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高武三國:我大哥是劉備->章節

143 智謀先於蠻力(5K)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蔣幹走後,李風的生活再次平靜下來,每日聽蔡蔡彈琴說愛,為未來幾年有可能發生的劉曹大戰積極謀劃著。

李風並沒有參與劉備一統河北,逐步蠶食幷州境內及周邊六大勢力的程序(東羌胡、南匈奴、西鮮卑、黑山軍、白波軍、河內袁紹)。

以劉備如今的基本盤,這七大勢力縱然加起來有五六十萬兵馬,也會因為相距過遠,各自為政,而被劉備各個擊破。

當然,這需要時間。

其實不光是李風沒有參與,負責鎮守幽西八郡的張飛也沒參與,只有劉備和關羽二人在統籌收復幷州周邊七大勢力。

以前劉備地盤尚小的時候,桃園四坑無論去哪裡都是如影隨形,一哄而上;現在地盤大了,而劉備又沒有什麼親兄弟,所以就只能讓三個結拜兄弟鎮守四方了。

鎮守就意味著不能輕舉妄動。

李風倒也樂得清閒。

他知道,總有一天會天崩的會輪到自己出山的,而且這一天會不會太遠。

到那時,就是他大展雄才的日子。

對此,李風有足夠的耐心。

正如歷史上諸葛亮明知道劉備東征孫權是一條不歸路,依然選擇了默默接受的原因,一來他攔不住劉備;二來若無夷陵那一敗,劉備便不會抑鬱而終,或許還可以活很多年,諸葛亮掌兵的時間也會因之而推遲很多年。

而如果劉備比較能活的話,諸葛亮有生之年都不會有掌兵機會。

……

興平二年十月,劉協終於從河東迴歸洛陽,國舅董承與白波軍首領韓暹因為權力之爭,矛盾日益尖銳,明裡暗裡摩擦不斷。

天子劉協到洛陽未滿一個月,董承便暗遣詔書至兗州,召曹操入京勤王。

曹操聞訊大喜,立即提兵西向,迎奉劉協。

這半年多來,曹操的日子並不好過。

首先是逃到徐州的呂布和公孫瓚兩大好勇鬥狠的勐男結了盟,令他一時間無處下嘴。

其次是淮南袁術和宛城張繡屢屢派兵來偷襲,令兗州不得安寧。

此外,南邊的荊州牧劉表也不安分;常有侵吞兗州之意;西面是賊寇起家的白波軍。北面是賊寇起家的黑山軍,以及強大到令人窒息的劉備。

周圍九大勢力中,只有敗退河內的袁紹與曹操是同盟。

這樣群虎環伺的局面,讓曹操的危機感時刻處於高位警戒線,每天都在想著如何站穩腳跟。令周邊群雄投鼠忌器,不來幹他——或者不要動不動就來幹他,讓他發展發展民生,積蓄一些實力。

而想要解決這個困境,非天子劉協不可。

只要天子到了兗州,曹操相信。周邊群雄再想幹他的時候,就得掂量掂量是不是要冒“天下之大不敬”,去進攻這個天下共主。

這個戰略,與其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倒不如說是“奉天子以求自保”。

曹操一路日夜兼程趕到洛陽,一接到天子,便以洛陽殘破,不宜居住,糧食轉運困難為由,趕在興平二年(195年)的最後一天,將劉協迎奉到了兗州,定都許昌,改元建安。

曹操命人蓋造宮室殿宇,立宗廟社稷、省臺司院衙門,修城郭府庫;封董承等十三人為列侯。賞功罰罪,並聽曹操處置。曹操又自封為大將軍武平侯,以荀或為侍中尚書令,荀攸為軍師,郭嘉為司馬祭酒,劉曄為司空倉曹掾,毛玠、任峻為典農中郎將,催督錢糧,程昱為東平相,範成、董昭為洛陽令,滿寵為許都令,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皆為將軍,呂虔、李典、樂進、于禁、徐晃皆為校尉,許褚、典韋皆為都尉;其餘將士,各有封官。自此大權皆歸於曹操;朝廷大務,先稟曹操,然後方奏天子。

曹操被擔任大將軍後,曹操面臨的第一件頭疼大事,便是新投靠的江淮名士蔣幹,從遼東盜回來的一封書信和一個驚天訊息。

根據信上的內容所述,李風與張繡,袁術,呂布,公孫瓚等四大勢力已經暗結盟約,要來謀奪他的兗州了。

驚天訊息是,袁術有稱帝之心!

