也就是黃初三年,頒發《禁誹謗詔》和《百官不得干預郡縣詔》,以改變相互誣告與朝臣頤指的世風。

這三年的時間,曹丕從當初爭權奪位藉助世家奪權登基,直接就變成了一個一手將世家推入了深淵的男人。

或許也正是因為物極必反,再被逼入了絕境的世家才會在黃初四年直接冒險行事,讓曹家徹底的實力大損!

也只有這種可能,黃初三年才會出現這麼荒唐的一件事情。

老太尉賈詡既沒有罷官也沒有升遷,更沒有出什麼意外。

但是鍾繇就這麼晃晃悠悠的出現了,都是老朋友了,下手也就不客氣了!

這是世家和曹丕的交換,在這種情況下,若是三公之中沒有世家之人,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所以才會出現同一個朝中會出現兩個太尉,一個寒門,一個世家,如果是世家和曹丕之間的鬥爭,那麼後面的鮑勳之事也就能夠理解了,畢竟某些情況下,臣子逼迫皇帝,這個也不是沒有出現過。

至於曹丕誇讚鍾繇等人,一是因為鍾繇能力的確不錯,二是因為曹丕和劉協等人不同,他足夠隱忍。)

言歸正傳.........

鮑勳說完之後,鍾繇等人臉色不悲不喜,這是潁川一脈和中原河內一脈的鬥爭,其他人坐享其成罷了。

就在雙方都有些快要繃不住的時候,一直樂呵呵笑眯眯的鍾繇突然輕笑了起來。

“鮑勳剛剛這句話說的倒是真的打進了老夫的心中啊!”鍾繇慢悠悠的站了起來,笑著看了鮑勳一眼,“若是我等世家能夠聯合起來,這天下恐怕早就已經平定了!”

眾人聽到鍾繇這句話都是不置可否,便是陳群和司馬懿兩個人都是不言不語的,似乎沒有聽到這個宿老說話一樣。

世家,何為世家,那就是一個個的家族,在世家的眼中,天下可以風雲變幻,但是他們世家必須不倒,他們奉行的就是任你天下變換,我自佁然不動。

在這種奉行之下,他們怎麼可能會合作共贏,就算是合作,那也不過是因為有著共同的利益,有著共同的想法罷了,等到他們度過了這段日子之後,那就會再次反目為仇。

至於為何如此,天下的財富就只有這麼多,若是世家越來越多,那他們豈不是越來越少了。

每一年甚至是每一天都有新鮮的血液注入這個大世之中,每一天都有新的官員出現在朝堂之中,他們有些人的天賦,有些人的實力要比這些已有的世家家主還要好。

若是不打壓,不將他們摁下去,恐怕他們接下來面對的就是那些人的故事了,沒有人想要作為一個故事的背景,也沒有人願意當做墊腳石被人踩著登上傳奇之位。

一個人出人頭地需要一輩子,一個家族只需要三代就能成為世家,天下州郡都是有數的,那麼一個家族的出現,必定會伴隨著另外一個家族的沉淪,這種鬥爭雖然不見刀光血影,但是卻彷彿殺人一般讓人不敢直視!

“爾等,看來是不想團結一致啊!”鍾繇看著一個個沉默不語的家主和官員,倒也沒有多麼的生氣,直視輕笑了一聲,“老夫這裡有一個訊息不知道你們想不想聽?”

陳群突然笑了出來,“元常兄直說吧,莫要這般笑話我等了!”

當初行子侄禮的陳群,此時卻也是用兄長待之,不過對於這種事情,鍾繇已經是見怪不怪了。

“剛剛老夫得到了訊息,徐州的那位已經被剝奪了兵權,改任執金吾,被帶回了洛陽,不日將會和陛下一起歸來!”

這個訊息真的是讓所有人都震了一下,有些不敢相信的看著鍾繇,他們震驚的是臧霸那個連太祖曹操都拿他沒有辦法的人,就這麼被曹丕奪下了兵權。

“怎麼可能!”其中一個臣子猛地站了起來,滿臉的不敢相信,“臧霸可是青徐之主,若是就這麼被帶走了,他曹子桓就不怕青徐大亂麼?”

