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扶桑鏡夢->章節

第三十九章 公武一和決斷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文久三年(1863年)蜡月二十八日,將軍家茂不顧幕臣勸阻,毅然從江戶搭乘翔鶴丸上洛。

事後江戶謠言不斷,大家都說,這是後宮干政(真愛無敵)的結果,乃將軍受“御臺所”和宮勸誘所致。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可實際上,家茂並不是孤身上路的,有政事總裁慶永、老中板倉勝靜等重臣隨行不說,番組也帶了三千,因此,從有心人看來,這無疑是幕府上下協商後的結果。

但市井之間,卻依然對家茂“愛美人勝於江山”津津樂道,畢竟,這種說法才夠傳奇和聳人聽聞嘛。

但當時誰也沒想到的是,此次將軍上洛,這聳人聽聞的事件,還會一件接著一件發生,直到大家目不暇接、目瞪口呆為止:

將軍家茂二次上洛,是因為京都小朝廷廣發敕旨,邀請幕府和強力大名到京都參政,一起商量扶桑的出路。

自三國炮擊下關之後,明眼人都知道,立馬武力攘夷現在不現實,這才促成了八月十八日之變的發生,大家聯手把激進攘夷派的公卿和長州毛利家趕出了京都。

之後呢,武力攘夷派也熬不住了,以兩池田、蜂須賀和米澤上杉家為首,這些諸侯也紛紛回老家去也。

因此呢,將軍家茂、政事總裁慶永這次到京都,那是躊躇滿志的——非此即彼嘛,對手都自動趴下了,那不就該自家說的算了,這除了溫和攘夷,哪裡還有第二條路可走。

儘管兩人一到大坂,就收到朝廷新任命多位“參與”的訊息,但兩人卻沒太在意。

將軍後見一橋慶喜、京都守護松平容保,以及薩摩、土佐、宇和島三家老藩主島津齊彬、山內豐信和伊達宗城,這些人被任命為朝政“參與”,無非就是牽扯之計。

按兩人的規劃,扶桑以後的政局也是兼容幷蓄,因此儘管小朝廷先出手招攬人心,可畢竟也屬於殊途同歸,這有啥大不了的。

可事實證明,馬虎大意之後就是馬失前蹄式的驚喜。

一月二十一日,家茂、慶永參內,結果兜頭一瓢涼水,扶桑皇帝告訴他倆,公武合體嘛,朕想好了,就採取“公武一和決斷”好了。

啥叫“公武一和決斷”呢?

就是“參與”決斷制。

朝廷不是新設了“參與”官職麼,大事由“參與”們商議,然後上呈扶桑皇帝拍板,對於公武合體怎麼運作,就這麼定了。

我是誰,我在哪?

將軍家茂當時就懵了:

這不是鬧嘛,大政委與幕府,這是去年說好的,怎麼今年又變了?按“公武一和決斷”,幕府的位置不就沒了,那我到京都幹嘛來了?

但別人根本沒給他反對的機會,事情宣佈了,扶桑皇帝就一溜煙從簾子後面跑了!

這時呢,才有公卿跳出來詳細解釋,大樹樣啊,這個事情應該這麼看:

所謂“參與”呢,就是集思廣益,而人選嘛,其實還以幕府為主。

政事總裁慶永公呢,這次也在“參與”之列。

如今一共六個參與,慶喜公、慶永公、容保公就佔了一半,那朝廷還不是照樣依仗徵夷大將軍嘛,所以“公武一和決斷”,其實就是換個說法而已。

另外呢,這大政委與幕府,也沒變啊,日後的大令,還不是得由幕府釋出。

家茂一聽就怒了,這不是騙鬼麼:

這參與之職,如今是六個沒錯,可朝廷“攝關”統領“參與”,這擺明了四大天王有五個,欺負我不識數啊!

何況,慶喜“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當參與,不是只能扯幕府後腿嘛。

再說了,今天是六個,明天你高興了,再任命幾個,那還不是人多的一方說的算,這不就更扯淡了嘛。

將軍家茂、政事總裁慶永回到駐蹕之所,兩人越想越憤怒,準備明天上表、後天就回江戶——這朝廷搞突然襲擊,太

不當人子了!

