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工程人生->章節

第三十三章 晚餐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工程人生

第一卷

第三十三章 晚餐

從有銅錢以來,為了方便大家使用和攜帶,銅錢皆是方孔圓錢,為的是能夠串起來,所以一串小錢也叫一吊,也可以稱之為一貫,一貫大約是一千枚銅錢,唐宋時期各不相同。

因為自古以來每個人對錢的追求不同,所以很多文人墨客在各自的作品中都有過對這種銅錢的描述,比方“孔方兄”,比方“銅臭味”,比方“腰纏萬貫”。

描述有褒有貶。

而到了近代或者現代,不知道從哪個時期開始,這社會上有那麼一撮人,開始崇拜金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拜金主義,這本也無可厚非的。

但是其引申出來一種思想叫做人要像銅錢一樣“外圓內方”,主張人的行為模式去符合銅錢的形狀,以求達到某種契合,產生一種莫名奇妙的唯心的東西,姑且稱之為磁場,方便和“孔方兄”之間達成某種溝通,產生相互吸引的效果,最終達成“腰纏萬貫”的終極目的。

我們可以來討論一下這些人所推崇的“外圓內方”到底要得還是要不得。

外圓:為人外在表現出來要圓滑處世,精通世故,成熟精明,老成持重,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就是這一撮人的代表思想。

內方:內心時刻保持本色,心中有原則有道德有尺度有善念,絕不做有違國法家規,世理道德的事,但具體這一撮人做沒做到,無人可知。

這些人覺得“外圓內方”是人在社會中應當具備的品質,外圓能保證在複雜的社會中不被欺騙,順利與各種人打交道,內方又能保證自身人格特色和優良品質,少受外界不良影響。

這真的只是一個美好而荒謬的設想,絕無實現的可能。

這就這部分人對“外圓內方”的解釋,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成為一種所謂流行思潮,更被包裝為一種終極的人生哲學。

根據哲學的對立統一規律看起來也像那麼一回事,但其實是錯誤的,這種思想根本站不住腳。

對立統一規律也叫矛盾規律,它揭示,無論在什麼領域,任何事物以及事物內部以及事物之間都包含著矛盾。而矛盾雙方的統一與鬥爭,推動著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根據矛盾規律,事物既是運動和發展的,也是時刻鬥爭的,那麼必定對立雙方會交替佔據上風,所以“外圓內方”這種理論是站不住腳的,因為根本達不到那種內在和外在的平衡。

無論從外而內,或是從內而外,外圓最終必定導致內圓,內方最終必定導致外方,這是量變引起質變的最終結果,不服來辯!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郅惲傳》:“案延資性貪邪,外方內圓,朋黨構奸,罔上害人。

最早出現的是“外方內圓”這個詞彙,而不是“外圓內方”。

1936年,愛國學者黃炎培第四子黃大能即將赴英留學。臨行之際,黃父將平生堅守的座右銘稍作增改,並手書留贈。這就是黃炎培的“32字家訓”:“事閒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無欲則剛。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

這裡所說的“圓”,大抵指的是“靈活性”,絕不是指圓滑、狡黠,而是一種圓通、寬厚、融通,是與人為善,是隨機應變;

所以“圓滑”絕不能成為一種處事原則,更非某些人所吹捧既要保持與人相處的“圓滑”,又要守住內心的“方正”那種終極的人生境界。

很多人吹捧“圓滑”,吹捧“左右逢源”,吹捧“八面玲瓏”,其實更多的是對自身處境的無奈,想做而又做不到的期望或臆想,亦或是對自身某種不齒行為的包裝和粉飾,實在是不可取也不可學。

方就是方,圓就是圓,做人嘛,非圓即方,絕不可能又方又圓的。

你見那工地上四四方方的磚頭,一無是處是吧,但修房建屋,還必須得用它,方對方,正對正,稜角碰稜角,最終才能萬丈高樓平地起。那圓滾滾的石頭,滑不溜秋的,哼哼,觀賞把玩一下可也,做基礎和砌牆嘛,是萬沒可能的。

所以嘛,做人做事,方正一點,保持點稜角,並不是過錯,卻是難得的品質!

