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工業之動力帝國->章節

第59章 談判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提及國內的工業化我們北方的那位鄰居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坎,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曾做過統計,日本人在東北三省留下的那堆破爛(注1)就是共和國工業的全部,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95%以上

土鱉雖然說謊無數,但說接了一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爛攤子絕對是一點虛假都沒有,更可怕的是當時國內的文盲比例高達90%,以當時的4億人口計算識字的才4000萬人。而那個剛戰敗的鄰邦雖然人口還剩下8000萬,但已經基本消滅了文盲的存在。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面對中國這種局面,當時的蘇聯拉開了大規模援華的序幕,不管之前和之後兩國關係如何,單就事件本身來說,蘇聯的技術援華絕對是人類工業史上的一個奇蹟,在短短的十餘年時間裡,就把一個純粹的農業國變成了一個初等工業國,在中國所有的工業製成品上打下了不可磨滅的蘇式印記。

中國的鐵路裝備製造企業,也是蘇聯專家手把手教出來的,國內的東方紅,東風,北平三大內燃機,韶山電力機車都是從仿製蘇聯的鐵路機頭起步的,完全繼承了蘇式裝置粗曠、皮實、不修邊幅的特點。東北機車廠當初給車務段的東風機頭作維護時,很多機頭上的緊固螺絲都是長短不一,在全國鐵路第三次大提速之前,鐵道部曾明文規定兩根相鄰的鐵軌之間,高低差只要小於六毫米就算合格。

梁遠看著尤爾根手中那個齒輪心想別說齒輪了,目前國內生產的22型車底,連列車輪對出廠時都不是圓的,而是透過一段時間的使用,被瓦閘(注2)慢慢修理圓的。這種觀念的問題自己真沒法和尤爾根細說,看來這件事情真得和小叔好好談談,這種粗糙製造的觀念不改,引進什麼先進技術都是白搭,難怪目前的列車編組每執行300公里就必須臨檢一次。

未來鐵路時速超過160公里/小時之後,1毫米誤差可就是要命的東西了。及早讓員工改掉這種粗糙的工作作風,不僅能使生產出來機車的可靠性上升,機破率降低,提前習慣精細製造之後,未來生產高速鐵路裝備時犯錯誤的機率也會降低。

梁遠停頓了一下沒有馬上翻譯給尤爾根,組織了一下語言才說道:“尤爾根先生,中方的技術人員是按照國內50年代的生產標準檢驗車廂的零部件的,在生產規程上雙方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您可以向廠方提交一個報告,闡述下提高生產標準的必要性,我想廠家會愉快接受您的提議的。畢竟中國在工業水準上要落後民主德國許多。”

指了指腦袋,梁遠繼續說道:“中國的工業思想還停留五、六十年代,引進民主德國的雙層車底製造技術,也表明了中國對改革自身工業體系的願望,當然這也是您來中國的意義所在。”

尤爾根點了點頭說道:“好的,對於一個合格的工廠來說,先進的技術和嚴格的生產管理都同等重要。我會儘快向中國方面提交報告的。”

“小同志,你的德語非常棒,感謝你今天的翻譯,小同志應該有親人在工廠工作吧,我就不佔用你的時間了。”尤爾根笑著說道

梁遠點了點頭說道:“我的叔叔為這家工廠工作,我是過來找他的,很高興能幫上您的忙,希望您在中國工作愉快。”

看著尤爾根轉身離開,梁遠心想這個尤爾根也是統一機車廠的鐵路專家,不知道和自己在東德列車上認識的那位安吉姐姐有沒有親戚關係。

轉過頭梁遠對身邊的幾個技術人員說道:“德國專家說準備回去寫份報告,就雙方對生產標準上的認知差異進行統一溝通。”

說完梁遠對著幾個人點了點頭轉身離開,剛走了兩步聽到身後有人嘟囔了道:“外國鬼子就是事多。”繼而對梁遠說道:“哎,這小孩,你沒和他說清楚,這個誤差是我們的國家規定麼?”

梁遠差點一個趔趄趴地上,這位對待錯誤的態度真夠奇葩的了,看來小叔對廠子的整頓還得繼續深化啊,轉過身梁遠看著那位抹著頭油,戴著眼鏡,彆著兩管鋼筆的技術員說道:“抱歉,這不是我的工作範圍。”頓了一下梁遠繼續說道:“你也可以寫份報告嘛,強調一下誤差的傳統。”說完梁遠無視了頭油男“你這小孩真沒禮貌,說話怎麼這麼衝”的疑問轉身離開。

晚上,梁遠把白天發生的事情和梁海平簡單的說了一遍然後說道:“小叔,這幾天你留意一下東德專家的報告,尤爾根把報告交上來之後可以和部裡現行的車輛品質管理做個對比,凡是不如東德的我們都要拿出來做重點整改,部裡現行的那套東西用在100公里/小時的編組上還能對付,速度在提高些就會出問題的,我們得早點為未來打算。”

