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扶桑鏡夢->章節

第六十章 席捲扶桑(大結局)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如果說維新派對扶桑內部對手是勝券在握的話,那唯一的擔心的,就是西洋諸國的攪局了:

別的不說,人家船堅炮利,光封鎖海路就夠大家喝一壺的。

但有直秀在,這洋人的問題還是問題麼。

一句話,1867年—1868年是遠東的窗口期,要搞啥內部革新,請儘早,否則過時不候!

為啥這麼說呢?

簡單看就知道了,去年的丙寅洋擾佛蘭西和米人吃了大虧,不也就那樣了。

說到底,普魯士將要崛起,歐羅巴各國自顧不暇;而米人經歷過南北之戰後元氣大傷,想折騰也折騰不起來。

除此之外,其它情況也決定,1867年—1868年,是遠東革新的難得窗口期:

第一,這兩年爆發了第二次世界經濟危機。

因此有一個算一個,西洋諸國沒一個願意大動干戈的——這和後世不一樣,此時的危機就真是危機,全民動盪那種,不光是經濟萎靡。

而且,這幾年歐羅巴糧食歉收,到明年1868年更嚴重。

這種情況下,洋人如果還敢大舉用兵,那真是壽老人上吊自己找不自在——譁變聽過沒?

第二,蘇伊士運河將在1869年開通。

到時航程大大縮減,歐羅巴再派船到遠東干涉,那可不要太爽。

另外,在過兩年,歐羅巴到天竺、到香江的海底電纜可就鋪設完成了。那時再有啥風吹草動,想做手腳可就沒這麼容易了。

說白了,這個時候,維新派只要應對好各國公使,讓他們個人不要節外生枝即可。

而扶桑偏遠,遠不如中華受人重視,連帶這諸國公使也不是啥當紅小生、希望之星,因此這些人也沒啥大的奢求:

整幾個事件,刷刷存在感,求個升官發財就得了。

而且如果真搞大發了,萬一難以收場,惹得本土中樞大發雷霆,這是何苦來哉?

這裡就不得不說直秀的高明之處:

當年他傾力發展北地,雖說主要原因是別的——趁著扶桑開國大亂、幕府無暇關注之際發展勢力,可抗擊魯西亞在遠東擴張,也是他深謀遠略之處。

要知道,如果沒有他的亂入,英、佛兩國對扶桑可是比較重視的——兩強將其視為遏制路西亞的橋頭堡。

傳統豪強英吉利一直重兵以待就不說了,甚至連佛蘭西後來也下了大本錢:

不但一直在橫濱駐軍,其留在扶桑的水軍也頗為強大。

1883年6月,經擴建後組建了單獨的“佛國江戶分艦隊”,其艦艇總數赫然達到25艘之多!

可如今情況大有不同:

因為直秀從中搗鬼,魯西亞不但沒能奪取烏龍江出海口,而且其遠東領地也元氣大傷。

因此,沒了魯人在一邊虎視眈眈,英佛對扶桑的關注度那是大為降低。

這也是直秀對搞定各國公使有信心的原因之一。

至於怎麼搞定的呢?

對症下藥不就得了,so easy!

公使們最關注的,其實就是九月四國聯合戰船隊威逼攝海的三點成果,定期開港、敕許開國和改稅。

關於定期開港,這個維新派不會推翻,因此公使們的保底業績就有了;

至於敕許開國,維新派對此求之不得,自然也不會反對;

唯一的要推翻的,就是改稅一事。

不過直秀早就想好了代價,扶桑近代化乏力,必然要引入外來資本,這個交換足以讓他們對中樞交代:

英吉利雖說是工業首強,可畢竟地少民稀,因此發展到現在,其工業潛力已經見底,而金融化的趨勢則開始不可阻擋——未來的二十年,其資本將大量湧入米人國度。

這投給誰不是投,賺到的金銀難道還有區別不成。

至於佛國的金融業,那威風史可比英人長多了,因此更沒有問題。

唯一可慮的,就是投資扶桑到底能不能賺到錢?

但對於這個,各家公使比直秀還有信心。

金融家過路拔毛、快馬挖眼,連沙子都能榨出油來,擔心這個,是對其專業的最大侮辱!

只要搞定英佛公使,那米人公使小範德比爾特更不是問題:

原來,因為第二次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英人開始對米人造船業進行惡意競爭,這種情況,要等二、三十年後才得以緩解。

如今扶桑願意接受米人船廠的轉移,對此小範德比爾特哪裡肯不接受——如今其家族在船舶製造業首屈一指,就算不顧別人,難道連自己也不顧了麼。

這英、佛、米三家公使一旦同意,那剩下的蘭國、普魯士和魯西亞就是浮雲:

願意附和還能撿些殘羹冷炙;

不願意,嗯,誰有空理你啊。

而且維新派也不怕洋人搗鬼,經過七年的持續改良,有了陀螺儀的魚~雷,雖然還稱不上啥大殺器,但配上小型快船,

玩個突襲還是頗具威懾力的。

因此,這些勾當都不用直秀親自出面,慶永和外國奉行們就把這事完滿了結了。

而安排好洋人之後,去了隱患的維新派哪還不開始放手施為:

慶應三年(1867年)十月二十四日,直秀作為先鋒佔據大坂,向京都發出了“討奸表”。

有直秀帶強兵坐鎮近畿,維新派開始在各地狂飆突進。

最先平定的,還是幕府御領。

之前十月二十日江戶無血開城,統合了幕府新軍之後,維新軍開始在關東大搞清一色。

“鋤奸之後諸侯公議大政”,誰支援、誰反對?

