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扶桑鏡夢->章節

第二章 鋒芒初試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文久二年(1862年)二月,以南樺太立國為始,直秀勢力開始介入幕政。

在這之前,如果不考慮咸亨洋行的話,北地對幕政的影響是被動地,雖然穩定了蝦夷地、遏制了魯西亞南侵,順便減輕了幕府對北地的投入,但總體上是閉上嘴默默幹活。

而在此期間,就算預示過地震、暗示過疫病流行,但直秀一系還是挺老實的,從未對北地之外有過任何建白——也就是說,北地重未公開表明過自己的治政立場。

苟神為王道,本來直秀一系還想繼續悶聲發大財,但四月十一日,老中安藤信行被罷免,接著物議矛頭直接指向老中首席久世,這個直秀可忍不了:

德川幕府的內部正式分裂起於調和派的失勢,也就是安政四年(1857年)阿部正弘的退隱。現如今,好不容易又有個調和派久世當了首座,怎麼滴,也要迫使其辭官,這難道要趕盡殺絕不成?

“治大國如烹小鮮”,也就是別老瞎折騰,這治小國的道理也是一樣,如果沒把握,就別輕易把有限的可憐元氣都弄沒了——當然了,執政者死不悔改或者妄自尊大另說,那樣的禍害還是早點搞下去為好。

因此,早就定下保全久世之計的直秀,開始了他的表演:

首先是,兒子福太郎成了國主大名,這樣的優勢不能不用,因此直秀立即派人送信求救。

說起來,這做人啊,建議最好要公私分明,哪怕是父子也是一樣。

如今福太郎做了田安家的養子,名字也成了松平茂敏,所以,茂敏是國主、直秀是家老,這君臣之份已定——雖然直秀最後還是要推翻這個,但現在“在那個山唱那首歌”,在沒實力掀桌子前,現有規則還是要遵守的。

雖然白主松平家上上下下都是直秀一系的老人,但你不管不顧地就讓福太郎依計行事,這麼粗暴,父子之間也不行啊——哪怕是實力使然,但豎的好吃、橫的難嚥,多少最終的翻臉都是從一件件小不滿積累出來的,這樣的前車之鑑不可不防啊。

再說了,這人格獨立是直秀一系的根基所在,輪到自己兒子那也得遵守啊,否則不是自毀根基了麼——多少亂入的前輩嘴上喊平權、進步,可遇到大事就自己一言而決之,這份英明神武、百神護佑,直秀覺得“自己沒那個命,輪也輪不到我啊”。

於是,直秀寫好了信,就讓自家的快船趕緊出發。

說起來好笑,儘管在直秀亂入後如今航運業有了明顯發展,但為了防止有人藉此突襲江戶,幕府依然禁止遠途客船直接到江戶:

遠途的西國大名,要在大坂下船,然後走東海道經陸路到江戶;

而東國大名,也要經五條街道到江戶,直接坐船來是不行的。

高高在上的大名尚且如此,那普通的武士、小民自然更不敢逾越,所以大家往來江戶都得腿著。

與之相比的是,西洋人每次到江戶都是坐船,對此幕府反而不敢阻擋。

但這種奇葩、扭曲的規定,也不是沒有漏洞可鑽:

一是客船不行但貨船可以啊,我隨船壓個貨怎麼啦;

二嘛,則是內外有別,諸侯必須走陸路,而幕府自己人找個公幹的名義,說有要事在身,也就被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過了——當然了,檢查還是要

做的,帶大兵是萬萬不行的,人家浦賀奉行所就是專門幹這個的。

以前的白主、箱館時期,大家都是以上面兩條搪塞直航江戶,鑑於蝦夷地確實遙遠,幕府對此也沒怎麼嚴查。

這次直秀送信回白主,依然是以貨船的名義,結果二十天後,直秀接到國主兒子的回信,“如你所願,放手大幹一場吧。”

此時亦然是文久二年(1862年)五月上旬,結果松平茂敏的奏摺一經直秀呈上,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按理說,這封上表不應該有如此大的威力:

雖然福太郎做的是御三卿田安家的養子,但封國南蝦夷地的時候,對外卻稱作“松平茂敏”,而不是苗字“田安”,這代表其為德川分支,因此並沒有田安家的繼承權——也就是說,哪怕田安家主慶賴和兒子都死了,福太郎也沒資格繼承田安家。

因此,松平茂敏作為新任國主,雖然是當紅的炸子雞,但其實也就那樣,上個表可以,但想要幕府重視,那就真是自己想多了。

但問題是,茂敏這封經直秀轉呈的奏章實在是太勁爆了,涉及到了幕府大勢之所在,這不關注不行!

奏章裡到底說了些啥呢?

其實也沒說什麼,就是茂敏裝傻充愣提出了小問題,然後問幕府我該怎麼辦。

而問題確實很簡單,就是有關年貢的問題。

按理說,作為正式的諸侯,又不是御領,南蝦夷地是不用給幕府納年貢的。

可大御所家定促成此事可不是為了捨己助人,尚公主使崛家立國成大名,這拉攏之餘自然也是有條件的,其中一條就是白主松平家十年內每年要獻金三萬,其中包括其代管的北蝦夷地北部的年貢。

白主松平家自身的領地,包括了北蝦夷地南部的“南樺太國”、蝦夷地北部的“宗谷”、“紋別”、“根室”及雲霧四島,加上代管的蝦夷地北部,恰好將魯西亞領地和箱館奉行所完全隔開——其實,這就是幕府給崛家的定位,“好好幹,別的不用管,全力提防魯人即可!”

