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扶桑鏡夢->章節

第七章 北地的盤算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作為白主松平家的筆頭家老,直秀有家祿萬石,身上還掛著一個官位——從五位下安房守,可要參預幕政啊,如今還是老貓嗅鹹魚,嗅香、嗅香(休想)啊。

因此,他只能透過操縱或者慫恿他人來達到目的。

但“不謀全域性者不足以謀一域”,這扶桑全域性如今是怎麼演變的,這個總要搞清楚先。

根據北地眾人的分析,如今這文久二年(1862年)的時局動蕩,既可以說是幕府自作自受,也可以說是形勢如此以致大勢難違。

說幕府自作自受呢,源自其應對不當:

雖然自嘉永六年(1853年)黑船第一次來訪起,德川本家對外表現軟弱,就引起了民間和諸多諸侯的不滿,但直到安政五年(1858年)六月,這種不滿更類似於抱怨,“怎麼就不聽我的呢”。

說實話,這種抱怨也就是痛快一下嘴皮子,根本不敢也不會與幕府權威直接對立——當然了,攘夷旗幟齊昭是當面噴人的,但他當時也是噴完就算了,就算搞點小動作,那也屬於普通政爭的範圍。

可當年六月,扶桑與米人簽署了正式的通商約書,這件事將爭鬥升級了。

其實籤就籤了,當時整個扶桑對開埠的後果還沒啥深刻認識,都是假設、假如而已。

可當時的幕府執政 “大老”井伊,千不該萬不該,他不應該獨走——好歹你和大家打聲招呼啊,這面上過的去,也許後來的形勢就會緩和的多。

但這也屬於事後諸葛亮,就齊昭那個犟脾氣,不見棺材不掉淚,甚至可能見了更來勁,所以商量估計也沒啥用。

可治政的大部分奧妙就在於巧妙的妥協,這大老井伊先冒險掀了座卓飯臺,好麼,反正扶桑是分餐制,你掀了我的,那我——我就算了。

當時井伊處分了齊昭一系,齊昭等人也暫時忍了,本來事情可以到此為止,然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看熱鬧的不嫌事大,京都小朝廷當年八月一封戊午密敕,就把火拱起來了。

按理說,井伊要是個穩重老成的,那就置之一笑即可——“不可開無謀之兵端以亡人壽”,你老對別人說這個,可怎麼輪到自己就忘了呢。

要不怎麼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呢,這自知、自制,天資神授的有,但少見啊,大部分都還得慢慢磨。

其實,井伊直弼以前是個富貴閒人——這是他自己說的,直到弘化3年(1846年),當時的彥根家主,直弼的哥哥直亮絕裔,他才被立為世子,嘉永三年(1850年)直亮過世,直弼才得以繼承家主之位。

井伊家在德川幕府成立前就是大名,向來被稱為“譜代中的譜代”,被視為譜代大名之首,就算在譜代四名家“井伊、酒井、土井、堀田”裡面,那也是傲視群雄的。

就拿幕府名義最高的役職“大老”來說吧,在直弼之前,十一任大老裡面,井伊家佔了六任,而且第一任和最近四任,那都是出自井伊家——啥叫豪橫,這就是豪橫。

舉個例子好了。

國友一貫齋(生卒1778年—1840年),就是和巖橋善兵衛齊名的那位神匠,此人是製造出扶桑第一把實用氣槍,反射天文望遠鏡、玉石燈(下層水上層油的燈)、懷裡筆(簡易自來水毛筆)、強力弩、神鏡(反射所成的影象就是銅鏡背面的紋樣的鏡子)和“町間見積遠眼鏡”(測距儀)的那位。

文化八年(1811年),彥根藩井伊家要求國友村製造200匁目玉筒(大炮),但是村年寄們認為這次訂購沒有幕府的批准,所以沒有開工。此事惹怒了彥根藩,取消了一切與國友鍛冶的訂單。由於地處彥根藩轄境內,這次衝突無疑是國友村史無前例的大危機。

國友村作為幕府直管的鍛冶之地,為了繼續生存,把官司打到了江戶。可文化十四年(1817年),這件事卻以國友村的兩個年寄被懲罰而收場。

從此之後,國友村一蹶不振,基本上就算廢了——井伊家不依不饒,繼續找茬啊。

這井伊家大模大樣地私購軍國利器,被人揭露之後還啥事沒有,這說不橫都沒人信啊!

