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漢末第一兵法家->章節

第七百二十四章 科考試中(四)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夜幕降臨,已經是入夜了,李孟羲點著燈依然在辛苦的批改試卷,他已不知批改多少張了,改好的卷子在旁邊堆了一堆,然而,剩下的還是無窮無盡一樣。

看向一旁靜靜的看著自己的張寧,李孟羲道,“寧姐姐,你回吧。”

張寧猶豫了下,“那硃砂用完……”

“我自己來。”李孟羲頭也不抬。

張寧看著已經忙一天了的李孟羲,她忍不住關切的說到,“那……你也早點歇了啊。”

“嗯。”李孟羲仍是低頭忙碌,頭也不抬。

張寧輕悄悄的起身離開,一點都沒打擾到李孟羲。

批卷工作完全可以放到考完之後再統一進行的,而李孟羲半天都不願等,他非要考著批著,想儘可能試考完的時候,卷子也同時改好,他之所以如此趕趁,一個重要原因——時間。

時間不湊巧,屯田臨頭,還要科考,要是考試得三天,考完再改試卷,還得三天,試卷改完,再統計核算排查分數,這就又至少得一天,那就得拖延到六七日後了,拖到二月中旬以後了。

到時,地裡的野草都長到膝蓋深了,還種個錘子的地。

已是分秒必爭之時,李孟羲故而爭分奪秒。

已入夜,連考了兩刻的士子們,卻又被聚集到了一起,士子們驚異,難道是夜裡也得考?

不出其所料,果然,沒多久,命令下來了,要眾士子先趕赴西城二里之外,依次入場。

一部分士子奔赴西城二里之郊,首輪士子百人已入考場。

考場當中,不知何時,已變得火光通明。

白日裡遍地豎起的長杆,此時上邊已插好了許多火把,每一個席位側旁,都是一根長杆,火把架子上的火光照下來,把下方照的光亮一片,每張矮幾之上,各又放著一盞牛油小燈,光亮於是更甚了。

夜裡有風,小燈螢蟲大小的小火苗被風吹的微微搖擺著,接著士子們便看見,有許多甲士帶著屏風過來,圍著座位把一圈圍了個密不透風。

經屏風一圍,當中,燈火安穩了,再無有風吹火滅之憂。

士子們目光掃過左近的粗麻屏風,無數人心裡讚道,暗贊劉玄德做事萬全。

白日裡,連考【經學】【數算】兩刻,一易一難,給士子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夜不知,又是何科目。

士子們摳起燈盞往卷子上一照,看清了題目,乃是,【孫子兵法】。

有白日的難題在,士子們不敢輕心,仔細的打量了題目。

結果通卷看下來,大部分都是孫子兵法的默寫內容。

看試題如此,有人頓時松了口氣,有人則為難不已。

如前所述,在造紙術並未成熟和印刷術並未普及的漢代,書籍珍貴,學習門檻太高。

而有漢一朝,自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學便成為了唯一顯學,世間的讀書人,讀過最多的書便是儒家經典。若問一人,假設那人答只讀過一本書,那麼,那本書幾乎百分之百的可能必是【論語】。

讀書人讀過論語的極多,而讀過孫子兵法的,則少了很多。

開場沒一會兒之後,有士子看著滿卷陌生,難以下筆,最終羞憤而起,喊著要直接交卷。

考場之中,不讓隨意喧譁,有人不聽攪擾紀律,監考的關羽劉備相視一眼,兩人眉頭皺起,走了過去。

到了那個出聲喧囂的士子面前,劉備認出,此乃涿州十五士子當中一人,劉備問,為何喧囂。

士子羞憤答到,“某未曾讀過《孫子》,一句答之不出,故想交卷就走。”

劉備目視著這個自尊心極強的年輕士子,目視其良久,劉備忽而笑了,劉備若有深意的道,“不曾讀過《孫子》,答不出來,此無妨,可看看最後幾題。”

勉勵完士子之後,令其回位,劉備與關羽回前邊去了。

羞憤不已的年輕士子坐回位置之後,他端起燈盞,湊到試卷上,把試卷往下狠拉,他看到,在試卷最下位置,有另外幾道題。

當先一題乃是,【兵法讀盡,可足持之縱橫?】

題幹了了幾字,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士子看到這了了幾字,突然找到了一個知己一般。

士子憤憤心想,(對!便是如此!未曾讀過兵法怎地?誰言不讀兵法,就不會打仗?)

羞憤的情緒瞬間得到了宣洩,自尊心強烈的涿州士子奮而提筆,刷刷下下,“世人皆曰,不通《孫子》,便不能知兵。豈不知,周時有姜尚,又何曾讀過《孫子》,誰又豈敢言姜尚不曾知兵?

