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工業霸主德意志->章節

第126章 洛林危機(三)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宇宙級寵愛

德意志聯邦政府總統的宣告和軍隊的迅速調動,無疑對外界展示了自己對洛林事件的強硬態度,也讓美、英兩國很敏銳地嗅到了歐洲大陸釋放出來的火藥味。與之前的淡然處之相比,美國體現了明顯的焦慮。

針對德國對萊茵河以西增兵的做法,法國採取了四步走的步驟,第一是利用“和約”籤字國的影響給德國製造輿論壓力;第二是緊急動員美、英兩國採取外交手段進行斡旋,並努力制衡德國在萊茵河西岸增兵的危險之舉;第三是平息國內動亂,派出特使出面以和平方式解決洛林爭端;第四是由老將斐迪南?福煦元帥統領的國家軍隊隨時做好應對邊境事態變化的準備;

“柏林和約”簽署的時候,埃裡克總統之所以同意了法國老總理克裡蒙梭的苛刻條件,甚至可以說屈辱和不平等的條約,是因為他早就考慮過這種不平衡的態勢將來一定會被打破,而德國將來可以利用任何一次機會將部隊填充到這片空白土地上去,然而,時間卻並不太長,埃裡克就以“洛林事件並非偶然”為藉口將部隊部署到位了。“和約”的多項條款在洛林就被徹底顛簸了兩條,而且是最要命的兩條。雖然法國激進人士的舉動讓國內民眾稍稍獲得了一時之快,但實際上得不償失,反而使得“柏林合約”千辛萬苦爭取到的條款一一喪失殆盡,這讓法國高層恨得牙根直癢,結果也只能是打斷牙齒和血吞,賠了老本卻還做不得聲。

埃裡克總統在軍事上展示了強硬以後,卻故意向美、英兩國鳴冤叫屈,並頻頻示弱,甚至打算在美、英兩國鞭長莫及、考慮法國利益而不顧德意志聯邦生死的情況下請蘇聯方面出面為德、法之間調停,以挽救德**事力量空白的危局。

米勒在美國充當總統傳聲筒的同時,埃裡克隨即又派出利赫諾夫斯基以總統幕僚長和總統特使的身份出訪英國。

一石激起千層浪,德國的弦外之音已經不言而喻,美國總統威爾遜再也坐不住了,他非常清楚,“和約”簽署的時候,德軍雖然保有幾個集團軍,但武器裝備老舊落後,有的甚至成了擺設,德國這次故意強硬增兵,其實是外強中乾,如果真象德國外交部長米勒所言,一旦德、法再起爭端,德國肯定熬不到美、英兩國增援的時間,到那時,德國國內真有可能徹底倒向紅色蘇聯,這是明白無誤的事情。加上德國現任總統埃裡克?艾德里安是個言出必行的人,此人向來不按常理出牌,在這種情況下,什麼事情都有可能做得出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美國總統特使到達倫敦之後不久,埃裡克?艾德里安派出的總統特使利赫諾夫斯基也在當天晚一些時候到達。為了顯示其誠意,英國特意安排美、英、德三方同時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會談,在會談的過程中,利赫諾夫斯基多次重申了德國貧困交加的經濟狀態,也談到了這次洛林事件的起因,歸根到底就是因為德國想一門心思發展經濟,但由於國內資源匱乏,又得不到美國的支援,使得許多民生舉措難以得到落實,然後才出現了人窮志短的問題。

美國總統特使傳達了總統和美國國會的態度,對國際上許多禁運的物資暫時無能為力,有時自顧不暇,但一定會盡其所能為德國經濟建設爭取獲得諒解。但他同時闡明,美國在盡全力幫助德國,但德國也不能自甘墮落而倒向紅色蘇聯,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沒有商量餘地的一點。

英國在很大程度上與美國的利益相契合,也同時表明了他們在法、德兩國分歧上的立場。英國樂見一個軍事強大、經濟繁榮的德國,願意為德國下一步的經濟建設提供幫助,但也明確指出,在對等待法、德雙方利益關切的時候,英國從來沒有選擇,而是非常堅定地站在了德國一邊。下一步,英國將聯手美國共同對法國施壓,儘可能迫使法國重新收拾民意,放棄對德國的敵視情緒。但是,這是有限度的,英、美兩國不可能讓法國無限委屈。

就在法國向洛林派出“洛林問題”調解特使的當天,媒體披露了一條來自德法聯合警察局的一項調查報告,使得本身千頭萬緒的複雜事件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洛林事件再一次掀起了軒然大波。

在一天一晚的衝突中,聯合警察局抓捕了多名激進組織成員,經過輪番隔離聯合審訊,發現了一個對法國極為不利於的證人證詞。在這起暴亂中,有不少法國現政府執政人員,有的甚至身居高位。暴亂的性質發生了改變,法國將為此百口莫辯。

暴亂的性質很快由民眾自發變成了有組織、有預謀的國家政府行為,這為法國的國際申述設定不可逾越的障礙,也讓法國在談判桌上討價還價的形勢處於十分不利的被動局面。

反觀德國,政府一面低調處理該事件,一面為法國激進團體進行人道主義支助,即時派出醫護人員,並無償提供藥品和食品等等。

有苦說不出的法國總理克裡蒙梭立即向全國發表廣播講話,宣告法國政府絕對沒有參與此事,也絕對不會參與此事,這次全國性的暴亂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勢力導演的陰謀,是栽樁陷害,與現政府毫無關系。本屆政府將高度重視,堅決徹查,給國際社會一個交待。

