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漢當更強->章節

第一百四十章 反主為客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章邯的用兵和傳說中一樣謹慎,即便少帥軍東撤時拆毀了襄邑城牆,早早就直接擺明了要在秦軍糧道上做文章的態度,同時秦軍的兵力也是少帥軍和反秦聯軍的將近四倍,可章邯卻依然牢記五攻十圍的兵家正理,不肯冒險分兵四面合圍少帥軍和反秦聯軍的營地,選擇了在睢陽正西立營,準備集中優勢兵力,以正面強攻破敵。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睢陽大戰也因此變得空前的激烈和慘烈,抵達睢陽戰場的第三天,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的嚴密準備後,章邯一口氣出動了十二萬軍隊,兵分兩路發起進攻,還十分出人意料的以偏師攻打位於正面的少帥軍營地,自領主力猛攻少帥軍營地旁邊的英布、呂臣和魏豹的反秦聯軍營地。

知道章邯是想剪除自己的羽翼,打擊自己的軍心士氣,然後再騰出手來對付自己,可是項康卻沒有任何辦法破解章邯這一策略,只能是硬著頭皮指揮軍隊堅守營地,同時提前做好出兵增援友軍營地的準備。而英布、呂臣和魏豹也不敢怠慢,全都親臨第一線鼓舞士氣,指揮自軍將士憑營死守。

戰鬥從一開始就進入白熱化,董翳率領的秦軍偏師直接投入四千弓弩手與少帥軍展開遠端戰,掩護秦軍的投石機上前投石攻擊,少帥軍同樣用弓弩和投石機還以顏色,與秦軍對射對砸得驚天動地,日月無光,雖沒有落入下風,卻也無法擊退來敵。

反秦聯軍營地這邊的戰鬥更為激烈,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秦軍主力同時從東西北三個方向發起猛攻,密集的羽箭幾乎把初春的陽光遮蔽,漫天飛舞的亂石更是把反秦聯軍辛苦堆砌的營牆和羊馬牆砸得千瘡百孔,到處都是坑坑窪窪,各司其職的英布、呂臣和魏豹三軍雖然也有奮力反擊,可還是被秦軍的遠端火力壓得透不過氣,死傷相當不小。

藉著遠端武器的掩護,兵力雄厚的秦軍主力又一口氣出動了上萬步兵,分為十隊,輪流搬運沙包和柴捆上前,去填塞反秦聯軍大營北門外的護營壕溝,負責守衛北門的呂臣所部雖然也有拼命放箭阻止,無奈秦軍的填壕態度卻十分堅決,任何敢扔下沙包柴捆後退的士卒,馬上就會被秦軍督戰隊當場斬首,再加上秦軍弓弩的瘋狂壓制,所以無數的柴捆和沙包還是被扔進了反秦聯軍的護營壕溝中,逐漸積累,填平了多段護營壕溝。

見情況危急,呂臣只能是早早就動用預備隊上前助射,妄圖阻攔秦軍繼續填壕,可秦軍將士的頑強卻讓呂臣軍的士卒咋舌,完全就象一群單細胞生物一樣,一味的只是搬運土石柴捆上前,瘋狂填塞反秦聯軍辛苦挖掘的兩道護營壕溝,除非直接陣亡,否則就算中箭受傷也絕不後退,怎麼都要把土石柴捆扔進壕溝,甚至還把倒在壕溝旁邊的秦軍士卒屍體也推進壕溝,為攻營軍隊鋪墊前進道路。

招架不住秦軍將士的拼命填塞,北門外的兩道護營壕溝很快就被填塞出了多條可以直接透過的道路,章邯也不遲疑,馬上出動三千軍隊正面叩打反秦聯軍的大營北門,東西兩門外的秦軍也同時出兵,攜帶大量浮橋上前搶搭過河橋樑,讓東西兩門的反秦聯軍無法騰出手來增援北門。

遠端對射的時候,呂臣軍再是如何的死傷不小,倒也還勉強支撐得住,可是到了營牆攻防戰的時候,呂臣軍很快就感覺無比吃力了,即便呂臣是把自己麾下最精銳的軍隊派上了營牆守衛,可秦軍將士卻還是吶喊著接二連三的衝上營牆,把呂臣軍的防線衝得搖搖欲墜,處處告急,也逼得呂臣只能是趕緊遣使向項康告急,請求項康趕緊派兵過來增援,項康無奈,為了不讓友軍慘敗動搖和打擊自己的軍心士氣,只能是立即派遣朱雞石出兵去救呂臣。

