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扶桑鏡夢->章節

第四十七章 此消彼長(下)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為了應對哨所和冬營地失陷,穆拉維約夫召集的是東西伯利亞總督府會議,最初的與會者只有總督府的行政官員以及軍方。

穆拉維約夫是魯西亞大貴族出身,他的父親曾擔任過省長、御前大臣和樞密官,他自己上過皇家貴族軍事學校,當過宮廷少年侍從,後來以軍官身份參加過多場大戰,光輝的履歷加上皇帝親信的標籤,導致他在總督府的威望一直很高。

會議一開始,穆拉維約夫就將此事定義為無恥之徒對帝國的挑釁,要求立刻佈置軍力和戰船趕去烏龍江口,對敵人進行堅決的回擊。

“敵人是誰?”在座的官員們面面相覷,覺得總督暴怒之下有些喪失理智,但看到少壯派的官員們都被刺激得眼睛發紅,只好在這種形式下閉嘴為妙。

作為方面大員,四十三歲的穆拉維約夫一點也沒有失去理智,作為以膽大心細著稱的老練政客,他從這件事裡敏銳地聞到了不詳的氣息,搞不好這就是一場災難的開始。

魯西亞的擴張有三個方向可以選擇:歐羅巴的多瑙海流域及君士坦丁堡、中亞和遠東,而遠東是最不受重視的地區——因為經濟原因,帝國和貴族無法在遠東獲得超額利潤,所以他也很難得到帝國的支援,光是皇帝重視有個屁用,擴張還不是要人、要火槍大炮戰船、要錢和物資。

在直秀原來的世界,魯西亞在遠東擴張的兩個標誌人物,穆拉維約夫和涅維爾斯科伊都在幾年後受到了冷遇。

主持勘查烏龍江和庫頁島的涅維爾斯科伊船長,雖然被民間稱為偉大的探險家和英雄,但他於1856年被停職,回到聖彼得堡後被安排從事學術研究。

而為魯西亞攫取了大片土地的穆拉維約夫總督,則被迫於1861年退休。

穆拉維約夫的結果還比不上涅維爾斯科伊船長,後者經蹉跎後平步青雲,最後爬到水軍上將的高職,而前者繼續被打壓,最終被迫於1868年55歲時移居國外的Paris,從此淡出了魯西亞政壇。

兩者的倒黴原因明面上都是因為違反聖彼得堡的禁令,“私自勘查及進入烏龍江及河口灣地區,從而開啟了遠東的大冒險。”但實際上,這是堅持向歐羅巴擴張的貴族們對皇帝及其心腹的反擊,“帝國的精力有限,必須將有限的人力和財力用到更珍貴的地方”——在哪個方向擴張,影響著相關人等的重大利益,因此而引發的內部爭鬥非常之激烈。

察覺到這一點的穆拉維約夫,到任後積極發展與魯米殖民公司的關係,希翼能藉此獲得其背後貴族們的支援。

他給以魯米公司為首的商人們畫了一個大餅,烏龍江口和庫頁島的開發,很可能找到金礦或者新的毛皮產地,鼓動這些商人及背後的貴族對在遠東的擴張寄以厚望。

但哨所和冬營地的失陷,無疑給大家敲響了警鐘,遠東的擴張可能並不如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因此,穆拉維約夫總督在會議開始就將此事定義為“這是對偉大帝國的挑釁”,希望將大家的目光引開,從而忽略其中的風險,而他藉此機會加大投入力度,到時木已成舟,“What's do be undone”,這些人上了船再想下船就沒那麼容易。

穆拉維約夫的打算很好,執行力也不差,但人總能靠拽自己頭髮離開地面,定下來要報復、要反擊,雖然敵人是誰都搞不清楚,但人力和物資總要湊出來吧。

司庫官首先表示很為難,鄂霍次克和堪察加兩個濱海行政區的財政一直不好,想做點事全靠來自聖彼得堡的補貼,前面哨所和冬營地的維護已經填進去不少,現在兩者都失陷了,光撫卹就讓人頭疼,再加大投入,這個錢財和物資不是簡簡單單就能拿出來的。

