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扶桑鏡夢->章節

卷一 初試啼聲 第三十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交淺言深,作為後生晚輩,直秀沒有和橫井小楠深入探討小楠的“重商主義”的具體主張,沒搞清楚他的主張是簡單地加強貿易還是透過貿易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發展形成迴圈?反正在這個時間點,能重視貿易的武士就已經很少見、很了不起了,所以直秀還是準備未來給予小楠先生更多支援。

日後以熊本藩為主體構建的熊本縣,是扶桑著名的農業大縣和水產品大縣。

農產品中西瓜、番茄、榻榻米草、甘夏橘子、不知火(椪柑)及宿根星星草的生產量居全扶桑第一位,稻米和其它農產品產量也極高,肉雞“天草大王”、肉牛“肥後赤牛”、草莓“嘿諾希紫庫”、不知火椪柑“得口朋——肥之豐”、茄子“嘿溝姆蠟薩克”是熊本縣的獨創農產品。

其中八代平原出產的燈心草產量約佔扶桑全國總產量的七成左右,熊本平原除出產稻米以外,也是有名的露地白蘭瓜和西瓜的產地,阿蘇地區是牧草豐盛的牧業區。

熊本縣內63%的土地為森林所覆蓋,阿蘇、人吉球磨地區是杉樹、柏樹等主要木材的生產基地。

另外熊本縣擁有明海、八代海、外海天草灘等天然漁場,魚種十分豐富,特別是對蝦、蛤仔及海苔等養殖漁業極其發達。

有名的農產品有樟腦、夏蜜柑、溫州蜜柑、晩白柚、甜瓜、西瓜、黑毛和牛等等,著名水產有河豚、龍蝦、鮑魚、蠑螺、海膽、章魚等。

直秀認為熊本藩一方面要把農副產品包括水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提上來,一方面要擴大貿易數量和貿易渠道。同時,現在熊本藩的對外貿易都是以幕府的長崎、大坂為中心,其實熊本藩也可以先試試營造九州島地方貿易圈,理論上薩摩藩的土地貧瘠出產不多,兩者恰好互補。

隨著生產能力和貿易的相互促進,估計熊本藩武士也不會抱著義大於利不放,真香定理是不可阻擋的。現在藩內被天保兇作搞的民生凋敝,有這麼好的農業基礎不先修復和提高農業發展,難怪小楠被K的一頭大包回家教書。

小南先生見多識廣、思維開放敏捷、影響很大,日後自己推動佐賀的時候也多拉熊本幾把,風起於青萍之末,民間經濟好了之後,自然會有貿易需求,交易多了自然就眼界開闊,到時公武合體也好,聯合倒幕也好,總比躺倒任嘲好。

見過小楠先生之後,按原來的計劃大家是準備在熊本遊玩幾天的。

熊本所在地古稱“火之國”,在熊本的東北方有世界上最大的重疊式活火山阿蘇山。阿蘇火山由五十多座火山噴發疊加而成,最大的五個火山口合稱“阿蘇五嶽”,由中嶽、高嶽、根子嶽、杆島嶽和烏帽子嶽組成,其中海拔592米的中嶽火山口一直沒有真正平息,平時白煙滾滾,在綠色高原和藍天之間顯得特別醒目。

阿蘇山形成於四次大規模火山,時間為27萬年前、14萬年前、12萬年前、9萬年。整個範圍包括東西之間十八公里、南北之間二十四公里,成橢圓形,在北端的大觀峰可以一覽全部阿蘇五嶽的火山錐,視角絕佳。

熊本的西部面向明海與八代海,其外海與東海相連,東部有九州山地,從山地流出白川、綠川以及被稱為扶桑三大激流之一的球磨川,其下游地區有八代平原,風景都很優美。

在後世的扶桑“名水百選”中,熊本附近有白川水源、池山水源、菊池水源和轟水源入選,因此熊本也有“名水之鄉”的美稱。

熊本的名勝古蹟有很多。

園林中最有名的是熊本細川家初代家主忠利建造的水前寺成趣園,設計取材於歌川廣重的浮世繪《東海道五十三次》,“東海道五十三次”是江戶時代從江戶到京都的五十三個官方驛站“本陣”的合稱,“成趣園”取名自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的詩句“園日涉以成趣”。

熊本城,別名杏城,與姬路城、名古屋城後世並稱為“扶桑三大名城”,是桃山時代加藤清正從1591年開始用了15年時間才在1606年完成的。城池氣勢豪壯,佔地周長12公里,以天然河流為城壕,壘巨石為城垣。在1625年,熊本城遭遇強烈地震,城內的火藥庫爆炸引發大火,城池遭到了巨大破壞。

1632年(寬永九年)細川家取代加藤家統領熊本藩,首代家主忠利花了超過十年的時間年才修復了熊本城。

熊本城的締造者加藤清正在內政上除了善於建城外還善於治理水利。他主持建造的水利工程最大的優點就是堅固、耐用。未來,有相當數量的水利設施在經歷了四百年的時間沖刷後依然為當地的百姓所利用。每當水災過後,有驚無險的當地百姓都會情不自禁的說:“這真是託了清正公的福啊!”但凡河堤決口,他們就會怒氣衝衝的質問政府官員:“為什麼清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正公造的堤歷經數百年都不倒,你們這些現代科技的玩意豈不是廢物嗎?”

