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寡人劉玄德->章節

第一百九十八章 文死諫,武死戰(三)

熱門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常山趙家,開門之人正是趙雲的兄長趙弈。

他站在門前打量了來人片刻,卻是記不起曾在何處見過此人。

張燕見狀一笑,面上帶著些狹促笑意。

他少年之時便離開家鄉,趙弈記不得他倒也不足為奇。

趙弈細細打量了一番,覺得眉眼之間有些熟悉,他試探道:“阿燕?”

此人眉目之間極似當年那個時常與趙雲打鬧的少年。

只不過那人少年之時便遠走他鄉,已經許多年不曾相見。

“原來兄長還記得我。”張燕笑道,“數年不見,兄長倒是風采如昔。”

趙弈側身想要請他入宅,張燕卻是站在原地不動。

“兄長,我這次是為見子龍而來。如今有要事在身,不便久留。”張燕笑道,“不知如今他可在家中?”

趙弈聞言又打量了張燕一眼,見其身後跟著七八個熊虎漢子,各帶刀劍,亦步亦趨,看來這個當年在常山的落魄子如今顯達了。

“你來到的倒是時候,子龍前日剛回,不過今日他與阿蘭外出狩獵未歸,可以等上一等。”

張燕點頭一笑,“那我就等上一等。”

半個時辰之後,與夏侯蘭外出打獵的趙雲馬背上懸著獵物策馬而回,還不曾到門前就見到了等在門外的張燕等人。

來到門前,他翻身下馬,牽馬而行,隨手握住了馬背上的長槍。

其後的夏侯蘭更是刻意落在他身後幾步。

“子龍無須如此,故人相見,何必動刀動槍?可還記得,當初你我嬉鬧之時,我曾說過,日後我若是統帥大軍,定然要你做我的大將。”

張燕看著趙雲來到身側,隨手支開左右的護衛。

“阿燕?”三人到底是少年之時便相處的玩伴,即便多年不曾相見,可幾句言語已經足以認出對方的身份。

“子龍。阿蘭,多年不見,別來無恙。”

…………

趙家門外不遠處有棵老槐樹,當年他們常於樹下玩耍。

而昔年騎乘著竹馬的少年,如今手中已各自握著刀劍。

“原來你就是如今的黑山軍首領張燕。”

夏侯蘭驚呼一聲,顯然不曾想到不過數年不見,當年一起廝混的同鄉少年如今已經成了名聞天下的大人物。

在他身側的趙雲倒是神色不變,只是打量著這個身邊故人。

“我也不打算隱瞞,如今我也算是小有名聲。阿蘭,子龍,我這次前來是想邀你們加入黑山軍。你我既是同鄉兄弟,又是自小一起長大的玩伴,總歸是與旁人不同。”

夏侯蘭扯了扯嘴角,他自然是無所謂,趙雲去到哪裡,他跟著也就是。

張燕知道他的心思,轉頭望向趙雲,“子龍以為如何?”

他素來知道趙雲重情,來時心中已經有了八成把握。

不想趙雲卻是搖了搖頭,轉頭望向東南,笑道:“雲心中已有名主。”

………………

冀州,鄴城,趙忠舊舍。

征伐黃巾而來的皇甫嵩正邁步走在宅院之中,層樓疊戶,風光山水。即便是皇甫嵩出身北地豪門,也不曾見過這般景緻。

“不過是個宦官而已,竟也能起如此宅院。此地一草一木,皆是百姓血肉,荒悖至此,試問天下之人,如何能夠不反。”皇甫嵩嘆息一聲,“非是他張角如何厲害,只不過是陛下失了人心。”

“郎將所言不差,即便今日不曾有張角,日後還會有李角王角。大勢已經至此,天下總是要有豪傑應時而出的。”

在皇甫嵩身後,謀士閻忠亦步亦趨。

“如今也只能希望陛下早日醒悟,記念起當年高祖與光武創業之不易。”皇甫嵩負手而立,心事重重。

之前他在冀州幾番巡視,眼見冀州殘破,州人多受離亂之苦,此時正心中鬱郁。

“陛下何人,郎將難道真的不清楚不成?”閻忠笑道。

“若是能醒悟,陛下早就醒悟了,如何還會等到今日?之前黃巾有傾覆天下之勢,如今平定才多少時日,陛下又已重新買官賣官。試問如此天子,郎將為何以為他還會幡然醒悟?”