家風如此,井伊又是半路出家的掌舵人,那後面的剛愎自用也就可以解釋了。

安政五年(

1858年)九月到安政六年八月,他主導發起的戊午之難,從齊昭一系的強力攘夷派到朝廷公卿開始,再擴充套件到開國派、調和派,幾乎將政敵一掃而空。

到後來,井伊自己也有些後悔了,開始和各方修補關係,但甜棗還沒送完,安政三年(1860年)三月,這位就被以水戶為主的各家浪士刺死。

他死了,小朝廷立馬改元,“安政”變“文久”,說是因為江戶城火災等事件,取《後漢書?馬融傳》裡“豐千億之子孫,歷萬載而永延”之吉句,以求上天和諸神垂憐護佑,可誰不知道,這是皇室和公卿的慶賀,“井伊這個禍害可死了,以後的日子好過了!”

但好事多磨啊,井伊是死了,可登場的卻不是尊王的齊昭一系——調和派捲土重來了,你說這事搞的。

但直秀等人說“幕府自作自受呢,源自其應對不當”,除了有井伊的鍋,這調和派也跑不了。

調和嘛,左右逢源而已,但這事幹不好的話,就會變成“左右受氣”。

久世、安藤等老中,不能說沒有實力——沒實力也幹不了兩年,但問題是,這能力不夠啊。

安政六年六月(1859年7月)起,長崎、神奈川(橫濱)、箱館對外開埠,然後物價沸騰、民不聊生。

而萬延鑄幣(1860年)、發行一當四銅錢(1861年),這兩手只顧著救幕府自己,算是徹底把人品敗光了——是,對各家有些手當金補貼,可“杯水難救車薪”,何況大頭還不是被江戶摟走了。

而五品江戶回令(1860年),這統購統銷的費勁折騰,到了也沒根本解決物品短缺、物價上漲的問題。

所以嘛,幹不了就別幹,久世、安藤一系下臺可以說是眾望所歸。

最終,兩人落到文久二年(1862年)幾乎人人喊打的局面——齊昭一系的強力攘夷派、井伊背後的佐幕強硬派、京都的小朝廷、渾水摸魚的強藩和希冀自救的諸侯、旗本,都覺得不滿意啊。

但直秀也想過,這其實也不能完全算幕府自作自受,形勢如此、大勢難違啊:

這農業國對外通商,還沒有啥有力控制措施,這工業品,哪怕是初級工業品大量湧入,咔嚓咔嚓的大剪刀揮舞起來,就算神仙他也該跪也得跪啊,何況是久世、安藤等凡人。

打不過、受不起,這窩囊罪,扶桑才嘗了幾口啊,往後日子還長著呢。

北地倒是有一種聲音,以堀利熙和江川英敏為首,這些人知道公武合體就是扯淡,因此要求“盡起北地之兵而勤幕府”,起初聲勢還頗為浩大。

但這可拉倒吧!

截止1861年底,箱館奉行所領民13萬餘人,雖然因為移民較多所以青壯年比例頗高,倒是可以拉出1萬人馬來,靠著軍械犀利加上福利好,橫掃扶桑還真有可能。

但先別說北地的日子過不過了,這是兵多兵少的事麼!

直秀亂入以來,幕府的實力比原本強了幾倍,可不也是不敢以武力懾服對手嘛,這經濟問題不解決,開始打贏了後面不還是照樣處處有人反對,完全無用啊。

而且人心所向,這說起來虛,實際上威力卻很大,除非爽完了就拉倒,不然的話,要想改天換地,那就得認——大部分人覺得應當如此,那就別對著幹,最起碼別公開對著幹,要不然費力不討好啊。

直秀在今年年初出發前,就怕他不在了,萬一有事北地群龍無首來個大暴走,因此早就做了預案。

所以堀利熙和英敏當時就被壓住了,而原因則在於贊畫人員推演:

北地以1:2計算實力,也就是北地和盟友的1可以抵別人的2。

當然了,好多人不服,認為算少了,就算不能1:10,那1:5也不為過。但直秀等人認為綜合實力不能這麼算,北地人口不超過40萬,那產能和體系就過於脆弱,對盟友的支援就不夠,因此1:2還是比較合理的——至於過了40萬,到那時再說。

根據這個比例,本地有三步走的計劃。

只有北地和鐵桿盟友的人口佔到了七分之一,也就是四百萬,這時候,北地才能公開跳出來,那時就可以指手劃腳了,說話嘛則自然有人聽、有人重視;

至於想左右局勢,這個要求可就高了,扶桑人

口是兩千六百萬往上,至少得有七百萬,也就是四分之一,這才能開始和所有對手正面扳手腕——以一抵二嘛,者四分之一就是一半,估計另外的四分之一不敢動,那就是一半對一半,有啥好怕的;

但如果想完成終極奧義,也就是“號令天下莫敢不從”,這至少要有三分天下的實力,也就是連盟軍加起來,至少要有九百萬的人口。

這個結論出來後,當時大家都笑噴了:

雖然是在談正事,但可這太好笑了,七百萬、九百萬,這不就是北地加上幕府御領的實力嘛!

