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奉天承運->章節

段二十 習慣成自然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溫體仁上臺,趙謙松了一口氣,好似懸在頭上的一柄利劍消失了一般,渾身都輕鬆了不少。有張有弛,猶如文章,才是王道啊。

不過這幾天府門口可是熱鬧了,排著長隊的人要拜訪趙謙。周延儒倒臺了,樹倒砰猻散,江浙地區的官員,總要尋找大樹。

總督行轅還是原來那地方,趙謙連地方都懶得挪,將門口的牌匾換了了事。除了巡撫的名稱變成總督,其他照舊。所謂總督,節制數省軍政,主要還是軍隊,可江浙地區能調動的兵馬確實接近於無,明朝祖宗留下來的衛所軍制,現在的江南早已蕩然無存了,衛所軍戶不是農奴,就是通關係幹其他營生去了,能打的,都是募兵牙兵,不過養他們的,卻不是政府……

趙謙漸漸習慣了饒心梅(就是李林貴之女李香蘭)的存在,饒心梅身體不好,有時候生病告假,趙謙在房間裡常常找不到要用的東西,十分影響心情。照料趙謙生活的還有三個丫鬟,都是長得醜沒有什麼見識的便宜姑娘,毛手毛腳,很不合趙謙心意。

在沒有饒心梅的時候,趙謙日子也要過,有了她,習慣了她,一作對比,趙謙甚至覺得其他丫鬟完全是混飯吃的。

以前比較重要的事務,都是王福親自到內院稟報趙謙,現在王福只需要在內院門口對饒心梅了就完事了,十分省事,連王福都喜歡上了這個丫頭,辦事很讓人放心。

周延儒倒臺了,趙謙繃緊的神經鬆弛下來,又煩那些走門路無孔不入的官僚,便躲在家中讀書寫文,準備修整一段時間。

趙謙這幾天在研究浙江上報的各種資料,正在寫一篇名為“論江浙壟斷經濟的影響”的文章,寫到得意之處,常常搖頭晃腦。

寫完一段,趙謙便站起身來活動一下筋骨,見饒心梅侍立在一旁,便問道:“你進來多久了?有什麼事?”

饒心梅笑道:“杭州同知申大人要給東家做媒,見也不見?”

趙謙愕然道:“他要送女兒還是老婆?”

饒心梅問道:“什麼是老婆?”

趙謙聽罷神情有些恍惚,他彷彿聽見幾年前秦湘在問他什麼是老婆。秦湘當日被送出京師,蘿蔔送她到了江西老家,然後就回來了。在京師時,趙謙恐被人抓住把柄,又因路途遙遠,一直未敢與秦湘聯絡。待到江南之時,趙謙怕她生活苦難,派人去她老家送錢,卻沒有見到人,不知所蹤。

這是饒心梅差異道:“東家,你怎麼了?”

“哦。”趙謙這才回過神來,道,“沒什麼,想起了一個人。對了,老婆就是夫人的意思,因為人終究會老,早些叫老婆,免得以後改口麻煩,我老家就是這樣叫的。”

饒心梅的眼睛突然有些迷離,喃喃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大概是相信愛情的人追求的境界吧。

饒心梅大概覺察到了自己失態,轉移話題道:“門外那麼多人要送禮,東家難道真的不愛財嗎?”

趙謙笑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不是君子,但是得志不能太倉狂,還需防著別人,這錢收不得。”

趙謙的個人生活,還是比較簡樸的,個人作風也不算太壞,如果不是生死較量,對人還很寬厚。

饒心梅有些混亂,她自飽讀詩書,趙謙的為人,讓她覺得這個人並不是很壞,而且比她見過的官僚顯得更加為民作想。聖賢書和她的價值觀告訴她:爹爹勾結敵國,確實是罪有應得。但是父親總之是父親,面前這個人確實是她的殺父仇人!

要是她真的能有機會將利器藏在身上,成功帶進趙謙的房裡,在他熟睡之時,是否能下得了手。這個問題饒心梅想也不敢想,當初就是走投無路,憤恨之下,才混進的趙府。

饒心梅看罷文章,有些不解道:“依東家的意思,天下之禍,並非是官員貪墨之故,反而是富商大戶?”

趙謙頭道:“起碼在江浙是這樣,想我大明億萬庶民,只有區區數萬官員,如果只是吏治敗壞,絕不可能糜爛成這般模樣。西北諸省,乃是因為天災,馬懋才數月前在《備陳大飢疏》上就陝西百姓爭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剝樹皮吃,樹皮,只能吃觀音土,最後腹脹而死……天下災情不斷,百姓水深火熱之中……”

趙謙的憐憫之情溢於言表,並非厚黑之故,乃是自內心。就算不關心天下興亡,起碼的人道,還是應該有的,不然還叫人麼?聖賢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人總是多少得顧及他人感受啊。

只是天下禮樂崩壞,風氣糜爛,道德在人們的心裡,俱往也,賑災錢糧都要貪墨,就明了問題。

饒心梅被趙謙的憐憫之心感動,不禁問道:“東家的抱負就在於此麼?”

