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烽火明朝->章節

第一百一十二章 論道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城隍廟在城南,這裡是百姓聚集之處,在城中無論是求雨祈福,還是求子祛病,百姓只要有事,都會到城隍廟來,堪稱無事不管,算得上神仙在城裡的便民服務中心。

進了城隍廟中,崔子義正和一個老者激烈的辯論著什麼。

見萬軍走了進來,兩人立刻停了下來,那老者揖道,“萬大人,許久不見。”

萬軍打量這老者,似乎有點熟悉,卻是毫無印象,“我們以前見過?”

老者笑道,“大人是貴人多忘事,去年大人和胡人安慶大戰之前,我和大人在這裡見過一面。”

崔子義道,“元首,這是故明總督袁繼鹹。”

聽到袁繼鹹三個字,萬軍立刻想起來,歷史上的“江右三山”袁繼鹹,如果不是自己干涉,提前給了預警,這會這位老先生已經被左夢庚綁給胡人了。

萬軍對袁繼鹹的氣節十分敬佩,恭聲道,“袁老先生,您不是在南昌麼,怎麼來漢陽了。”

袁繼鹹面露一絲尷尬,連聲道,“慚愧慚愧。”

崔子義在一旁道,“元首,袁老先生已經辭了南昌的故明總督之職。”

華夏軍佔據江南之時,對投降的江西、湖南大部並沒有實際控制力,許多故明的官員仍舊擔負原職,只是派了陳霸蛟收編軍隊。

不過萬軍在豫西和胡人作戰,並不清楚南方的情況。

南京士紳叛亂迎回明軍的訊息傳到南昌時,袁繼鹹的內心對大明中興的希望再次點燃,畢竟半生是大明的總督,袁繼鹹對江西周邊的局勢採取了預設態度,對退回安慶的華夏也沒有伸出援手。

可惜事情急轉直下,鄭芝龍拿下南京後不久,就拋棄了魯王向滿清投降,半個江南就這樣裹挾著重回滿清的手上,大明王朝最後的勢力龜縮到了兩廣,卻依舊在內訌。

袁繼鹹目睹這一場鬧劇,對大明徹底死心,由於沒有及時支援安慶,心懷內疚的袁繼鹹徹底放棄了所有職務。

袁繼鹹心懷天下萬民,離開官場之後,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華夏軍倡導百姓種植的新作物上,在武昌袁繼鹹開始致力於種植新作物。

城隍廟中,崔子義便是和袁繼鹹討論,新作物該如何更高效的擴大播種面積。

萬軍聽聞二人剛才爭論之事,上前看了看,幾個塊狀物沾著泥土散在地上。

雖然不如後世良種培育的體型大,不過萬軍還是認得出是幾個甘薯和土豆。

萬軍笑著拿起一個道,“這個東西叫甘薯,也叫番薯,春天的時候把它一刀切成兩半,放在水裡等它發芽,芽長大概四寸長時,把芽摘下插在土裡澆水就能活。”

萬軍又拿起另一個東西道,“這玩意兒叫土豆、又因為長得像馬鈴鐺,所以叫馬鈴薯,春天的時候切成塊,扔在土裡就能活。”

番薯十七世紀初傳入廣東一帶,在南方流傳已經有四十餘年,雖然種植範圍在往長江一帶擴充套件,不過始終沒有成為大眾接受之物。

袁繼鹹以前倒是見過這些,不過在他的印象中,種植五穀才是正途。

想了又想,袁繼鹹道,“這些東西真的能當主食?”

萬軍道,“主的不能再主了,這個番薯在地裡生長時,他的葉子、芽也可以採摘些嫩的醃著吃,老的葉子餵豬也是非常不錯的。”

能讓百姓有吃的,填飽肚子那是再好不過的,袁繼鹹極為感興趣,“那土豆的葉子呢?”

萬軍道,“土豆的葉子不行,是麻的,而且發了芽的土豆也不能吃,是有毒的,會吃死人。”

袁繼鹹點點頭稱記下了,又拿出一把金色的種子。

萬軍拿起幾顆道,“這是玉米,又稱包穀,和小麥一樣可以做百姓的主糧。這幾種作物十分高產,大概是小麥的五倍以上,而且對土地要求很低,貧瘠的坡地、沙地都可以種植,我們只要推廣此物,不出三年全國就不會再有饑荒了。”

袁繼鹹激動道,“好啊,如此甚好,若是早些在民間種植,老百姓有口飯吃,西北豈會大亂,國家又怎麼會如此分崩離析。”

萬軍微微笑道,“早十多年這些作物就已經在大明傳播了,天下的崩壞的問題又豈是因為荒年,西北的百姓也不是國家破敗的罪人?。”

袁繼鹹道,“不是西北叛亂,李闖流毒天下,大明豈會顧此失彼,最後山河破碎?”

萬軍道,“老百姓所求不多,不過是有口飯吃,即便有時吃的不飽,有寸土棲身,即便有時灌風漏雨。可是連這些都滿足不了,豈能怨恨百姓不做安安餓殍?”

