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工業之動力帝國->章節

第162章 我是梁日天 (三十)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當年,遠嘉還是個大號的皮包公司時,遠嘉高管之所以能被束髮之年的梁遠忽悠住,靠的就是某人極為形象與精準的未來畫餅。

第一個被梁遠說服入職了的遠嘉科學家蘇良宇,曾不止一次感嘆過,認為梁遠有一雙能看透未來的眼睛。

忽悠到了興頭上的梁遠直接拿起筆,在白紙上勾勒了類似無人機、外骨骼、自動無人機起降塔,無人商店等的簡圖。

雖然某人畫技不佳,畫出來的東西像極了某些抽象派的靈魂畫作,但從框架上,表達出來的東西大體還是很清晰的。

哪怕梁遠給出來的未來,在目前共和國大佬眼中像極了不靠譜的科幻,但梁遠的畫餅與普通畫餅最大的區別就是,哪個成品需要哪種技術,目前的遠嘉能完成哪個環節,遠嘉不能完成的去海外哪裡找技術,梁遠講得一清二楚,而不是隨口說什麼萬能制造機或者時間到了技術自然就有了之類的大忽悠說詞。

好比職場小白第一次選擇職業,有的老闆豪氣萬丈的揮手,跟我幹,不會虧待你,可就是不說工資多少,有的老闆直接明碼實價,完成多少業績年薪多少,更進一步的完成多少業績發多少年薪贈多少股份,合同送公證處備案。

梁遠的忽悠就是最後一種,簡單明瞭的哪怕是職場小白也能第一時間分辨出誠意與可行性。

對於人類這個物種來說,最大的激勵就是希望,最大的頹唐就是迷茫,國家個人都不外如此,一句摸著石頭過河,道盡了當年的心酸無奈。

當然,有人是真的摸著石頭過河,有人是假借過河的名義摸魚,搞得後來哪怕橋都修好了,依舊有人視而不見,繼續頑固的打著過河的旗號摸魚,那批貨色可不在心酸無奈的行列了。

唐錚看著身前的少年侃侃而談,心裡早已經是天翻地覆一般。

難怪自家老爺子和老寧家寧可冒著被人詬病走後門的非議,也要把家族裡的下一代丟到滬城來。

原以為開個後門接觸頂級大佬,最多不過是改開和守舊兩條路線的鬥爭,哪成想事情已經去了外太空,至於具體會如何發展,唐錚早就摸不清事情的脈絡了。

國運就在這一老一少的唇齒之間,這可真是見證了歷史。

哪怕以唐錚數十年從政養成的城府心境也有些激盪起伏。

就算是見慣了狂風暴雨,湖光山色的頂尖大佬,也被某人短時間裡放出來的巨量資訊弄得措手不及。

換旁人說,很可能會得到一個無稽之談杞人憂天的評語,換了梁遠,沒人敢下這種評價,哪怕梁遠給出來的未來看起來實在不可思議,但眾人心裡的潛意識還是以相信居多。

梁遠結束了對未來的展望,卻壓根沒提真·共產主義那個技術是什麼,而是直接沉默了下來。

頂尖大佬也沒追問,而是跟著沉默了良久。

“年紀大了,年輕人的思維有些跟不上了。”

大佬略帶著一點自嘲的用手指按了按自己的額頭。

“人工智慧在智力領域的應用需要十年,在簡單領域的應用需要兩年,鑑於人工智慧的複雜性,我很理解,不過小梁同學,剛才你提到的未來技術,幾乎都較為詳細的描述了一遍,為什麼漏掉了無動力外骨骼這項技術呢?”

“看看簡圖,顧名思義,這項技術應該是最簡單的吧?”

