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扶桑鏡夢->章節

第三十三章 黑衣宰相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雲水是一種旅裝,而和尚則是個妙人。

對側用人江木繁太郎來說,在他年輕時,秀念和尚或許是不願意交往的人物,但現在嘛,彼此的交情卻日漸深厚起來。

繁太郎出身藩醫,但卻以儒學聞名,在西洋人多次兵船壓境的情況下,身為正統儒學名士的繁太郎,卻不得不努力學習西洋技藝,這思想轉變之痛苦,不問而知。

就好比後世學外語一樣,如果不是從小學起,那痛苦的滋味誰學誰知道。

而且更折磨人的是,儒學以道德為主,而洋學以實用為先,這好比後世的淮揚菜大師傅因緣際會當了佛蘭西餐廳的主廚,這幹啥都感覺滿擰啊。

作為側用人,大名的謀主,繁太郎要贊畫藩政大局,因此不得不對現實妥協,這既是幸運也是不幸——幸運是可以睜開眼睛看世界,不行嘛,那就是世界並不美好。

在幕末大潮中,德川幕府搖搖欲墜,幾百年來苦心維持的秩序,也開始分崩離析。

一切都在變,誰也說不清未來將如何,與時俱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而秀念和尚的出現,則給繁太郎以解脫:

在困局中掙扎的時候,有人能提前指出一條“明路”來,這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而且更妙的是,在思想上,秀念往往能一針見血,儒學和西洋學說的矛盾,再也不能鬧騰折磨自己了——不過繁太郎可沒發現,“從儒學到新儒學,再往西洋啟蒙思想上引導”,秀念是要把他一步步改變了。

當然,讓繁太郎這種吃過見過的老狐狸信服,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可不容易的事情才值得做!

如果說,“繼絕世,興滅國,舉逸民”是江木這樣的治政者的抱負,那“成宗作祖”就是和尚的至高夢想了——秀念是和尚,這也曾是他的抱負!

秀念出身江戶上野寬永寺,是老住職(主持)的親傳弟子。

說起來,寬永寺可得了,不但是天台宗在關東的總本山,也是德川家的菩提寺之一,此前有五位公方樣過世後被供奉於此。

寬永寺與德川家的淵源,起始於第一代住職,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 “天海”——天海為德川幕府創始人家康所信重,據說不但為家康出謀劃策,還親自為其奔走調和四方。天海長壽,之後他又服侍了二代、三代幕府將軍,都頗受敬重。

天海因位高權重,且對幕府政局多有影響,因此被民間稱作“黑衣宰相”。

秀念是聽著祖師故事長大的,難念對南光坊主非常憧憬,少年意氣風發時,也曾想過要得遇明主然後指點江山。

可命運無常,老住職過世後,其親傳弟子受到打壓,秀念自小就因為聰慧被寺裡上下看重,哪裡受得了這個,於是索性分家——在嘉永四年(1851年),他帶了一部分人遠走北蝦夷地,投奔了少年時的好友、當時的白主代官崛直秀。

這時候的秀念,其人生偶像已不該是大僧正天海,而是換成了一休禪師——不能指點江山那快意人生也是好的麼。

按秀念的想法,他給直秀雪中送炭——帶了上百的移民,加上以往兩人的交情,至少在白主他秀念毫無疑問就是“大僧正”,雖說人少點,但“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且,他還隱隱有個指望,直秀髮家過程全都在秀念眼裡,萬一直秀以後一飛沖天,先當著這瀟灑的一休禪師,日後位高權重的南光坊主也未必沒有機會。

當然了,他沒指望直秀是家康公,所謂撿到碗裡都是菜,小一號遠國奉行也是可以的嘛。

秀念可不知道,直秀早就把他的未來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即使秀念不成,換個和尚或者換幾個幾十個和尚,直秀也得找到心目中的人選。

幕末的尊王攘夷,打的旗幟可是“王政復古”、“神武再興”。

這裡的“神武”,指的是傳說中扶桑的開國皇帝,治政特點,除了“英明聖武”,就是“萬神護佑”——神話人物都這樣,不是說那位大神護佑

,就是說自己是天子、神子啥的,以此抬高自己的地位好不被質疑。

因為扶桑皇室千年來被神話,而且還把自己的祖先搞成了扶桑神道的源頭,這“王政復古”、“神武再興”,當然離不開基本盤“神道”的支援。

可支援都是相互的啊,所以尊王攘夷勝利後,作為回報,神道開始成為扶桑國教——自帶乾糧還被飛鳥盡弓藏的有,但這次不行,畢竟還得指望人家神道繼續抬皇室的轎子呢。

可天下哪有無主的利益?