皇甫嵩默然不語。

那個坐在高堂之上的天子到底是何等人物,其實他又如何不知?只不過是人都喜歡自欺欺人罷了。

閻忠忽的壓低嗓音,上前幾步,湊到皇甫嵩身前,“郎將涼州名門,如今討伐黃巾更是立下赫赫戰功,威震天下。若是順勢揭竿而起,輔以清君側之名,到時天下豪傑必起而應之。成則為霍光,尹尹,敗則也可獨斷東南,良機近在眼前,願明公莫負。”

皇甫嵩聞言勐然轉過頭來,死死的盯著身後的閻忠,冷聲呵斥道:“我皇甫家世代忠良,如何能行此悖逆之事?你隨我多年,難道不知我皇甫嵩是何等人不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天予不取,反受其究。明公如今功高震主,又不取之,只怕他日終究要為韓信故事。”閻忠上前扯住皇甫嵩衣角,依舊勸諫不停。

皇甫嵩扯出被閻忠扯住的衣袖,憤然道:“我皇甫家終不背漢室。念在你追隨我多年,速速離去,我便當今日不曾見過你,更不曾聽過你今日所言。”

閻忠見他不聽勸告,嘆息著離去。

皇甫嵩則是站在院中良久,心中自有所思。

………………

是歲涼州兵起,屢犯邊境,王國等人兵重難制。

多年征伐,朝廷本就已銀錢糧草不足。之前為平定黃巾之亂更是大起兵戈,掏空了本就不多的家底。

今日靈帝召群臣於殿上,議的便是該如何應對涼州之事。

司徒崔烈首登三公之位,正是志得意滿,率先出列奏報,“如今涼州兵眾,非出大兵難以平定,只是朝廷先敗於鮮卑,後又遭黃巾之亂,兵馬與錢糧皆不足。再者,涼州雖為漢家舊土,可自立漢以來,此地多有叛亂。臣以為如今征伐此地,只怕得不償失。”

崔烈此言一出,滿朝譁然。

這些年涼州雖屢有戰亂,可自高祖以來歷代都是將此地當作漢朝舊土,只是如今聽聞崔烈之言,似是想捨棄此地。

高座上的靈帝劉宏低頭打量了崔烈一眼,覺得這個新任司徒有些意思。

“崔公之意是?”劉宏笑問道。

崔烈行了一禮,沉聲道:“臣以為涼州之地,取之,不如棄之。”

他此言一處,堂上眾人都將目光盯上了朝堂上的涼州人。

朝堂之上的公卿多是中原人出身,以察舉制為主的選官制度之下,邊地之人能登上朝堂的本就少之又少。

崔家名門,如今崔烈又身居三公之位,一時之間朝堂上竟是無人敢率先出聲言語。

此時在黃巾之中立下大功,得以位列朝中的議郎傅燮邁步而出,厲聲道:“臣以為,斬司徒,天下乃安!”

朝上群臣再次譁然,雖然明知涼州人會心有不憤,可誰也不曾想到傅燮言語會如此激烈。

其後傅燮言說了涼州一地作為藩籬對大漢的重要性,更是點明涼州有今日之禍患,是因朝廷選人不當,這才使得一州皆叛。

最後更是以一言以結之,“若司徒不知,是極蔽也,若知而故言,是不忠也。”

靈帝稍稍沉默後點了點頭,而司徒崔烈則是默然無言。

今日之議,也讓傅燮名動雒陽。

………………

北海國中,劉備讀罷牽招自雒陽寄回來的書信,忍不住笑了幾聲。

傅南容還是如此剛烈,竟敢在朝堂上怒懟三公,那崔烈可不是簡單人物。

不過他倒是不曾為傅燮擔心,畢竟他北地傅家也是天下名門。論及傳承,更在崔家之上。

“如今雒陽多有風波,不是個安穩所在,主公何不阻下牽招?”坐在他身側的賈詡接過書信掃了一眼,隨口一問。

原來如今牽招的先生為何進所召,牽招沿路護送,送他去了雒陽。

正在手中把玩著一個梨子的劉備聞言一笑,“子經為人弟子,此事本就是他分內事,又何必阻攔。再說咱們之前在雒陽留下的勢力不算小了,想來也足夠護住他們周全。”

賈詡看了他一眼,他知道劉備最重情誼,更何況牽招與他自小相識,他言辭不該如此平澹才是。

“玄德莫非能猜到雒陽之中會出何事?”賈詡笑問道。

劉備將手中的梨子分開,拋給賈詡一半。

“前事不忘,後世之師罷了。”

…………

是歲,朝堂定策,以為涼州不可棄,於是以張溫為帥,將諸郡兵步騎共討涼州叛賊。

孫堅以討賊之功,隨在軍中。張溫以其勇勐先登,使其留在身側,以為心腹。

如今張溫屯美陽,使人徵召董卓,久不至。

“文臺,這徵召董卓的文書發出已有多日了,董卓遲遲不來,你以為他是何意?”