“小叔還可以試著問問,看看能不能由德國專家組成一個工藝和產品品質管理的監察團,我們可以支付額外的薪水的。”在梁遠看來德國人刻板、固執、嚴謹的性格對於質量管理工作來說是最適合不過得了。

梁海平點了點頭說道:“好的,廠子裡在這方面明白的人不多,都是按照部裡的要求生產的,小遠要是不提我還真沒想到,等尤爾根來了我好好和他商量下。”

“小叔,我媽呢?和蘭州化工廠談的怎麼樣了?”梁遠好奇的問道

“去車廠招待所了,今天蘭州化工廠在燃氣輪機組同生產線的聯動上,提出了不少實際應用上的問題,嫂子直接和盛京來的技術員去招待所研究方案去了。”梁海平回答道

國內的石油化工企業應用燃氣輪發電機組始於70年代,當時為配合川滬輸氣管線(西氣東輸的始祖)的建設,由國家計委批准以金陵汽輪機廠為基礎,投資1.4億,並將各地燃機專業人員200餘人調入金汽,建設了我國重型燃氣輪機科研生產基地。並由第一機械工業部負責在金陵汽輪機廠組織了由全國近百個單位參加的“23000KW燃機”大會戰。

在1978年成功地完成了第一臺全國產化樣機的試製工作並透過了國家鑑定,這是我國當時最大功率的燃氣輪機。樣機出來之後由於國家工作重心的調整,川滬輸氣專案管線下馬,與其配套的燃氣輪機也隨之被砍,已經試製出三臺機組的金陵汽輪機廠只能自謀生路,一番運作之後三臺機組被大慶油田、燕山化工、勝利油田三家購買,用於原料預熱和廠區發電,改善生產的能源利用率。

2萬3燃機大會戰雖然試製出了重型燃氣輪機組,不過整臺機組採用了簡單的開式迴圈,能源利用率不高熱效率只有21.7%,同國外簡單迴圈機組28%—32%的熱效率相比差距很大。而在機組的可靠性和自動化方面同國外的距離就更遠了。

蘭州化工廠明顯在新生產線的技術上下了一番功夫,對國產燃氣輪機組的毛病瞭如指掌,因此當梁海平提出使用國產燃氣輪機組之後,蘭州化工廠很是糾結了一番,梁海平在新成立生產線的財權、人事權上步步退讓,在使用國產燃氣輪機組方面步步緊逼,無奈的蘭化只能鄭重考慮使用國產燃氣輪機組的後果,因此李遠玲被蘭化揪住窮追猛打,各種技術問題扔過來了一堆。

梁遠聽梁海平說完想了一會說道:“小叔,你明天給老蘇打個電話,讓他帶人過來支援一下,我媽搞定燃氣輪機組本身不是問題,自動化控制方面還是老蘇靠譜些。”

隔日,梁海平給人在南京的蘇良宇打了電話,把蘭州化工廠的專案同蘇良宇說了一遍,蘇良宇一聽興致大起笑著對梁海平說道:“看來去東北機車廠工作還真是個正確的選擇,這幾天準備和我一同過去的同事還在擔心,怕過去後光研究遙控器之類的東西了。”

“不管未來如何,梁廠長的氣魄果然讓人信服,給我一天時間找幾個水平高的,在準備一下資料,明天我就帶人過去。”蘇良宇準備30號從南京啟程,最快1號晚間能到本溪。

十月一日,時值國慶梁海平作為地主建議休息一天,梁海平帶著蘭州化工廠的人員在本溪遊覽,李遠玲躲在招待所完善燃氣輪機方案,無所事事的梁遠卻被兩隻蘿莉招呼回了盛京。兩個小丫頭對梁遠跑回本溪十分不滿,自知理虧的梁遠陪著兩隻蘿莉又去了一趟盛京故宮,

前世梁遠曾陪著全國各地的客戶逛過無數次盛京故宮,聽過的同盛京故宮相關的故事比一般的導遊還要多,有心討好之下梁遠大大的賣弄了一番,把兩隻蘿莉忽悠的望向梁遠的眼神裡全是小星星,連一起跟來湊熱鬧的唐婉都被梁遠唬的一愣一愣的。

十月二日安撫好兩隻蘿莉之後,梁遠匯合了從南京趕來的蘇良宇等人,一同回到了本溪。

注1:東三省的工業基礎在日本投降之前被運回本土一部分,日本投降之後能搬走的裝置都被蘇聯紅軍收刮回國了,老毛子甚至連沈丹鐵路的鋼軌都沒放過,統統拆掉運回國內。當時若不是斯大林對租借大連不死心,連哈大鐵路也會被拆的。

注2:瓦閘是80年代鐵路常用的列車剎車系統,就是用兩塊弧形鋼板直接扣在火車軲轆上制動(相當於扣在汽車輪胎的花紋表面),當時一剎車整列火車火花四濺,煞是壯觀。(未完待續推薦票、月票)

相關推薦:我在漫威提取電影科技王者史萊姆開局史萊姆重生之動力時代科技:從超級動力電池開始財色美利堅在美綜成為傳說長生十萬年來自未來的科技巨頭紅色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