以《孫子》一書,評判掌兵之能,大謬……”

全然錯了,在羞憤難平的狀態下,涿州士子失卻冷靜,把題幹的意思全理解錯了。

題幹意思是問,問讀盡兵書,能否持之縱橫,本意乃是引論兵法理論與實戰兩者當中的差異與關聯。

然而激憤的涿州士子,憤而怒斥以兵法典籍評斷用兵能力的荒謬。

先賢之兵典,智慧所聚,以兵書作為評斷能力高低的標準之一,又哪裡錯了。

有句話說,脾氣可以有,但是脾氣不能大過本領。

此涿州士子便是如此脾氣太大,《孫子》沒讀過,這問題不大,但沒讀過就沒讀過,但以此為憤,還憤而斥罵《孫子》無用,憤而斥罵世人荒謬,此卻是大不該。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凡此涿州士子能謙遜一點,自尊心不那麼過度,若能以平和的態度去審視試題,那麼,哪怕是沒讀過《孫子》一書,最後幾題也能答的出來。

問,兵法讀盡,可足持之縱橫。

不能。

戰國時趙括,便不就是熟讀兵法,不知變通,結果兵敗身死。

——

一段時間後,時間到時,甲士們撤去了圍帳,士子們攤卷於桉,陸續離場。

關羽下去收攏試卷,戰兵們緊隨其後各處忙碌著,戰兵們檢查著火把架上的火把的燃燒情況,或是給燈盞中添上一些油,或是給硯臺裡再研些墨,仔細做著後勤保障工作。

與此同時,鉅鹿城西郊兩裡,有舉著火把的騎兵賓士而來,通令前批考完,下批可動身前往。

簡雍便在這第二批次當中。

至考場,簡雍跟上一批士子一樣,看到了滿場的齊整無比的火把高架,滿場的明亮,簡雍略感驚異。

火把不稀奇,火把多了也不稀奇,然而眾多的火把齊的跟繩拉一樣,視覺感官衝擊極強。

考試考了一天了,簡雍身心略感疲憊,落座,等試卷下發下來,簡雍端燈一看,把試題略掃過一遍,見大抵考的是默寫內容,簡雍心裡有底,兵法簡雍早已熟讀不知多少遍,答之易耳,他開始自信的提筆答寫。

良久之後,前邊大部分內容,簡雍都給答完了。

最後幾個特殊的題目,當頭一題,問,【兵法讀盡,可足持之縱橫?】

簡雍只略想,便已有腹稿。只讀兵法,兵法讀盡,那紙上談兵之趙括,豈不就是前例。

簡雍提筆,刷刷動筆寫下。

到第二題,問,【《孫子》兵法,篇目一十三篇,此十三篇目,各是如何?再問,孫子編撰兵書之時,到底隨手列目,還是隱有深意?】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蹊蹺,不問孫子兵法內容,卻問題目。

簡雍把孫子兵法篇目從上到下回想了一遍,從開始的篇目【始計】【作戰】,到最後的【火攻】【用間】,簡雍目光停留在瑩瑩的燈火光亮上,他眉頭不由皺起,從【始計】,到【火攻】,何以,列目如此?

熟讀兵法的簡雍從未注意過綱目,也從未把綱目連起來細想,這是從未有過的思考角度,內蘊深刻。

簡雍不由揣測起來,這題目會是何人所出,劉備?

不太像,簡雍相熟劉備多年,劉備不太像通曉韜略之人。

又或是,雲長?有此可能,雲長熟讀兵書,自不一般。

忽而,簡雍腦海中出現了一個面孔稚嫩眼睛很亮的聰慧小少年。

(莫非,是小軍師出的題……)一想,越想越是有可能。

有了此猜測之後,簡雍再一回想題目,稍一推測,若是孫子十三篇之綱目無有深意,何必多此一問,而既然出題考問,那便足以說明,此中,當真能有深意。

必有深意,可,深意究竟如何呢?

簡雍眉頭緊皺。

十三個篇目,不多,僅十三個詞,簡雍翻來覆去的想,翻來覆去的想了一遍又一遍,當一個不經意間,簡雍著眼到了【火攻】之上,面前,燈盞中的火光燒了太久沒有挑燈芯,火快要滅了。

簡雍突然靈光一動,(對!火攻之法,受制地利天時,無草木之地,火攻難用;春冬草薄,天時不利用火,火攻亦難。

火攻非是萬用之法,而如前篇目,皆為萬用之典。

故,勝用者排前,薄用者列後。

就如,貨郎走街叫賣,常用之具置醒目,不常用則置偏僻……)

道理大抵是對的,意思很靠近了,但是,缺乏準確。

勝用跟薄用之描述,不夠精煉。

最精煉最準確的描述乃是——兵法之道,以正為重,以奇為補。

故,孫子十三篇,前十一皆是正戰之法,只最後兩篇,才是火攻用間之偏奇之法。

相關推薦:飛狐外傳進擊的巫妖王龍婿(完本)公爵從放羊開始維密天使[綜英美/美娛]呂布重生:崩壞的漢末世界漢末高順東漢末年不三國征戰在漢末東漢末年立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