項康的果斷決定挽救了反秦聯軍的營地,朱雞石帶著少帥軍將士才剛過營加入戰場,章邯那邊就已經出動了兩千隴西精銳加強進攻,幸得朱雞石軍及時登牆,幫助呂臣軍頂住了秦軍的這波猛烈反擊,反秦聯軍的營地才沒有被秦軍直接攻破。但是這麼一來,朱雞石所部卻再也沒有了撤下營牆休息的機會,被迫死死頂在最前線,與輪流衝來的秦軍做生死之搏,損失甚是不小。

章邯始終沒有放棄正面強攻反秦聯軍的大營北門,除了讓軍隊輪流上前衝擊營牆,同時也始終沒有放棄填壕,而隨著壕溝被填平得越來越多,攻營秦軍的攻擊面也越來越廣,朱雞石所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幾乎每分每秒都得與吶喊衝來的秦軍將士以命相搏,得不到任何休息的機會。

少帥軍的戰鬥力確實要比呂臣的烏合之眾強些,可是與秦軍相比,卻是連主要由驪山刑徒組成的普通秦軍都要遜色幾分,更別說是章邯的王牌隴西精銳。所以朱雞石所部即便是有居高臨下的地利優勢,被輪流上前的秦軍將士一再反覆消耗之後,卻也照樣的逐漸有些招架不住,逼得朱雞石為了預防萬一,只能是趕緊派人回營向項康報告情況,請求項康再派援軍。

“怎麼朱雞石也這麼快就向我求援?”

無比煩惱的抱怨了一句,又眺望了一眼廝殺得天昏地暗的反秦聯軍營地,項康突然醒悟,脫口說道:“章邯匹夫難道是故意的?他知道呂臣、英布和魏豹的軍隊不如我的軍隊能打,故意一再強攻他們,逼著我一再派兵增援呂臣他們,讓我把軍隊消耗在呂臣他們的營地,然後再從容對我下手?”

終於醒悟了章邯的意圖後,項康只稍一思索,馬上就向項莊吩咐道:“阿哥,你帶六千軍隊過去,無論如何都要幫朱雞石守住呂臣他們的營地。”

“阿弟,我走了,你這邊如果出現危險怎麼辦?”項莊擔心的問道。

“沒事,我這裡面對的是暴秦偏師,支撐得住。”項康搖頭,又說道:“快去吧,先幫呂臣他們撐過今天,然後我們再想辦法解決友軍會被暴秦軍隊重點攻擊的問題。”

項莊無奈,只能是匆匆點撥兵馬,帶著六千少帥軍從北營出門,去救援戰鬥力完全靠不住的友軍。而章邯遙遙看到這一情況後,也馬上冷哼了一聲,“夠聰明,這麼快就看出了本將軍的意圖,直接出動數量足夠的軍隊增援其他賊軍。不過沒用,只要有呂臣魏豹這些廢物賊軍在,他們就永遠是你的破綻和弱點。”

是日的大戰,從表面看上去,倒是秦軍主攻反秦聯軍的營地,對少帥軍主力只是牽制佯攻,可實際上這場大戰卻完全是少帥軍將士在血拼,為了幫助友軍守住營地,朱雞石和項莊所部的少帥軍將士前仆後繼,輪流上牆死戰,和秦軍拼得是血肉橫飛,死傷慘重,付出了十分巨大的代價,好不容易才堅持到了天色微黑,逼得秦軍撤兵回去休息。期間少帥軍的三支僕從軍雖然也有拼命苦戰,無奈戰鬥力有限,起到的作用並不是很大,沒能為少帥軍將士分擔太多壓力。

如此一來,少帥軍將士和反秦聯軍將士之間,當然無法避免出現了一些隔閡和矛盾,少帥軍將士埋怨和嘲笑友軍無能,對友軍生出不滿,反秦聯軍上下卻十分委屈,覺得自己也流了血流了汗,出了大力氣,怎麼還要被少帥軍將士嘲弄看不起?同樣也是對少帥軍有些不滿,生出縫隙。

因為這個情況,當天晚上,英布、呂臣和魏豹三人也匆匆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期間三人雖然也坦然承認自己的軍隊確實不如少帥軍能打,沒有少帥軍幫忙,自軍絕無可能守住營地,卻還是不想主動請求項康收編,成為項康的臣下部將,僅僅只是想要請求項康答應讓自己的軍隊移駐到少帥軍營中,避免成為秦軍重點攻打的目標。

但新的問題又來了,既然不肯接受項康的收編,項康又怎麼敢放心讓呂臣等軍進駐自己的營地,成為自己的心腹大患?再說了,反秦聯軍總兵力達到一萬三千餘人,倉促移營到少帥軍的營地,肯定會打亂少帥軍的營防部署,項康當然更不可能答應。

