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奮鬥在大明->章節

第二十二章 御史出巡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第二十二章 御史出巡

如此一來,徐階就陷入兩難的處境之中。

對楊繼盛這個學生,他雖然不像對張居正那麼喜歡,但並不是毫無感情的。他不忍心見楊繼盛白白犧牲。另外,楊繼盛真要死諫,根本是逼著徐階與嚴嵩提前決戰。

對於這個局面,是徐階不想看到的。

無他,徐階在俺答兵臨城下的時候,都沒有將嚴嵩拿下,當時徐階就知道,拿下嚴嵩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急不得的。徐階比嚴嵩最多的是時間,徐階能等下去,嚴嵩已經七十出頭,看他還有幾年。

如果為了楊繼盛與嚴嵩正面對決。勝算渺茫,但如果不救的話,天下很多人都會對徐階失望的。

畢竟徐階是很多人對抗嚴嵩的希望。這也是很多被嚴嵩迫害的人,天熱成為了徐階的陣營。徐階如果對自己的弟子袖手旁觀,是很失人望的。

“不錯,”徐階說道:“淑山,不能在留在京師了。就這樣安排吧。”

楊繼盛對於這個任命,欣然領命。

準備好了行囊之後,就帶著隨從從紫荊關而西去了。

他去大同這一條路,並不是周夢臣去大同的路,周夢臣是想看看,宣大整體情況,已經大同受兵災最嚴重的地方情況如何,所以才選從居庸關出關,從宣府到大同。而楊繼盛不用。所以,他直接從紫荊關西去。

過了紫荊關就是大同地界。

不過,這裡情況還是相對好的。

韃子南下並沒有到這裡,從紫荊關到應縣這一段路,雖然蕭條了一些,但是總體上來說,並沒有看見多少戰爭的痕跡。甚至楊繼盛還看見了幾個周夢臣的弟子。

他有些奇怪的問道:“你們這是在做什麼?”

這幾個人乃是周夢臣的外門弟子,不過楊周兩家關係密切,楊繼盛也是見過的。

其中一個人說道:“楊大人,老師讓我探查桑乾河水路,看看能不能直接通航,如此一來,從北京到大同的糧食消耗,就會降低最少一半。”

楊繼盛為之一愣,說道:“此言當真。”

這個人說道:“自然是當真的,其實桑乾河也就是中間三四十裡不通航道,其餘地方本來就是舟船所及,與南邊的河自然是沒有辦法比,而且桑乾河夏冬水差極大,這都是問題。不過,大體上來,也是能夠辦到的。不過,卻是需要下苦功夫了。”

楊繼盛聽了,不由嘆息一聲,說道:“周兄,真是奇思妙想。”

這是楊繼盛孤陋寡聞了。

這根本不是周夢臣奇思妙想。

實在是中國歷史太長了,這麼長的歷史上,很多事情都被人設想過。特別是在水利上。就好像南水北線中線工程,南陽到鄭州這一段,宋朝的時候也有挖掘的想法,最後沒有成功而已。

周夢臣畢竟對大同瞭解不多,這還是在大同主持春耕的時候,聽當地人說起來。

好像古代打仗的時候,其實也用過桑乾河運糧的。只是而今不怎麼走了。

周夢臣這才想起派人勘探起來。

畢竟,從北京到大同這短短一段路程,消耗的糧食甚至比從南京用船運到京師還多,一旦是變成了水運,即便是同樣的數量,到大同的糧食,也能從七十一萬石提高了幾十萬石,弄個一百萬石差不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過,這事情說起來很容易。