穆拉維約夫對此不屑一顧,撫卹算個屁,老子派人在烏龍江口建立哨所已經違反了聖彼得堡的命令,現在人沒了,以後官司有的打,弄不好失蹤的士兵連撫卹都拿不到,因此先別管撫恤金了,反正今年對哨所的補給還在運輸船上裝著呢,先把人派過去再說——以後的事情以後再頭疼好了。

其實穆拉維約夫總督不知道,本來在今年,也就是1852年,他的遠東擴張計劃將得到大大的進展——在勘查庫頁島的時候,涅維爾斯科伊船長在庫頁島東岸發現了多處海豹、海狗棲息地,這將會帶來巨大的商機。

光以海豹島一處為例,1852年-1855年的四年裡將收穫超過十萬張毛皮,光這個小島的毛皮年產量就是魯米殖民公司在北米收穫的1.5倍。這些毛皮的稅金將大大充實東西伯利亞總督府的金庫,而毛皮貿易的利益將使總督在聖彼得堡獲得很多支援。

白主奉行所從去年就開始對海豹島進行狩獵,而穆拉維約夫總督對這個阻擊還不知呢。

司庫官被摁住了,但還是有人

繼續跳出來,而且一跳出來就是兩個。

穆拉維約夫吸收了上次的教訓,要求鄂霍茨克區艦隊派船駐紮在哨所,但一向配合他動作的艦隊指揮官這次卻表示反對。

理由冠冕堂皇堂皇,根據命令,鄂霍茨克區艦隊的職責是“海岸巡邏以保護沿海領地的安全和商業的正常進行”,而烏龍江口並不在原定的守護範圍之內。

穆拉維約夫聽了七竅生煙,以前去給哨所補給的時候你怎麼啥屁都不放一個,現在想起來不在守護範圍之內,騙鬼啊。

穆拉維約夫和鄂霍茨克區艦隊的上司,時任魯西亞水軍參謀總長的亞歷山大?緬希科夫同是尼古拉一世的親信,兩人在遠東擴張和尋找東部出海口上有默契,在緬希科夫的暗示下,鄂霍茨克區艦隊對東西伯利亞總督的相關命令一直很配合,但今天艦隊指揮官突然跳反,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

穆拉維約夫對艦隊指揮官軟硬兼施,本來他作為總督就可以要求艦隊配合,但違反禁令還強壓對方執行,這裡面冒的治政風險太大了,智者不為,因此他又重新強調了東部出海口的重大意義,但往常一試就靈的理由這次不管用了,水軍指揮官哼哼哈哈地就是不肯答應派戰船常駐。

其實,派戰船常駐哨所真的不是一個好決定,當地沒有船廠和炮臺,碼頭又被燒燬了,而且韃靼海峽五月解凍、鄂霍茨克海六月解凍,整個艦隊只有炮船2艘、軍勢運輸船4艘、小帆船5艘,分兵的話,力量更為弱小,萬一爆發戰鬥,失利的話艦隊指揮官確實無法交代。

況且,指揮官懷疑要面對的對手很可能是英吉利人的遠東艦隊,因為附近確實也沒有別家的戰船,哨所建立後就沒見過唐人的戰船,扶桑水軍是弱雞,因為鎖國沒有遠洋艦隊,佛蘭西和米國的艦隊也有可能,但最強大的還是英吉利人的遠東艦隊,如果真打起來的話,沒有炮臺的支援,自己的艦隊肯定一敗塗地,而對手將烏龍江口堵住,跑都沒地方跑,因此派船駐紮當地絕對不是理智的決定。

穆拉維約夫總督暗示將向緬希科夫總長寫信抱怨,但艦隊指揮官依然油鹽不進——穆拉維約夫不知道,緬希科夫水軍上將根據尼古拉一世的指示正在備戰奧斯曼帝國,已經寫信要求鄂霍茨克區艦隊“謹慎從事”。

