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扶桑鏡夢->章節

第三十五章 東風起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英吉利代理公使尼爾,最近頗為困惱,關於下關炮事件如何善後,他怎麼也找不到一個穩妥的辦法。

於是,他將此事說給了前來拜訪的英人箱館知事,誰知道約翰.布萊恩一聽就笑了,處理此事的辦法很簡單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有何難,別忘了,您上面有人啊!”

尼爾聽後搖頭苦笑:

“阿禮國公使能幫我,你信我不信,再說他還沒回來呢。”

這話布萊恩懂,真要是純粹的代理公使,那要尼爾來扶桑幹嘛?

橫濱知事霍華德?瓦伊斯就在本地,瓦伊斯熟悉扶桑事務,讓他代理一段時間不就完了。

因此尼爾到此,就是要取阿禮國而代之的。

可算起來,阿禮國和尼爾一樣也是中華來扶桑的,阿禮國原本是松江知事,尼爾之前是公使館書記官,何苦鬧成這樣——之前布萊恩不願意和尼爾攪合,這也是原因之一。

但如今嘛,布萊恩既然已經在尼爾身上下注,那還有啥猶豫的,只要重重加碼,這樣才能各取所需:

幫直秀是順手,讓尼爾摘掉“代理”的帽子,等他坐穩了公使,那還不得感謝自己啊。

原來,布萊恩給自己圖謀的,是英吉利橫濱知事的位置。

這也是直秀能說服布萊恩的根本原因,“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你幫我、我幫你,這不挺好的嘛。

當然,尼爾本身也有便利條件——作為之前的書記官,他也是有跟腳的。

因此,布萊恩向其解釋:

“阿禮國公使呢,您就暫時別指望了。

可您還有老長官啊,為啥不能從這裡下手。”

對此,尼爾表示:

“我想到了啊。

可駐中華公使卜魯斯爵士的回信裡,只建議我‘慎重,務必不墜日不落帝國的威嚴’。

怎麼看,這也是建議強硬處理下關事件的意思啊。”

這是當局者迷啊,布萊恩真想現在就把乾股要回來麼——人家卜魯斯其實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您這猶猶豫豫的,不像是做大事的料子啊。

其實呢,從軍勢轉為外事官,尼爾還真是沒啥前途,最起碼他在扶桑的表現不佳:

如果直秀沒亂入,尼爾在扶桑代理公使,那是幹的一塌糊塗。

生麥事件(文久二年八月)發生後,善後事宜辦的拖拖拉拉,一直到文久三年(1863年)五月,尼爾才和幕府交涉完畢——收到了10萬英鎊的賠償金。

當時英人自己,包括橫濱知事瓦伊斯在內,很多人都對拖延不滿,認為應該採取更激勵的報復,甚至立馬在橫濱採取武力行動。

但尼爾把這些意見都壓下去了——別看他對幕府大喊大叫不止,但內裡卻是個溫和派。

接著呢,他帶戰船到鹿兒島,結果和島津家交涉也不順利。

而最終開打之後,居然還打成了爛賬,連旗艦的艦長都掛點了,最終英人不勝而退。

事後,米人幸災樂禍的報道:

“透過這場戰爭,西方人應該學習的東西是,不應該小看扶桑。

他們勇敢且擅長西式的武器和戰術,很難讓他們投降。

儘管英吉利來勢洶洶,但未能挫敗扶桑的勇猛”。

更關鍵的關鍵是,英人自己的輿論也不站在尼爾一邊:

“既然收到了鉅額賠償,何必多事。

更關鍵的是,居然還沒打贏。

這是啥鬼操作啊。”

其實尼爾也很冤,當時他委託水軍提督全面負責軍勢,在開戰一事上,他也是被裹挾的!

當然了,著名的翻譯家福沢諭吉,他在其中也貢獻不小:

據說福沢把英人的要求,從交出“兇手(動手的人)”,翻譯成了交出“首犯”。

可首犯能是誰啊?

這麼大的帽子,那只能是當時薩摩藩隊伍裡的地位最高者,也就是島津久光。

而久光是藩主的親爹,又把持了藩內大權,他能把自己交出去?!

因此兩邊最終談崩了,只能開打。

至於福沢諭吉是不是故意的,這就是千古謎團了。

因為這些胡搞亂搞,後來等阿禮國回到扶桑,尼爾就只能自動滾蛋了。

如今嘛,直秀的小手猛撈,這尼爾的結局自然大有不同:

生麥事件根本沒發生,所以尼爾根本沒有拖延的機會,因此也沒激起屬下的普遍不滿;

而下關事件雖然發生了,但受直秀慫恿,布萊恩不是屁顛屁顛地跑來幫忙了嘛。

布萊恩給尼爾出鬼主意:

“駐中華公使卜魯斯爵士的回信裡, ‘慎重,務必不墜日不落帝國的威嚴’,這是好事啊。

這口氣這麼硬朗,不是要您採用強硬手段,而是明確表達了對您對支援!”

