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奉天承運->章節

段八 曰中興大明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湖廣不是簡稱,而是明朝的一個省,大概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兩省,並不包括廣東或者廣西,廣東廣西在明朝各為一省。

今日之中國有三十餘省,在明朝,只有兩京一十三省。所以明朝的省比較大。

荊州屬於湖廣,目下為左良文控制。左良文控制的地方大概就是以武昌為中心,包括武昌、黃州、德安、安陸、漢陽、嶽州、荊州等地。

崇禎十七年,就是去年,張岱為總理湖北軍務,便是湖廣北部軍務,徵對的就是左良文控制的地盤。張岱從應天府(南京)出,經過太平、池州、安慶,抵達左良文的地盤黃州。

在黃州雙方生了激烈的戰鬥,最後武昌軍戰敗,退守武昌。第二年春,即大明弘光元年,張岱軍掃除了武昌外圍屏障,大軍逼近武昌,左良文的形式已經十分危急。

在武昌城戒嚴的時候,西邊的荊州還沒有多大的變化,大街上店鋪照常營業,好似戰爭還很遠一般。其實對於普通百姓來,誰來佔荊州,只要稅收變化不大,政策相當,他們也不是太關心。

“賣包子,饅頭……包子……”熱鬧的大街上吆喝聲,隨時都能聽見,一如往常。

街面上人很多,咱們只看和本故事相關的人,那是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半死不活地走在街上,被那蒸籠裡的香氣吸引,眼睛盯著那白胖的饅頭,使勁吞了一口口水。

他囊中空空,只有幹望著,依依不捨地從饅頭鋪子前面走過。他貪婪地嗅了一下香氣,終於忍耐不住,轉過身,衝到蒸籠面前,伸出髒手,抓了一個饅頭,撒腿就跑。

“抓住他!抓住偷……”饅頭鋪的老闆條件反射地喊了出來,這世道,不時就有這樣的人,任由這樣的人偷搶的話,生意沒法做了。

那少年身材瘦弱,也就十一二歲的樣子,跑了幾步,便大口咬手裡的饅頭,嘴裡塞滿了東西,使勁往下吞。

這少年的頭腦還是比較靈活,他現在餓得渾身軟,體力早已跟不上,跑是跑不掉,先吃進去了,看你咋地,還能為了一個饅頭劃開老子的肚皮不成?

店家和二追上來,也不奪那少年搶到手的饅頭,都差不多吃進嘴裡了,搶了也沒用。

“給我教訓一頓長長記性!”店家吼道,免得這子吃上癮了再來。

“砰砰……”一頓拳打腳踢。少年抱著腦袋,只顧著吞嘴裡的饅頭。

突然那少年雙腿在地上亂蹬,很痛苦的樣子。

“住手!”店家可不想弄出人命,不過就是想教訓這叫花子一頓而已。

少年在地上亂蹬,雙手抱住脖子,要死不活的樣子,瞪大了雙眼,十分恐怖。旁邊圍觀的群眾忙道:“噎著了,可憐的娃,快把喉嚨裡的東西弄出來,不然非得出人命。”

店家見罷眼前的情況也急了,忙將那少年翻過來拍他的背,想將卡在喉嚨裡的東西拍出來。

旁邊一個漢子道:“這樣弄不出來,我來。”

店家忙讓開,慌忙道:“快救他。”

漢子從後面抱住少年,箍住他的胸口,提了起來,用力使勁箍了幾下,那少年突然吐出一團還沒嚼爛的饅頭,拼命咳嗽起來。

眾人見罷一陣歡呼,紛紛讚揚那漢子,漢子得意洋洋地擺擺手:“事一樁。”

店家嚇出了一額頭汗,見罷長噓了一口氣。

這時,人群外面一聲大喊:“聚眾所為何事?散開!散開!”

有人喊了一句:“官差來了。”眾人便作鳥獸散。

一隊穿圓領胯腰刀的衙役走了過來,少年已從地上爬了起來,見罷身作圓領皂衣的官差,神色突然一喜,道:“這裡是我大明的地方?”

