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工業之動力帝國->章節

第197章 瞞天過海 (二十六)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散熱,散熱,散熱,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梁遠終於把某些來自後世的習慣性用語,成功的在集團內部推廣開來。

“船上不比陸地,空間十分有限,各類危險區之間幾乎沒有間隔,散熱做得不好整艘船炸上天都是可能的,安裝裝置的前,中,後都要換隊伍再三檢查,我要百分百的確定沒問題。”

李紅衛帶著安全帽,揮舞著手中的資料夾,和來自中建三局與黃埔船廠的作業人員強調著現場的施工注意事項。

距離梁遠第一次提出能跑路的電廠,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有餘,這一年來雖然一直在談著港燈的併購,但絲毫沒耽擱天然氣發電船的的預研工作。

以梁遠的性子而言,發電船專案與其說是針對港燈,還不如說整個港島能源市場都是捎帶,東南亞,非洲,南美,歐洲發達小國才是天然氣發電船未來應用的主要市場。

需求明顯,產業鏈條又沒有瓶頸,因此整個專案的推進速度相當的快,祁連山麾下,有個五十人的團隊採用全球飛的方式已經籌備了一年,直到梁遠不久前表示放棄幻想準備硬戰,原本不緊不慢的基礎建造工作猛然提速,原計劃實驗電站四個月的裝置施工週期也被壓縮到了五十天。

由於時間很緊,多部門的現場協調作業就極為重要,華晨動力把目前負責燃氣輪機電力應用方向的首席工程師李衛紅直接派駐到了現場。

“李工放心好了,這兩條船的造價少說也得十個億,這麼貴重的東西我們哪能不盡心,我們黃埔出三組,中建也出三組,一共六組,交叉監督,交叉稽核。”

黃埔船廠的現場施工代表歐立,信誓旦旦的和李紅衛下著保證。

作為電站本體的兩條駁船不值錢,值錢的是每條駁船上所搭載的十二套e18燃蒸聯合迴圈發電機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經過兩年多的執行,華晨在發電領域的燃機型號終於成熟,每套e18燃蒸聯合發電機組都包括一臺11兆瓦的e110系列燃氣輪機,獨立的餘熱鍋爐和一臺10兆瓦的蒸汽輪機。

在標準模式下,每套e18機組的額定出力功率約為18兆瓦,兩艘發電船可以組成一個總裝機容量400兆瓦的中型發電廠。

此時港燈的總裝機容量才2000兆瓦,遠嘉一次就興建了港燈五分之一的裝機容量,如果建成並網對港燈的業務打擊絕對是致命性的。

由於集團內部各自獨立核算的緣故,e18系列發電模組華晨報價為4000萬軟妹幣一套,雖然看起來價格不菲,但相比其他海外其他的動力巨頭,這價碼還是很良心的。

“老歐,你說的價高貴重那是要看和什麼比,如果和火電相比,這價都便宜到地板上了,一個400兆瓦的中型火電站,建成並網時綜合成本絕對不會低於二十億。”

“我雖然不是造船的,單單這兩條駁船5000萬頂天了吧。”

中建三局的現場代表孫鋼,在國內有過火電廠的豐富施工經驗,很驚訝移動電站的低廉成本。

歐立點了點頭。

“同樣的裝機容量,燃蒸聯合迴圈發電站的成本才是火電廠的一半,更別說這東西還能到處移動轉移部署,這技術可真不是一般的先進,怕是世界一流了,李工,你說這電站啥時候國內能普及啊。”

“雖然汙染比燃煤少多了,但天然氣的採購成本比燃煤高不少,目前國內能用得起的城市也就是港島了。”

“當然,技術肯定是全世界頂尖的,集團法務部查過專利,工業化實用性的天然氣發電船,我們是全球第一家。”

李紅衛很自豪的說道。

別說在九十年代,就算新世紀的一零年代,lng類的發電船也是國際造船業中的尖端專案。

lng發電船的正式工業論證,要在新世紀之後由義大利船級社牽頭,聯合了全球排名前五的船級社,花費了數百萬美元大半年的調研,最終得出了技術和利潤雙方面可行的結論,之後,lng發電船才逐漸進入國際工業界的視野。

