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扶桑鏡夢->章節

卷一 初試啼聲 第二十三章 人生第一次講學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玄樸先生早晨洗簌完畢,悠然坐在屋敷裡喝茶。

扶桑此時是抹茶和綠茶共存的年代。

扶桑茶種和茶文化來自中華,最早記載的飲茶記錄出現在奈良時代(710年-794年)初期,扶桑最古老的茶園在京都高山寺,是805年從中華歸來的最澄和尚所建,第一部茶書《吃茶養身記》是1191年從中華回到扶桑的榮西和尚所著。

日本茶道的鼻祖是村田珠光(1423年—1502年),村田跟一體宗純(著名的一休和尚)參禪,將禪宗思想引入茶文化,創立了茶道。

1489年,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隱居在京都的東山,在此修建了銀閣寺和著名的同仁齋。同仁齋的地面是用塌塌米鋪滿的,一共用了四張半,從此四張半塌塌米的面積成為後來扶桑茶室的標準。

十六世紀末,桃山時代的千利休(千宗易)正式確立了茶道,他提出的茶道四諦“和、敬、清、寂”成為日後茶道文化的精髓。

茶道中有名的“一期一會”就是透過一系列的茶道活動,包括水、飯、談、茶四步使賓主間產生“一生一次、難得一次理當珍惜”的感受,清靜而略帶寂寥,進而思考人生的悲歡離合,使精神受到洗禮、昇華。

此時茶道中使用的是抹茶,類似於中華的團茶,用籠磨細,加香料衝煮而成,飲用的時候要茶筅(圓竹刷)劃圈使茶粉均勻化開。後世茶道也開始使用的綠茶、紅茶,不再拘泥於抹茶。

扶桑綠茶起源於1738年前後,宇治茶農永谷宗圓(1681—1777年)創制了“煎茶”,即高階葉茶,“手採嫩芽一芽三葉,薄攤蒸氣殺青,火上揉捻,然後用焙爐烘乾”。

十九世紀初,改進的永谷宗圓制茶法在扶桑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普及。1837年山本德翁創制出煎茶中的極品“玉露茶”,從此綠茶得到了普遍認可,開始在民間廣泛流傳。

直秀帶著兩個學生鍛鍊回來,玄樸先生的兩個弟子也出來就座——以前都坐木地板上只能算是就坐,現在可不一樣了,昨天在商人町直秀順手訂了疊敷(榻榻米)和円座(圓坐墊),讓商人送貨上門,給屋敷鋪上了疊敷。現在大家坐上了円座,幸福感徒然上升——光大腿坐涼地板,真虧玄樸先生想的出。直秀一直認為再忙生活也不能對付,生活條件好了心情愉快,工作效率也會上升。

僕人端上來米飯、味增湯、甜醋姜芽,還額外給玄樸先生、虎之助、學次郎上了茶碗蒸(豪華版雞蛋羹),玄樸先生的兩個學生和直秀就每人只有一個“卵燒”(煮雞蛋)。

直秀來佐賀的時候從長崎帶了一些煎茶和風味漬物,這兩天又買了一些本地漬物和味增。玄樸先生屬於那種忙起來煮懷錶的人物,雖然是醫生,但自己的生活實在潦草,估計玄樸先生的兩個學生和僕人都不好意思提醒,東亞文化氛

圍下有時人都活的謹慎、有時就是想的太多,能做就做做不了也順其自然多好,想的太多隻會為難自己。

吃過飯到了蘭學寮,玄樸先生自去忙碌,直秀因為字型的原因被排斥在鐵筆刻字之外,他翻了翻蘭學寮的藏書,質量一般,蘭語醫書居多,專業物理書只有一本志築忠雄翻譯的《曆象新書》,專業化學書只有一本宇田川榕庵翻譯的《舍密開宗》,還有一本冶金鑄造學的書籍《鐵汞全書》和幾本蘭國編著的自然百科書。看來蘭學者是比較被動地接受西洋科學,而蘭國商館的館員也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來傳播知識,書籍缺乏系統性,也是,現在這種鎖國狀態下能撿到的豆包就別嫌餿。

至於那本著名的《王家列日鑄炮廠火炮鑄造法》,直秀沒找到,估計是佐賀還沒從蘭國商館拿到這本書,就是這本書引導佐賀藩開始建造反射爐,進而造出西洋式的鋼鐵大炮。

轉來轉去,直秀總覺得比起後世的大學,蘭學寮少了點什麼,仔細想想,原來是少了這幾件東西,直秀就和玄樸先生打了個招呼請假外出,先生忙著刻字只輕輕地揮了揮手,於是直秀帶著兩個學生溜之大吉。

轉眼之間直秀在蘭學寮已經待到第五天,幾位先生已經熟練掌握了蠟紙印刷的技巧,蠟紙印刷裝置也經過擴大採購變成了八套。第五天下午,粗糙版本的《光學》終於印製完畢,一共八本,幾位先生和臨時從弘道館過來幫忙的蘭學者們紛紛互相恭喜,直秀和學生在一邊也做歡欣狀當背景板。