熊本藩的著名自然景觀有菊池溪谷、球泉洞、草千里、黑川溫泉、杖立溫泉、赤水溫泉等,其中的球泉洞包含第一本洞和第二本洞,全長約4800米,是九州最長、扶桑第三長的溶洞,洞內棲息著形態各異的洞穴生物。

熊本後世的著名美食有馬刺料理、爐端料理(海鮮燒烤)、南關素面、団子汁(麵糰湯,類似嘎達湯)、陣太鼓(紅豆餡甜點,類似羊羹)、からし蓮根(辣味蓮根,類似藕盒)、いきなり団子(混合紅豆和蕃薯的甜點小吃,類似北方帶餡年糕)等。

特色手工藝品有陶瓷器小代燒、肥後象嵌(把金銀嵌進細微圖案裡的金屬類物品)、人吉清酒、柚子蜂蜜、阿蘇高菜(漬物)、朝鮮飴(軟糖)、燈心草疊敷(榻榻米)、宮原町的打火石(火鐮)。

但經過計算,時間不夠了,所以四人帶著小楠先生的介紹信直接上路去鹿兒島。

七天之後,直秀垂頭喪氣地站在伊藤茂右衛門的家門外,邊上站了三個學生不明所以。

原來直秀拿出橫井小楠的介紹信雖然順利地見到了伊藤茂右衛門,但話不投機,算不上談崩了也差不多了。

九州島這地方不大,知名的學者互相都有交情,就算沒見過面,老師和朋友什麼的都是儒學圈的,總能搭上關係。而且薩摩國和肥後國緊挨著,走動也算頻繁。

前面直秀一直順風順水,這次伊藤茂右衛門給了他一個大釘子。直秀規規矩矩地投書拜訪,沒想到還沒來得及商業互吹,伊藤茂右衛門就開始檢查直秀的學問。

在伊藤茂右衛門看來,你直秀一個毛頭小子,來我這遊學,挺好啊,我來考考你。一考之下,直秀原形畢露,他本來就沒啥儒學的底子,而且一直在補蘭學的課,儒學根本沒啥進步。

伊藤茂右衛門一看,你這不行啊,四書五經不熟也就罷了,《扶桑書紀》、《續扶桑紀》、《扶桑外史》、《古事記》、《古事記傳》、《本胡通鑑》、《新論》、《大扶桑史》、《扶桑政記》、《本朝通鑑》、《群書類叢》、《武家名目抄》、《比古婆衣》看過哪一本啊,直秀羞赧地說這些聽說過沒看過。

伊藤茂右衛門繼續問,“平日治何學?”,意思是平時讀什麼書啊?

直秀心說,“《江戶四十八手》聽過沒?”,直秀想說“ 《武士訓》、《武教小學》、《士道要論》”,但他怕伊藤先生追問他具體內容無法回答,他思考了一下,回答說平日研讀蘭學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因為薩摩的隔代藩主島津重豪(1745年—1833年)喜愛蘭學和重視教育,建立了藩校造士館(1773年)、醫學館(1773年)、明時館(1779年),明時館開始是天文臺和曆法研究機構,後來成為蘭學研究機構。所以薩摩藩士對蘭學也不陌生。

伊藤先生好生鬱悶,你一個蘭學學生到我一個陽明學者這裡拜訪,你是個傻子吧?但有小楠先生的介紹信,也不好發作,只好問“汝欲何為?”,你有啥目的啊,想幹啥?

“我透過學習,寫了兩本書《堀式農術》和《堀式稻田產鯉》,江川坦庵說寫的不錯。朱子說格物致知,陽明先生說隨物而格,那麼我是否是走在學習的正道上呢?”

直秀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簡單回答“小術而已”就可以,但其實不太好回答,為什麼呢?

因為儒學者一直推崇三代而治,推崇禮治、德治、仁治,推崇仁、義、忠、孝四種美德,認為只要大家都這麼做世界就會變好,會天下大治。可人在自然面前往往是渺小的,天災等自然災害也不斷出現,所以難免有人懷疑,光靠儒學能行麼?

儒學後來有了天人感應的說法,把儒學中的道德和自然界聯絡起來。但天人感應只是解釋了比較大的自然現象,那水往低處流、火能加熱食物這些隨處可見的自然現象怎麼解釋? 自然和人到底是什麼關係?