神道昌盛,那原本幾乎一統扶桑的佛徒,自然會被大肆打壓。

說起來,“對手的對手就是幫手”,直秀的本錢本來就不多,只能四處借力,這現成的佛徒大粗腿怎麼也要用起來才好。

因此,秀念和尚1851年一到北地,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當年他就被直秀忽悠上了前往米洲的賊船。

“不一樣,不一樣啊。”

等秀念戀戀不捨地在1854年回到白主,其眼界已經大開,這切支丹在西洋的風光,可不是南光坊主天海所能比的——即使如今有些沒落了,可秀念的心也沒天那麼大不是。

當時在米國,直秀對秀念的安排是,“吃喝玩樂錢管夠,但只有一點,神學院必須去,曠課一天都不行。”

秀念本來就是天台宗的高徒——要不是師父老住職身體出了意外,他接掌寬永寺也不是沒有可能,如今扶桑西洋兩家神學合璧,這秀念愈發了不得了。

但直秀放心不下,怕日後真整出啥么蛾子來,隨後又愣是壓了其整整三年,直到1857年秀念的新教義圓融無缺,這才讓他正式開宗立派,創立了北地的天台宗分支。

江戶時代,佛學宗派分本山、本寺、末寺三層,本山管本寺、本寺轄末寺。

按理說,秀念的小廟就是末寺的級別,但當年他離開寬永寺的時候,住職頗有送瘟神的趕腳,怕他嫌北地清苦,除了讓他帶走一些人手,還送了他一個“本寺”的名號——這不下血本,萬一人家反悔死來著不走怎麼辦?或者過兩天再溜回來,那也受不了啊。

寬永寺是天台宗在關東的總本山,扔個“本寺”出去是舉手可得的事情,而且頗能安撫老住職一系,可謂惠而不費是也。

按理說,1851年秀念才二十六歲,本寺住職這個帽子戴著困難,但奈何人家從小就養在廟裡,又是老住職親傳,愣是混了個“學頭”出來,這樣的話,啥位子坐不了啊——天台宗的學頭不是學生首領,而是僧位的一種,表示有闡述經義的權威。

這個口子開的妙,也就是說秀念想怎麼解釋佛經都沒人敢管,除非是天台宗更高的大佬出現,否則別人可以不認同但不能當面質疑——說白了,學頭在天台宗是有名號的,外人質疑秀念就是質疑天台宗,容易引發宗門之間的爭鬥。

本來天台宗在扶桑的教義就相當靈活,是“神佛習合”的最早提出宗派之一,神道裡的天台神道就是從其分離出去的。

啥是“神佛習合”呢?

神佛習合又名“本地垂跡”,意思是說,扶桑的這些神啊,都是諸佛在扶桑的化身。這樣的話,大家你好我好,因為信的神佛其實都是同一位啊。

有這樣靈活的傳統,秀念更新教義自然要順利的多——直秀大喊,“順利個屁”,要不是北地偏遠奉行所一手遮天,加上寬永寺在江戶代理北地特產的銷售,上下都從中受益不少,你秀念早就被抓回江戶除籍宗門了。

靠著苟且大法和奉行所扶持,到了1858年,秀念所創的白主仙霞寺已經基本一統蝦夷地和北蝦夷地,等當年直秀當上了箱館奉行,其地位已是不可撼動了。

接著,隨著箱館與外地的貿易不斷發展,蝦夷天台宗的僧侶也開始出現在扶桑各地:

安政二年(1855年)夏四月,幕府“令伊達慶邦、佐竹義睦、津輕順承,發兵戍蝦夷及箱館”。

安政六年六月二日(1859年7月1日),長崎、神奈川(橫濱)、箱館對外通商。

安政六年(1859年)九月,江戶又“令伊達慶邦、保科容保、南部利剛、佐竹義就、津輕承烈、酒井忠寬助墾蝦夷地”。

這能來就能往啊,秀念的徒弟開始奔走於各地。

其實,秀念哪裡有那麼多的徒弟,好多都是直秀一系的人馬。

而且,因為僧侶有一些特權,寺社奉行所對度牒的控制相對嚴格,所以白主派出的隊伍,往往是一個和尚帶著幾個徒弟各種配置,俗稱一拖幾。

按理說,幕藩體制下,這和尚遊蕩各地是不受歡迎的——當時實行寺請制度,也就是每個人都必須有自身歸屬的擅那寺,平民的戶籍實際上歸寺廟管理。由此,實際上傳教領地就這麼被分片了。都分片了,僧侶跑來跑去的,傳不了教你想幹嘛?