廣播講話後,克裡蒙梭隨即在巴黎召開了一個有歐、亞多國參加的記者招待會,並鄭重說道:“各位記者朋友們,我想澄清的一點是,德國確實在履行‘柏林合約’時採取了斷章取義、以偏蓋全的策略,這是非常可恥的行為,對此,大家可以參考‘和談’翻印版本中的條款逐條進行比對。在執行雙邊關系時德方也大打了折扣,遠的不說,就昨天,他們竟然公然單方面撕毀由美國主導的和談條款,將大軍壓在了法國的東北部,這一點,我相信大家有目共睹。”

當被問及他對此次洛林事件有何看法時,克裡蒙梭說:“洛林的歸屬問題本身存在爭議,但在法國做出重大讓步的時候,德國卻變本加厲地蠶食著法國的土地和礦產利益,這是什麼行為?這是背信棄義!我想,大家可以一目瞭然。我們的民眾自發組織起來發表抗議,這是人之常情,但德國人給我們扣上政府行為的帽子,我們感到非常地無奈,希望國際社會對德國的愚蠢做法給予適當的約束。”……

克裡蒙梭的講話和記者招待會為法國挽回了一點點面子,也獲得了非洲部份國家的聲援,但是並沒得到英、美兩國的認同。

法國巴黎出現了很多種聲音,有些人甚至大膽猜測這次暴動是由政府部門推波助瀾搞出來的,不明真相的民眾只是隨波逐流。就在法國陷入外交被動的時候,所謂的內幕“知情人士”也開始在幕後暴出一些猛料,而且指名道姓地說某某政府議員進行串聯等過程……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小道消息一旦傳開,便會無限制地氾濫,不久,這些似是而非的訊息在法國各界引起了極大反響。各大媒體開始大肆渲染,“洛林事件幕後推手到底是誰?”,“誰在說謊”,“政治不是玩具”等等這些醒目的標題佔據著大小報紙的頭版頭條。法國政府拼派人四處滅火,但最終卻讓民眾越來越反感,並視其為狡辯。

埃裡克總統在索林根考察了兩天後又於8月4日趕去了什未林的福克飛機配裝廠,在他的心裡,洛林危機那一篇已經翻過去了。

這種反差極大的政治秀,看得英、美、法三國領導人目瞪口呆。就在法國國內各大報刊捕風捉影、形象生動地聲討政府高層的時候,德國國內各大報紙卻在正面宣傳他們的總統埃裡克?艾德里安。在洛林事件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日子裡,總統先生並沒有刻意追根究底、也沒有討論誰是誰非,而是繼續腳踏實地地為國計民生而奔波……這種宣傳極大的削弱了洛林危機爆發後德國政府的負面影響,反而讓外界高度贊揚埃裡克總統對事態高度剋制的領袖作風。

埃裡克?艾德里安一下子變成了反戰人士、和平楷模。

洛林危機如果不及時解決,終究會如脫韁野馬,一發不可收拾。美國和英國在法國政府高官參與洛林事件的醜聞背後,始終不改初衷,為了儘快平息事態,兩國開始聯手國際社會共同對法國施壓,要求法國限期撤回鬧事人員,並主動還國際社會一個公道,給德意志聯邦一個交待。

埃裡克?艾德里安很少對“洛林事件”表態,他總是以一個穩重的、寬宏大量的政治領袖形象出現,行事而不急,處變而不驚。

施特雷澤曼總理受命全權處理事關德國主權問題的“洛林事件”,此時此刻,只有總理出面才最為合適,首先是能夠代表德國表態、拍板;其次是施特雷澤曼睿智的處事風格和能力;因為艾德里安作為國家總統,他必須站在這些人的身後,而不是莽撞地衝在第一線。

誰都知道,由美國主導,英國出面協調的兩國糾紛,必然會有一個結論,不管這個結論對誰不利,雙方都必須簽字,否則,它便是被英、美聯合打壓的物件。埃裡克總統讓總理施特雷澤曼出面,很大程度上讓德國仍保有回旋餘地,至少在總理談判出現僵局時,總統可以隨時站出來圓場。這就是政治的張池作用,用好了,就能立於不敗之地,用錯了,還有糾錯餘地。

德意志聯邦現在還沒有任何能力與法國交惡,但也不會任由他人隨意擺佈。米勒的外交努力還在美國進行,如果沒有美國的協助,達成理想貿易協約的可能性就會大打折扣,所以,至少在較長一段時間內要暫時與美國的意識形態保持一致。甚至在埃爾哈特?米爾希與暹羅的貿易協約達成前也最好不要得罪英國。這是埃裡克總統對施特雷澤曼總理前往洛林談判前所提的要求。

隨後,埃裡克總統在福克的陪同下一起參觀飛機組裝車間,隨行的專家團隊也開始與廠方主管、設計師、總師等人進行交流,並就進一步擴大產能進行可行性研討。埃裡克總統希望他們能早日拿出一個可行方案開始施工,也能讓更多的工人得到就業機會,他可不想等到國家經濟復甦之後又找不到嫻熟工人,哪怕是現在國家需要高價購買軍工企業的產品,也不能因價格太貴斷了手藝。最好的辦法就是出售,穩抓技術和價格優勢,利用德國一貫的售後好評開啟新德意志的軍售市場。

相關推薦:這座高校由我來守護我們的歐洲盃1890德意志霸權之路德意志的榮耀1916新德意志歐洲中世紀搞笑歷史拿破崙歐洲之巔回到完美時代京華風雲重生完美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