一起愁眉不展的時候,營門那邊又傳來訊息,說是秦軍派遣使者來傳遞書信,有章邯的親筆信要交給呂臣。呂臣出於好奇,同意接受書信,可是仔細章邯的書信後,呂臣就馬上破口大罵了,原來章邯這道書信竟然是來挑撥離間,說是項康不肯讓呂臣、英布和魏豹三人的軍隊進駐少帥軍的營地,是信不過呂臣等人,也遲早會把呂臣等人當著棄子拋棄,勸呂臣等人臨陣倒戈,突然從背後給項康一刀,拿著項康的腦袋到自己面前請功領賞,享受大秦朝廷賞賜的榮華富貴。

“章邯匹夫,看來真的是想揪住我們不放了。”英布嘆息道:“如果我們繼續駐紮在這裡,章邯匹夫以後絕對是集中兵力攻打我們的營地,逼著我們向項少帥求援,象這樣要不了多久,就算項少帥不說什麼,他的部下也肯定會和我們生出矛盾。”

很懂這個道理的魏豹和呂臣一起沉默,也一樣的束手無策,然後這時,帳外又有士卒來報,說是項康新任命的諫議大夫酈食其過營求見,有大事想代表項康和呂臣、英布、魏豹商量。順便說一句,還是在看到酈食其親筆簽名的軍中公文時,白字王項康才總算是知道自己無意中網到了一條大魚,同時也馬上下定決心,讓酈食其取代許束,成為自己專用的外交騙子。

吃人嘴軟,欠了項康這麼多人情,呂臣、英布和魏豹三人當然是一起到大營門前親自迎接酈食其,畢恭畢敬的把酈食其請進了呂臣的軍帳後,呂臣還主動交出了章邯的書信。酈食其看完一笑,很會說話的說道:“章邯豎子,簡直就是痴人說夢,呂臣將軍你為舊主報仇,親手斬殺出賣張楚王的叛徒莊賈,忠義之名早就名滿天下,章邯豎子居然還敢異想天開,來呂將軍你這裡自取其辱。”

被酈食其誇得高興,呂臣忙又說道:“多謝酈老先生謬讚,在下已經命人將暴秦使者拿下,一會請先生把暴秦使者帶回去交給項少帥,請他隨意發落。”

“此事不忙,一會再說。”酈食其搖頭,微笑說道:“三位將軍,老夫這次過營,是來替項少帥向你們道歉的。”

“項少帥向我們道歉?”呂臣和英布等人聽了一楞,都說道:“項少帥有那裡對不起我們,為什麼要向我們道歉?”

“我們項少帥之前思慮不周,害得你們落入險境,所以必須要向你們三位將軍道歉。”酈食其十分誠懇的說道:“項少帥他之前考慮到你們是友軍客軍,為了指揮方便,沒有讓你們帶著軍隊進駐我們的營地,安排你們另立營地,但他沒有想到,這麼做會導致你們成為章邯匹夫的主攻目標,讓你們被迫以弱勢兵力抵擋暴秦主力,徹底落入被動下風。這一點是他的思慮欠妥,所以他要老夫務必替他向你們表達歉意。”

“少帥真是太客氣了。”呂臣感動的說道:“獨自立營,其實是我們自己提出來的要求,怎麼還能讓項少帥為了這事向我們道歉?再說了,如果沒有項少帥及時出兵增援,只怕我們的營地今天就已經被暴秦軍隊攻破了,我們感謝他還來不及,怎麼還能讓他道歉?”

英布和魏豹紛紛附和,全都老實承認這事與項康無關,酈食其則把枯瘦的老手一揮,說道:“三位將軍不必謙虛,沒有阻止你們獨自立營,就是我們項少帥的過錯,所以關於這事,我們項少帥必須要向你們表達歉意。還有,為了彌補他之前的過錯,項少帥還要老夫請你們調整營地,以免你們再被暴秦主力直接針對。”

“項少帥想讓我們調整營地?如何調整?”

呂臣迫不及待的問,也巴不得項康主動要求自己的軍隊移駐到少帥軍營地裡,然而讓呂臣、英布和魏豹三人根本不敢相信的是,酈食其卻突然一指睢陽城的方向,說道:“少帥想請三位將軍統兵進駐睢陽城內,替我軍擔起守城重任。”

“項少帥讓我們進城駐紮?”

呂臣驚喜得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英布和魏豹同樣驚喜萬分,忙說道:“這怎麼能行?我們進了城,項少帥的兵馬,豈不是得獨自擔起與暴秦軍隊正面抗衡的重擔了?”

“這樣的重擔,光靠我軍的一軍之力,當然不可能獨自擔起。”酈食其微笑說道:“三位將軍進城之後,還請時刻做好出擊救援的準備,見我軍形勢危急時,還望你們及時出兵增援。當然,章邯匹夫如果出兵攻城,我軍也會及時出兵攻打暴秦軍隊的背後,為你們分擔壓力。如此,貴我兩軍互成掎角之勢,豈不是可以更好的與暴秦軍隊抗衡周旋了?”