艦隊搞不定,穆拉維約夫只好回頭安慰跳出來的另外一方。

哥薩克騎兵是僱傭兵,理論上並沒有太多的權利。但力量就是力量,在魯西亞在遠東的開拓中,哥薩克騎兵是開路先鋒也是廉價的炮灰,人數眾多的他們不容無視。

本來哥薩克騎兵並沒有統一的組織,只是魯西亞軍團的附庸,因此各個連隊之間並不是一個整體。但這些人畢竟是一個人種,相互之間經常抱團取暖。

這次列席的哥薩克騎兵軍官就跳出來說了一番和報復風馬牛不相及的話。

穆拉維約夫總督還沒決定派哪個騎兵連隊出發,但就有哥薩克軍官出來鬧餉——作為僱傭兵他們的待遇很差,軍餉經常延誤不說,有時還需要自己籌餉,也就是魯西亞人以允許他們搶劫的方式發軍餉和賞金。

這次一個騎兵連不見了,哥薩克人憤怒是憤怒,但開拔前不給錢可不行——前面的兄弟被騙了,現在生死不知還沒領到錢,吃一塹長一智,說別的都沒用,這次出兵前一定要把軍餉和賞金不足,不然老子不伺候了。

穆拉維約夫鼻子都快氣歪了,這些兵痞因為沒有升遷的希望,所以不怕上官,唯一關注的只有金錢,但你一個小小的僱傭兵頭目,誰給你的膽子跟總督叫板!

想到這裡,穆拉維約夫突然覺得不對,作為總督他的權利非常之大,平時很少有人敢和自己唧唧歪歪,今天的會議有問題,一定有人在後面搗鬼!

恰好此時,侍從進來報告,外面有魯米公司的代表和本地的大商人頭目請求覲見。

穆拉維約夫趁機宣佈散會,讓所有人先按照總督府的決定去做準備——穆拉維約夫準備私下裡單獨找反對者談判,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然後分別擊破這些人的反抗。

和預想的一樣,果然沒什麼好事,魯米公司的代表一見面就要求東西伯利亞總督府對阿拉斯加進行支援,另外還宣稱要減少在本地的商業投入,一旁的大商人頭目也跟著大聲附和。

如果說哨所和冬營地的失陷是打擊了總督府及穆拉維約夫個人的威信,給穆拉維約夫的遠東擴張計劃帶來變數,那魯米公司及商人的表態就是對計劃的釜底抽薪——穆拉維約夫全靠這些人維持財力和獲取聖彼得堡的支援。

雖然沒聽過“每臨大事必靜氣”這句話,但穆拉維約夫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仔細聽取魯米公司這麼做的原因。

魯米公司的代表非常得意,自己把理由都倒出來,誰支援誰反對,不支援的都是瞎了眼、蒙了心。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原來,自從1850年之後,北米地區就流傳著阿拉斯加有大金礦的傳言。

自1848年興起的加利福尼亞淘金潮還方興未艾,在1850年又興起了澳洲淘金熱,整個西洋諸國都充斥著什麼傻小子一夜暴富的傳聞,所以在最早的時候,阿拉斯大金礦的傳言被掩埋在無數類似謠言中,並沒有得到重視。

但1851年,米國的報紙開始廣泛刊登各種關於阿拉斯加金礦的訊息,“在阿拉斯加土著婦女的脖子上都掛著金項鏈!在那裡天然金塊暴露地表,俯拾可得。”

阿拉斯加是魯米公司的特許經營地,傳統商業是毛皮和漁業。聽到金礦的傳聞後,魯米公司做了“詳盡”的調查,金礦確實有,但零散的金礦並不值得投入重金開發。

可沒想到,1851年冬天,一則新聞迅速發酵,一隻從阿拉斯加回到了聖弗朗西斯科的米國探險隊,向公眾展示了重達33磅的天然金塊,並表示這是從阿拉斯加的黃金河獲得的,“一條河裡都是金子啊。”此事引發了全米國的轟動。之後,無數的探險者和淘金客抱著美夢湧入阿拉斯加。

