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工業之動力帝國->章節

第176章 劃時代的客機(一)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自大英帝國的“彗星”式客機開啟了民航客運的噴氣式時代之後,全球有底蘊的老牌工業財團基本都從事過這個新興的行業。

透過半個世紀的競爭,最後只有空客和波音兩大幹線客機巨頭,龐巴迪和巴西飛機公司兩大支線客機巨頭生存了下來,剩下的統統變成全球航空產業鏈的一分子或是徹底退出航空產業。

兩大支線客機生產巨頭都是世紀末期崛起的,暫且不提,空客和波音能在國際航空工業殘酷的血戰中脫穎而出,生存壯大的關鍵因素,除了自身擁有不錯的技術之外,都作對了兩次事關整個企業生死的選擇題——發動機佈局和客艙寬度。

決定一款大型客機生死成敗的絕不是航空技術的先進程度,而是源自航空公司的認可,更直白的說就是要求飛機儘可能的降低維修和使用費用。

對於大型客機來說,發動機翼下佈局的好處,僅從方便維護這一項算起,就足以秒殺發動機尾吊式佈局在飛行效能上的所有優點,波音為了保持發動機翼下佈局的優點,甚至在部分離地高度不足的737客機上,極端的採用了壓扁航空發動機短艙進氣口的方式。

隨著航空發動機技術的大幅進步,翼吊發動機佈局使得波音所生產的客機,在可維護性上遠遠超過同時代的麥道,洛克希德、英國宇航等採用發動機尾吊佈局公司,波音客機在機場過站(注1)所消耗的時間只有麥道等公司的三分之二,這也意味著波音客機的利用率要高於其他公司生產的大型客機。

而客艙寬度更是決定一款客機生命力、成長性的關鍵因素。

客艙的寬度直接決定了飛機的最大載客數,最大起飛重量,更決定了飛機的航程,採用了3+3座椅佈局的波音737在這一點上對同時代的麥道,BAC111,快帆等採用3+2佈局機型的優勢是壓倒性的。

而空客能在寬體客機領域成長為同波音鼎力相對的巨頭,A300的客艙寬度比波音767寬大是贏得競爭最為主要的因素。

MPC75客機選用了125英寸(317.5CM)的客艙寬度,平均每個座椅的寬度高達18.67英寸,根據梁遠前世乘坐飛機的記憶,空客的A320和波音的737經濟艙的座椅寬度分別是18英寸和17.3英寸,從舒適性來說是不如MPC75的。

除此了座椅額外寬大之外,MPC75客機的過道採用了20英寸寬度的設計,比A320和波音737的19英寸寬大,更為寬大的過道除了造成較為寬闊的視覺效果外,還會減少上、下機旅客拉杆箱碰撞的問題,加快旅客的登機、下機的速度,減少客機的過站時長。

MPC75是一款比麥道90還要寬大的客機,現在制約MPC75載客量的唯一因素,僅僅是客機長度不夠。

一絲笑意掠過梁遠的嘴角,德國人把MPC75定義成支線客機純屬是扯淡。

回想著前世共和國研發的ARJ21支線客機,梁遠評估著MPC75客機的技術含量。

對於一個大型飛行平臺來說,先進的航電,大推力的發動機都屬於外力因素,看一個平臺是否先進,是否有發展前景,最大起飛重量、最大零油重量、使用重量(注2)和結構重量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由於共和國沒有純粹意義上的廉價航空公司,在梁遠的記憶裡,ARJ21也沒有給出過採用高密度客艙佈局的載客數量,在採用正常佈局時,ARJ21—700型的載客量是90人和MPC75—100型89人的載客量相差無幾,兩者可以說是一個等級的飛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ARJ21—700機長33米,翼展27.3米,機高8.44米。

MPC75—100機長28.5米,翼展29.7米,機高10.2米。

由於MPC75—100採用了發動機翼下掛載,ARJ21—700採用了發動機尾吊掛載,使得MPC75—100的機身長度小於ARJ21—700,而機身高度卻高於ARJ—700。

ARJ21的最大起飛重量應該是略微超過40噸,最大零油重量應該在33噸左右,梁遠竭力的回想著前世的記憶.

不過ARJ21—700最大的商載梁遠可是印象深刻,8935千克,當時梁遠還和蔡曉兵開玩笑的說過,只差一點點就能達到9噸級了,也不知道商飛的技術人員會不會因此損失一大筆獎勵。

MPC75—100的最大起飛重量是39950千克,最大零油重量35350千克,使用重量為24500千克,梁遠心算了一下,發覺MPC75—100的最大商載為10850千克,一點不摻假的十噸級別。

想著ARJ21—700基本型的航程為2225公里,而MPC75—100基本型的航程為2963公里,梁遠嘆了口氣,就算是外行也能一眼看出,兩者根本就不是一代飛機,這才是航空工業的真正技術實力,也是航空工業的核心競爭力。

不過這差距也太大了,ARJ21—700裝了6噸多的油,居然跑不過裝了4.6噸油的MPC75—100,雖說人已經穿了過來,梁遠還是覺得心裡直冒寒氣。

趕緊向後翻了翻資料,才發覺MPC75的巡航速度只有0.77馬赫,需要的單發推力只有62.3KN,而ARJ21的巡航速度高達0.82馬赫,單發推力也高達74.87KN,梁遠這才釋然。

不過轉念一想,梁遠又覺得商飛有些混帳,0.82馬赫和0.77馬赫的區別,大約是871公里/小時和818公里/小時的區別,真不知道快53公里/小時的速度,值不值得花費這麼大的代價去爭取?

或是事實是最糟糕、最殘酷的那種——那個據說是烏克蘭設計的超臨界機翼被忽悠了,導致ARJ21的氣動效率一般得很?或是商飛還沒有形成自主設計大型客機的實力,暫時只能仿造MD90進行照貓畫虎?

不過這些暫時都和自己無關了,梁遠微微搖了搖頭,把思緒拉回了自己目前所處的時代。

也不知道共和國現在組裝麥道82的最大商載是多少,梁遠有些好奇的猜測著,此時的共和國航空工業根本沒樹立起商業服務的理念,純屬用官本位的思維在決定著共和國航空工業的一切。

哪怕是算上日後的MD90,除了頂著大型幹線客機這個好聽的名字,有利於政績之外,在費效比上能不能追上MPC75都是兩可之間。

想著後世市場化許久的民航,拒絕接受共和國自己組裝的MD90客機的種種事情,梁遠有些無奈的苦笑了一下。

對於八十年代的共和國航空工業來說,我把飛機造出來,你拿去用就OK了,至於使用的經濟性,可維護性什麼的關我屁事。

還好,自己來了,梁遠有些慶幸的想著。

不過MPC75客機在全球航空工業中到底處於什麼水平呢,梁遠不僅對手中資料剩餘的部分興趣大起。

自己在國內收集的聯邦德國關於MPC75的公開報道,可是一直強調MPC75支線客機所使用的動力引擎是跨時代的漿扇發動機,採用的發動機安裝方式也是尾吊形式。

只有MBB集團總裁安東尼?托馬斯,曾在答記者問題時說過,不排除使用渦扇發動機作為MPC75動力系統的可能,不過這種可能是極其微小的,結果,劉文嶽第一次參觀MBB的工廠,聯邦德國方面就搞出了這麼一份檔案,看起來這中間的故事應該是有許多許多。

相關推薦:我在漫威提取電影科技王者史萊姆開局史萊姆重生之動力時代科技:從超級動力電池開始財色美利堅在美綜成為傳說長生十萬年來自未來的科技巨頭紅色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