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奮鬥在大明->章節

第二十四章 番麥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第二十四章 番麥

不管怎麼說,楊繼盛還是向著周夢臣,而且楊繼盛也細細看過卷宗的。也明白,雖然在程式上,周夢臣很多地方都不對,很多地方所罰非所罪。但問題是,單單是去年的事情,放在太祖成祖那會兒,大同鎮上下,能有多少將領能活下去?

似乎,法不責眾久了。大家都不以為已了。

楊繼盛說道:“不說這些了。我在大同不會留幾日,取了代王的奏表,就要上京稟報。你的心願也算達成了。代王很可能會移藩,不過不是北京,而是山東,去年陛下一怒之下,絕了魯王藩,一些宗室一直想辦法,想恢復魯王一脈。似乎陛下的意思是,讓代王轉封過去,魯王藩的宮殿什麼的都是現成的,一兩萬兩,就將代王給打發了。也絕了魯王一脈的念想。”

周夢臣聽了,輕輕一笑說道:“如此一來,代王還要感激我。”

楊繼盛說道:“可不是啊。”他微微一頓,說道:“大同情況如何?幾乎月後,防秋之事,有沒有把握。”

防秋,就是每逢秋天防禦韃子南下。

這是每一個邊臣的頭等大事。

周夢臣苦笑說著說道:“大同的問題太嚴重了。我現在只能說我盡力而為。”

在周夢臣看來,大同而今的情況,就好像一個易碎的玻璃。稍稍一撞,就轟然破碎。周夢臣為什麼要將春耕集中在大同附近。收了五十萬頃土地,真正耕作的估計還沒有一半。

而今周夢臣只能盡力而為,披荊斬棘,有一關過一關,能走一步走一步,拼命向前走。至於到底能做到什麼地步,那就不是他的事情了。是老天爺的事情了。

周夢臣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說道:“楊兄,你可知道這什麼?”

周夢臣從一邊抓了一把東西,給了楊繼盛。

這東西在後世,誰都能認出來,不就是玉米嗎?

這才是周夢臣的新鮮發現。

是的,周夢臣真正主持春耕之後,才發現。原來玉米在大明已經有了種植。雖然是主糧,但絕對不多罕見的。

周夢臣到底不是底層百姓,對於農事是相當的生疏的。不過,這對楊繼盛來說,卻是非常容易認出來的。畢竟,楊繼盛才是真正苦出身,那種真正下地幹過農活的。

果然楊繼盛一看,就說道:“這不是番麥嗎?”

周夢臣說道:“楊兄,這東西在真定可有種植?”

楊繼盛說道:“有人種,但是不多。多是山裡面的,這東西耐旱

,可以在山中種植,不挑地。”

周夢臣說道:“楊兄,有沒有想過讓此物大行於天下?”

楊繼盛看了看手中的玉米,陷入沉思之中,說道:“此物可以生長在貧瘠之地,補平地之不足,難不成你的意思是,想在好地裡種這個?這有些-----”

玉米的高產是在後世,但是這個時代並不高產,甚至在楊繼盛的心中還很低產。

原因很簡單。

百姓不將玉米當做主糧,都是種在不能種糧食山地坡地上,或者零零碎碎的種在田畝中間。甚至在山區之外,很少見到玉米。

只是將他作為可以在山地種植的一種莊稼,可以將不能種植糧食的山地改成能種糧食了,至於能收多少,就不是太在意了。多多少少都有收成便是了。玉米比小麥粟米都要耐旱。但是不管再怎麼耐旱。莊稼都是要水的,山地的玉米,靠天吃飯。每一畝能有一石,或者一石稍多一點,就相當不錯了,甚至只有幾鬥,在百姓看來也是可以接受的。

從來沒有人嘗試過,在最好的土地上種植玉米是什麼樣的產量。

周夢臣說道:“楊兄,你也知道大同的不比南邊,一年只能種一季糧食,往年多種麥。產量也不是太多,如果是水澆地,當在二石五斗,但是大同水利不修,除卻沿河一帶,有一些水澆地。算起來,大同附近,也不過一兩萬頃。除此之外,都是旱地。小麥產量,本就不高。大多不足一石,不過幾鬥而已。而在番麥在山地的產量,也不過如此,放在平地之上,或許產量還能更高一點。”

“不過,我發現這番麥還有一個好處。”

楊繼盛說道:“什麼好處?”