大帳之中,張溫看向一旁的孫堅,言語之間流露出對董卓此人的不滿。

孫堅一愣,他之前與董卓少有交集,只是忽的想起上次見劉備時劉備對此人的評價。

“董卓涼州餓狼,飢則食人。”

他還不曾應答,帳外忽報董卓已至。

張溫將他召入。

董卓也不待張溫吩咐,自顧自的落座。

“董君何來之遲也?”張溫冷聲呵斥,如今他為三軍主帥,董卓如此作為分明是不將他放在眼中。

董卓不以為意,笑道:“卓本欲速來,奈何軍中將校方歸家中,故而多放了他們幾日。”

“董君,於君看來,莫非天子之事不重乎?”張溫目視一旁的孫堅。

孫堅會意,一腳踢翻身前桌桉,橫刀而起,厲聲道:“董君欲廢國家之事耳!”

董卓也非無能之人,應聲抽刀,冷眼對視著孫堅,“孫文臺,如此作色,莫非以為我刀不利乎!”

“都給我住手!”張溫大喝一聲。

僵持的二人各自收刀歸鞘。

董卓冷哼一聲,也不等張溫言語,直接掀帷而出。

“董卓此人狂悖如此,如今明公身攜大軍,何不藉機殺之!不然良機一過,日後再想對付此人只怕不是易事。”孫堅建言道。

原本他還不曾理解劉備當日的言語是何意,直到方才之事。

此時張溫心中怒氣已消,聽聞孫堅之言倒是猶豫起來,他遲疑片刻,這才開口道:“董仲潁素來威名著於河,隴之間,如今正當用之。一旦殺之,反為不美。更何況若此時斬殺董卓,只怕旁人會以為我是以私怨殺人。”

孫堅卻是沉聲道:“此人如今不過稍有權勢,已是如此跋扈,今日不除,只怕日後再難壓制。明公當借良機,為國除賊才是!”

張溫沉默不言,最後只是揮了揮手,“文臺且去,我自思之。”

孫堅聞言知張溫不聽其計,告辭而出。

出得大帳,他嘆息一聲。如張溫這般人,既想要做成大事,又想要名聲功勞,卻又半點不想為人非議,世上哪有這種好事。

朝堂之上都是這般人,難怪會讓董卓橫行。

讓如此人物坐在高位,反倒是不如讓他孫堅來坐。

…………

董卓返回自家主帳,將方才在張溫帳中發生的事與李儒一字不差的說了一遍。

“說來倒真是有些後怕。”董卓笑道,“我當時真怕那孫堅不管不顧的當場動手。”

隨後他嘆息一聲,“若是讓我再年輕數歲,即便是動起手來我也半點不怕此人。”

李儒聞言也是嘆了口氣,“明公今日不該如此行事。”

“我也知今日確是狂悖了些。”董卓應道,“只是那張溫不過一個坐在朝堂之中的無用腐儒,如何配驅使豪傑?那孫文臺甘心為人犬馬,我董仲潁可不敢甘心。”

“只是今日我頂撞於他,也不知他會不會藉機找我的麻煩。”

董卓略有些擔憂,他倒是不懼張溫,只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明公安心就是,如今征伐涼州正是用人之際,明公威名素著,定然要依仗明公。再說以張溫此人的性子,著書立說尚可,至於縱論兵機?到底不是人人皆是盧子幹。”李儒笑道。

董卓聞言大笑,隨手拍著腰間玉帶,“朝堂上就是有太多如此人物,才有咱們的機會啊。”

相關推薦:帝國大佬成了我第一監護人不滅召喚娘子天天有驚喜無底線木葉之永恆之理田園農家樂修仙農家樂農家樂小老闆我在農村搞開發莊秦懸疑短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