“就是!”另一個臣子也斬了起來,“青徐二州兵馬不下十萬,佔據了小半個中原,兵強馬壯,兵精糧足,一旦青徐出了亂子,這剛剛安穩的大魏就徹底的沒有了!

現在洛陽又是這麼一個模樣,他曹子桓難不成還不知道麼,若是此時他拿下了青徐之地,恐怕很快他就會被整個中原都鬧得不可開交的,而且整個中原都會亂套的。

曹仁和張遼都死了,曹休和夏侯尚哪裡可能守住南方和中原,陛下他是要幹什麼?他難不成是要和我等同歸於盡不成麼?”

和他們一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甚至可以說相當的多,青徐之地的大都督臧霸,那是已經雄踞青徐許多年了,當初曹丕當上了魏王,青徐士卒就開始過兵變了。

就這麼一群暴脾氣的傢伙,他們生怕一個不甚就會出現大問題,沒想到曹丕竟然也這般的莽撞....

時間回到數日之前,曹丕此時已經將書信交給了毌丘儉,他知道現在他靠不上其他人,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還有洛陽的弟弟。

此時他的太尉賈詡已經到了極限,或許這次回去之後,太尉賈詡就算還活著,他也會沉寂下去的,世家已經開始反攻了,那麼他也要準備反攻了。

既然如此,他就要將自己的手段都使出來了!

曹丕沒有狂妄自大到可以和天下世家作鬥爭,同時也不會妄自菲薄,他知道自己的優勢也知道世家的能力。

世家敢於這般做,是因為大漢幾百年的祖宗之法,這麼多年的實力的積攢讓世家成為了這個天下獨一無二的狀態和團體,這麼一個團體的存在讓人感覺到非常的緊張的。

再加上這麼多年來,天下世家已經拿下了絕大多數的地方州郡和朝中的官職,當初自己為了能夠成功的篡漢稱帝,他不得不和世家進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雖然自己用了足足三年的時間,從世家的手中奪回來了好多的權利,但是現在世家一旦出現了這種情況,要和他正是奪權,那麼他就不得不好生應對。

若是翻臉的話,恐怕他就算是贏了,那這個大魏也就完了,這是難免的事情,這也是必須經歷的一件事情,只不過在曹丕的眼中,這種時候絕對不是這種時候。

曹丕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全部完成,他需要趕緊解決了手邊的問題,為了大魏,他的那個弟弟已經出現在洛陽城,開始為他保駕護航了,這種好機會他絕對不能失去。

曹丕將所有的心思都放了回去,然後直接走出了大帳,看著眾多士卒大喝了一聲,“眾軍收拾行裝,撤軍!”

曹氏三路征伐東吳,歷時半年之久,三路大軍有勝有敗,總體而言江東雖然沒有失去寸土,但是整體大軍被打崩了,至少數年之內他沒有了北上之力,加上西川,孫權數年不敢再說稱帝之事。

同時曹氏雖然一直處於進攻的姿態,但是因為疫病也倒下了不少人,加上因為病故失去的東路大軍大將張遼,中路大軍統領曹仁等大將,曹氏也算是實力大損。

這次撤軍也算是讓眾人都松了一口氣,同時江夏的文聘趁機拿下了江東三縣,也算是完成了些許的目標,讓江夏這個釘子釘的更加的深了。

曹丕一聲令下,大軍緩緩撤出,但是卻沒有直接從宛城迴轉洛陽,而是去了青徐之地,然後去了洞口大營!