-------------------------------------

道路盡頭是一個三層小院,屋前屋後全部都硬化成了水泥地,因為厚度都是按照縣鄉道20公分控制的,所以上車是沒問題的。

停好車,兩人下來,屋前屋後已經有了很多人,屋後擺了有十幾二十張桌子,也張開了大排檔那種簡易伸縮的帳篷式的遮風擋雨的傘,林雲一直搞不明白這個東西,到底該叫帳篷還是該叫傘。

屋前的父老鄉親,有林雲認識的不認識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因為林老二常年在家的原因,大多都是認識林老二的,從相貌也大抵能推斷出一起的該是林老大,也就是林雲。

無論認識不認識,挨著打招呼,寒暄,訴說一下當年,該遞煙的遞煙,該叫長輩的叫長輩,不過這些六七十歲的大多都是平輩,因為林雲的輩分高,反倒是一些小屁孩一個勁的喊林雲爺爺,大公之類的。

林雲心想,這下可找到自己老成的原因了,就是讓這幫人叫的,過壽的人是林雲老爹的其中一個哥哥,也就是林雲的伯伯,不過客家人是不這樣叫的,叫爺,排行第幾就叫幾爺,單字,不是雙字,雙字就是爺爺輩了,不是伯伯叔叔這輩了。

我們忙碌,我們奔波,我們背井離鄉的討生活,但我們不能忘記了自己的出處,我們更不能忘了本,客家人在我國也算是一個相對較大的群體了,分佈也比較廣泛,不過四川不太多,歷代以來,客家人都是到處遷徙,早就忘了最早的發源地了,所以叫客家人。

林雲就是客家人,而家鄉的這些老的少的大多只知道自己是湖廣填四川來的,而並不知道自己其實是客家人的後裔,其實都是漢族,沒有必要這樣那樣的區分,但知道了就不應該忘記,這是我們的傳統,至少它能解釋我們從哪裡來。

因為顛沛流離,所以客家人都團結,宗族觀念比較強,這是印刻在血脈裡邊的。

林雲好不容易在外邊應付完這一大波中老年兄弟姐妹及其後輩,和林老二進得屋來。

給二爺二孃打過招呼,各自遞上在老二車上用紅包裝起來的孝敬錢。

過八十大壽的也是二爺,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再說過大壽,或六百或八百的孝敬錢還是要的,這也是傳統,再加上這麼大一個家族,都是自謀生路式的討生活,也沒有誰混了一官半職什麼的,所以些許禮金並不違規,這也是約定俗成的東西,沒什麼可說的。

陪著二老說了會話,林雲就出門自己找節目去了,其實林老二早就跑了,不知道去哪裡了。

來到屋後,到處桌上都坐著人聊天,估計開飯還得等上一會兒,林雲就四處找比較熟悉的表姐表兄,堂姐堂兄,聊天敘舊拉家常。

為什麼沒有妹妹弟弟這些呢,還真沒有,因為林雲的老爹是他們那一輩兒兄弟姐妹中最小的,所以到了林雲這一輩,除了林老二,就沒有了比林雲還小的了。

聊天嘛,無非是最近怎麼樣,工作呀,生活呀,婚姻呀,七嘴八舌的,有點讓林雲疲於招架。

早知道拿個手機隨便往哪個地方一貓,等吃飯好了,非要自己湊上去找這個罪受,自然免不了耳根受罪。

其實也是無可厚非,都是兄弟姐妹,自然都是關心這些的,但大家翻過去復過來都是這幾句,再好的話也覺得膩了,但你還就得陪著笑臉受著,能回答的就回答,不能回答的就嘿嘿嘿,這是林雲的原則。

陸陸續續的有人來,親朋好友,本鄉本土的鄉裡鄉親,各自的圈子各自的兄弟哥們兒,或沾親帶故的兒時玩伴。

總算是解脫了,因為有認識的,所以有了脫離苦海的理由,林雲遠遠的趕忙迎上去,遞煙聊天,年輕人之間聊天就不會觸及到某些尷尬的問題,對林雲來說要好應付得多。

年輕人之間沒那麼多拘束,都是一些兒時的玩伴,或沾親或帶故,無非是相互問一下最近哪裡發財,問的人笑眯眯的,答的也是刻意低調式的據實回答,然後問的說,可以呀,混不錯呀,再然後答的人,一般吧,哪裡比得上你老兄之類的套路。