走前面的捕頭聽罷好生奇怪,主要是那種語氣給人的感覺很奇怪,就像出使西域的張騫看到漢人的那種語氣,充滿激動的語氣。由於這種感**彩太重,不得不讓人注意。

捕頭不由得打量了一番少年,心道這個叫花子腦子有毛病。一看之下,突然看到少年裡邊的綢緞衣服。

少年外面是一件髒破的布衣,剛才被人毆打時撕破了幾塊布,衣服凌亂,露出了裡邊的綢緞。

捕頭道:“你是哪裡人?家裡幹什麼的?”捕頭心道莫不是哪家大戶的公子?要是順便幫個忙,不定能賺銀子。

少年雖然面色髒黑憔悴,但是眼睛卻充滿靈氣,一路上的險境讓他多了個心眼,猶自問道:“這位官差,請問這裡是大明的地方?”

捕頭見少年站得很直,身上很自然地散出一種貴氣。氣質這東西,不是身上穿什麼衣服決定的,不經意間就能散出來。各種身份的人有各種氣質,捕頭見得人多了,什麼人沒見過,更覺得不簡單。

“這裡是湖廣荊州,自然是大明的地方。”捕頭道。左良文表面上是臣屬明朝的,所以偷襲南京那次,也是清君側,至於實際上聽不聽明朝的號令,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荊州……離應天不遠了吧。”少年喃喃道,神色間又充滿了猶豫和心憂。

“帶走。”捕頭聽罷少年到應天,現在武昌正和南京政府處於戰爭狀態,先抓了再。

少年也不反抗,跟著衙役到了官府衙門。捕頭叫人脫了少年的衣服,脫掉外面的兩件外衣後,捕頭看著裡面上好的綾羅衣物,讚道:“嘖嘖,好料子……”

捕頭眼尖,突然看見那衣服上繡著的細微龍紋,嚇了一跳,這玩意,在古代可不是隨便穿的,要麼是皇族,要麼就是謀逆。

捕頭急忙道:“來人,好生招待,決不能有一怠慢。”完急沖沖去找荊州知府。

知府姓左,自然也是左良文的人,還有血緣關係。

捕頭將所見之事如實稟報了左知府,左知府聞罷神色凝重,心道,十來歲的少年……莫不是哪個皇子或王子?左知府對大明宗室自然有所瞭解,推算之下,除了三皇子朱慈炯,再沒有哪個皇室男丁是這般年紀。

而在南京的當今皇帝,便是朱慈炯,左知府一時不知所以然。便道:“快帶本官去看看。”

左知府來到少年的住處,見少年正在狼吞虎嚥地吃著桌子上的食物,頭也不抬一下。

左知府也不話,屏退左右,暗暗打量了一番少年的面相和姿態,暗暗稱奇,不禁低聲自語道:“當真是得天地之靈氣,絕非凡品。”

少年聽罷人聲,抬起頭來,看見一個身作大明圓領官袍的老頭,先從容吞下嘴中的食物,用茶淑了一下口,然後道:“你是何人?”

左知府忙跪倒於地,反正左右無人,就算跪錯了,也沒什麼。

“臣荊州知府左廷貞,叩見殿下。”

少年聽罷反倒吃了一驚,奇道:“你是如何知曉的?”

左知府聽罷心裡一喜,心道自己這回包準賺大,口上道:“臣見殿下渾身上下散王者之氣,當即就被震懾,不敢有絲毫懷疑。”

當真是大神一出,左知府等白,是納頭便拜,所謂王八之氣,絕非無中生有。

一個老頭跪在面前,少年猶自坐著,坦然受之,這不得不也是一種習慣,“左大人請起……那麼,荊州仍然是我大明的地方?”