曹丕說張遼病故於軍中,他不能就這般回去,必須要去一趟江都,張遼死在了江都,他必須要去看看。

江都距離洞口算不得遠,和徐州更是比較近的,在這裡病逝的張遼自然是受到了極大規格的照顧,便是曹休等人聽到曹丕要來的時候,也趕緊佈置了洞口東路防線,然後迴轉江都,等候著曹丕的到來。

當曹丕再次見到張遼的時候,只剩下一個棺木了,此時天氣炎熱,便是多放置冰塊老冰也難以儲存屍身,所以留下的只能是棺木以憑藉此物來弔唁。

而張遼的屍身最後按照張遼的命令,被葬在了廣陵,至於為什麼,除了張虎以外誰都不知道,只是說這是張遼的命令,至於這尊棺木,則是最後會葬到逍遙津,給他矗立衣冠冢。

(關於張遼的墓穴,作者倒是沒有為了小說瞎說,現在在逍遙津公園的的確是張遼的衣冠冢,這一點已經是眾所周知了,之後他並沒有回到他的祖地雁門。

作者在翻看其他檔案的似乎偶然得到了這個訊息,他的墓應該是在廣陵,現在應該是在華林寺之內。

至於為何這般說,那是因為作者據《宋高僧傳·卷十·唐揚州華林寺靈坦傳》載:“元和五年相國李公墉之理廣陵也……召居華林寺,寺內有大將軍張遼墓。”

為了找這個,還真是很不容易的,雖然作者沒有親自去廣陵看,但是想來應該是不會差的,至於為什麼會放到這裡,想來是和張遼與曹丕的關係有關的,事後會說的。)

曹丕見到了這空蕩蕩的棺木,沒有任何責怪的意思,而是滿臉悲傷的給張遼上了香,好生拜祭了一番。

“文遠於我大魏,於我曹氏有著莫大的功勳,朕不可不重視,今日文遠將軍身死,諡為剛候,其子張虎繼承其爵位!”

對於張遼,曹丕對他的恩寵還是相當的充足,可以說對於張遼那是竭盡全力了。

重臣對於曹丕的這種做法,那也是十分的感動,至少他們現在表現的十分的感動,唯一一個不敢動的,應該就是臧霸了。

作為青徐最大的勢力之主,臧霸對於其他人都不害怕,唯獨害怕這個皇帝陛下,當初太祖曹操已經默許了他在青徐之地的各種行為,所以他也不擔心。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此時的曹丕是否仍然願意遵從他父親那沒有名言的規矩,他不敢想象。

當初青徐兵變也讓曹氏臉色無光,雖然曹丕時候什麼都沒有說,但是他總感覺會有些不好。

此時看著滿臉悲傷的曹丕,他生怕自己會成為這次曹丕的實際目標,畢竟從宛城到江東,這也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距離也算不得近,若是這般行為只是為了拜祭,那對於張遼也太過於奢華了。

不過臧霸心中千迴百轉,曹丕卻是看都不曾看他一眼,對著張虎好生安撫了一段之後,他知道了張遼的墳墓被葬到了廣陵的華林寺,手中的動作頓時停了一下。

看著一臉悲傷的張虎,張遼努力的張了張嘴,然後拍了拍張虎的肩膀。

“朕要東巡,看看張遼將軍念念不忘的華林寺到底有什麼!”曹丕說完之後,根本不給眾人反對的機會,就帶著麾下的大軍繼續前往了廣陵,真的開始了他的東巡之旅。

眾多臣子文武看到這一幕也知道自己勸不動,只能在後面默默的跟隨著,便是曹休都忍不住跟在了後面,不知道這個陛下要做什麼。

廣陵郡有很多大人物,這不是一個合適的戰場,不適合進攻也不適合防守,往往這裡都會屯著重兵,從孫策的時代,這裡就總是經受著江東的進攻,那時候廣陵的將軍還是陳登。

只不過這麼多年,無論是廣陵的守護神陳登,還是曹魏的守護神張遼此時都已經不在了,留下的只是他們的墳墓,華林寺並不是一個多麼豪華大氣的寺廟,甚至於作為張遼的墳墓,他還有些寒酸。

