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扶貧路上->章節

第五十二章 青石村土著魚合作社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十月份和十一月份的時候,在這兩個月的時間內。

青石村發生了三件大事,第一個就是青石村的條石場再次改革後,擴大了規模,吸納了一百位新員工,全部都是青石村的村民。

村民們基本上都是小學文化水平,因為貧窮的限制,所以只能小學上完就輟學了。但是這並不影響石場的招工,原則上是以學歷高低為準,實際上可以依據操作技術,先統一招收進來在進行為期一週的專項培訓,再依據成績的高低依次進行安排,有的考核尚未及格的員工,趙大鵬就給他們一次機會,讓老技術員再帶他們進行操作,每個老技術員允許帶五位徒弟,對於今年表現優秀的,趙大鵬還準備在一段時間內挑選出十個名額,讓這些人去一些西州的大專院校或者西州市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一個月的封閉式專業培訓。

他也是從陸為民這裡得到的啟示,不怕你不會,就怕你懶惰不肯學習,所以但凡有願意上進的,趙大鵬都可以為廠裡的員工提供機會,讓他們去學習,除此外,條石場還開辦了基本功實踐技能培訓班,每週都有一次,用來獎勵那些技術操作上表現比較突出得到員工,讓他們形成你追我趕、人人上進的氛圍。

第二件事情就是開辦了青石村的養殖和種植合作社,將全村的菜農、果農、茶農透過組織的方式認親結對,每五戶形成一個小團體,讓他們投票選出自己的認可的組長,派這方面的專家進基層幫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就是村裡的獼猴桃產業園的開辦,高俊達在這段時間內,認真分析了青石村的現狀。

根據史玉信的建議,青石村最好不要仿照龍頭鎮那樣,全部搞成獼猴桃種植,畢竟青石村背靠青石山,地勢呈現階梯狀分佈,可以在後山上選擇較高的地方專門種植,然後施有機肥,“苗木儘量要選擇健壯一些的生苗,儘量在一年左右,這樣成型期就可以縮短兩年,在明年就能夠結果……”

在十月份入秋之後的時間內,陸為民統計了村裡準備種植獼猴桃的果農,如今後山上的300畝桃樹在是史玉信的建議下,已經全部完成封凍前的栽植。還有其他的一小股種植核桃樹和雪梨的農戶,他們也紛紛加入了青石村的農業合作社,籤訂合同,每家種植5-10畝不等。

還有青石村的養殖生產合作社,在山下較為平坦的山腳附近,以前被稱為亂葬崗的地方現在全部被清理出來,那些墳地盡數遷移,這個著實花費了陸為民一番功夫,他一家家去說理,拿著補貼和合同要求人家遷墳,這個既是本分,又是他的責任,不少村民都被他感動了,一致同意,當面就籤了合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向鎮裡和縣裡貸款了兩百萬餘元,陸為民終於將這個養殖合作社開辦起來,村裡邊頭一個搞得是張元利,她弄得仔豬養殖,專業技術員孫義專門幫她制定了詳細的養殖計劃,也積極地籌劃了明年一年內的發展前景,不少村民家裡都養的生豬,有很多都是生豬散養戶,看到張元利搞了起來,又有陸為民和村委會在背後扶持,幫忙籌措資金,也有專業的人員去指點、承擔風險,所以不少人都心動了。

這幾天私下裡找高俊達,找項紅英詢問,已經有60多戶村民加入了青石村的生豬養殖和肉羊養殖計劃,其中就包括王有理他們家,搞肉羊和肉牛養殖的人也不在少數,還有的靈性農戶養餓,一部分人養殖本地產的土雞,原來是青石山上特有的野山雞,也叫土雞,現在有人成群馴養,準備大批量養殖……

目前條石場的運營算是進入了正規,趙大鵬拿出了100萬元支援養殖合作社的成立,高俊達全權負責這項工程,先是在十一月份成功建成了養殖場,將養牛、養羊、養土雞等全部劃分區域,還建立了養牛場,那些村民把自己家裡的牛棚都拆除了,為養牛場增磚添瓦,高俊達也覺得這個事情要秩序化,有條理的推進。