然後就是相互吹捧或各自故作神秘的透露一下點自認得意的生活和工作,然後又是一陣相互吹捧,這就是我們的社交方式,庸俗,但卻是極其有效的溝通。

這也是林雲喜歡的社交方式,因為多少能相互的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還能打發時間,何樂而不為呢。

聊著聊著天就快黑了,然後房前屋後的燈也亮起來了。

主角們也回來了,林雲二爺的三個兒子也陸續回來了,因為這是正壽的頭一天晚上,除了自己家人,來都是一些相對比較親密的朋友和本鄉本土鄉裡鄉親。

和幾個堂兄打了招呼,其實這幾個堂兄裡邊,有一個林雲和林老二都比較畏懼的人,也算不上畏懼,大抵是相當於敬畏這樣的意味,那時候兩兄弟叛逆期一天惹是生非的時候也是挨了這個堂兄不少的罵,而林雲大學畢業實習那會兒也是在堂兄的建築公司,所有從內心裡還是很尊敬這個堂兄的。

而這個堂兄呢,本就是白手起家,一步一個腳印,從工人慢慢混到今天好幾千萬身家,也算得上是個傳奇人物了,十裡八鄉的也都知道。

這是時代賦予這些人的機會,這些人身上也有明顯的時代特徵,九十年代有那麼一批或大字不識,或識字不多的人憑著踏實肯幹,敢打敢拼,逐漸的積累了一部分財富,並緊隨時代逐漸的把身上的暴發戶標籤扒了下來,走上了正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企業家,而大部分的卻因為其暴發戶的不持久本質逐漸的泯與眾人之了。

而林雲的這個堂兄,就是一家建築公司的老總,也是某地方房企的股東之一,人要發家致富,必定要有遠超常人的本事,不然是很難從普通人之中脫穎而出的,這是規律。

傻子可做老闆,因為其可以從父輩哪裡繼承,但傻子沒有辦法白手起家去成為老闆,因為本身做人智商就不合格,更不用說去白手起家做老闆了。

對絕大多數成功的老闆來說,其智商和情商都有較高的水平,絕不會是像某些員工所臆想的那種傻子,你要是覺得老闆是傻子,其實就已經暴露了你自身的智力水平。

像現在老闆或者生意人都被習慣性的稱為商人,其實是一種錯誤的叫法,但也是約定俗成的,所以我們不去糾結。

商人的由來呢,是上古時期對殷商部落的統稱,駕著牛車四處以物易物的殷商部族逐漸的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並以鬆散的朝貢方式建立了相對統一的華夏早期王朝。

這是商人的由來,《墨子·47章 貴義》“今士之用身,不若商人之用一布之慎也。”,這話什麼意思?意思是墨子他老人家說“現今的士人用身於世,還不如商人使用一枚錢幣時謹慎。”

士人就是讀書人,而這個現今呢指的就是春秋戰國時期,這句話對商人來說是千古以來最高的評價,雖然這句話的主體是奉勸讀書人要珍惜自己的前途和生命。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被稱之為商人的,不然就不會有那麼多不法的生意人了,人們現在習慣的去稱呼那些人為奸商,其實本就侮辱了商人這個名詞。

商人不是職業,是一群人的代稱,是殷商部落的統稱,這麼幾千年,不斷的民族融合再融合,誰也不敢說自己的身體裡沒有流淌著商人的血脈。

既然是祖宗,那麼我們不應該侮辱祖宗,畢竟那時候的商人是靠誠信為本起家的,老祖宗的東西總不能統統丟光了吧,所以誠信真的可以留下來,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回到正題,其實林雲這個堂兄為人做事,還是頗有口碑的,不然也不會有今日的成就。

打完招呼,既然人回得差不多了,自然是開飯了,大家都各自找座位,各自找著熟悉的人,或者聽從主家的安排落了座。

林雲就和幾個六七十歲的兄弟姐妹和幾個二三十的兒時玩伴坐了一座,大小都是兄弟姐妹,也不管那麼多遠近親疏的拉扯得上的親戚關係,反正各交各的朋友,各稱各的兄弟,才免得亂了套。