不過這不影響曹丕等人的拜祭,而在這廣陵內外,則是裡三層外三層的徐州之兵。

當曹丕準備來到廣陵的時候,臧霸就已經偷偷命令麾下將校在廣陵嚴防死守,廣佈重兵,說是為了防備江東,實則是想要幹什麼,想要防備什麼人,眾人不用多想。

曹丕來到廣陵之後,看到這麼一副模樣,二話不說就想著讓曹丕離開,這重重大軍包圍之下,對於雙方都不是很安全,但是曹丕絲毫不聽眾人的勸阻,直接帶著眾多文武,將大軍放到了城外,就這麼來到了廣陵城之中。

此時曹丕的身邊只有數百虎衛軍,大將倒是頗多,身邊還有許褚,但是此時若是臧霸想要動手,恐怕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曹丕這輩子就可以選擇結束了。

曹丕這一路上彷彿沒有看到任何人一樣,就這麼一點都不在乎的樣子,就這麼滿臉笑容,在眾多文臣武將的帶領之下,來到了華林寺之中,來到了張遼那簡簡單單的墓碑面前。

“這下面就是張遼將軍的屍身麼?”曹丕看著身邊的老僧,那是為張遼看守的老和尚,在大漢這個時候,和尚都算是一個稀罕物件,更別說是這麼老的和尚。

“阿彌陀佛!”老和尚做了一個禮,“下面正是張遼將軍的屍身,陛下請!”

曹丕點了點頭,然後就帶著眾多文武在張遼的墳墓面前拜祭了起來,每一個都是萬分的虔誠。

當眾人都拜祭完畢之後,曹丕滿臉的哀愁和感慨,沒有著急離開,而是帶著給張遼看守墳墓的老和尚來到了不遠處的一個涼亭之中。

“陛下!”內侍奉上茶湯之後便想著退到了一旁,卻是被曹丕叫住了。

“廣陵是臧霸將軍的防區吧!”

“回陛下,正是!”

“臧霸將軍可在?”

“鎮東將軍正在外面!”

“請臧霸將軍進來吧,文遠將軍也是他的老朋友了,朕想要問一問他一些關於文遠將軍得舊事!”

“諾!”內侍應諾之後便離去了。

此時涼亭之中剩下的就是兩個人了,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和尚,一個靜坐不語的曹丕曹子桓,兩個人就這麼沉默著誰都沒有說話。

至於虎衛軍以及虎衛軍的統領許褚等人,都離這裡遠遠地,像是在保護著整個華林寺一樣。

“鎮東將軍!”內侍來到了眾多文武休息的地方,“陛下有請,陛下見到張遼將軍憤怒之後有些感懷,想要和鎮東將軍聊一聊當初的事情,多聊一聊文遠將軍!”

那內侍雖然是曹丕身邊的近臣,但是常年來也是經常收到臧霸的孝敬,這該說的不該說的,此時都已經說了。

臧霸聽聞之後,趕緊拿出一個錢囊偷偷的放到了內侍的手中,然後輕笑著說道,“請回覆陛下,老臣這就更衣,馬上就去面見陛下。”

“將軍請快些!”掂了掂手中的錢囊,滿臉的笑容更加的濃密了,“小人就在外面等著。”

“多謝!”臧霸躬身送出他去。

等到內侍離開之後,臧霸身邊的眾多將校也都圍了過來,“大哥,此時陛下讓您過去,恐怕不是什麼好事啊。”

“正是如此,大哥,我等還是找個理由不去便是了。”

“大哥三思,此時不是一個好機會。”

被眾多兄弟勸說的臧霸只是淡淡的搖了搖頭,看向了一邊的親衛們,“現在陛下身邊都有何人?”

“據訊息來報,應該只有一個老和尚!”那親衛應聲說道,“許褚將軍帶著虎衛軍都在外面防守,這華林寺實在是太破舊了,恐怕不是一個合適的防禦之地,那許褚應該是也怕咱們!”

臧霸點了點頭,然後冷笑一聲。

“一個小小的曹丕竟敢學那關雲長麼?還想著讓老夫束手就擒?他若是敢妄動

,老夫就直接將他拿下!”