她的一句話,倒是問住了趙謙,趙謙的抱負,他自個從來沒想過要濟世救民,實在就是人的基本**,想過上好日子……至於憐憫百姓,只是情不自禁流露罷了,因為他就知道飢餓的滋味。初到大明之時,近一個月的時間沒飯吃,猶如乞丐,飢餓給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那是一種**,一種絕望,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痛苦。

趙謙岔開話題:“你為這篇文章潤潤色,我有用處。”

趙謙將這篇文章到各衙門縣學,準備拉攏一批少壯派的人,提升為親信心腹。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這文章就像考題,只是沒有明言罷了,只有政見相同的人才能一起成事,趙謙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也在這裡。

在家休養了一段時間之後,趙謙開始處理公務,這時他才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現在都十月間了,江浙一帶的稅收還未完成定額。趙謙公文督促各省府布政使和知府,抓緊辦事,卻不料眾人紛紛訴苦。

趙謙雖卸任了巡撫一職,但是江浙未派巡撫,實際上總督兼職了政務,這事兒還得他管,隨即召集官員責問,以前是怎麼完成定額的?意思就是老子剛剛坐上位置,誰想找茬,誰就滾蛋。

不料眾官員以前就從來沒有完成過定額,朝廷並未追究。

趙謙不信,派人往各州縣調查。派去的人回來之後上到地主,下到百姓,普遍抗稅。

“父母官都是幹什麼吃的?這天下還是我大明的天下,抗稅還治不了他們?”趙謙憤怒地問道。

負責調查的總督府官員無辜地道:“依大明律,抗稅者施以杖刑。那些抗稅的主,大多是地主大戶人家,便花錢請乞丐流民代替杖刑,花錢比交稅少,所以都在抗稅。”

趙謙聽罷氣得差暈了過去,思慮許久,不得要領,遂找韓佐信商議對策。

韓佐信也無奈道:“咱們就算頒佈法令,也不管用。在鄉里,無論是朝廷,還是總督巡撫的法令,統統不管用。貧富懸殊太大,民經常造反,官府得靠地方大戶的私兵彈壓,還有他省流民,官府也無力鎮壓,因為流民作亂會對富戶造成損失,富戶的私兵便會幫助官府鎮壓流民,因此保證了江浙數省的穩定局勢。”

趙謙道:“他們也太得寸進尺了,連稅都不交,還要官府作甚?”

韓佐信搖搖頭道:“大人切不可冒進,一旦破壞這種平衡,定會帶來亂局,恐難收拾。”

“我聽李貌剛到福建,就和鄭芝龍生了矛盾。鄭芝龍本就是海寇,萬一和李貌無法達成合作,乾脆造反,屆時朝廷調兵平亂,浙江衛所軍戶上報的可是有數萬軍隊,朝廷定然會從浙江調兵,這浙江的兵我們調不動,就得用募兵,稅收如此,哪裡來的軍餉?”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韓佐通道:“鄭芝龍手握水6數萬兵馬,李貌也奈何不得他,未必會反,大不了不聽巡撫衙門調遣罷了。”

趙謙心道歷史上大概並沒有什麼李貌和鄭芝龍生衝突的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便憂心地道:“據報,那李貌一心斂財,收了劉香款銀,協助劉香在海上為禍,又敲詐鄭芝龍,鄭芝龍不予,李貌便利用職權處處制肘,鄭芝龍已經憤怒至極,誰知道會生什麼事兒?”

韓佐信無奈道:“溫閣老怎麼會讓李貌這個人去巡撫福建,真讓人捉摸不透。”

“上次咱們那份關於周延儒貪墨的帳簿失竊,八成就是李貌偷去了,用它做交換的籌碼。”

韓佐信沉思許久,道:“要未雨綢繆,看來只得搏上一搏了。”

趙謙道:“抗稅、假借、飛冒等,一律沒收財產;籌備海稅局,進出口貿易一律徵收關稅,商鋪和作坊,偷稅抗稅者也沒收財產。籍沒幾家,其他人就知道厲害了。”

韓佐通道:“大人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下張將軍可有得忙了。我猜一開始要被籍沒家產的人一定會鋌而走險,聚兵反抗。”

趙謙道:“只要他們不合起來造反就不成問題。”

本书作者其他书: 大魏芳華 十國千嬌 大明春色 大明烏紗 烏紗 天可汗 平安傳
相關推薦:大明:開局認朱元璋作爺爺!都市:開局融合魔帝,我無敵了大奧術師開局就劍道無敵了異世盜皇地下城生長日誌迴天穿越時空的蝴蝶開局被偷聽心聲,女主人設崩了鬥羅之刺客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