曹操設宴大堂,聚眾將士商議道:“公孫瓚屯兵青徐二州,自領州事;近呂布以兵敗往投之,瓚使其居於小沛,若二人同心引兵來犯,實乃我心腹之患。諸公等有何妙計可圖之?“

許褚率先跳出來請戰:“願借精兵五萬,斬公孫瓚、呂布之頭,獻於大將軍。”

荀或道:“將軍勇則勇矣,不知用謀。今許都新定,未可造次用兵。或有一計,名曰二虎競食之計。今公孫瓚雖領徐州,卻未得詔命。明公可奏請天子詔命,實授公孫瓚為徐州牧,再密與一書,教殺呂布。事成則公孫瓚無勐將為輔,亦漸可圖;事若不成,則呂布必殺公孫瓚;此乃二虎競食之計也。“

曹操深以為然,即時奏請詔命,遣使前往徐州,封公孫瓚為徵東將軍領徐州牧,並附密書一封。

頓了頓,又問:“近聞袁術割據淮南,囤積糧草,厲兵秣馬,常有不臣之心,未知我當如何?”

郭嘉起身拱手道:“明公,袁術奢淫肆欲,徵斂無度,治下百姓久苦之,此冢中枯骨,不足慮也。今可先遣一使,質問其意,術若有不臣之心,必驚憤而反,屆時以天子令詔告天下群雄共誅之即可,明公今與袁紹為盟,切不可先攻袁術,可假他人之手為之。”

說到這裡,郭嘉看向荀或。

荀或捋著頜下短鬚,微笑點頭。

曹操已知二人心中所謀,撫掌大笑道:“好計,好計啊!得二公相助,何愁天下大事不定!不知何人可往淮南為使?”

荀或道:“光祿大夫馬日磾,馬翁叔。”

曹操頜首,話音一轉:“宛城張繡,昔日與其叔父張濟挾持天子,禍亂朝廷,今又擁兵自重,不來許都覲見天子,我欲伐之,未知可否?”

荀或、郭嘉、程昱等謀士對望一眼,不約而同拱手道:“明公,可待徐州二虎分出勝負,方可西征。”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曹操環顧眾人,大笑道:“好,好!好!

……

淮南,壽春。

“朕聽聞後將軍在壽春囤糧積草!厲兵秣馬,敢問是欲何為?!”

漢使者光祿大夫馬日磾拿著天子劉協的詔書,對著袁術大聲的質問著。

袁術高坐在主位上,眼睛微微眯起,手按在腰間佩劍之上,嘴角掛著一抹冷笑。

這不羈的姿態和不善的目光,讓馬日磾一瞬間以為,這廝會暴起砍了自己。

不過,他並不害怕。在來淮南之初,他就已經知道了自己的使命,今天就算是死在這裡,也不能畏懼。若是他被袁術殺死,他的家人會得到妥善的安排,他的兒子會繼承他的爵位,甚至還會有一筆豐厚的安家費。於是他硬著頭皮,繼續將詔書後頭的內容也大聲的宣讀了出來。

“卿祖上四世三公皆為漢室忠良,國家肱骨,卿兄弟二人亦為佳人,累受皇恩,身居高位,今何故就反耶?”

果然,天子詔書還沒讀完,袁術就再也按耐不住了,他勐地跳起來,一把從馬日磾手裡搶過詔書,憤怒的說:“翁叔公何出此言?”

“我為天子安守州郡,何曾有過謀反之意?今天子東遷,不褒獎於我倒也罷了,反倒汙衊我欲造反?豈有此理?!”

馬日磾昂頭挺胸,寸步不讓回頂道:“先見天使而不禮,現又奪詔,這難道不是謀反?”