臧霸的話並非沒有道理,曹丕和臧霸誰年輕,自然是曹丕了。

但是曹丕和臧霸誰更加能打,那還用說麼,臧霸能打那是因為他縱橫天下這麼多年了,曹丕能打那是因為...他是曹丕。

臧霸穿戴整齊,將大刀長矛都放下,腰間別著一把長劍然後施施然的走了出去。

“我等且去吧,莫要讓陛下等急了!”臧霸滿臉的輕笑,跟在內侍的後面,緩緩而行。

到了涼亭之外,內侍看著臧霸腰間的長劍,想要讓他將長劍交出,臧霸剛剛想要反對,就被涼亭之中的曹丕打斷了。

“讓臧霸將軍進來,你退下吧!”曹丕端著茶碗慢慢喝著茶湯,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樣,然後不由的感覺到這是一個名士的風範。

臧霸聽到這句話,也是會心的一笑,然後緩緩走了進去。

“臣臧霸,見過陛下!”從行禮這方面來說,臧霸真的沒有任何的毛病,或許是因為這涼亭之中沒有人能夠擋住自己,所以他也十分的放心。

雖然這裡若是出了什麼事情,許褚能夠瞬息之間來到他的面前,但是只要他一聲令下外面的無數徐州精銳就能來到他的身邊。

“起來吧,今日將臧霸將軍請來,就是想要和臧霸將軍好生聊聊,文� ��將軍的事情。”

“陛下請說,臣定然知無不言!”

“文遠將軍....他現在故去了啊!”

“陛下,您還請節哀啊,要保重身體!”

“你說,文遠將軍故去了,你會不會很開心啊!”曹丕突然話鋒一轉,就將這話扯到了臧霸的身上,“臧霸將軍,您開心麼?”

臧霸不知道為什麼這話題突然就上了自己身上,看著滿臉平靜之色的曹丕,他的臉色也冷了下來。

“您這是什麼意思,老臣忠心耿耿....”

“你若是忠心耿耿,那文遠將軍也不用這麼勞心勞力了,防備著東吳,還得防備著你!”曹丕將手中的茶碗放在了桌案上,看著臉色慢慢變得陰沉的臧霸,“鎮東將軍當了這麼多年,臧霸將軍辛苦了!”

“老臣不辛苦,老臣覺得自己還能再幹十年!”臧霸輕笑著,裝作聽不懂曹丕的意思一般。

“將軍若是再當十年的鎮東將軍,朕害怕文遠將軍泉下有知,會不安穩的!”曹丕只是輕笑著搖搖頭,“將軍還是跟著朕回到洛陽吧,真需要老將軍當朕的執金吾!”

“陛下說笑了,青徐之地亂不得,老臣還要為陛下坐鎮青徐....”

“只要老將軍在身邊,這青徐之地就不會亂!”曹丕直接打斷了臧霸的話,“朕需要老將軍,老將軍還是不要反對了吧!”

“陛下,這是鐵了心的要折騰老臣了?”臧霸突然冷哼了一聲,似乎已經做好了撕破臉的準備,“老臣若是不同意呢?”

“您沒有資格不同意,執金吾的位置朕給你準備好了!”

“呵呵...哈哈...哈哈哈哈!”慢慢的臧霸變得有些猖狂了起來,“臧霸若是就不同意,陛下還想殺了老臣不成麼?”

臧霸笑的非常猖狂,甚至都可以說的上是對曹丕的不屑。

曹丕被這笑聲嘲諷著,卻是沒有任何的不開心,臉色一如既往的平靜。

“鎮東將軍乃是我大魏的忠臣良將,朕怎麼會殺了將軍呢,再說了,殺了將軍雖然能夠讓外面的那些徐州精銳沒有了主心骨,不過卻也是兩敗俱傷的局面,不合適,不合適!”

看著在那裡搖頭,彷彿真的是在計算殺了自己合不合適的曹丕,臧霸心中的怒火就更加的昌盛了起來。

“好,好啊!”臧霸此時也不再老老實實的跪在那裡了,而是直接就站了起來,“如今這涼亭之中就你我二人,你說...殺了某家?不知道陛下是從哪裡來的這種自信啊!”