左知府左廷貞從地上爬了起來,躬身道:“回殿下,正是,闖賊在陝西,東夷尚在長江北岸,南方半壁仍在我大明之手……殿下是否有信物在身?今殿下降臨我大明地方,正可君臨天下,以服四方。”

左知府自然不信什麼王八之氣,他雖然覺得可能是皇子,但須得要足夠的證據,這個人才有用處。

少年聽罷一喜,激動得站了起來,直接脫掉上身所有的衣服,轉過身來,道:“這時父皇親手給兒臣刻上去的,兒臣兄弟皆有此字。”

左知府一看,那少年的背上刻著四個大字:中興大明。下面還有三個字:朱慈炯。

左知府見罷那字跡,果然和先皇朱由檢的字跡一般模樣,急忙伏跪於地,痛哭叩,高呼先皇。

朱慈炯又在內衣捏來捏去,然後“譁”地一聲撕開衣服,拿出裡面的一塊絹布,道:“這是父皇親筆所書,母後親手縫製於內。”

朱慈炯雙手遞過來,道:“左大人看看,還有假不成?”

左知府跪著用雙膝當腳移到朱慈炯面前,用微顫顫的雙手接過絹布,見上面是朱由檢的親筆,大意便是皇子朱慈炯背上所書中興大明云云,並蓋有玉璽。

這個確是朱慈炯無疑,左知府只覺得腦部充血,心情激動得無以復加。心道,南京那皇帝,定然有假,這次真真是在老大左良文嘴危急的時候,立了大功。左知府立馬意識到,自己將成為左良文身邊最可信的人。

左知府送還絹布,他自然是不敢扣留。

“請殿下稍作休息,臣即刻便送殿下去武昌。”

朱慈炯皺眉道:“我要去應天府。”

左知府沉聲道:“殿下應該也有所耳聞,在應天府已有一人登基稱帝,此人也自稱自己是三皇子。”

朱慈炯怒道:“奸人壞我宗廟社稷!”

左知府等的就是這句話,道:“正是如此。今武昌總兵左良文左大人,才是我大明的忠臣,左大人定然會追隨殿下,揭穿奸人趙謙的陰謀,還我大明江山。”

朱慈炯道:“擁立賊子者,便是趙謙?”

“是,殿下。”

“枉為我大明內閣大學士!”

左知府低頭稱是,心道這個皇子年紀不大,倒有些見識,起碼還知道原來的內閣成員名字。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左知府一面差人通知武昌,一面派出重兵護送朱慈炯東去。

左良文得知了這個情況,先是仰頭大笑,“天不亡我矣!”

堂下有幕僚姓張,沉聲道:“大人,還不是高興的時候。”

左良文神色驟然黯淡,低頭沉思。

張幕僚道:“趙謙有親兵數十萬,這些嫡系人馬,忠的不是大明,是趙氏一黨,逼急了趙謙可自立稱帝,咱們反而幫襯了別人一把。”

如果趙謙在陰謀被扯穿時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稱帝,雖然在民心名聲上有影響,但是現在這世道,直接話的,還是武力,什麼民心名聲,都不能成為直接原因。

就像三國時候的董卓,臭名昭著,在戰爭失敗之前,不一樣坐得很穩嗎?當然天下共伐之,導致他戰場失敗,這也是名聲的關係。不過直接原因,還是武力話,要是天下共伐之仍然沒打贏,董卓可能照樣能再坐一時間。

左良文與幕僚等聽罷張師爺的話,頭稱是。

左良文問道:“那我們該如何是好?”

張師爺道:“攻擊武昌的主帥,是張岱,此人是趙謙的結拜兄弟,一切以趙謙馬是瞻,統兵十餘萬,火器犀利,裝備精良,我軍眼看不支。當下之計,唯有先設法保住武昌。只要保住武昌,有真命天子在此,一呼百應,天下相應,大事方可成。”

其中一幕僚當即附議,“三皇子有大用,但大用不在此時。大人切勿急躁用事。”

左良文虛心納言,頭道:“諸位所言極是……但眼下張岱軍轉眼將兵臨城下,我等如何自保?”

