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拐走楊玉環->章節

第四百一十二章 改革稅制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李九州謙虛道:“我倒沒想過這麼多,這次主要是為了各個對大唐有功勞的大將,為了削藩,既然各個節度使都願意放下權力,對大唐穩定來說是件好事,只是關於他們的安排,還得做好。”

李亨見他不邀功,不依仗自己功勞大而驕縱,心中甚是滿意,說道:“那就這樣安排吧,至於你,容我再想想該賞你什麼。”

李九州也不說什麼,行了個禮道:“那就先謝過聖恩。”

削藩的事情,進行得很順利,各處節度使藩王也大多沒什麼異議,按照朝廷的安排,紛紛調離其他地方任職。

各地削藩、裁軍事宜順利開展,已經進入到尾聲,大多數被裁撤的兵士都拿了遣散費、揹著行囊返回了家鄉,甚至有相當一部分被裁撤的兵士都在家鄉進入官方衙門做衙役、捕快、稅吏或是巡吏,還有人做了家鄉的村長、里長、保長。

朝會上,戶部侍郎劉晏報告了關於組織人力疏通漕運河道,並在各條河道入口處修建碼頭和貨物轉運站,以減少翻船事故和損耗,提高轉運效率的奏疏,朝臣們進行討論,有人認為此去耗費太大,以朝廷的現在財力無法承擔。

有人則認為就算耗費再大也必須要搞,這畢竟事關漕運,如果能完成,朝廷和百姓受益不會是一年兩年,而是二十年、三十年。

李九州說道:“河道的清淤疏通事宜這兩年一直在做,一方面是對黃河和長江沿岸的河堤進行加固,另一方面是對河道清淤。朝廷為此調撥了大量的款項,從工部反饋的情況看來,一些堵塞河道的河段已經被清理乾淨,渭河的河道比較暢通,主要是汴河和淮河已經近二十年沒有清理過了,如果要清理河道,主要是汴河和淮河河段,朝廷可以另外調撥一筆款項,在清淤的同時也加固河道,至於在各條河道的入口處建立碼頭和轉運站的事情,這花不了幾個錢,此時由工部負責規劃,由轉運使衙門負責找地修建,這件事情由劉大人提出來的,依我看,此事可行,既然他最熟悉規劃方桉,就由他全權負責執行,其他衙門要積極配合。”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亨也認同他的看法,“此言甚是合理。”

李九州又說道:“另外,劉大人在上書中提到了鹽務衙門和漕運衙門的機構龐大,超過八成的官吏不但不做事,還在各項稅收上吃肉喝血,這就造成了朝廷對民間的收稅日漸增加,但真正進入國庫的稅收卻不足兩成,甚至有可能不到一成,諸位想想,這個數字是多麼的恐怖,這些人還是朝廷的官吏嗎?他們的胃口也太大了,這樣的官吏不但對朝廷穩定地方、統治百姓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是在挖朝廷的牆角,他們以公肥私、任人唯親,拉幫結夥、結黨營私,這些人也許有朝中大員在為他們撐腰,造成了他們行事時肆無忌憚,他們的所作所為不但害國害家,還害自己,所以,朝廷對吏治的整頓依然要持續下去,而且還要對漕運、鹽務等這些機構龐大臃腫的衙門進行精簡,把那些沒有辦事能力、懶懶散散、混日子的官吏都清理出去。”

有大臣站出來道:“如果要對漕運、鹽務和其他機構臃腫的衙門精簡人員,勢必要對相關的主管官員進行撤換,否則精簡結構和人員只會是一句空話,他們那些人在這些衙門早已經是根深蒂固,如果不對主管官員換人,精簡機構只怕進行不下去。”

李九州擺手道:“那就換人,誰能把這件事情做好就換誰上,有些人私心太重,一心只想著如何為自己謀利,為自己的家族謀利,總是想著如何爬到高位,甚至還說出家國天下的詞句,把自己家、家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國的利益放在後面,最後才是天下,說這句話的人、信奉這句話的人的格局本身就太小了,一個心裡只裝得下家和家族的人與一個心裡能裝得下整個天下的人,誰的心胸更寬廣?誰的格局更大?毫無疑問,胸懷天下的人一生的成就絕對要比心胸狹窄的人大得多,就算你再有本事、能力再強,如果心中的格局太小,那也是始終上不得檯面的,成就是有限的。”

聽了他此番話,那大臣便不再說什麼。

“諸位,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說不定你今天還好好的站在這裡,明天就病得一命嗚呼了,你有時間打著心裡那點小算盤,還不如趁著還有時間多做一些好事、實事,做一些惠及天下萬民的事兒,不要等到死時,卻在這世間什麼痕跡都沒有留下,後人說起時,甚至想不起有這麼一個人,那不是活得很失敗?”

李九州在朝堂上說出這番從未有人說過的話,他的這些言論對滿朝文武官員和民間的影響是巨大的,他從不曾向朝臣們說一些要怎麼做如何做這樣教條式的話,而是從他們自身考慮,站在他們的角度去跟他們探討這樣的問題,他的行動甚至比他說過的話更有說服力。

對漕運、鹽務等一系列衙門的改革事宜很快開展起來,官場上一時間哀鴻遍野,大量的官吏被裁撤。

作為這場革新的制定者和指揮者,劉晏站在了風口浪尖上,很多針對劉晏的彈劾奏章如雪花一般飛向長安。

皇帝一本一本的看著這些彈劾奏章,對於一些捕風捉影、無中生有的罪名,理都不理,一律寫上查無此事,對於那些言詞確定的彈劾,責令御史臺著手調查。

官場一向是很少有人能獨善其身,派系從古至今都存在,只要不影響朝政實施,不左右政局,統治者一向是懶得理會的,因為根本就無法完全消除,但如果派系之間發生的爭鬥影響到了朝廷的穩定,或者對整個國家造成了嚴重的損害,統治者就不會聽之任之了。

很顯然,劉晏主持的對漕運、鹽務等衙門精簡機構的做法嚴重損害了朝中某個派系甚至是多個派系的官員們的利益,這種利益不僅僅只是經濟利益,還有政治資源,如果只是經濟利益,他們還可以忍受,但如果涉及到政治利益他,他們就無法無動於衷了。這些遭受打擊的派系官員們開始聯合起來向其施壓。

幾乎達到一半的朝廷官員都對在針對劉晏,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次整頓鹽務和漕運就是劉晏出的主意,而且滿朝文武也找不出一個比劉晏更熟悉這方面事務的大臣,只有把劉晏搞下來,這件事情才能中途停止。

相關推薦:不再辜負你的韶華流年大泯滅時代刑偵檔案團寵她重生後隱婚了拐走陳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