臧霸說這話的時候,還緩緩的走到了曹丕的面前,手也慢慢的摸向了自己腰間的長劍,眼神也變得十分銳利,眼神之中還帶著些許的不屑。

“自信...朕一直都十分的自信!”曹丕輕笑著抬頭,就這麼面對面的看著這個將領,“老將軍現在可能束手就擒啊!”

“笑話,就憑你曹丕?”臧霸一聲大吼,手直接將腰間的長劍抽了出來,然後....

“啪!”他的長劍抽出來了一半就被人給摁了下去,“阿彌陀佛,施主還要冷靜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臧霸看著面前的老和尚,就這麼輕輕鬆鬆的將自己的手給摁住了,長劍也被他慢慢的摁了回去。

“你是何人?”臧霸有些驚訝,同時心中也有著些許的怒火,但是任憑他如何努力,他的手都拔不出來。

“宣高,真的認不出老夫了麼!”那老和尚突然輕笑了一聲,然後手掌一轉,切住了臧霸的手腕,猛地一推,肩膀一撞,然後反手一拉,長劍就直接脫鞘了,不過脫鞘之後也是被那老和尚給拿在了手中。

長劍的劍尖此時正遙遙對著臧霸的咽喉。

“這一手拔劍之術,不知道你可想到了什麼人?”那老和尚還是這般的輕鬆隨意,“宣高,迷途知返,尚有機會!”

感受著咽喉之處那冰寒的鋒芒,臧霸臉上的驚訝越來越重了。

“你到底是誰,你怎麼會這個,那個人已經死了,他已經死了!”

“宣高,真的認不出老夫麼?”老和尚輕笑一聲,然後反身將長劍收回了臧霸的劍鞘之中,同時再次一個衝撞,將已經有些年邁的臧霸給摁在了桌案上。

“魏越!”這個時候,這種熟悉的感覺終於讓臧霸想起來了這個名字,“你是魏越, 你是魏越!”

魏越,當初呂奉先麾下的第一親信,曾經和呂布一起闖下了衝殺千萬倍敵軍的記錄,將張燕打的狼狽逃竄。

多年來,他是唯一一個做了呂奉先親衛的人,不聲不響,但是呂布麾下無人敢輕視他的存在。

這個人已經消失了很多年了,他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臧霸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自己現在很危險。

“陛下,你真要殺我!”聲嘶力竭的臧霸想要靠著自己尖銳的聲音換取一線生機,希望能夠有人聽到,但是當他嘶吼半天之後,他失望了。

“老將軍,可以安靜下來了麼?”曹丕走到了臧霸的身邊,滿臉的微笑,“若是不能安靜下來,您再喊幾句,等您冷靜了咱們再說。”

“陛下到底想要幹什麼,非要殺了老臣?”已經冷靜下來的臧霸,看著曹丕沒有立刻殺死自己,就知道自己還有活命的機會。

“想要讓臧霸將軍當朕的執金吾罷了,僅此而已!”

“哈哈哈....執金吾....哈哈哈...”臧霸瘋狂的大笑了起來,“我的陛下啊,就算我臧宣高同意當您的執金吾,您也同意任命老臣為我大魏的執金吾,可是這青徐十萬大軍他們聽不聽?”

“他們聽不聽不重要,只要宣高將軍在朕的麾下,在朕的身邊,那就足夠了。”曹丕沒有絲毫擔心青徐之地的那群不著調的士卒。

徐州刺史還是您的兒子,青州刺史還是孫觀的兒子,但是...你說老將軍您的兒子比馬超如何?