可等第二天兩人一碰面,相對無語,誰也不提跑路的事情了,都準備再看一看再說。

這人怎麼能變化這麼大呢?

背後當然是有原因的。

家茂呢,他回來版著臉,老婆和宮能不問發生了啥事嘛。

一問之後,和宮大怒,當天晚上就闖入御所,找皇帝哥哥告狀去了:

家茂對她言聽計從,甚至連這次上洛都帶上了她,為此和很多幕臣鬧得幾乎不可開交,這和宮是知道的。

可如今,親親老公受了這麼大委屈,不都是聽了自己才搞到這般田地的麼,這能算輕易完嘛!

本來和宮帶人夜闖御所,家茂雖然沒攔著,可也沒抱啥希望——這麼大的事,扶桑皇帝能和自己一樣糊塗,讓和宮指手劃腳,這想想也不可能嘛。

可沒想到,等和宮半夜回來,居然還真有效果:

一個是扶桑皇帝給了敕旨。

皇帝哥哥表示,這事他是無辜的,就是被裹挾了,因此特意給了一道旨意,寫明這次公武合體大政依然委任幕府。

不過呢,因為被裹挾了嘛,他只能給一道私旨,沒印章沒公卿附署。

二一個嘛,則是家茂成了“公武一和決斷”的主角。

據和宮說,皇帝哥哥親口承諾,以後“參與”們的會議,由關白、家茂聯合主持;而且呢,“參與”的任授除拜,以後一律由家茂附署,也就是說,沒他簽字同意不行。

家茂對此表示了疑問:

“皇帝不是被裹挾了嘛,這承諾了也實行不下去了,那和沒承諾有啥兩樣?”

和宮大怒:

“你怎麼這麼多疑?

皇帝哥哥說了,公卿不答應,他就退位!”

將軍家茂連夜被吃了定心丸,所以他決定再等等看藥效如何。

而政事總裁慶永呢,他也沒逃掉吃藥丸的命運:

他和將軍後見慶永是徹底翻臉了,但京都守護容保,卻和他一直交情不錯。

容保也是連夜上門,說這事他事前不知道:

原以為“參與”就是個榮銜,沒想到有人藉此搞鬼。

因此懇請慶永給他幾天,他去找各方確認,一定給慶永一個說法。而且呢,如果最終慶永對結果不滿意,那容保也辭職不幹了,大家一起回江戶好了。

就這樣,“蛇無頭不行,鳥無翅而不飛”,家茂、慶永被穩下來後,幕臣也只好一起等等看。

果然,接下來幾天朝廷大亂,在扶桑皇帝以退位的威脅下,之前和宮轉達的幾條承諾,全都實現了。

而關白二條齊敬也親自登門賠罪,表示他也是被裹挾的:

如今帶頭挑事的幾個公卿已經被黜;

而且當年因促成和宮出嫁的四賢兩妃,亦然全部被赦免,不日將返回朝中,其中巖倉對嶽以後就是位高權重的大舍人頭,專門負責御所的大小雜務。

二條特意提前巖倉,是因為此人除了在和宮下嫁中出了大力,還在安政大獄中與幕府配合,屬於齊昭一系的死對頭,當年被罷免,據說慶喜在其中與有力焉。

因此呢,巖倉復出,就表示朝廷並沒有拉偏架,和如今日漸自成一派的將軍後見慶喜開始保持距離。

而且,親自上門的二條還表示,如果家茂、慶永還不滿意,他自己也可以辭官,關白換個兩人喜歡的人上來,那也不是不可以商量。

別看如今關白沒啥實權,但地位在那擺著呢,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因此,二條肯登門拜訪,甚至自己願意辭官,朝廷這臺階可就給足了。

同時呢,將軍後見慶喜也來低過頭:

他表示以前都是意氣用事,攘夷心切之下,這手段難免過激。

自己仔細考慮過了,還是公方樣和

慶永老成持重,扶桑如今風雨飄搖,實在經不起大折騰,因此他才痛改前非,在八月十八日之變中,支援容保趕走了激進攘夷派。

這“公武一和決斷”,他也是事前不知情,都是一群馬鹿公卿私底下搞出來的破事。

如果公方樣不滿意,決定回江戶的話,他堅決追隨。

而且呢,聽說大御所(家定)已經身體痊癒、更勝往昔,那他身上“將軍後見”的役職也沒必要保留,所幸這次在京都就免去好了,更顯幕府上下同心同德。

這大御所家定復出,是這次家茂上洛留的後手:

別看家茂人前一副萬事無憂的樣子,實際上今年他才十九歲,哪裡能一點不瞻前顧後。

因此呢,他在上洛之前,釋出了《殖產興業令》,還把老爹家定請出來監政。

慶喜所任的“將軍後見”,其職責就是輔助、監督將軍的,只不過之前家定以前號稱精力不濟,自願隱居不干涉幕政,所以慶喜才能坐上這個役職。

事實上,去年十二月上洛前,大御所家定復出監政,基本上就宣告慶喜喪失了將軍後見的權利,只不過,幕府還沒正式去除他的名位罷了。

因此,這次上洛之後,就遇到“公武一和決斷”的下馬威,家茂、慶永和隨行幕臣,對此都有所預計——魚死前還要蹦噠兩下,何況慶喜這個大活人。

如今慶喜和朝廷全部低頭,就這麼輕而易舉地就達到了上洛的目的,說實話,大家甚至都覺得有些難以置信,這跪的也太快了吧。

如今的“公武一和決斷”,在朝廷又釋出了“委大政於幕府”等措施後,反而更有利於江戶——說到底,幕府搞公武合體,還不是要藉助朝廷千年以來形成的聲望,如今終於得償所願。

至於外樣三大名做了“參與”,其實也也沒啥不好。

不說幕府私底下與之的勾搭,就說明面上,這舉扶桑一致,乃是當今的治政必需,因此,就算沒有薩摩、土佐、宇和島這三家,也得是其它幾家,到時找幾個不對路的,如尾張、備前那樣的,不是更鬧心。

真的,私底下將軍家茂、慶永和隨行幕臣議論,都覺得慶喜大大失策:

三“參與”選是薩摩、土佐、宇和島,這三家雖然也算齊昭一系,但如今亦然都轉向了溫和攘夷,因此,這不是睜眼瞎挑麼。

要選的話,尾張德川、備前播磨兩池田,這些都和慶喜關係密切,要選也是選這些人才是。

不過大家轉念一想,如今長州都轉投了江戶,這開了攘夷第一炮的都改變了立場,這八月十八日之變後,武力攘夷派見勢不妙就偃旗息鼓,又有啥可奇怪的!

估計慶喜就是和少壯公卿聯手一搏、背水一戰,結果自家不受訛詐,因此被一舉戳破了紙老虎。

肯定就是這麼回事,難道還存在別的答案麼,根本不可能的!

於是,在幾方預設下,“公武一和決斷”這場小小的風波就此過去了,將軍家茂也順勢留在了京都,和朝廷、諸侯一起聯合治政。

等二月二十日,朝廷改元,將“文久”改為“元治”之後,將軍家茂等人更是徹底放下心來。

元治一詞,出自“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九”為至陽之可變者,“用九”乃剛柔相濟之意,說白了,這就是朝廷給如今的執政策略背書,“武力攘夷太剛烈了,剛則易折,這策略還是要講的嘛。”

幕府一向主張“溫和攘夷,十年有期”,因此這新年號一出,在京幕臣的精神都為之一振:

從嘉永六年(1853年)算起,武力攘夷和溫和攘夷(開國)就鬥個不休,如今十多年過去總算有個結果了,扶桑終於有救了!

可這些人都沒料到,治政從來都少見一帆風順的,《殖產興業令》在幾個月內也不可能惠及全扶桑,早就在醞釀中的風暴,就等著一個恰當的時機發作了!

相關推薦:三國外掛系統海賊之黑伯爵混世農民之無雙奶爸我和白富美的荒野求生闢道立心穿成前任叔叔的掌心嬌網遊之最強傳說我真的是戰士飛越泡沫時代我家師父超兇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