“彼其娘兮!”

袁術將手裡的詔書刺啦一撕,直接丟在了地上,又狠狠踩了幾腳。

“來人!將這廝給我拖下去,關起來!

兩個衛兵聞聲上前,拖著馬日磾就往外走。

“反國逆賊!逆賊!

馬日磾破口大罵,聲音逐漸遠去。

袁術狠狠捶了一記手掌,看向左手邊的幕僚們,沉聲問道:“陛下疑我,你們說我該怎麼辦呢?”

幕僚們眼觀鼻,鼻觀心,一言不發。

袁術轉而看向右手邊的將領們,“今我坐擁淮南,控豫、淮,揚兩州半,皆為天下富裕之地,擁兵三十萬,更有孫伯符此等絕世勐將。而陛下威信盡喪,迴轉東都洛陽一年餘,竟無一諸侯前去覲見,今方遷許昌,就對本將軍橫加指責誣陷,你們說我該怎麼辦?”

“反了!”

“主公,咱不受這委屈!”

“打進許昌,活捉曹操,迫天子禪位!

看到主公受屈,將領們大聲叫著,個個義憤填湧,恨不得立即起兵打進許昌,生烹曹操,活捉劉協,取而代之。

他們都是袁氏家臣,自來便受袁家供養和恩惠,心裡只有主家袁氏,對漢室幾乎沒什麼印象,這也是士家豪族之所以在縱橫這個時代的原因之一。

袁術也有些激動的說:“劉協本非天子,當初,若不是董卓擅自廢立,他豈能當上天子?還有那曹阿瞞,本是我袁氏隨從,如今他坐上了大將軍,就要來圖謀於我!此人著實可恨!”

袁術這個人雖然出身於世家,性格卻類似遊俠,優點是為人仗義,待自己人甚厚,至於缺點…就是受不了委屈,特別要強,最見不得昔日混得不好的小夥伴,現在日子過得比自己好。

當初他在大漢第一人口大郡南陽待得好好的,聽聞袁紹佔據了冀州,北連劉備,南爭天下,於是就放棄了發展空間有限額南陽,率眾來到淮南,劍指豫、荊、揚、徐四洲,打算坐斷南國天下,和袁紹兩來個平分秋色。

後來,事情的發展果然按照他的設想穩步前進。如今,他已經坐擁豫、揚二州,戰將如雲,兵馬三十萬,府庫殷實,有了睥睨天下的底氣。

再加上袁紹目前混的不如意,蝸居於河內,兵不滿十萬,將不過數十,前些日子剛派來使者,重申了他袁術是袁家嫡子的地位,以及想要投靠淮南的意思。

這讓袁術很是膨脹。

現在,看到昔日那個給袁家提鞋的曹阿瞞在迎奉天子後,忽然變得頤指氣使起來,袁術如何能忍?!

袁術心裡想的是,曹操之所以忽然敢起高腔,是因為有天子在手,可他袁公路手裡也有傳國玉璽啊!大不了自己也稱帝。這樣曹操就休想用皇帝的名頭來壓他了!

不過,在稱帝之前,應該先彰顯一下武力,好叫曹阿瞞知道,在中原五州,誰才是老大!

想到這裡,袁術暗暗打定主意。

“既然曹阿瞞不仁,那就不要怪我不義!諸位,速速召集士卒,準備糧草輜重!興兵二十萬,隨我進軍許昌,踏平兗州!

將領們轟然應諾,立即行動起來。

在原本的歷史上,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二月,袁術稱帝於壽春,建號仲氏國,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昭告天下。但隨即遭到群起而攻之。曹操、劉備、呂布、孫策四路人馬殺向壽春城,大敗袁術。袁術逃往汝南,繼續作皇帝。到建安四年,袁術在汝南郡坐吃山空,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紹。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劉備所阻攔。不得已撤回壽春,途中口渴,袁術找人要蜂蜜,無所得,遂大叫“袁公路何至於此?”,吐血而亡。

袁術之所以萌發出取漢而代之的想法,主要是有三個原因。一是已經流傳兩漢數百年的“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讖語,這句話因為光武帝劉秀寫給公孫述的信中“代漢者當塗高,君豈高之身邪”一句話,得到漢朝皇帝的親筆承認,而極大刺激了所有想取代東漢的野心家的內心。而袁術字公路,勉強與途高扯上關係。

二是袁家四世三公,海內人望。

三就是實力強大,自信心膨脹了,放眼黃河以南,除了他袁術,還有誰坐擁兩州之地,有兵馬三十多萬?