臧霸突然一愣,然後臉色快速的變得灰暗了起來。

馬超曾經聚眾造反,世間都說馬超是因為曹操殺了馬家上上下下才讓馬超造反的,但是他們知道的是,馬超先一步造反,最後曹操被世家大族的話壓得沒有辦法了,才將馬家滿門殺了一個乾淨。

而現在曹丕的意思是,臧霸的兒子是敢不敢和馬超一樣,親自背上一個弒父的罪名。

而且無論他敢不敢,臧霸都是那個最慘的人。

“陛下....”臧霸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一直小心翼翼的就是害怕落到曹丕的手中,讓自己進退為難,而現在他終於還是落入了這個田地,他就必須要琢磨一下這個事情。

“放開臧霸將軍吧,他是朕的執金吾了!”曹丕輕笑了一聲,然後緩緩站了起來,走到了之前的位置上,“來人,朕要傳旨!”

黃初四年,曹丕三路征伐江東,不勝不敗,無功而還,同年東巡廣陵,將提臧霸為京城執金吾,待在身邊,從此青徐大將軍臧霸,手中再無任何兵權。

(最後再說一次臧霸被曹丕帶走這件事情。

《三國志》:與曹休討吳賊,破呂範於洞浦。徵為執金吾,位特進。每有軍事,帝常諮訪焉。

從這裡面幾乎可以看得出來,臧霸被帶走,被帶到京城成為執金吾應該就是黃初四年的時候,因為在第二年,也就是黃初五年,青徐之地發生了一連串的事情。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曹丕再次征伐江東,不過這次人家去的廣陵,然後遊獵,遊獵,遊獵.....

也就是鮑勳作死的那一次,曹丕帶著十萬大軍去廣陵遊獵,其目的是第二次驅除青徐割據勢力,然後將利城兵變這件事給解決了。

“六月,利城郡兵蔡方等以郡反,殺太守徐志。”這是當初史書上的記載,只不過就是一次小小的殺官造反,本來沒有什麼可說的,但是從這個殺官造反之中,卻有著曹丕第二次征伐江東,同時還有這平定青徐的問題。

“九月,遂至廣陵,赦青徐二州,改易諸城守。”這是史書記載的另外一句話。

在黃初五年的九月,曹丕來到了廣陵一帶,然後下詔書赦免青徐一帶的豪族。既然赦免,那麼必然有罪,那麼罪從何來呢?這個罪名可能是因為之前的青徐兵兵變,可能是因為臧霸一事。

但是無論怎麼說,赦免代表的是曹丕的一種態度,即說明曹丕不再追究之前之事,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你們需要付出一些什麼來交換自己的身家性命。這交換的,就是青徐一地的控制權。隨後,曹丕將此地的城守全部換成了自己人。

這就是青徐勢力收尾的階段了,除此之外,臧霸的舊部如吳敦、尹禮、孫康等人都被解除了兵權。曹丕基本上實現了他的青徐計劃中的“更換城守,奪其兵權”的目標。而此時曹丕駐紮在廣陵一帶的軍隊便成為了曹丕威懾青徐豪族的助力了。因此這一批軍隊便看似是為伐吳所準備的,實則是為震懾青徐大族而準備的。

不過需要注意的,這次六月與九月,分別代表的是黃初五年九月和黃初六年六月,也就是說,那六月的利城兵變其實就是青徐之地的世家造反出現的反擊,不過這次反擊迎來的就是曹丕的雷霆。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面提到的起兵之人為郡兵蔡方。這不由得便讓人起疑,明明是郡兵起義,為何會引申到青徐一帶的豪族呢?若是我們將這一次兵變與六年前的青徐兵兵變放在一起看的話,就會發現這其實是六年前的青徐兵兵變的一次延續。

六年前的青徐兵兵變,因為曹操身死的緣故,青徐兵認為天下將亂,因此紛紛脫軍;曹丕雖然以懷柔的手段暫時讓青徐兵歸隊,但是並沒有完全解決這一問題。在六年之後,豪族們藉助曹丕削兵事件,再次煽動這一批本來就對曹丕政權有意見的青徐兵反叛,進而便引起了利城兵變。

