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漢兒不為奴->章節

第二百七十二章 招兵買馬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村長的人選周士相沒有盡數委任太平軍的人,而是從原先罷免的甲長中挑了一些口碑還算不錯的出來擔任,另外則是由當地村民自行推舉。因為這個時代宗族勢力的強大,讓地主士紳們鑽了村長推舉的空子,凡是由村民自行推舉的村長多半是士紳的人,即便和本地士紳沒有關係,也都是平日在村中兄弟較多,較橫,村民都害怕的人。基本上十個由村民自行推舉的村長裡頂多一兩個是平日村民較為信服的厚道人,其它的都是村民因為畏懼壓力而推舉的。

對於這種情況,周士相當然是不滿的,但看在這些人知道眼下刀把子握在太平軍手裡,對太平軍還算合作,鄉里下發的納糧納稅任務大多能完成,便也預設了這種情況,不打算在這個時候和地方宗族勢力發生衝突。當然,對於在納糧納稅過程中貪汙嚴重的,周士相的手也不會軟。

安置在各鄉的原後營百姓則是單獨劃立村域,得益於這幾年廣東的兵災,香山人口也下減很多,這就使得土地空出不少,再加上各鄉逃跑地主留下的土地,使得安置於各鄉的百姓都能分到足夠田產,也有足夠的土地用以酬敘軍功。這些村落的村長除了一部分原後營營管外,便是從軍中退下來的傷殘士兵。

安置後營老弱時,周士相特意讓宋襄公按原先的地域和血脈關係來安置,這使得分散於各鄉的新村凝聚力十分強大,再加上有太平軍撐腰,當地人也不敢欺凌這些外來戶。

成立新行政區,組建保安隊,組織新村民眾進行春耕生產。又要細化各鄉公所的具體職事,加強各鄉、各村與縣裡的聯絡,又要落實新的動員制度。盤點各鄉物資...種種事務,千頭萬緒。不是短時間就能落實到位的。

周士相也是當個甩手掌櫃,他只把大的政策和方針對廖瑞祥和宋襄公說明,具體執行他便不過問了,只每過十天詢問一下最新進展而矣。這便苦了廖瑞祥和宋襄公,過完年沒多久,兩人白髮就更多了。

廖瑞祥有了永曆朝廷正式的官憑和官印,成了正七品的官員,宋襄公卻仍是掛著太平軍總務錢糧官的名頭。並無永曆朝廷的正式官身,這讓周士相對其十分愧疚。宋襄公倒是豁達,對有沒有正式官身並不在乎,他越是不在乎周士相越是愧疚,索性便藉著廣東總督連城壁給自己的記名潮州總兵銜頭重新整編擴充太平軍,也將太平軍正式成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立營頭是立營頭,成軍是成軍。現今南明軍隊任何一家都能新建營頭,一些山裡的土匪只要願意接受明軍招安也能立營頭,但這營頭名號繁多,叫什麼的都有。人數也多少不等,並非建制化,在永曆政權眼中也是可有可無的。而成軍則要比立營頭正式得多。首先能成軍的最少也得有永曆朝廷授予的總兵官銜,而不是隨便一個遊擊、都司就能拉出來單獨成軍的。

永曆朝廷沒有給周士相正式的總兵銜,但兩廣總督連城壁出於權宜之計給了周士相記名潮州總兵的官銜。明朝的總兵官並無固定品級,也非常授,統轄兵力、編制定員也不定。一般能任總兵者多為世勳公侯或衛所都指揮擔任。大明軍制以衛所制始,以都指揮使、衛指揮使、千戶、百戶、總旗、小旗為軍官編制,遇戰事則臨授總兵官,總兵以下則加副將、參將、遊擊、守備、千總等。如吳三桂當年便是以都督指揮擔任遼東總兵官。

崇禎年間,即便關內關外戰事連年不斷。各地總兵官也不過30餘人,其中加將軍號能稱為“總鎮”或“大帥”的更是寥寥無幾。甲申以後。總兵官就變得氾濫了,僅廣東沿海各地的總兵官就高達十多人。記名總兵更是多得飛上天。總兵這個銜頭當真是不值錢了。

不過再是不值錢,有記名總兵這個銜頭在,周士相和太平軍便是屬於永曆朝廷編制內的兵馬,再也不是那種可有可無的營頭。若不是連城壁實在是有心無力,只怕這會早按慣例派監軍到香山來了。

進駐各鄉的太平軍現在都在招兵買馬,隨著隊伍的擴大,原先的百戶、總旗制肯定已不合適,所以周士相便藉著記名總兵這個銜頭決定在軍中實行新的指揮體系。換句話說,周士相要為部下們升官了。

在升官之前,周士相命各營將新近徵兵情況報上來,雖然香山百姓不是群起而參軍,但各營報上來的數字還是讓周士相頗為滿意的。

兵招得最多的就是駐永樂鄉、長寧鄉的陷陣營。

鐵毅在當地對地主士紳進行了殘酷的清洗,可以說將原本騎在二鄉農民頭上的士紳全部殺光,不僅如此,他還把當地的宗族勢力也連根拔起,這個舉動雖讓太平軍名聲大壞,也讓當地的大姓對太平軍極度仇恨,但卻收到了非大姓農民的擁護和支援。在分到原先他們想也不敢想的上等田地和地主家的浮財後,又看到新安置過來的太平軍家屬享有的優良待遇後,永樂、長寧兩鄉的農民對參加太平軍極度熱情。截止正月底,陷陣營共招收了1950人的新兵。

其次便是駐龍眼都的虎捷營招兵最多,因為龍眼都鄰近譚江,當地百姓對於江對岸新會發生的戰爭並不陌生,都知道清軍在新會遭到了大敗,又看到江上佈滿了明軍水師,所以對於清軍的恐懼大為減少。宋襄公親自坐鎮龍眼都進行的土地整並又給了這些百姓甜頭,秦智生又竭力約束軍紀,做到對當地村民秋毫無犯,因此雖說當地的宗族力量尚在,但宗族對於村民參加太平軍並不反對,這就讓秦智生順利的招到了1200名新兵,其中有400多是常年在江邊打魚的漁民。

駐良字都的雄威營也招了600名新兵,駐仁厚坊的震虜營招了700人,駐前山寨的近衛營招了900多人。各營都在招兵買馬,齊豪也沒閒著,趁著整訓炮兵的空當,也招了500多新兵。再加上陸續有從七娘山、梧桐山等山中走出的明軍殘兵加入太平軍,使得太平軍的兵員人數從渡江後的4000餘人擴充到了12000人。

兵是招得不少,但新兵都沒經訓練,更未經戰陣,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而且重要的是太平軍從香山奪取的清軍糧草在不斷消耗,在新糧未收之前,宋襄公給出的缺糧期長達兩月。同時他提醒周士相,這年頭打仗其實拼的不是雙方戰鬥力,拼得是能不能吃飽肚子。

本书作者其他书: 大人,得加錢 大流寇 司禮監 惡奴
相關推薦:我在東京賣斬魄刀山野雜家阿斯加德的英雄王綜影視穿越司職員奮鬥記絕品護花戰神爭霸萬朝:開局獲得趙雲模板血源紀元惡奴鐵幕1925大宋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