不然搞得像《夏洛特煩惱》中的那樣,“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我爸。”就尷尬了。

親戚關係因為本鄉本土一代一代累計的下來的相互交叉聯姻,確實有點錯綜複雜,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既視感。

依照不同親戚家的情況,同一個人也許有三五種叫法,甚至更多,這輩分簡直就是亂成一團麻了,所以搞不清兒子,孫子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裝孫子。

“來,哥,你給你倒酒。”

林雲給一個六十多數的老頭正倒酒呢,這老頭不樂意了。

“我說大爺,你不能亂叫,咱們都是姓林的,你這樣叫是要折我的壽的。”

MD,這小子一張口就是錯誤,也是醉了,看來裝孫子也不行。

“小弟,我給你滿上。”

“小林呀,你該管我叫二叔。”

小夥子扶著酒杯在糾正林雲,林雲滿腦門子黑線,這酒還能不能喝了。

一圈酒倒下來,好不容易把關係理清楚,至少把自己應該怎麼稱呼的弄明白了,他們之間相互叫的就更複雜了。

又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有的人就開始拿著杯子到處串臺了,平常也難得一見,所以到處問候問候,打打招呼,敬一敬酒確實也應該,十幾桌人,熱鬧非常呀。

這麼一搞下來,好多人都喝了個七七八八,人一開始喝酒,早把那些規矩和稱呼就忘了一乾二淨。

現在都是直呼其名,誒,這才對嘛,喝酒嘛,實在沒有必要去翻那些老黃歷和家譜對照著來。

不過親近的自己爺爺這一房的肯定不能亂叫,這些底限還是要守住的。

林老二因為要依仗堂兄承包小專案的原因,早就混到當老總的堂兄那一桌去了,那一桌,林雲也去敬過酒的,有幾人是堂兄的朋友、哥們兒或生意夥伴,這幾個林雲也見過,也能叫得上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家庭聚會,吃完飯照例是要玩一會牌的,有錢的玩大一點,沒錢又愛玩的玩小一點。

這吃完飯也不到八點,有的走了,有的留下來了。

留下來的人,打麻將的,鬥地主的都有。

幾個相對有錢一點的在玩撲克牌,林雲搞不太明白那種規則,反正就是一人坐莊,大家壓,三十五十也可,八百一千也可,壓好以後再發牌,每人兩張,至於怎麼去比較牌的大小,林雲在旁邊看了一會發現看不懂,也就懶得看了。

這貨找了一個角落,能吹著風扇,又遠離喧囂,掏出手機,發現有一個微信驗證訊息,暱稱叫“風從山上來”,一看頭像,這不是陳嵐嘛。

透過驗證,加上,這女人,名字叫風從山上來,太土了。

不對,這風從山上來,不就是陳嵐的嵐嘛,不過還是土。

“老林,我是陳嵐。”

“知道,看頭像就是你。”

“你睡了沒?”

哎,這女人,真是把林雲當了老林了,這才剛八點多一點,要沒個七老八十的能睡得著嗎?

“沒有呀,明天長輩過壽,我提前回鄉下來了,晚上多半不會回去,現在還不知道睡哪兒呢。”

“哦。”

這女人親自的給林雲示範了一把怎麼樣把天聊死以後,就沒有聲息了。

林雲呢,也還真沒有想過主動的去招惹她,因為畢竟這是一個受過傷的女人,夠苦的了。

這林雲再是喜歡這傾城的容貌,也不敢輕易的撥動對方的心絃,只能隨緣,而不敢主動。

這貨百無聊賴,只能這桌逛逛,那桌看看,閒的蛋疼。

實在太無聊了,然後這貨準備到後邊老爹的另一個哥哥家看去電視去了。

這個是林雲的大爺家,房子在二爺家的後邊,隔了大約三十米,上下都是“曬壩”,四川這邊是這樣叫的,其它地方怎麼叫,林雲確實還不知道,就是曬糧食壩子的。

因為到處都亮著燈,林雲沒幾下就過去了,門沒關,進得裡屋,因為知道只有堂兄一個人在家,所以林雲直接就進來了,

吃完晚飯的時候,林雲看見堂嫂和侄子兩口開著車回了城裡了。

“五哥,看電視呢。”