周夢臣說道:“玉米長得高。”

楊繼盛先沒有什麼感覺,他細細想了什麼。豁然大悟,說道:“不錯,這是一個極大的好處。”

小麥與粟米到了成熟的時候,也不過是齊膝而已,最多高更高一點。也高不了多少了。根本做不到阻礙視線,影響行動的作用。但是玉米就不一樣了。誠然這個時代玉米與後世的玉米相差很大,不管是從植株的高度與產量來說,都是如此。

但是周夢臣問過了,這玉米成熟的時候,最少有一人高。

人藏在玉米地之中,一時間很難找不出來的。

這個優點,在別的地方,根本不算什麼。但是在邊境,卻是一個極大的好處。只要閉上眼睛想想。當韃子騎馬在麥田之中行軍的時候,與韃子騎兵在玉米田中行軍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狀況。

特別是麥子在收的時候,是用鐮刀齊根給割了。而玉米自然也可以砍倒,也可以將玉米杆留在地裡。

這就形成一道人造的阻礙。

當然了,這阻礙對騎兵影響不會太大。但是如果整個大同除卻幾條道路之外,所有的土地都是這樣了。足夠給百姓更多隱藏的地方,給明軍更多的伏擊空間。

這是抗日戰爭中青紗帳給周夢臣的靈感。

或許,不僅僅玉米才長得高,高粱也是可以的。但是高粱的產量太低了。而今已經退出主糧範圍之中。與玉米的產量是萬萬不能相比的。

當然了,周夢臣這樣做,不僅僅是這一個目的。

周夢臣想要推廣玉米。

玉米與番薯,還有土豆這些高產糧食的輸入,給清朝續了一條命。周夢臣早存了推廣的意思。只是他準備去了江南,再派人去尋摸高產植物,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玉米而今居然已經在大明西北種植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他一直以為玉米是從海外傳來了,而今看來,似乎很有可能是從西域傳過來的。

當然了,也有可能這兩條渠道都有。

不過,這不重要。畢竟玉米到底怎麼來到中國,讓歷史學家去思考。周夢臣既然知道了,他就想辦法推廣。也是給大明王朝續命。只是怎麼推廣,卻是有技巧的。

如果周夢臣說番麥高產,請推廣的。

朝野上下定然有一群反對之聲。

比如五穀早已確定,不可動搖,否則就有違聖人經義。什麼番麥的產量不行。或許在一處行,在一處又不行了。種種問題都撲面而來。

畢竟糧食生產在大明再重要不過了。

幾乎是國之根本。怎麼能輕易改易。

但是而今周夢臣這個說法卻不一樣了。當然了在長城內外形成一道,玉米種植帶,作為防禦騎兵的屏障,也是他的目的。玉米只要大量種植了。將來只要有人在這上面得到了好處。就會積極主動的推廣開來。中國的老百姓再務實不過了。

這樣就免去很多爭吵,效率也提高不少。

楊繼盛說道:“周兄,你要我做什麼?”

周夢傳說道:“楊兄,我別無他意,只是想請你做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通報朝廷,將番麥列入正糧之中。第二就是在大同之外的地方推廣番麥。”

“這-----”楊繼盛說道:“我可以試一試,你不要報太大的希望。可以與你連本上奏。也可以在徐閣老面前為你分說。只是估計成不了。”

相關推薦:冠軍之光替學妹天后上臺,我火了鬥羅之冰凰鬼才天醫極牛鬼才在異界美漫世界中的最強裝備供應商愛上單身媽媽星際驅魔師超級武裝武裝鍊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