酈食其確實是交涉天才,如果他一上來就要呂臣、英布和魏豹三支軍隊進駐睢陽城裡,呂臣等人肯定馬上會覺得項康是在看不起他們,想把他們攆進城裡免得繼續拉少帥軍的後腿。但酈食其反主為客,首先說了一番替項康道歉的話,然後才客客氣氣的勸說呂臣等人移駐睢陽城內,呂臣等人自尊心沒有受損,當然也就不會節外生枝。所以只是和酈食其謙虛了幾句,呂臣等人便歡天喜地的答應了率軍進城,不再成為少帥軍防線上的破綻弱點。

事還沒完,約定了進城事項之後,酈食其又向魏豹說道:“還有件事想請你幫忙,你的部將周叔,此前曾經預言過章邯匹夫這次來打睢陽,會重前權而輕後備,暴露糧道弱點,現在此事已經應驗。貴軍進城後聯絡不便,為了方便將來的劫糧斷糧,我們項少帥想請你把熟悉碭郡情況的周叔將軍暫時借給他一段時間,讓他可以隨時幫助我們項少帥制訂劫糧計劃,不知將軍能否割愛?”

“行行行,沒問題。”壓根就不喜歡周叔的魏豹一口答應,說道:“我回去就安排周叔過營,讓他到項少帥的帳下暫時聽用。”

就這樣,在酈食其的巧妙勸說下,當天下半夜,反秦聯軍就匆匆拔營轉移,連夜進駐危險係數最小的睢陽城內,同時魏豹的部將周叔也暫時進到了項康的軍中,被項康用為臨時參謀。而當反秦聯軍進駐睢陽城內的訊息報告到章邯面前時,章邯先是目瞪口呆,然後又不由長長嘆息,道:“項康這個逆賊,果然是非同凡響啊!想不到他竟然能有這樣的魄力,讓其他的弱勢賊軍進城駐紮,獨自應對我軍的正面攻打。”

嘆息歸嘆息,為了抓住這個把少帥軍主力徹底殲滅的難得機會,一天之後,章邯還是親自統兵,再次發起了進攻。然而還是真正強攻少帥軍營地的時候,章邯才發現想要靠正面強攻拿下少帥軍的營地,絕對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還一定得付出自己無法估量的慘重代價。

激戰中,已經不必擔心友軍安全的少帥軍將士心無旁騖,以強弓勁弩把上前填壕的秦軍將士射得損失慘重,讓秦軍付出慘重代價才勉強開啟寥寥可數的幾條進兵道路,而當秦軍發起蟻附進攻時,兵力雄厚的少帥軍將士又靠著南面是水、東面是城的有利地形,在僅能受敵的西北兩個戰場輪流上陣,迎頭痛擊秦軍的攻營之兵,把秦軍的死傷打得更加慘重,屍橫更加累累。

更讓章邯氣得七竅生煙的是,因為領了項康的大人情,英布、呂臣和魏豹的軍隊為了報恩,竟然真的在激戰中從城裡出兵,突襲秦軍的攻營之兵側翼,為少帥軍分擔了巨大的壓力。章邯雖然很輕鬆的就分兵擊潰了他們,但是友軍的義舉卻還是有效的激發了少帥軍將士的軍心士氣,讓少帥軍將士打得更加堅決,守得更加頑強。

頗讓項康有些意外,好不容易才勉強獲得蟻附進攻的機會,一邊攻營一邊填壕的秦軍竟然主動放棄了迅速填平少帥軍護營壕溝的機會,才剛到下午的申時左右就鳴金收兵,放棄強攻撤回營地重整旗鼓。結果就在項康感覺莫名其妙的時候,項揚忽然滿面狂喜的衝到了項康的面前,大聲喊道:“阿哥!來了!二叔的援軍終於來了!已經到了虞鄉,距離睢陽只有不到五十裡了!”

“難怪章邯匹夫要突然退兵。”項康恍然大悟,接著也是心中激動,暗道:“終於來了,這下子守住睢陽不但更有把握,說不定還有希望創造奇蹟,正面擊退章邯的主力。”

-- 上拉載入下一章 s -->

本书作者其他书: 攪和大宋朝 垃圾食品援助蜀漢 北宋有個好弟子 封魔 隋末我為王 三國好孩子 晚清之亂臣賊子 回到大明當才子
相關推薦:最紅諧星[娛樂圈]時輪,命輪魔法少女的復仇之旅武當派重生之預知神豪的科技之路漫威世界的意外闖入者無盡詭事凰醉天下絕世王爺傲嬌妃諸天:我用呼吸法縱橫玄幻下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