這個被林雲稱為五哥的人此刻正開著電視靠在床上打盹了,林雲這孫子也確實不地道,擾人清夢了。

這一叫,人就醒了,人一上年紀就容易打盹,有些人還必須開著電視才能睡著。

林雲五哥,大爺家排行老五的堂兄,林XX,應該是快五十的人了,雖然看面相看起來不老,但確實是快五十的人了。

“林雲,坐,坐,我去給泡一杯茶”

這貨也沒謙讓,就在沙發上坐下來,等著五哥泡茶呢。

“林雲,林雲~”

不知道是誰在叫,林雲趕忙出了屋子,站到上邊這個曬壩的中央,就看到一邊擺桌子做飯的壩子裡邊一個女的在叫,好像是隔房的一個堂姐,就住二爺門口的魚塘對面,她的爺爺應該和林雲的爺爺是親兄弟。

“啥事。”

“你把老五叫出來,去二爺屋裡搬幾個西瓜出來,切了給這些打牌的吃。”

“好嘞。”

林雲也不等著喝茶了,趕忙叫了五哥,兩人去二爺家堂屋抱西瓜,跑了兩三趟,抱出來六七個,應該夠了。

堂姐不知道從哪裡找來兩個大托盤,切了三四個西瓜,切成小塊小塊的,每個托盤裡放得滿滿的。

林雲和五哥一人端一大盤就去這些打牌的桌子前分發。

林雲呢,沒幾下就分到很多人打撲克那一座去了。

也是嘴賤,也許就是這貨故意的。

“來,大家吃西瓜,輸錢的贏錢的都來吃。”

林雲這麼把盤子西瓜遞過去,然後說了這麼一嘴,大部分人聽得都開心的來拿西瓜吃,但有人就不高興了。

高興的呢,是贏錢的,贏得紅光滿面,還有瓜吃,自然笑嘻嘻的。

不高興的為什麼呢,這傻逼輸錢了,不高興林雲提什麼輸錢贏錢的,一臉的不高興,把林雲遞過去的托盤推開。

“你給我拿開。”

這有點語氣不善,藉機發輸錢的火了。

我去,這就沒道理了,這輸錢了,還能賴上我一個送西瓜的,你這是什麼狗屁神邏輯,輸死你,你一會兒還得輸,林雲不動聲色,繼續的一邊找人吃瓜,一邊的腹誹。

活該你輸,你看,這一圈全是吃瓜的,不看你熱鬧,看誰熱鬧。

這鳥人,林雲認識,當老總的堂兄一個很好的哥們兒,但這素質確實有點不敢恭維。牌也不是我叫你打的,錢也不是我給你輸的,至於嗎?

好像是開火鍋店的,叫什麼定總,姓什麼林雲倒是不知道,生意倒是做得不錯,紅紅火火的,也是大家眾人捧場的原因,包括林雲過年過節的同學聚會,朋友們聚餐都是常去的。

你說你好歹也算一老闆,輸點錢,跟旁邊送西瓜的小兄弟置氣,真是TMD該你輸。

按林雲的想法,就你這點氣度,玩一次就得輸一次,這叫武大郎玩夜貓子,什麼人玩什麼鳥。

賭品不好的人,一般都是有去無回的,本就是小賭怡情,輸點錢就咋咋呼呼遷怒於人的貨,人品嘛,還有待商榷。

林雲送完西瓜,自己也吃了幾塊,因為先前這個插曲,這貨自然就過來關注這一桌玩牌的輸贏情況了,畫圈圈詛咒什麼的,本就是這貨的拿手好戲。

看不懂規則不要緊,誰出錢總看得懂吧,哈哈,阿彌陀佛,菩薩保佑,輸死你個王八蛋。

相關推薦:大唐解籤六年,才知是西遊末世直播忍界:從木葉開始傳火異世之工程專家灰燼邊界從獨孤九劍開始的諸天劍道簽到:一臺手術火爆全球星際稀有物種中古帝國一小兵清宮吉皇貴妃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