當然了,這遊歷修習也是可以的,但畢竟無利可圖,而且這被本地寺廟視為撈過界的惡行,所以出遊的和尚不多。

當時最常見的外來僧侶就是普化宗的虛無僧和大社神官——虛無僧打著武士修行的名義,其實多有浪人、強盜等不法之徒,拿著假度牒,逮著機會就幹一票;而神官則是各大社的居多,到處售賣神符或者勸人遠行到大社朝拜。

這兩種都不太受當地官府的歡迎,一個是明著惹事,一個是煽動領民出遊,因此見了就驅逐或抓捕——但農業社會的管理不嚴密,治安力量也不強,所以漏網之魚還是很多。

相比這些僧侶、神官,天台宗白主仙霞寺的僧人就受歡迎的多。

裡面的緣故嘛,一是仙霞寺僧人從不化緣,給都不要;二是,從不公開傳教,不問從不談論教義,就是談,也沒有宗派之別,講的不是經典而盡是一些勸人向善的話;最重要的,這些人對地方大有裨益,不但低價行醫還推廣農學、傳播良種。

當然了,這良種隨身帶不了多少,但人家可以指點你在哪裡買得到啊。

時間長了,除了領民,連各地武士、寺社和商人都對其非常歡迎:

武士歡迎的原因很簡單,人家免費或低價治病啊,尤其是仙霞寺的安胎之法、育兒之道非常靈異——當然了,出家人精通這個難免惹人遐思,但人家說這是北地醫館的成就,自己就是替其宣揚而已。這也說得過去,不管咋說,生兒子、養兒子最重要。

當時的醫療水平很差,幼兒夭折率其高。而且經濟越來越不好,武士家庭也多受影響,生多了養不起,生一個吧,那得養得活才成——平均兩三個孩子才能有一個孩子順利成人,大名、武士、平民的情況莫不如此。

什麼 “懷孕期”、“膝胸臥位糾正操”,在此時那真是神蹟啊,加上奉送一本赤腳醫生之育兒手冊,再不尊重大師,難道腦殼壞了不成。

而各地莊屋(村長)、寺社、商人除了以上的好處,還能獲得新的農學知識、商品渠道和工藝,自然也是熱衷於仙霞寺的僧人來訪。

當然了,直秀一系培養這些人才不易,所以分外注意安全——結隊出行不說,還先是拜訪有力人士,獲得庇護後也不隨便深入各地,而是儘量在當地培養下線。反正書籍上寫得清清楚楚,再說想多跑幾個地方,這北地的人手也不夠啊。

不管怎樣,到了1860年的時候,天台宗白主仙霞寺的名聲越來越大,活動範圍也越來越廣,從原本的出羽、陸奧所在的東山道已經擴散到山陽道來了。

這備後福山藩有阿部伊勢守這樣的大佛,自然要有力人士出馬——秀念:除了我還能是誰呢?

安政五年(1858年)秋,老藩主阿部返回此地,當時在江戶寬永寺拜訪的秀念聞訊就跟來了。

但兩年勾搭下來,算這次光秀念就親自跑了五次,但他只和側用人江木繁太郎有了交情,而阿部伊勢守卻一直沒見著。

這結果就扎心了。

看著繁太郎對自己微微點頭,秀念合掌作禮,心想,“如今幕府都亂成這樣,不知備後福山藩有何打算,前首席老中阿部大人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呢?希望這次能從江木口中能得知一二。”

相關推薦:三國外掛系統海賊之黑伯爵混世農民之無雙奶爸我和白富美的荒野求生闢道立心穿成前任叔叔的掌心嬌網遊之最強傳說我真的是戰士飛越泡沫時代我家師父超兇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