遠嘉目前搞這玩意,國內也好國際也罷,壓根就沒有達成批次化工業生產的先驅可以借鑑,只能自己摸索著來。

中建三局在鋼結構上有著國內第一的施工水準,也有火電站的施工資質,黃埔船廠在萬噸級別以上的貨輪中也有著豐富的建造經驗,然後,這兩個完全不搭調的隊伍被遠嘉整合到一起,負責港島移動電站的專案建設。

專案的核心裝置之一,天然氣低溫儲存系統,也就是那個焊接難度幾乎要上了天的大罐子,還是遠嘉從東洋搞回來的舊貨。

這年頭,韓國造船業在lng領域還是默默無名,在亞洲能拿出手的lng造船企業,還是日本的三井和三菱,得益於島國貧瘠的資源現狀,在六十年代末期,日本就已經完成了lng船舶的國產化,七十年代初,一大批日本本土建造的lng船下水服役,為日本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提供著至關重要的能源輸入。

嚴格的說,lng發電船整條產業鏈的基礎技術目前已經成熟,不過由於這條產業鏈過於特殊的緣故,等閒企業都沒能力發起可以影響整條產業鏈的研發。

這條產業鏈上游是高難度的深海勘探與開採,十億八億美元扔進去也就是幾口井的事兒,產業鏈的中游同樣是高難度的特種船舶建造,一條船至少也得半億美元的預算,產業鏈下游是難度更高的透平類發電設備,光一個全新發電型號的研發,丟進去兩三億美元都不保證能成。

能在這三個領域擁有研發新技術實力的企業,無一不是各自國家的基幹企業,更重要的是由於天然氣應用過程中的高危性,專業而敏感的電子探測裝置,電子自動化裝置才是把這條產業鏈走向成熟的關鍵。

九十年代初,在這顆星球上,橫跨海工裝備,船舶建造,航空發動機研發,電子晶片製造這四大領域的企業有且只有遠嘉一家。

別看遠嘉有瘸腿的地方,比如那個儲存天然氣的低溫冷藏大罐子,但在這條產業鏈中無法替代的核心部分,遠嘉無一缺失,比如儲量巨大的天然氣氣田,可以及時調整效能的燃氣輪機,全新成套自動化裝置的研發能力,大型船舶製造能力等等等等。

哪怕是產業鏈長得可怕的三井,由於缺少掛b的緣故,目前也沒把觸角伸入到深海礦產開採與勘探領域。

梁遠把整個荔灣能源專案拆解成了三大塊:天然氣發電,天然氣運輸,天然氣開採。

遠嘉自身目前只負責燒天然氣發電的那部分,開採和運輸暫時都沒涉及,否則單憑國內的技術力量,別說高難度的深海開採,lng運輸船這塊暫時都是玩不轉的。

整條產業鏈中最難的那個條件找個大氣田,已經被骰子搞定了,在資源儲量已經明晰的情況下,開採裝置只需要一定厚度的美元就可以搞定,甚至遠嘉都不用自己掏錢,有的是海外銀行團會高舉著四肢或五肢來歡迎遠嘉到本行貸款。

沙漠土豪的發家史就是遠嘉可以參考的歷史樣板。

天然氣運輸這塊在港島電力市場容量有限的情況下,兩條船就可以形成足夠運量的穿梭運輸航線,在lng船舶的建造市場上,由於電子晶片產業近年來突飛猛進的緣故,新一代lng設施裝置已經產生代差。

東洋最早下水的第一批lng運輸船,面對高性能新船的競爭,船東面臨著要麼進行技術改造要麼選擇退役拆解的二選一,遠嘉花費四千萬美元,很輕鬆的從國際船東手中買下了兩條船齡二十年,排水量三萬噸,十二萬立方米天然氣運輸量的二手lng舊船,依此來搭建荔灣能源自身的原料穿梭航路。

相關推薦:我在漫威提取電影科技王者史萊姆開局史萊姆重生之動力時代科技:從超級動力電池開始財色美利堅在美綜成為傳說長生十萬年來自未來的科技巨頭紅色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