大佬雖然對某人的畫餅有點理解不能,但思維的邏輯和敏銳還在,梁遠吹了一大堆難題,唯獨把最簡單的東西給忽略了。

如果最簡單的那個是真的,某人吹牛指數自然是下降的,如果最簡單的那個是假的,那麼梁遠所說的未來可就值得商酌了。

梁遠有點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看了一眼身側的雙胞胎,說道:“其實,無動力外骨骼那個,我答應了嘉嘉和菲菲,原本打算明年拿到青科賽騙點零花的。”

兩個丫頭都是剛剛脫離了大蘿莉階段不久,剛進入花朵般的少女年華,正是青春浪漫、情竇初開的時節,雖然被梁遠拖著早早就進入到了殘酷的成年世界,但天性終究是壓抑不住地,對於不用費神學習,還能和梁遠像平常戀人一樣終日廝守的青科賽時光自然是喜愛異常。

頒獎完畢之後,兩個丫頭就施展各種招數忽悠梁遠明年繼續來參加青科賽,對於雙胞胎梁遠向來沒什麼抵抗力。

被兩個丫頭連激將在撒嬌的幾個回合下來,在兩個丫頭已經練成套路的崇拜眼神裡,梁遠吹牛說明年換個專案繼續賺零花,然後較為簡單的無動力外骨骼就這麼被某人從記憶裡發明了出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任誰也沒想到,梁遠弄出來了這麼一個理由,雖然有點超乎意料,但想想遠嘉這個企業名頭,大佬們又覺得這事還在情理之中。

除了感嘆年輕真好,大佬還真說不出什麼來。

不過梁遠這貨早就成精了,自然聽出來了大佬背後的意思。

“關於無動力外骨骼裝置,美國麻省在六七十年代有相關的研究,出過成品,不過美國國情與我們不同,看不上無動力的裝置,技術在實驗室裡一直沒有投入到實用。”

“如果換做遠嘉來搞,半年時間,成品就能投入應用,不過初期的成本或許有些高,每副輔助裝置大約在8萬元左右,外骨骼提供的額外負重三十到四十公斤級別,前行速度超過1米/秒。”

“打個比方,目前的物流運輸行業存在廣泛的人工裝卸,以水泥之類的重體力搬運為例,當裝卸工人扛起一袋標準重量為50公斤的水泥包時,如果裝備了外骨骼系統,在液壓、彈簧、離合器等機械機構的支援下,至少有三十公斤的負載被外骨骼系統所承擔,這意味著哪怕身體不那麼強壯的女性也能在外骨骼的幫助下負擔重體力勞動,或者原本強壯的重體力勞動者,在外骨骼的幫助下具備更長久的勞動續航時間。”

“除了動態,無動力外骨骼還具備維持某種靜態姿態時減少身體負載的功能,比如插秧和收割時可以減少50%的腰、腿部負載。”

梁遠直接給出了極為有說服力的成品資料與場景應用。

嚴格的說,哪怕是1920年,美國紐約街頭的車輛密度,依舊超過目前共和國的任何一座城市。

在共和國勞動力市場處於主流的個人重體力勞動,在美國幾乎都被機械化所替代,在早就完成了機械化、現代化建設的美利堅,輔助提升個人勞動力能力的裝置,在美國幾乎沒有任何市場可言。

這種提升個人勞動能力的裝置,最適合的場景要麼是勞動力不足的老齡化工業國,比如未來的日本,要麼是擁有高密度人口的非工業化農業國,比如目前的共和國和印度。

當然,印度的情況和共和國還是不一樣,共和國好歹算是名義上的人民當家做主,印度是一億人和其他牲口和諧居住的國度,不會有人為了提升單頭牲口的能力而大動干戈,因為成本不划算。

嚴格的說,採用彈簧、液壓、離合器三種機械結構所構成的無動力外骨骼並不是純粹的機械產品,而是真正的機電產品,控制彈簧、液壓系統運動的是五枚數控晶片,按照勞動場景模式大致可分為蹲、彎腰、託舉三種靜態模式,以及蹲起、負重、抓舉三種運動模式。

由於梁遠個人較為喜歡科技展的緣故,在某人轉換位面之前,曾在美國科技展上試用過這種無動力外骨骼的原型機。

當年的梁遠還被這種極具科技感的裝備迷惑過,曾打算山寨到國內的建築和快遞行業,不過回國後和蔡曉兵提起時,直接被蔡曉兵掐滅了那顆蠢蠢欲動的科技創業心。

用蔡曉兵的話形容,國內的包工頭連應該給都工資都需要民工爬塔吊才能要到手,怎麼可能花上七八萬人民幣給民工配備這等裝備,指望民工花錢自身配備,除非梁遠能把售價從七八萬下降到七八百。

至於指望官方或是大型人力企業的批次採購,蔡曉兵用呵呵擊敗了梁遠最後的掙扎,單顆韭菜的粗壯與否完全不影響吃餃子時的口感,除非時代能倒轉到人大代表群體還是王進喜、時傳祥、孟泰的那個年代。