堂中頓時議論紛紛,很多人建議撤退,先跑了再,然後依靠三皇子的名聲,東山再起。

唯有先前提醒左良文的張師爺冷笑不語,一副不屑與眾人為伍的模樣。左良文見罷急忙垂詢道:“張先生有何妙策?”

張師爺道:“撤到哪裡去?”罷環視四周。

眾人默然,朱由檢死後,各處軍閥紛紛控制就近地盤,能佔的地方,都有主了,能到哪裡去?

現在南方最大的軍閥就是趙謙,現在左良文與趙謙為敵,各地軍閥誰傻了才甘願收留左良文,與強敵作對。

“卑職倒是有一計。”張師爺拱手道,“可令三皇子手書一封書信,另加一件信物,送到趙謙那邊,以此為籌碼議和。”

張師爺又加了一句:“此事不宜洩漏,只要趙謙不威脅我等,我們便答應不洩漏此事。”

有幕僚反對道:“咱們手裡有真命天子,不公諸於眾,如何威福四方,壯大實力?”

張師爺一辯駁的意思都沒有,只是冷冷看著眾人。

左良文走來走去,想了許久。心道,在沒有洩漏之前,興許趙謙不願意被人唾罵,失去民心,很可能答應這個條件。

當然手裡握著一張王牌沒法公示,是有憋屈,但是一旦公示,就會被推到風尖浪口。至於怎麼利用三皇子擴大影響和勢力,得從長計議,現在這關口,左良文只得走一步算一步。

左良文想明白,力排眾議,道:“就按張先生之計辦。”

於是武昌方面,得到了三皇子的書信和信物,派出使者向張岱軍營而去。

張岱得到使節拿過來的東西,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默不作聲,屏退左右,只留下心腹。

張岱仔細觀察了一番。他不認識三皇子的字跡,這個無法判斷真假,還有繡著考究龍紋的衣角,也沒有什麼公信力。

“本官勸左良文不要再耍什麼花招,老老實實出來投降才是上策。”張岱丟下那些東西,“哪裡又有什麼三皇子?當今聖上,就在南京紫禁城,乃我先皇的三皇子,冒充者當誅九族!”

使臣不慌不忙地道:“有服力的東西,咱們不能帶出來。張將軍可派信得過的人,到武昌一看,自然知道是真是假。”

張岱道:“無非就是想拖延時間。”罷作勢要走。

這時使臣忙道:“既然如此,左大人便會立刻將此事公示天下,趙大人所作所為,天下自有定論。”

張岱站在原地,他對政治方面不是很有見識,就怕真給大哥惹下大麻煩,到時候得不喪失,心道,武昌就在前面,不如看看再。

想罷,張岱便道:“好,本官就看看也無妨,看他左良文能耍出什麼招數。但是本官派出的人,只要少了一個,待我攻陷武昌,定會讓你們百倍千倍奉還。”

使臣拱手道:“張將軍乃明智之人。”

張岱遂選了幾個信得過的心腹,跟著左良文的使臣過去。幾個心腹,忠心信得過,經過了無數考驗,千金難買骨的主。就算不幸有人被收買,不可能幾個人一起被收買,只要少了人,便可以不作理會了。

再他左良文用什麼收買?錢和官職,都帶不回來,女人更帶不回來,回來的時候用心思,便能分別套問出真相。

兩天後,幾個人全部回來了。張岱便命人將其分開詢問,還用了以前宮裡呆過的太監參與此事,問了一些他們不可能知道,也不可能想到的問題。很花了一些手和時間,最後確認了結果。

張岱終於相信,真正的三皇子,就在左良文的手裡,這下張岱不敢擅自做主了。一面下令知道此事的人保密,一面快馬向南京通知趙謙。

本书作者其他书: 大魏芳華 十國千嬌 大明春色 大明烏紗 烏紗 天可汗 平安傳
相關推薦:大明:開局認朱元璋作爺爺!都市:開局融合魔帝,我無敵了大奧術師開局就劍道無敵了異世盜皇地下城生長日誌迴天穿越時空的蝴蝶開局被偷聽心聲,女主人設崩了鬥羅之刺客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