尼爾點頭,說本來我也怎麼想。

滿腹的吐槽都到了嘴邊,可想到橫濱知事的寶座,布萊恩又生生忍住了。

他接著給尼爾分析:

今年是啥年頭啊,這處理必須堅決果斷,無論如何,不能再拖下去了!

原來,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英吉利從佛蘭西手中奪取了兩塊要地——北米的魁北克和英吉利帝國未來的明珠“天竺”。

從此,英吉利開始自稱“日不落帝國”。

而今年是1863年,是整整百年的紀念日,所以下關炮擊事件要儘快完結才好——感著獻禮麼,懂?

當然,算算日子,這再快資訊今年也回不到英人本土了。

可晚到總比不到強啊。

尼爾表示,寶寶不說但寶寶很委屈:

“這些我都知道啊。

可目前本土不是推行‘小英吉利策略’嘛,這萬一採用強硬姿態,把幕府逼急了,要大打出手不就坐蠟了?”

“江戶想動手?”

尼爾搖頭,小慄忠順等人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個態度是明確的。

布萊恩差點被氣暈了,代理公使大人,您老到底是啥意思啊!

“您想讓交涉破裂,然後打到底?”

“不想,就是佛蘭西人鼓譟不已,有些咱們自己人,也指望著大咬一口好升官發財。”

談到這時,布萊恩總算搞明白了,原來尼爾是抓到了熊尾巴,騎虎難下,而他自己是傾向和談解決的。

這不就好辦了嗎。

關於佛人,布萊恩給尼爾講了個故事,亞羅號之戰結束後,外界是這麼評價英、佛、米、魯四國的:

四個人去搶果園,其中兩人比較傻,費勁巴拉地爬到果樹上採摘。而剩下的兩個則站在地上,一邊放風,一邊站在地上等果子掉下來。

當果園主人趕過來的時候,地上的兩人拉住了他,讓他冷靜。

結局嘛,果園主人終於和爬樹的兩人大打出手,但卻處於下風。最終只好看著三個拿到果子的強盜揚長而去。

“還有一個放風的強盜呢?”尼爾問。

因為他貪心不足,拿了水果還想搶別人的房子,結果被果園主人和原本的同夥教訓了一頓,所得寥寥。

尼爾一聽就懂了,這不是說亞羅號之戰的四國嘛:

英、佛是與中華開戰的,保持中立的米、魯,就是那倆放風蹭便宜的。

後來魯人起了貪心,圖謀中華土地,結果在遠東的璦琿之戰中慘敗不說,還引起了英吉利的警惕。最終,在英人的干預下,除了商業利益外,魯人只得到了微不足道的賠償。

故事是好故事,不過這和下關炮擊事件有啥關係?

懂了,尼爾轉念一想,他就明白布萊恩的意思了:

這三國炮擊下關,其實也涉及了四家,英、佛、米、蘭——只是蘭國勢弱,沒有戰艦出場。

而這次事件,本來是佛、米上樹摘果子,英吉利、蘭國坐享其成。

可因為佛、米沒佔到便宜,最後英人出手才擺平此事。

問題是,人家幕府早早地把最大份的果子送給了英吉利。

小慄忠順出使,又是買戰船、機械,又是承諾特殊商業利益,這麼看來,英人出手完全沒必要嘛。

就算能搞到一些賠款、一些商業利益,可實際上,果子就那麼多,英人相當於把自己多佔的那份也拿出來分享,實在是冤大頭之極!

當然,要是能搶更多,那這個邏輯就不成立了。

可如今在橫濱警戒的扶桑兵馬,是曾經兩次大敗魯人的北地兵,裝備之好、素質之高,為尼爾等人所未見——和以往的對手比。

如果扶桑的幕府還能拿出這樣的兵馬,不說一萬,就是八千、五千,那也不是四國在扶桑的現在力量所能平推的。

而且下關也不是沒登岸,擊垮了不知所謂的毛利家正規兵馬後,那些神出鬼沒的冷槍手,讓大家吃了很大苦頭。一半以上的傷亡,都是這些鬼鬼祟祟的老鼠幹的。可問題是,大家還真拿這些不敢正面決鬥的膽小鬼沒啥好辦法。

目前四國的訛詐不成,與幕府談成拉鋸戰,軍勢方面的考慮是重要因素——要想達成原定目標,這不往扶桑增派人馬是不行的!

