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漢兒不為奴->章節

第三百五十二章 黃泉路上做個伴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番禺境內大小水系數百條,最大的兩條卻是鹿頭河和黃沙河,其實嚴格來說,這兩條河是同一條河,只不過一個在上游,一個則是在下游。上游的黃沙河流經整個香山,經番禺的雞鴉水道和小欖水道匯合注入東面的獅子洋。

早年間香山和番禺原本是不接壤的,元朝那會兩縣之間還隔著十幾裡海面,洪武年間香山北部地區才開始淤積成陸,那時才真正和大陸相連。正因為此,南宋滅亡後,大批南宋皇族和官員的後裔就流落定居於番禺隔海相望的香山(島),所以現在香山境內有不少趙家村。

得到清軍即將大舉進攻香山的情報後,周士相便立即進行了大規模動員,這個動員不但但是軍事力量的動員,還包括香山民眾的動員。

有鑑於清軍一貫的德性,周士相不敢將十萬香山百姓的安危寄託在他們發善心上,所以他必須動員百姓往安全地帶轉移,尤其是北線清軍必經之路的百姓,無論如何也要將他們撤離出,否則等待他們的將是滅頂之災。

香山西北部的龍眼鄉是右路清軍的必經之路,那裡太平軍安置的後營百姓也是最多,周士相讓宋襄公親自到龍眼鄉坐鎮指揮撤退行動,務必要透過新會水師將這一帶的上萬百姓全部安全運過江去。

而良字鄉一帶則是中路清軍和左路清軍的必經之地,這個區域內的百姓周士相統一指示往香山縣城撤離,其餘散落村莊若是不能及時參與撤離,則就近疏散到附近的山中。

除去往新會撤離的百姓,對於其他人來說,香山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安全地帶。清軍的首要目標就是香山縣城,一旦縣城被清軍攻佔,那城中的百姓百分百會遭到清軍的血洗。所以將大量百姓往香山縣城轉移,某種程度上不是讓他們得到安全,而是讓他們陷入絕地,好比請君入甕一般。即便是遠在後方的前山寨也不安全,因為香山沒有足夠的縱深可以防禦清軍,一旦縣城失守,前山寨的失守也不可避免,到時等待香山百姓的還是噩運。

因此很多人反對將百姓往縣城遷移,他們提到最多的就是把百姓都遷到縣城,那清軍一來就誰也跑不了。若是不遷,百姓散居各鄉各村,即便會受到清軍屠殺禍害,最終也能活下一小部分來,不致於被殺絕,畢竟百姓們對於自家周圍的地形要比清軍熟悉。清軍真來了,他們怎麼也能找地方躲。全到香山縣城來,那就是想躲也沒地方躲了。

這一點周士相不是沒有考慮過,但他還是力排眾議堅持要進行撤離行動。

香山北部集中了三四萬人口,原先太平軍的後營也幾乎都是安置在北面,所以周士相必須要將他們轉移,哪怕是轉移到一處並不安全的地方,這樣最起碼對太平軍上下,他這個大帥能交待得過去。

試想,老婆孩子的安危沒人管,在軍中的丈夫(父親、兒子)能安心替他周大帥賣命?

不管不問,任憑北部的百姓被清軍屠殺,對太平軍的軍心士氣肯定是嚴重的打擊,周士相無法接受這種事情發生。

此次清軍三路來攻是太平軍成軍以來最大的危機,也決定了太平軍能不能真正魚躍龍門,影響廣東大局,進而影響整個抗清大局,成為一支在嶺南崛起的新興力量。

所以這仗必須要打贏,在戰鬥開始前,周士相需要部下保持高昂的戰鬥意志和決心,而不是對家中妻兒的擔心。為此,哪怕轉移民眾牽涉了太平軍大量人力和物資,他也要付諸行動,不為別的,只為即將隨他和清軍做生死一搏的士兵們能夠沒有後顧之憂。

如果太平軍打不贏這場戰事,轉移也好,不轉移也好,香山的百姓註定結局是悲慘的。

將人都遷到一處集中起來,或許也是周士相的故意所為,他是將這些百姓當成了人質,以此逼使他的部下能夠死戰到底。正如新會那樣,為了城中的親人,男人必須殊死一戰,沒有後退的選擇!

如何看待自己的行為,周士相內心也很矛盾,但他知道,他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戰鬥到死。

他死了,太平軍也完了,太平軍完了,香山的百姓也會完,大明更是會完!

一切,都完了。

想阻止這一切發生,唯有殺盡胡兒,唯有死地求生。

.........