根據扶桑的表高,幕府御領是680萬石左右,其中260萬石是家臣旗本的領地;而親藩大概有260萬石左右,譜代大名佔670萬餘石,其餘外樣大名約千萬石。

怎麼算的話,居然堀利熙和江川英敏是對的——因為“盡起北地之兵而勤幕府”,之後北地和幕府加起來,人口恰好能達到700萬這個門檻,如果再拉攏一些鐵桿,那900萬很是輕鬆。

而直秀根據推演,居然說這“勤幕府”一事不可行,這現場打臉能不好笑嘛。

當時直秀自己也樂了,擦了眼淚他才解釋:

幕府御領如果能如臂使指,今天我們還談啥勤幕府啊!

不說自家箱館奉行所自行其是這事,文久年(1860年)扶桑的一揆發生43起,根據北地的統計,萬延元年的數目更是居然有50多次。

雖然大半不是在幕府領地,可一少半在也不行啊,這御領700萬,如今願意跟著幕府走的,或者連不反對的算上,有一半沒有?

直秀這個提問一出,大家都默然了。

為啥呢?

因為問都太好了!

箱館的移民,最早是穢多和非人,正經百姓、町民來得很少。

可如今,肯來本地投靠的,已經都是各家的良民了,原本不能繼承家業的次子、三子不說,“水吞”、“小前”等僱農也不談,連原本是本百姓這種有地的也開始多了起來。

原來,開港之後物價沸騰,富者愈富是不是真的不知道,但貧者愈貧是確鑿無疑的,幕府和各家諸侯都開始對民間加大搜刮力度,就這麼短短的兩年多,連有地的“本百姓”也扛不住了,破家納賦的比比皆是,不然攘夷的聲勢能這麼大嘛——活不下去了,不鬧不行了。

所以,御領的領民和幕府一條心的,嘿嘿,不能說沒有,但真心擁戴的,少而又少,否則幕府也不會對小朝廷步步退讓了——真是萬無一失的話,那為嘛不動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以啊,北地和幕府加起來700萬領民,這個真不能這麼算,所以勤幕府這個提議,完全無用。

那北地一系的算盤是怎麼打的呢?

扶桑依然是幕藩體制,但如今又混進了京都小朝廷。

這公卿皇室嘛,直秀一系都是實幹的,天然對這些不事稼穡的看不上眼,因此連勾搭都懶得勾搭。

而幕藩裡的藩,是諸侯各家,這個勾搭起來,一家家的下來成本太高了,見效也慢,雖然北地一直在做,可哪有幕府這塊大餅吸引人啊。

但幕府的架構是,譜代大名擔任的老中指引方向、旗本掌握實權,裡面姻親、派系複雜,如今公武合體在即,這親藩、外樣大名又來插一腳,堪稱亂的一比。

不過有句話說的好,“群龍無首,天下大吉”,趁著這如許多的勢力內鬥不休,直秀等人盡可勾結連環,等這些人鬥累了、鬥厭了,想幹正事了,那積蓄好實力的北地自然可以應時而起。

所以嘛,如今還是應時而動的階段,也就是湊八百萬石鐵桿的階段——贊畫人員認為,八百萬石的領地,大概有八百多萬人,按一半算,四百萬人還是可以爭取的,那這樣就能達到北地公開跳出來指手劃腳的門檻。

而直秀救老中首座久世、推動備後福山家石川文兵衛到處勾連,都是為了達成這個小目標。

但“你有你的盤算,我有我的打算”,這各家的計劃難免衝撞,因此,文久二年(1862年)六月七日到達江戶的朝廷敕使,左衛門督大原重德,這位就遇到了大麻煩:

敕旨裡有“三事之策”,可如今還沒宣佈,就有一件就已經黃了,這可怎麼辦?

相關推薦:三國外掛系統海賊之黑伯爵混世農民之無雙奶爸我和白富美的荒野求生闢道立心穿成前任叔叔的掌心嬌網遊之最強傳說我真的是戰士飛越泡沫時代我家師父超兇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