原本就有不少米國的捕鯨船和偷獵者到阿拉斯加和魯米公司搶生意,現在又加上無數的淘金客,導致各種衝突不斷發生。

但魯米公司表示完全不怕,因此這次和以前不一樣,阿拉斯加是真的有大金礦,而且在各地都有發現。

最大的收穫就是魯米公司根據探險隊的秒速在阿拉斯加南部發現的大金礦,經初步勘查,金礦分佈在長約160km、寬約5~8km的地帶內,經評估可以開採一百年以上,對此魯米公司上下欣喜若狂,都顧不得痛罵上次探礦的偽專家了,趕緊派人向聖彼得堡稟告好消息。

作為與阿拉斯加最接近的魯西亞領土堪察加半島,他們當然也沒忘記派人到這裡尋求支援。

"咦,這是什麼?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不,天神們啊,我不是一個遊手好閒的信徒;我只要你們給我一些樹根!這東西,只這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襲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的變成尊貴的,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

偉大的莎士比亞對金子的描述永遠不會過時。魯米公司對金礦的描述激發了堪察加半島上所有大商人的熱情,紛紛表示要購買股票甚至親自去阿拉斯加發財。

同時,魯米公司的代表也私下找上了鄂霍茨克區艦隊的指揮官,要求他支援向阿拉斯加地區派戰船的決議。

魯米公司的上一任總經理是佛蘭格爾海軍上將,雖然他已經返回了聖彼得堡,但在1840年-1849年擔任總經理期間,佛蘭格爾在遠東和阿拉斯加打下了深厚的根基——作為當地最大的商人集團和曾經的海軍上將,做到這點輕而易舉。

靠著佛蘭格爾的影響,更仰仗在人類社會最具有影響力的金子的勸說,鄂霍茨克區艦隊上下都表示堅定支援帝國在北米的一切合法行動。

在直秀原本的世界裡,阿拉斯加淘金熱爆發了多次,第一次是在1880年,第二次發生在1897年,多地多次發現金礦。

直秀和學次郎提前引爆了淘金熱,在加利福尼亞淘金潮和澳洲淘金熱的預熱下,引發的熱情簡直不可想象,成千上萬的人從海上和陸地前往阿拉斯加,魯美公司對此素手無策,因此恨不得把鄂霍茨克區艦隊整個端走——你說改稱阿拉斯加艦隊怎麼樣?

聽完魯米公司代表的陳訴後,穆拉維約夫總督只能屈服,他完全能想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不光東西伯利亞總督區,整個西伯利亞總督區和整個帝國,都會加入這場狂歡,所有能調集的人力和戰船都會絡繹不絕地衝向阿拉斯加,誰想阻擋都會被碾壓成粉末,因此他立刻表示了對魯米公司的支援,“總督府會盡一切力量配合。”

會後,涅維爾斯科伊船長求見了總督,但兩人對此毫無應對之策,涅維爾斯科伊船長表示他會繼續執行皇帝的密令,堅決完成對烏龍江流域和庫頁島的勘查,但穆拉維約夫總督對此持悲觀看法,他認為誰也不能阻擋淘金潮,連皇帝也不行。

但他憤憤然地對船上說,“金子不能拯救一個帝國,只有廣闊的領土才可以!帝國已經永遠喪失了在遠東的發展機會,帝國水軍已經永遠失去了唾手可得的東部出海口!”

正如總督所預料的那樣,涅維爾斯科伊船長在回自己的“貝加爾號”的路上時,就收到了鄂霍茨克區艦隊的緊急命令,要求他立刻帶船前往阿拉斯加待命,涅維爾斯科伊據理力爭,表示自己負擔有水軍的特殊使命,但艦隊指揮官援引特殊情況下的授權命令,當場解除了涅維爾斯科伊的職務,不久之後,“貝加爾號”和其它船隻一起出港駛向了黃金之地阿拉斯加,帶走了穆拉維約夫總督的一切希望。

相關推薦:三國外掛系統海賊之黑伯爵混世農民之無雙奶爸我和白富美的荒野求生闢道立心穿成前任叔叔的掌心嬌網遊之最強傳說我真的是戰士飛越泡沫時代我家師父超兇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