一手糧食一手大棒,自然沒人敢不識趣。

而且為了顯示忠心,後來加入的各家兵馬份外給力——可憐宇都宮的戶田家,就是因為稍微猶豫了一下,結果被陸奧磐城平的安藤家迫不及待地帶頭掃平了。

誰讓當初坂下門之變(1862年),是戶田家重臣幕後策劃的呢。

這口怒氣安藤家整整憋了五年,如今哪還按耐得住。

另外,戶田家之後積極整修皇陵,是鐵桿的尊王派。

而如今尊王就意味著反對開國,維新派搞殺雞儆猴,那還不是戶田家自己找的。

戶田家煙消雲散後,關東諸侯不管願不願意,他們都只能被傳檄而定,老老實實地在“討奸表”和“大政奉還書”上籤了字——畢竟“大政奉還書”要的是“公議大政”,細究起來,各家其實沒有什麼損失。

真正倒黴的,還是原來幕府譜代大名中的名門如酒井家,他們以後再想輕易左右大政可就難嘍。但名門之所以叫名門,那肯定人數稀少啊,如果搞的如同大根一般多,那名門也就不值錢了不是。

慶永帶人在關東除殘去穢,其它地方的維新派當然也不肯落後:

其中四國是最先底定的。

土佐和宇和島聯手,靠著“長面侯”伊達宗城的能言善辯,愣是沒讓土佐出啥大風頭——可憐吉田元吉十多年苦心孤詣建立的強兵,愣是成了伊達牟舌的助力。

而九州島,有島津齊彬這個猛人,加上薩摩、佐賀和築前福岡三家合力兇猛,也就熊本和久留米兩藩口頭抗議了一下,然後整個九州各家就順勢從了維新派。

至於本州西部的山陽道,則是長州作打手、備後福山出來主持大局。

原來,到了這般田地,威望卓著的前老中首座阿部正弘,他也坐不住了。

當年黑船來訪扶桑開國,作為調和派的首領,阿部左右彌合,可嘔心瀝血也壓制不住幕府內部的分裂,因此他灰心喪氣之餘,趁病辭職了——要不是直秀亂入,這位和家茂、齊彬一樣都早早病死了。

可別看阿部是老前輩,因成名甚早,到今年他也不過49歲。

維新派發刃於文久二年慶永治政,最早的基本盤,除了開明幕臣就是原本的調和派諸侯。

這次經慶永延書相請加家臣慫恿,“智慧勢州”阿部終於靜極思動再次出山。

其實阿部也看出來了,這次勝負必將決定扶桑日後的走向,這樣的大事,錯過了就再也沒有。

而因為老是站錯隊——航海遠策、下關炮擊、八月十八日之變、葵祭之變,長州這次再也輸不起了,因此起兵之後分外兇猛。

有威望驚人兼長袖善舞的阿部,再加上戰力驚人的長州,那山陽道諸侯誰頂得住。

而且,這時北陸也傳來了好消息:

維新派在關東的兵馬,是以北地、陸奧羽和維新諸侯為主力,因為路途遙遠,慶永自己的越前兵並未出現。

可好歹慶永是維新派首領,因此越前兵馬也憋著勁要搞把大的。

而他們盯上的,就是號稱天下副將軍的加賀前田家——前田家表高百萬,是除了德川幕府御領外領地最高的諸侯。

雖然前田家世代都是滑頭,因此不肯輕易表態,可隨著各地訊息不斷傳來,前田家也迅速反應過來——滑頭一旦下定決心,那投機不得比任何人都快啊。

等越前加前田兩家這一聯手站隊維新派,北陸道哪裡還敢有別的雜音。

於是,十一月二十日慶永到達大坂,還沒讓他等到月底,扶桑的局勢已經徹底明朗了:

不算北地的話,按古制,扶桑分五畿七道。

可如今,東海道除了尾張、東山道(陸奧、出羽)、北陸道、山陽道、南海道(四國島)、西海道(九州島),七道中除了山陰~道,全都歸了維新派旗下。

而剩餘的山陰~道,不管是過去和現在,甚至把以後算上,都是扶桑著名的窮地方,影響力不能說沒有,但約等於無吧。

至於五畿,除了京都所在的山城國,其它也被直秀拿糧食誘反了。

大勢已去,連京都小朝廷和慶喜一系自己都絕望了。

本來,一會桑、高須四兄弟加尊王攘夷諸侯,趕到京都救駕的勢力其實不少。但到十一月末,如同冰雪消融一般,大家坐著坐著就不見了。

這時就看出扶桑

諸侯的伶俐了:

京都戒備森嚴,大隊人馬不好脫身,這些諸侯就自己帶著幾個親信喬裝先跑。等跑到大坂,他們再去信讓部下離開。

這時候,慶喜等人也不敢過分逼迫。

因此,全家上下都能勝利大逃亡。

開始時,京都小朝廷和慶喜一系,還指望著曹孟德打馬超一事再次上演——畢竟,諸侯雲集大坂,這利益爭奪導致內訌啥的,一鬨而散也挺正常的不是。

可他們沒想到,對面有經驗啊。

直秀在原來的世界時,就對倒幕這些人的靈活很是佩服:

這幫人先是尊王攘夷,發現不成就趕緊變成尊王倒幕;

可等倒幕成功後,他們又玩了一手版籍奉還;

看版籍奉還沒引起大面積反彈,接著他們就開始搞廢藩置縣和四民平等;

等後面發現,新舊權貴開始合流,這些人又擴大了華族的範圍。

……

雖然有陰差陽錯和時局逼迫,不能說是一開始就深思熟慮的結果,可到底來說,這套路玩的堪稱是層出不窮。

先玩死幕府、再解散諸侯,最後是打倒武士,這一步步走下來,從來不肯樹敵過多,都是先把肚裡的消化了再吃第二口。

有這些例子,直秀照抄不就的得了。

因此儘管諸侯雲集大坂,維新派也沒有得意忘形,一切的一切,都集中在“討奸”和“大政奉還”上:

討奸,就是要清洗年初打倒維新派的慶喜一系;

而大政奉還,則是扶桑未來的規劃。

所謂的大政奉還,對此維新派解釋說,就是換政於民、諸侯公治。按時髦點的話說,其實可以解釋為組建扶桑連邦。

至於再以後怎麼辦,飯要一口口地吃,等連邦搞起了再說。

而這兩邊僵持下去的結果,到底是京都先頂不住了:

一是樹倒猢猻散,這明白人不要太多;

另外嘛,則是如今是啥時候,慶應大兇作啊。

直秀都不需要封鎖糧道,只要他保證自家籌集的糧食不流入,京都自己都支撐不下去。

京都乃至山城國,它是個消費地區,根本不是生產地區啊。這人越多糧食問題越嚴重,不用吃不上飯,光看著糧價飛漲誰不肝顫!

期間倒不是沒人出么蛾子,以滯留的將軍家茂夫婦為人質,還有玉碎決戰,甚至火燒京都博取同情,這些都有人提議。

可這畢竟是現實不是虛幻,這些荒謬的奇談怪論怎麼能實現。

於是,十二月九日,經小御所會議後,朝廷終於釋出《大政奉還令》,對維新派的提議全盤接受:

小皇帝退位,和宮接任,其夫君家茂卸任徵夷大將軍轉為親王,然後朝廷和幕府一起奉還大政於萬民——其實不關百姓、町民啥事,就是諸侯公議治政。

而慶喜等人,因為沒有大戰,也順勢落了寬典,不過是罰金、辭職失勢了事。

事情能如此順利,除了維新派侵略如火的威嚇外,也有“三百年治亂循”的因素。

此觀點是如此深入人心,再佐以如今的局勢為明證,世人皆知扶桑肯定要劇變。

人心如水,大勢皆然。

既然反正要變,那還有啥不能接受的?

這主動退讓,多少還能留些本錢不是。

十二月十日,敕使入大坂,罪臣負荊請罪隨行,當時萬民空巷圍觀。如今維新英傑薈萃此地,直秀也不用過於操心,因此他也笑嘻嘻地帶人強力圍觀。

可就在此時,身後飄來一句話,讓他啼笑皆非:

“靈醒點,以前是為了扶桑奮戰,從今以後,努力就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直秀轉頭一看,原來是岡田以藏和新冒頭的戰艦頭取箱館左兵衛在一起嘀嘀咕咕。

他本想教訓一句,可轉念一想,人家這話沒錯啊:

如果沒有“自己",那一切大義不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最後豈不是都成了徹頭徹尾地耍流氓。

而且,文明開化中除了教育,也有法理、法制的建設。

而這些要發展起來,則必須注重民生、民權。

按他所知,就因為這個大坑一直沒老老實實補上,遠東諸國都吃了大苦頭——直到他亂入前,這個問題也沒徹底解決。

想起來真是任重而道遠啊,以後就看大久保、西鄉、龍馬他們的了。

就在周圍的歡聲笑語中,扶桑開始了新的篇章。

尾聲:

和歷民治元年、西洋歷1868年春,參加Paris世界博覽會的扶桑使團載譽歸來。

儘管本屆是農業為主題的綜合博覽會,但扶桑使團的電燈還是獲得廣泛稱讚,“來自東方的光明,照亮了西方的宮殿!”

從此,代替原本的門第、血脈,科學逐漸成了可以滿足自我的新信仰。

(全書完,感謝閱讀)

相關推薦:三國外掛系統海賊之黑伯爵混世農民之無雙奶爸我和白富美的荒野求生闢道立心穿成前任叔叔的掌心嬌網遊之最強傳說我真的是戰士飛越泡沫時代我家師父超兇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