而大舉增派人

馬,明顯和“小英吉利策略”本小利大的原則衝突。

這個,其實就是尼爾對此事猶豫不決的重要原因。

如今換成故事比喻,那就更清楚了。

因此,佛蘭西人的鼓譟,從分果子多少這個角度上,尼爾就應該壓制才是——明顯幕府更親近英吉利啊。

“可如今公館有些人,也甚是頑固,鼓譟不能讓步。”

布萊恩一聽,這尼爾其實已經下定決心了,可還有擔心:

緩和處置,他怕擋了屬下升官發財的機會,到時引起眾怒,他的代理公使還是不能轉正——就算當上了,那上下離心,也不是啥好事。

不過這事簡單,“獻金”可不是啥扶桑特色,英國也有啊。

對此尼爾一拍大腿,連連表示“失誤、失誤”:

這賠款是公對公的,真能落到個人手裡多少不好說。可幕府的獻金,那是百分百屬於個人的!

就是操作上,有點麻煩,容易留下手尾。

不過,他抬頭看了看布萊恩,這事他自己不好辦,可對有洋行、銀行在扶桑的布萊恩來說,哪還不是so easy。

隨便搞個名目,如販賣生絲、放貸啥的,沒多久就洗白了。

於是呢,等尼爾想明白了,這下關炮擊的處理就基本暢通無阻了:

其實,前面在幕府的努力下,米人、蘭國已經鬆動了。

加上實力最強的英人代表尼爾倒戈,佛國公使貝爾庫特獨力難支,只好也跟著讓步——再說了,走布萊恩渠道的獻金都到手了,這不讓步也不好意思不是。

在直秀拜訪小慄忠順前,三國炮擊下關的最新協商成果是:

或者賠償20萬英鎊,或者兵庫立即開埠。

可洋人鬆口了,這回輪到幕府拿捏起來:

幕府是不敢開埠兵庫的,怕的是引起攘夷人士的大肆攻擊,因此傾向於掏錢買平安。

可賠款二十萬英鎊,加上五萬不顯示在賬目上的獻金,這可是差不多一百零四萬枚萬延小判金!

而長州派來的代表高杉春風,他表示長州一時拿不出這麼多,其中的大部分,都得請幕府先墊上。

可誰家的錢是大風刮來的,幕府也……

其實幕府賬上還真有一筆錢,不過這是當年和咸亨洋行做密貿易攢下的,最早的經手人就是小慄忠順。

以金易銀到現在還是機密不說,這些錢更是幕府中興的希望,上從將軍家茂、政事總裁慶永,下至知道此事的大目付等幕臣,對這筆錢看得如同命根~子一樣。

因此,在直秀上門前,交涉四人組的考慮是分期付款:

除了必須儘快支付的獻金,剩下的二十萬英鎊,準備分四期支付,也就是每六個月賠付五萬,善後簽約的時候就支付首期,一年半付清。

可長州還是不肯答應,繼續懇請幕府墊付。

這毛利家主慶親和兒子定廣,兩人當起了縮頭烏龜,而派到江戶的高杉春風,他就只能硬挺:

獻金五萬加上首期五萬,一共十萬英鎊,摺合萬延小判金四十一萬有餘。

這筆錢長州只能湊出二十多萬,剩下的二十萬,只能請幕府墊付。

而且呢,一年半之內,長州是無論如何也掏不出全部賠款,後面的,估計還得是幕府兜底。

最後把高杉逼急了,他拿出刀來——不是翻臉,是準備刨腹謝罪!

考慮到長州並非“要錢不要命”,而是確實沒錢,對此幕府也無計可施。

因此,與洋人的交涉就這樣卡住了,洋人讓步了,可幕府卻不願意替長州掏錢。

而如今直秀登門小慄家,就是來當這個冤大頭的。

直秀考慮的是, 只要炮擊下關一事得到解決,文久革新就能繼續大刀闊斧地推進:

一嘛,洋人不鬧了,這就去除了幕府的後顧之憂;

二嘛,如果結局能相對完美,那就能側面證明,小慄忠順推動的西化改革是有道理的。

在前面的交涉中,小慄大顯了身手,如果事情平安落地,最起碼能證明人家有能力不是。而如果小慄有能力,那他說的話,不就有道理了麼。

況且,《扶桑殖產興業建白》經過十個月的發酵,也到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地步,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說法,這次要出了岔子,以後可就更難收拾了。

不過呢,雖說“借錢的是大爺”,可讓直秀頭疼的是,錢還沒給出去,小慄的架子就端起來了:

“長州的借款,關本大爺何事。你要上杆子出錢,該去找高杉春風啊!”

相關推薦:三國外掛系統海賊之黑伯爵混世農民之無雙奶爸我和白富美的荒野求生闢道立心穿成前任叔叔的掌心嬌網遊之最強傳說我真的是戰士飛越泡沫時代我家師父超兇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