做起來可就不容易了。

否則真的很容易,怎麼沒有人做了。

周夢臣只是派人去勘探一下,做出一個預估,看看情況如何。再決定做與不做,還有該怎麼做。

但是楊繼盛就覺得,似乎這一件事情,成功在望。這也是對周夢臣在施工方面能力的信任。

也是出於這種信任,楊繼盛決定棄馬乘船,看看桑乾河的航道。

這個時候正是春天的尾巴。桑乾河的水流到了一年最低的時刻,雖然不至於擱淺,但也行不了大船。楊繼盛只能乘坐一個座比烏篷船稍稍大一點的小船,晃晃悠悠的向西而去。

一路到了御河流入桑乾河的地方,才轉到向北。

這御河,就是當年正德皇帝從此到大同,因此才有了御河的名字。

這一條河更是在大同城下流過,與十里河一起成為大同周圍重要的灌溉水源。

這個時候,水位很淺,也只有楊繼盛的船上在河上。

此刻的楊繼盛卻看見了一個壯觀的場面。

他遠遠的看過去,就田間架起了大鼓。無數百姓光著膀子,手中拿著農具。聽著鼓聲的命令,就好像一條線一般,整整齊齊的向遠處走去。

這是在春耕。

周夢臣緊趕慢趕,也不得不承認,有一些遲了。

所以,要抓緊時間,將耽誤的時節給補上去。

周夢臣與官員乃至於百姓中的老農一個個商議,最後才想起了這個辦法。看上去就好像是打仗一般,所有人的都一律軍事話管理。對與大同外圍的土地暫時放棄,暫時想將大同周圍,十里河御河這一帶的土地全部種上。

也就是說,周夢臣查抄的五十萬

頃,其實沒有可能在今春耕種完的。

周夢臣為此又重新下了放田令。

也就是說,任何人見到土地沒有耕種,在官府報備之後,都可以耕種。如果土地是官地,則可以向官府申請佃種,官府收田租。如果是私人,官府在其中調節,讓種地出一筆錢,算是補償田主。

至於田主不願意。那就按大明律來辦。

大明律對於土地撂荒,是有懲罰的。當然了,大明律很多東西,都已經成為一致空文,但是周夢臣願意,還是能拿來用的。

總之,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讓大同春耕儘量多耕種土地。

即便這糧食最後不到官府手中,但是民間多一口糧食,朝廷也少一點負擔不是。

於是乎,周夢臣將一切事務都放後面,一心一意的放在春耕之上。

這副場景在楊繼盛這裡卻有另外的感受。

楊繼盛感受到的是殺氣騰騰。他說道:“周兄,治民如治兵,有如此百姓,大同軍的能力,也可想而知,有周兄如此大臣在,朝廷北疆無患。”

楊繼盛的評價不能說對,也不能說不對。

不能說對,那是楊繼盛理解錯誤了。因為這種場景,並不是而今才有,也不是周夢臣獨創,這種用鼓聲傳令,指揮百姓幹農活的手段,在漢代就有,甚至在南方一些地方還是有保留。

只是後來田產改變,從集體協作,變成了精耕細作。這種場景就不在了。

甚至可以說,農耕民族步卒軍陣強悍,也是從這種生產生活方式上面來的。

另一點,他說的也對。

大同百姓與軍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甚至任何一個人往上數幾代,都在軍中的,因為整個大同一帶,都是遷移過來的衛所軍戶。所以他們對軍隊的方式,是非常習慣的。稍稍訓練一點,就適應了。

甚至此刻各部軍隊也都分散在春耕隊伍之中了。

周夢臣只留下馬芳的萬騎在邊牆附近警戒,其餘的人手,都放開了用。有一個算一個,都去春耕去了。

這才有如此壯觀的場景,比如擊鼓指揮的一些人,他們本身就是軍中的軍官。

楊繼盛到了大同附近下了船,稟報了自己的官職,找來馬匹,卻發現只有一些驢子,一問才知道,所有馬都去拉犁了,大同的牛數量本來就有限,又經歷去年一場戰亂,不知道多少牛成為人的口中食,牛筋與牛皮成為戰略物資。沒奈何。周夢臣只能事急從權,用馬耕代替。只是楊繼盛來的時候走的路不一樣,沒有發現而已。

相關推薦:冠軍之光替學妹天后上臺,我火了鬥羅之冰凰鬼才天醫極牛鬼才在異界美漫世界中的最強裝備供應商愛上單身媽媽星際驅魔師超級武裝武裝鍊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