慶祝完畢,玄樸先生等蘭學寮先生拿著書、自己帶著蠟紙印刷裝置就興沖沖的地衝出門外,留下直秀一干人等面面相覷,“這是啥情況?不是應該發點獎金聚個餐什麼的,就這樣完了……”。

等到黃昏也沒見幾位先生回來,直秀就帶著學生和玄樸先生的兩弟子回家吃飯。玄樸先生的弟子早就發現了直秀的土豪屬性,但其實是直秀最近有點飄了才花錢大手大腳,一個原因是窮家富路預算帶多了;另一個是直秀面對陌生環境和歷史名人壓力有些大,所以花錢如流水排解一下,而他的兩個學生對他有些小崇拜,也沒有提醒他。

這三天直秀沒啥大事,外出時在商人町看到平民的生活細節,已經慢慢冷靜了下來,但物美價廉的食物也多的是,關鍵要會做,所以大家還是對晚餐有很大期待。

現在是初冬,時令蔬菜都看不到了,綠色的只有昆布(類似海帶),但直秀買了些黃豆回來發豆芽,做個涼拌豆芽清脆爽口。土豆也是這樣,直秀拿釘子把鐵皮簡單加工了下做成了廚房工具,涼拌土豆絲也挺好吃的。而薩摩芋(甘薯)放到鐵皮上烤,冬天吃美味的烤紅薯是多好的事情啊。

幹瓢(葫蘆幹)和其它蔬菜幹也有,多少放一些到湯裡,總比天天蘿卜湯好的多。

鮪魚、烏魚、沙丁魚、窩斑鰶、鯡魚幹和幹鯡魚子被視為下等人吃的食物,非常便宜,冬

天把鮪魚塊和蔥待煮滾後趁熱享用,這樣做成的蔥鮪鍋非常好吃。

另外直秀在江戶自己用藥材調製了類似十三香的調料,這次遊學隨身帶了一大包,這東西在現在就是神器,誰吃誰知道。

看起來花費不小,但實際上生活質量大大提高,以前玄樸先生生活是比較隨意的、給啥吃啥,僕人也不擅於創新,直秀指點幾次後僕人也就學會了,學習的動力很充足,因為主人吃啥他吃啥,誰也不會跟自己過不去不是。

晚上直秀幾個人正在閒談,玄樸先生回來了,喝了杯茶就讓直秀做準備,因為直秀明天要在醫學館給弘道館的學員講課。

“先生辛苦,請問講學所涉及的內容是哪些方面?”

“內容你自己選擇”,玄樸先生是個厚道人,但作為幕末三大名醫之一,“海千山千”(見多識廣,精於世道),也是吃過見過的,處事看的很開,不會顧忌這個那個的,頗有“啥么蛾子老夫沒見過”的自信。

第二天直秀先到蘭學寮把自己這幾天做的東西搬到醫學館的教室,說是教室,其實是一間房屋的大廳,看樣子能容納三四十人的樣子。

原來昨天蘭學寮眾人跑去給醫學館館主島本良順炫了下自己印刷的《光學》,島本良順又帶著大家去弘道館炫了一下,做出成績一定要在第一時間讓領導知曉,道理古今通用,弘道館的館主和教授一看確實不錯,最起碼印點自己的講義豈不是美滋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這其中的一不朽正在向自己招手。

表揚是肯定要表揚的,獎勵也肯定是要獎勵的,但玄樸先生說發明人這兩天要走,以直秀幕府武士的身份,別笑,二半場也是世襲武士,獎勵這事不太好辦,發錢有私下勾結拉攏的嫌疑,另外文化人談錢也俗氣,想來想去那就給他揚揚名吧,事情做的光明正大而且還是美談,於是就有了這一場講學。

江戶時代的報時靠太鼓或鐘聲,人們對準確的時間觀念是不存在的,陸陸續續的弘道館學員進入大廳,然後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小聲說話。直秀保持儀態,坐的腰痠腿疼,好不容易看有二十幾人,就讓學次郎請來玄樸先生及幾位蘭學寮先生壓場子,開始講學。

弘道館過來的學員以十五歲到十七歲的為主,蘭學寮是研究蘭學的所在,弘道館才是正式教授學生的地方。弘道館通知說的是“江戶某某,於蘭學有名聲,於翌日上午於醫學館某某屋敷講學,有興趣者可自行前往”,直秀又沒啥名氣,一打聽還是個年輕的,所以過來聽講座的都是些少年學生,基本上都是湊個熱鬧。

直秀心裡有數,“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不來的有你們後悔的時候”,微笑(獰笑)著走到黑板旁邊,拿起粉筆寫了兩列大字,“江戶堀直秀”、“蘭學者”。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相關推薦:三國外掛系統海賊之黑伯爵混世農民之無雙奶爸我和白富美的荒野求生闢道立心穿成前任叔叔的掌心嬌網遊之最強傳說我真的是戰士飛越泡沫時代我家師父超兇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