熄了創業的心思,某人又恢復了人渣模式,在某人翻越位面之前,無動力外骨骼在海外發達國家以人性化的名義投入了批次應用,在汽車、船舶、建築、鋼鐵等知名大型製造企業幾乎成了涉及重體力操作的員工標配。

當然,這玩意不報道就沒人注意,媒體不報道也就代表著這東西沒被發明,在某國普通人民的印象裡,還以為外骨骼都是些三、四十萬美元起始的科幻貨色(注一)。

“小梁同學,你說的這種無動力外骨骼,如果產量達到千萬臺規模,成本會下降到多少?”

一千萬臺????

梁遠都有點聽傻了,大佬就是大佬,這氣魄果然不凡,難道這是要全國推廣的節奏麼。

九十年代的共和國是個徹徹底底的農業國,有八億農民那都是往少了說的,哪怕沒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美國的那種大農業機械化在共和國也不適合,如果梁遠能把無動力外骨骼的成本降下來,這玩意倒是共和國的絕配。

不燒電不燒油,農忙時能幫著種地收割,打工時能輔助搬磚砌牆,絕對比手扶拖拉機好用。

由於涉及重體力工作場景的緣故,一臺無動力外骨骼的壽命,大約在八到十年,共和國金屬材料和加工工藝都不行,梁遠約摸前期產品能堅持三、五年就算合格。

而且從設計上說,完全可以把腰部、下肢、背部三合一的外骨骼裝備分解,類似農業應用場景幾乎不需要負重,這樣還會壓低不少成本。

“需求達到千萬臺,成本肯定能壓縮到一萬元以內。”

“產品效能達到預期,產品五年壽命,年產量三千萬臺,採購價格壓縮到500塊,小梁同學能不能做到?”

(*?ω?)?,大佬砍價的青龍偃月剪雖然有點黑,但梁遠還是被驚到了,財迷的某人直接就抓住了大佬語言裡最重要的核心,年產量3000萬,這妥妥是要國家採購全國普及的節奏。

五年壽命,年產三千萬,全國存量輕鬆過兩億,這種巨大的規模需求別說什麼外骨骼,就算是昂貴的行動電話,成本也能搞到一千塊以下。

無動力外骨骼有什麼部件,五枚數控晶片,六根高性能彈簧,兩根20公斤級液壓杆,總長八米左右的高強度鋼製型材骨架,四個小型離合器以及一大堆專用緊固件和數百克重量的ABS外殼。

這些東西的研發、採購與製造成本在上億的需求量面前完全不堪一擊。

“如果年產量三千萬外骨骼,每年國家要承擔150億的採購資金~~。”

梁遠的語氣裡有著很大的疑問以及不確定。

五年一個裝置迴圈的投入下來至少需要750億人民幣,已經相當於小半個三峽工程的投入了。

“怎麼,小梁同學這麼沒信心?是對產品沒信心還是對中國人民沒信心?”

大佬的態度少有的銳利了起來。

“按小梁同學所言,一個無動力外骨骼能節省50%的勞務負擔,相當於解放了50%的生產力,裝置五年全壽命平攤到一年不過百元,去年農村人口的年人均收入600塊,解放50%的生產力就是增收300塊~~~。”

(?д?╬),這帳,還能這麼算???

做企業的和搞國家的果然思維不在一個位面上,對於梁遠來說,錢是慢慢賺的,對於大佬來說,錢是刷刷印的,完全沒有可比性嘛。

“如果產品半年後投入應用,產品全壽命最多兩年,華晨金屬實驗室和港基集電需要一年的時間研發相關的材料與電子程式。”

“產品銷售前期需要國家補貼,否則巨大的成本壓力會壓垮遠嘉的其他業務,遠嘉還需要鐵礦石進口、運輸,鋼鐵冶煉、銷售的相關牌照。”

眼瞅著歷史在另一條岔路上狂奔,梁遠索性豁出去了,直接和大佬開價,看看能否讓中國人民提前進入高達時代。

相關推薦:我在漫威提取電影科技王者史萊姆開局史萊姆重生之動力時代科技:從超級動力電池開始財色美利堅在美綜成為傳說長生十萬年來自未來的科技巨頭紅色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