袁繼鹹氣道,“義我所欲也,有殺身而取義,家國不能兩全之時,何不棄小家而保全國家,國家正在遼東苦戰,西北一亂滿盤皆輸。”

萬軍道,“袁老啊,偌大的漢家天下,對陣一個遼東的蕞爾小邦,卻是屢戰屢敗,只能退守關牆,是百姓的問題?西北亂起李自成所到之處,陝西山西河南湖北百姓響應,全都是百姓不做安安餓殍的原因嗎?”

自春秋以來“民貴君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話語比比皆是,可是從秦到漢唐,一代又一代,不還是一樣輪迴一遍又一遍。

可現實如此,一個人居高位之上,對比自己低半級的同僚,心中尚且有幾分虛榮與驕傲,那對無權無勢無錢的百姓,內心的傲慢豈不是上了天際。

即便初時還能謹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警言,可是日復一日,身邊盡是奉承和討好之人,權力讓自己看起來無所不能,誰還能瞧得上任人拿捏的百姓。

袁繼鹹豈會不知其中道理,可是知道和做到是兩回事,士紳高居廟堂之上,即便有幾個如袁繼鹹這般忠義愛民,可是也是杯水車薪。

世間大勢如滔滔江水,即便有幾朵逆流而上的浪花,終究大河向東去。

百姓之勢如水,大多時候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但是什麼時候化身滔天的洪流,這只有天知道。

袁繼鹹對萬軍的話思索良久,嘆道,“文臣好財,武將惡死,國無餘錢,民風不古,大明朝確有無奈之處。”

萬軍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而人則不然,再大公無私的

人,也會有自己的私,人皆好財,豈能要求文臣人人做聖賢,人皆貪生,豈能要求武將個個做英雄?還有這錢糧,華夏地廣千里,人口億計,豈會到了沒有錢糧,連東奴也敵不過的地步?”

袁繼鹹並非迂腐之人,自然知道人皆有七情六慾五毒,聖人之言不過是教化世人,立國之初雖有不愛財之臣,不怕死之將,可更多的是洪武大帝殺了幾萬人,剝皮實草也擋不住官員貪財之慾。

袁繼鹹嘆道,“奈何,奈何,天意照胡不照漢。”

萬軍道,“我看這事怪不到天意的頭上。”轉身對崔子義道,“子義,你是修道之人,天之道如何?”

崔子義道,“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萬軍點頭道,“天意眼中,胡人與漢人有什麼分別,不過是大明出了問題。作惡多端的如左良玉之流,加官進爵享受榮華富貴。為天下嘔心瀝血如盧象升、孫傳庭,卻是飽受屈困戰死疆場,世道不該是這樣。”

崇禎十一年,胡人破關而入,盧象升督師接戰,最後援絕戰死,死後卻是八十日不得入殮。

崇禎十六年,孫傳庭戰死潼關,死後反被認為詐死潛逃,不得封賞贈蔭。

這兩人之死,不過數年,袁繼鹹記憶猶新,聽萬軍提起,心中頓時又升起悲慼之感。

萬軍道,“人道趨利避害,治之不過‘賞善罰惡’四字,有善不賞,萬民絕善,有惡不罰,萬民從惡。”

袁繼鹹似有所悟,壓住心中悲傷之感,悵然道,“半生百戰為蒼生,萬民尤遭倒懸苦,慚愧慚愧!”

萬軍道,“袁老先生胸懷天下百姓,令人敬佩,但有所求,萬軍絕無不準。”

袁繼鹹道,“老朽今年五十有四,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但求傳播這些農物,讓百姓都能吃飽飯。”

萬軍看著袁繼鹹,心中忽然想起歷史上另一個人,他也是姓袁,一生為解決人民的糧食問題鞠躬盡瘁。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萬軍感動道,“袁老先生放心,華夏天下再不要有飢餓和屈辱,我會給你安排人手和經費,讓所有人都能有飯吃。”

袁繼鹹深深一揖道,“將軍高義。”

萬軍連忙扶住袁繼鹹的手道,“袁老先生才是真正的義薄雲天,晚輩是高山仰止跟著走幾步罷了。”

從城隍廟出來,崔子義一直用怪異的眼神看著萬軍,萬軍終於忍不住,“你這樣看著我幹嘛?”

崔子義道,“元首,你也是修道之人?”

萬軍道,“不是!”

崔子義道,“那你說的那些天道人道的話是從哪裡來的?”

萬軍道,“網上看的。”

“什麼網上?”

“網際網路。”

“……”

兩人出了城,直奔江岸碼頭,一艘新式帆船“帝國”號,早已等候在岸邊,這艘船是借鑑十九世紀商業運輸船,底部平緩,肚大首尖,作為內河運輸船最合適不過。

登上船,藉著東南季風,帝國號向著三峽疾馳而去。

相關推薦:網遊之三國天降網遊三國之鐵騎無雙網遊三國:重生術士網遊三國:開局獲得神級建村令烽火山河烽火鑄劍錄網遊之撼三國網遊之三國定鼎網遊之三國梟途光頭武僧在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