各鄉公所有組織的撤離在颱風影響下時斷時續,至19日,香山縣城已陸陸續續安置了2萬餘人。雖然不時還有百姓拖家帶口在當地村公所的人員組織下來到縣城,但人數卻是越來越少了。很多人已經沒法再逃出來,被清軍追上殺害倒在路上的伏屍數以千計。

隨著狂風的停歇,夜色下的黃沙河靜悄悄,一點波瀾都沒有。

岸邊的一處叢林中,依稀可見不少人和衣躺在那。林中除了人,還有十幾輛手推車,車子上堆滿了衣服被褥、鍋碗瓢盆。這是一支從番禺往香山逃難的隊伍,他們都是趙家村的人,剛跑出來時有200多人,現在卻只剩不到一半了。

隊伍的領頭人是一個中年漢子,他叫趙大彪,世代打鐵為生,傳到他這輩,已是第12代了。據老人們說,趙大彪祖上是當年隨南宋端宗皇帝一起從福建逃過來的大官,崖山一戰後,他祖上和十幾萬軍民一起投海殉國。投海時卻因捨不得只有幾歲大的孫兒一起死,便叫人將他帶走。後來這孫兒便隨那些南宋皇室後裔一起流落到香山,也改姓了趙,從此就有了趙大彪這一支。具體趙大彪當年投海殉國的祖上是南宋哪位大臣,現在已經不可考了。

這支隊伍從逃出村子那天起就倍受折磨,他們曾兩次被清軍發現,結果便是失去了一半人。餘下的人在清兵的追殺和風雨的侵襲下已經人人精疲力盡,然而香山縣城卻還遙遠得很。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累得不行,他們選擇在這黃沙河畔的林子裡歇上一夜,好回覆些力氣明日繼續趕路。

眾人都已睡下,趙大彪卻還是強打著精神在林子內外巡視了一番。他的腰間別著一把殺.豬刀,這是逃難時從隔壁屠戶家順手拿來防身的,路上他曾用這刀剌死了一個想要搶他媳婦的清兵。

時已初秋,加上剛剛下過大雨,林子裡氣溫很低,地上也很潮溼。莊戶人家捨不得把乾淨的被子拿出來,怕弄溼被子,所以為了禦寒,眾人都是相互靠在一起取暖。饒是如此,身上也都被水浸溼,待明日醒來,怕要有不少人要受風寒。

趙大彪強忍住想要生火替大夥驅寒的念頭,巡視了一圈,發現沒有可疑動靜後,這才打著哈欠摸到推車旁就地躺著歇了。他實在是太困了,兩條腿也因為連日逃亡腫了起來,腳板底更是磨破了好大一塊皮,走起路來生疼。

迷迷糊糊中,趙大彪感覺身上有什麼東西蓋下,睡開眼卻發現是媳婦巧兒將一隻麻袋蓋在了他身上。

趙大彪心頭湧上一股暖意,有些感動的看著媳婦,問她:“娘呢?”

“娘和三嫂她們一起呢。”

巧兒伸手指了指不遠處。趙大彪用雙臂撐著身子朝那裡看了眼,他娘果然和三嫂等人睡在一起。聽三嫂的呼嚕聲,似乎老人家們睡得很香。

趙大彪笑了笑,對巧兒道:“你也睡吧,明天還要早起趕路,這雨停了,咱們若不走快些,韃子可就追上咱們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知道了,我這就去睡。”

巧兒點頭答應下來,趙大彪四下又掃視了眼,才閉眼繼續睡去,這一睡卻是很快就進入了夢鄉。夢裡他夢到了巧兒終於有了身孕,他老趙家也終於有了香火。

林子裡靜悄悄,只聽到不時傳來的呼嚕聲,也不知過了多久,忽然有幾個身影在地上動了動,然後悄悄的站了起來。

藉著微弱的月光看了眼兒子兒媳所在的地方,趙氏露出慈愛的笑容,爾後在心下嘆了口氣,蹲下將一隻小板凳摸在手中,然後拉著身邊的三嫂一塊抬腿往林中深處走去。

與趙氏一同去的還有幾個婦人,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她們走得很慢,動作也很輕,生怕被人發現。直到往林中摸黑走了裡許路後,趙氏才在一棵幾人抱都抱不住的大樹下停了下來。

“就這吧,這樹結實得很,夠咱幾個老骨頭使了。”趙氏說著將小板凳放到地上。

三嫂問另外的人:“你們看行不?”

“行,挺好。”

幾個老婦人說著就紛紛摸出布條往大樹上扔去,打好死結往上拉了拉。

一個老婦人回頭看向林子那邊,有些猶豫道:“咱們就這麼去了?”

三嫂眼睛一紅:“我們老胳膊老腿的,實在是走不動道,咱們不能再連累孩子們。”

“三嫂說得是,咱們可是商量好了不拖累孩子們,這才幾個老姐妹一起在黃泉路上做伴的。行了,也沒啥好念想的,萬一叫孩子們發現咱們不見了,可就死不得了。我先走了。”

一個老婦人說著就踩到趙氏帶來的那小凳子上將腦袋套進了繩套中,爾後將凳子輕輕踢翻,頓時,她的喉嚨被繩套緊緊勒住,無法呼吸,她本能的掙扎了幾下,不一會,便再也不動一下。

餘下的幾個老婦人們呆呆的看著這個先走一步的老姐妹。沉默之後,趙氏忽然對身邊的老婦說道:“她三嫂,上吊死的樣子真的嚇人噢。”

三嫂沒有說話。

趙氏嘆了口氣,顫抖著將腦袋套了上去,踢去了那只她坐了幾十年的板凳。

又是一陣沉默之後,三嫂也抖抖索索的踩上了凳子,一個,兩個,直至最後一個....

本书作者其他书: 大人,得加錢 大流寇 司禮監 惡奴
相關推薦:我在東京賣斬魄刀山野雜家阿斯加德的英雄王綜影視穿越司職員奮鬥記絕品護花戰神爭霸萬朝:開局獲得趙雲模板血源紀元惡奴鐵幕1925大宋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