六年前的青徐勢力豪族之人,已經嘗到了甜頭,自以為他們能夠再次創造出一樣的局面,贏回他們的首領,贏回他們的利益,但是現在的曹丕卻已經不是六年前的曹丕了。

曹丕面對著青徐兵變發揮出了自己過人的政治能力,他一方面派出士兵鎮壓叛亂,一方面又採用懷柔手段赦免被脅迫的叛軍,以求逐漸分化叛軍。據記載:

“遣屯騎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與青州刺史討平之。其見脅略及亡命者皆赦其罪。”

屯騎和步兵校尉這兩個職位只在一個地方有,那就是直屬曹丕的洛陽大軍軍營之中,只有在那裡,才會有這兩個職位,也就等於是,地方某個地市出現了問題,中央特種部隊加上隔壁省的大軍直接撲過來了,將他給撲殺了。

曹丕動用了屯騎和步兵,並且還有青州刺史的士兵討伐叛軍,同時還下命令赦免被脅迫的叛軍。在曹丕一手大棒,一手胡蘿蔔的手段下,這支叛軍迅速土崩瓦解,不久之後便消失了。

廣陵之戰發生在黃初五年、六年,在臧霸奪兵事件後的一年。這場戰役非常奇特,奇特在它的聲勢非常大,但是最終卻因為種種原因根本就沒有和東吳刀兵相見。當時曹丕聚集了十餘萬大軍,旌旗長達數百裡,氣勢很足,但是效果卻非常差。

而且廣陵這個地方,根本就不適合作為戰場與吳國開戰。首先來說,廣陵一帶江面非常寬闊,對於渡河作戰的曹丕來說,應該儘可能選擇江面狹窄易渡之地而不是寬闊之地;其次,此時吳國的都城在武昌一帶,即便是從廣陵渡江,也無法威脅到孫吳首都,因此戰略價值不大。

一般來說,曹魏在進攻孫吳的時候,往往都會從潁水入淮水,然後經壽春,沿淝水入江,之後再進攻建業。不光是曹魏,此後的後秦也是沿著這樣的路線進攻東晉的。因此從廣陵強渡是一個不太明智的選擇。我們也可見,在實際作戰之中,從廣陵強渡是失敗的。如:

“是歲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還。”

不僅戰役進展不順利,作為此次南征的支持者,曹丕的戰略計劃中也出現了非常奇特的想法,據記載:

“見賊可擊之形,便出奇兵擊之,若或未可,則當舒六軍以遊獵,饗賜軍士。”

曹丕的戰略計劃是大軍出擊,看到敵人就打他一下,如果看不到敵人,那就讓六軍出去打打獵,獵到了獵物就給士兵們改善伙食。

帶著無數大軍去打獵,從古至今也就是他曹子桓一個人能夠幹得出來這種扯淡的事情,若非是為了平定青徐之亂,消除青徐的割據勢力,恐怕曹丕這麼幹,他早就被下面的人推翻了。

所以最後的結論就是,在黃初五年,曹丕發動了第一次廣陵之戰,其目的是為了調動大軍駐紮廣陵,給青徐一帶的豪族勢力以震懾,然後曹丕本人著手更換青徐一帶的城守。因為曹丕的大軍存在,此事這一批青徐勢力只得暫時忍氣吞聲。

在黃初六年,這批豪族勢力山東了六年前便對曹丕政權不滿的青徐兵進行反叛,即為利城兵變。此時曹丕為了進一步平定青徐,開始了第二次廣陵之戰。這一次的目的是為了徹底平定青徐一帶的豪族勢力。

論征伐天下或許曹丕不如自己的父親曹操,但是論權謀算計,他曹丕能夠最後脫穎而出,七年的時間讓曹氏登基,給大魏續命,驅除邊疆無數異族,消除青徐割據,他的政治能力絕對不在其父親,大魏太祖皇帝曹操之下!)

相關推薦:怪物被殺就會死拿著手機去諸天甜妻難追:總裁老公甜蜜愛鋼骨之王宋疆末世之異能進化大楚懷王鬥羅之萬相鬥羅無血之心緝兇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