而表高呢,最早的白主奉行所表高是三萬,如今定的石高接近翻倍,不算代管的北樺太八千石,其它領地總計定為五萬石。

要不怎麼說“別當別人是傻子呢”,根據直秀一系1861年底的統計,如今白主松平家的領民人數恰好是五萬有餘,要不是直秀確信,“這幾年焦頭爛額的幕府沒精力做深入調查”,他都要懷疑自家人裡有內鬼了!

每年獻金三萬,按自領五萬石、代管八千石算,比例恰好接近五公五民,要不說幕府這算盤打的精呢——你崛家有本事儘管折騰,反正幕府不吃虧;而且約定獻金以十年為限,也不算吃幹抹淨,十年之後崛家自然海闊天空,雙方並沒因此傷了和氣。

可反過來想,直秀一系是花錢洗白,過去私底下的一切膽大妄為就此揭過,也不用再日夜提防,因此也不算吃虧。

當然了,大御所家定和島津家主打的是拉攏直秀的主意,而執政老中久世、安藤是順水推舟、過路拔毛,但參預此事的各方卻沒想過,這開閘放虎影響無窮啊。

可不,如今白主松平家就開始搞事了,當然獻金是密約不能拿到臺面上說,可代管的八千石北樺太領地的年貢有文章可做啊:

“臣愚鈍,

代管地之年貢如何計算,還請示下。”

這句話初看起來沒啥,但中樞都是聰明人,這言外之意能不懂麼!

這請教年貢比例是假,其實是吐糟如今公武之間的不和,這萬般心思都在於第一個字“臣”上。

為什麼這麼說呢?

原因在於,名義上徵夷大將軍只是代皇室執掌大政,因此皇室才是正朔,這松平茂敏既然成了國主,這諸侯就不能向將軍稱臣。

但問題是,茂敏這麼稱臣也沒錯,為啥呢?

當然是因為茂敏的國主之位不清不楚了。

原來,二月初的大評定上,公方樣家定許可南樺太立國,可至今茂敏的朝廷官職還沒批下來!

自德川家開幕以來,這諸家大名的朝廷官職都不是京都小朝廷封的,而是幕府上奏申請的。這程式一般是,江戶給京都上表“請議某某為某官”,然後小朝廷連模樣也不裝就自然批准,甚至連旨意也是直接頒佈給幕府的,反正從始到終,大名和小朝廷之間都沒有任何直接聯絡。

二百多年了,大家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了。

因此,二月經歷了家茂與和宮的盛大緣結儀式後,茂敏就申請就國,當時新任公方樣家茂和諸位老中都意識到不妥,認為其早點安頓領地是理所應當的,於是就準了。

可直到現在松平茂敏的奏章呈上,大家這才發現,這將近三個月了,而小朝廷愣是沒給茂敏官職,這不是鬧嘛!

如果松平茂敏沒有官職在身,那他憑啥當國主啊,這不,“臣”字一出,樂子不就來了——至於年貢,這是年貢多少的事嗎?得等朝廷封官的旨意下來,幕府才能正式給茂敏下令交多少,不然人家拿啥名義去代管領地啊。

因此松平茂敏看著是問如何交年貢,其實是在問,“發生了啥情況,怎麼幕府的決定被小朝廷卡住了?”

因此這“臣”字一出,實在是刺眼之極!

自新任將軍家茂與和宮二月成親以來,幕臣無不歡欣鼓舞,大家都認為,“如今公武之間芥蒂全消,以後的局勢自然大好”,但茂敏這封奏章上來,好比兜頭一盆涼水,大家都懵了,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幹啥?

等清醒過來,大家這才發現,一直以來公武合體的說法就僅僅是個說法,對此朝廷和幕府重未昭示天下,至於怎麼個合體法,更是尚無定論。

原本想著接親後自然精誠攜手、互相體諒,可如今看來是過於想當然了。

不信你看,這松平茂敏立國,可是大御所家定在將軍任上做的最後一項重要決定,如今卻愣是被京都小朝廷卡住了,這公務合體看起來也不是想象中的一帆風順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十年磨一劍,出手必不凡”,直秀這一出手,立馬圍攻久世廣周的局面就緩解了:

本來大家想著,這公武合體在即,老中首座是個多麼炙手可熱的位置啊。

如今看來,還是等一等的好,因為如今局勢不明朗,說不定發生啥變故呢,還是讓久世頂在前面先抗抗雷比較好。

就這樣,本來看起來十分清楚的江戶政局,又重新混沌起來。

而這水混了才好摸魚啊,因此直秀趕緊著手下一步——這救人救到底,怎麼也得讓久世徹底脫身不是。

相關推薦:三國外掛系統海賊之黑伯爵混世農民之無雙奶爸我和白富美的荒野求生闢道立心穿成前任叔叔的掌心嬌網遊之最強傳說我真的是戰士飛越泡沫時代我家師父超兇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