現在目前青石村牛場首批肉羊存欄達到82頭,周圍四面八方的鄰村聽說青石村開了養殖場,他們自己家裡又有小孩,需要補充營養,所以不少人都騎著腳踏車或是電動車來青石村訂牛奶喝,青石村的村民從無到有,慢慢地手裡也有了閒錢,一天總能有幾個單子……

除了這個,第三件大事就是陸為民和石雄二人親自負責的土著魚養殖合作社正式掛牌,在陸為民的推動下,第一批好奇的村民都加入了石雄的隊伍裡面來,正是衝著陸為民的名頭,因為信任他所以才選中了土著魚的養殖。

在上個月的時候,自從第一批養殖的魚苗出了事,石雄透過將靜水餵食改成流水餵食解決了第一個難題,後來又遇到了人工繁殖的事情,因為石雄一直在按照傳統的養殖法子,透過在魚的背部注射催產針的方式催產,但是裂腹魚卻最後掙扎傷及內臟導致死亡……

石雄頭都大了,他自己慢慢在網上查詢相關資料,做筆記,一邊自己嘗試不斷地改變注射的位置,控制針頭的長度,不停地試錯,終於找到了正確的催產方式,使得他的養殖技術和催產技術越發地成熟。

可是這幾件事的發生,越來越讓石雄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他知道陸為民為了幫扶條石場,還讓趙大鵬等二十名石場的技術工人在一段時間內去西州培訓,他覺得自己也應該充電了,不能光一直輸出,如果腦子裡面沒有貨,用什麼來輸出,用什麼來幫村民脫貧,何談致富呢?

所以,十月份的時候,石雄特地空出時間,將自己的裂腹魚交給發小和兩個兄弟幫忙照看,按照以前的方法,他則是遍訪昌西省各地的養魚場子,遠到昌北、昌南,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騎著一輛他的摩托車,餓了就吃泡麵,困了就在當地農戶屋裡將就一晚上,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是讓他見到了一些裂腹魚的養殖專家。

原本石雄以為只有青石村有這種魚,沒有想到他在昌南的一些山區也見到了這種魚,當地人也叫做弓魚,他還遇到了幾位有二十年養魚經驗的漁戶,親自虛心請教了相關經驗,一個月的時間,石雄寫了厚厚的一摞筆記和紙張,用廢了不少筆,見識了各種各樣的魚類,他真的覺得自己開了眼界,終於體會到了什麼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十一月下旬,石雄才返回到青石村,他整理了資料,重新起草了一份土著裂腹魚的養殖計劃書,他自己籌措了一部分錢,又透過陸為民和村委會的路子,貸款了50w,這才辦起了這個土著魚養殖合作社。

眼看著自己的人工馴養技術慢慢成熟,石雄的膽子這才大了起來。

要養魚,必須要有好水。

因為養土著裂腹魚對於水質的要求極高,他現在才算是佩服陸為民的高瞻遠矚,雖然一直在關注條石場那邊,但是卻仍舊把環保看的很重,不讓汙染外放一絲一毫,而且目前董澤斌在青石村負責的排汙管道已經盡數建設完畢,汙水池子也已經成型,就剩下發電廠最後的掃尾工作,陸為民透露在年底或可完成。

炸山開石,讓之前後山的溪流拓寬了不少,與很多湖泊連成一片,西山水庫的水也引導了青石村這邊,山上有樹,河道裡面就永遠不會缺水,只要能控制人類的大範圍活動,汙染就幾乎可以忽略,這樣對於需要天然流水的裂腹魚來說,條件就變得得天獨厚起來,加上後山的坡度地勢,很適合建立階梯狀的魚池和養殖場,這樣一來就能把成本降到最低,省去了一大部分人工費用。

相關推薦:法海穿越唐三藏基建:我在亂世求生存末世崛起:從靈氣復甦開始我在東京當神仙田園山水間開局繼承遺產,但我只想扶貧成神從地縛靈開始畫滿田園貞觀我做主初唐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