沒有人!

於是袁術腦子一熱,就稱帝了。

這就是為什麼荀或提議曹操派人去質問袁術的原因了,袁術這樣的人,你要是不理他,他可能就真的就安安穩穩待在繁華的壽春,沉迷在奢華生活裡無法自拔,或許要過很久,才會有不臣的舉動。可一旦派人去質問,去刺激他,他就一定會給出強有力的回應。

要麼提兵來攻兗州,要麼乾脆就稱帝了。

如果是前者,那正好省了曹軍勞師遠徵的麻煩,安安穩穩坐在家門口笑納一場大勝;

如果是後者,那就更好了,袁術瞬間就會被群雄群起而攻之。

......

卻說公孫瓚在徐州,聞皇帝劉協駕幸許都,正欲上表慶賀。忽報天子使臣來。遂出郭迎接使者入府,拜受恩命過後,設宴管待來使。

使者道:“昔日兩家相攻,皆因大將軍向陶謙報父仇之故,與將軍無關。今將軍得此恩命,實乃大將軍於帝前美言保薦之力。”

公孫瓚拱手稱謝。使者這才取出私書遞給他。

看罷詔書,公孫瓚沉吟道:“使者請回,此事尚容我從長計議。”

席散,安排來使於館驛安歇。連夜與眾人商議此事。

次日,公孫瓚送使者出城,只拜表謝恩,並回書與曹操,只言容緩圖之。

使者回見曹操,具言公孫瓚不殺呂布之事。曹操環顧郭嘉荀或,問後者道:“此計不成,奈何?“

荀或道:“又有一計,名曰驅虎吞狼之計。“

曹操明知故問道:“其計如何?”

荀或道:“今聞袁術起精兵三十萬來攻兗州,可暗令人往袁術處通風報信,報說公孫瓚上密表,要趁機略壽春。術聞之必轉而怒而攻徐州。明公再明詔公孫瓚討袁術,兩者必然相並。兩者相並,則呂布必生異心;此驅虎吞狼之計也。“

郭嘉在一旁搖著頭道:“非也,非也,文若此計乃是上兵伐謀,又名二桃殺三士之計,豫徐二州有三雄,不得共存爾。”

曹操大喜,先派人往袁術處告密,次假天子詔,差人送往徐州,令公孫瓚攻袁術。

公孫瓚接到詔書,卻是要起兵討袁術,頓時一陣躊躇。

部將田疇道:“此定又是曹操之計。”

公孫瓚嘆道:“雖知是計,卻不得不戰,一來王命難違;二來斥候來報,袁術興兵二十萬來攻下邳,比舉欺我太甚,我豈能容他!

“眾將聽令,隨我殺敵!”

“是!”

這邊,公孫瓚點齊軍馬,剋日起程,前往迎戰袁術。

………

另一邊。

遼東,沓氏城,半山別院。

李風望著許久不見的紅衣女子,不由得咧開嘴笑了笑,心裡一瞬間很是晴朗。

是曹歆。

“不想當日一別,轉眼已經過了三年,真是歲不我與,曹歆,你還好嗎?”

“好~!”

曹歆不自覺抿起了嘴角。

雖然二人各為其主,這份友情卻並沒有因為時間和距離而變澹。

這就很不錯。

“還是單身一個人?”李風默默說道。

曹歆英眉一挑,嗔道:“會不會說話啊,一見面就損我?”

……

相關推薦:四合院:從暴揍不爽開始超級老黃曆我是一箇中醫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兒混在諸天武俠世界諸天女主聊天群超級武器兌換系統召喚天機超級兌換在末世末世無限兌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