大儒朱熹提出理氣論,解釋說“理是事物的規律,氣是鑄成萬物的質料,天下萬物都是理和氣相統一的產物”。朱子學認為儒學的大道就是理,還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說法——按朱子學的說法“欲”是不符合天理的想法,在如何學習上,朱子學提出的方法窮理致知、反躬踐實和居敬。格物致知就是朱子學的觀點,這樣儒學就把自然界的萬物和人聯絡起來。

後來大儒王陽明“發明朱子未盡之意”,繼承陸九淵的“明心見性”、“心即是理”,創立了陽明心學,也稱“陸王心學”。

陽明心說提出“心即是理”,指的是理和心之間密不可分。在學習方法上,提出知

行合一,也贊同格物致知。

從大範圍講朱子學、陽明心學都是儒學,都推崇禮治、德治、仁治和儒家四美德。那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直秀支援的觀點是:

朱子學“認為人心之靈,莫不有知。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所以知和理相遇,就會格物致知,逐漸使知靠近天理。而在致知方面做的最好的就是儒學先賢,他們做到了“物格知至”,儒學的各種經典記載了這些最靠近天理的“良知”。

陽明心學認為人的思想也是天下之物,既然“天下之物,莫不有理”,那麼人的思想也包含“理”,所以研究自身的思想也能使知靠近天理,也就是他把“人心之靈,莫不有知”中朱子學的“知”又分成了“心”和“理”兩部分,“心”是什麼呢?就是人的思維活動,把“心”也看成“天下之物”,所以認為研究“心”也能致知,那麼每個人都有“心”都有思維活動都可以自我研究,於是得出結論“人人可以做聖人”。

“心學”肯定了個人的感性認識,認為個人的感性認識是良知——其實心學是認為有可能是良知,但心學弟子哪裡管那麼多,就自己把自己的認知定義為良知。我說的也是良知,反正朱子學也承認天理是最高的、遙不可及的,那你的良知和我的良知有啥區別?從儒學先賢的經典中你得來的理解就一定高於我從經典中得來的理解麼?我心學弟子不但“格物致知”我還“隨物而格”、“知行合一”,我還實踐我還反思,你這朱子學的門徒天天看書看傻了,能有什麼良知?因為心學鼓勵個人思想,所以心學大受歡迎、廣為流行。

但朱子學也好,心學也好,良知都集中到道德建設和治政上。還是沒解決“水往低處流、火能加熱食物這些隨處可見的自然現象怎麼解釋”的問題。朱子學和陽明學都支援格物,怎麼就不把自然科學也拉進儒學的範圍呢?

天保兇作中陽明學者大鹽平八郎起義檄文還是在說幕府沒搞好禮治、德治、仁治,但扶桑人口數量在最近一百年不再增長,禮治、德治、仁治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怎麼就不能正視自然科學呢?最起碼給個蘭學也是良知的評價也好啊,直秀對此一直很不滿意。

所以直秀問伊藤先生 “我透過學習,寫了兩本書《堀式農術》和《堀式稻田產鯉》,江川坦庵說寫的不錯。朱子說格物致知,陽明先生說隨物而格,那麼我是否是走在學習的正道上呢?”這句話就是問“我農學學的不錯,你心學學者怎麼看待我這種學者?”

這和直秀問小楠先生的問題一樣,當時直秀問的是“蘭學也是研究萬物之理的,那麼朱子儒學承認蘭學的學術地位麼?”

小楠先生當時耍滑頭擱置個這個問題,但小楠先生是儒學的特例,他是實用主義者,對蘭學不反對也不明顯表示支援,未來他提出“大凡以利及人,即是仁之用”,變向承認了蘭學。

直秀今天被奚落了半天——其實伊藤先生真沒奚落他,只是伊藤先生認為儒學重要,多問了幾個儒學的問題而已,直秀回答不上來覺得丟了面子,有點惱火,直秀覺得我學蘭學怎麼了,我蘭學學的好能幫助很多人,你覺得我沒學問,你心學是研究心致良知,我研究農學致良知,你憑啥看不起我?

所以直秀問伊藤先生“我透過學習,寫了兩本書《堀式農術》和《堀式稻田產鯉》,江川坦庵說寫的不錯。朱子說格物致知,陽明先生說隨物而格,那麼我是否是走在學習的正道上呢?”

伊藤先生大怒,覺得受到了冒犯,“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一揮手,就讓僕人把直秀他們趕出門外。

伊藤先生的回答是《論語?衛靈公》中孔子的話,意思是“憑藉聰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會喪失。”,你直秀蘭學學的再好也落不到好下場!

直秀出門被冷風一吹,才清醒過來,自己又不是萬人迷,那能人人都喜歡自己。何況自己拜訪的是陽明學者,人家問幾句儒學知識是本分,又沒問你"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是啥意思,這挺夠意思的了。

伊藤先生問自己幹嘛來的,自己錯誤理解成人家看不起自己,結果反問了一句,被人趕出來,真是失言失策。伊藤先生問自己幹嘛來的,如果回答“自己知道學問不行,希望伊藤先生推薦幾本書”,這不就拉上關係了麼?之後天天跑來向伊藤先生請教學問,到時不就順利結識大久保正助和西鄉隆永了麼, 自己這一衝動,不知會對未來造成什麼影響。

相關推薦:三國外掛系統海賊之黑伯爵混世農民之無雙奶爸我和白富美的荒野求生闢道立心穿成前任叔叔的掌心嬌網遊之最強傳說我真的是戰士飛越泡沫時代我家師父超兇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