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奮鬥在大明->章節

第六章 南洋行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第六章南洋行

船輕輕地靠了岸,譚綸立即下了船,到了周夢臣身前立即行禮,說道:“下官見過大人。”

隨即跟隨譚綸等人的隨員,大概有二三十個人。這些人都是跟隨譚綸下南洋的官員與將領。周夢臣還看見了何心隱。不過,對於這一件事情,周夢臣也知道。因為以何心隱的身份地位,打個招呼。沒有人會拒絕他隨行。

周夢臣也是知道的。

他雖然對何心隱這一次要下南洋,有一些懷疑。不知道他有什麼目的,僅僅是對南洋有興趣,還是何心隱有別的目的?但是不管怎麼樣。周夢臣對於大明士大夫願意接觸大海,是樂見其成的。

周夢臣目光掃過這些人,上前將譚綸攙扶起來了,說道:“潭大人此行辛苦了。”

譚綸說道:“為朝廷做事,談何辛苦。沒有大人提攜,南洋之行,也輪不到下官。下官豈能辜負大人。”

周夢臣選擇譚綸,也是浙江巡撫唐時英的舉薦。

周夢臣選擇主持下南洋的官員,也是費了一些心思,首先,這個官員品階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周夢臣雖然有便宜行事之權,但是畢竟不是正管,而且這一次也沒有聖旨,所以周夢臣不能派品階太高的官員,同時,也不能派品階太低的官員,雖然南洋都是一些小國,實力最強的安南,在周夢臣看來,也比不上大明一個省。但是畢竟是一國,品階太低了,在談判的時候,也會受到壓制。雖然說,大國卿小國相,但是也不能讓大國一縣令就能與小國首相平起平坐。

於是,周夢臣在唐時英的舉薦之下,選了譚綸。

周夢臣對譚綸是不是後來的大明名將,不感興趣,也沒有印象。唐時英推薦的理由是有膽氣。

是的,譚綸在台州之戰中,表現並不是太好。特別是在周夢臣坐鎮東南,各方面戰場捷報頻頻之下,譚綸在台州之中的表現,只能說是平平。比不上歷史上各路打得都很艱難。甚至胡宗憲屢次彈劾俞大猷與戚繼光,說他們作戰不盡力,讓他們戴罪立功。但是民間百姓都說,胡宗憲從來說,打了勝仗是自己的。打來敗仗是下面的人。因為俞大猷與戚繼光戰力強,凡是都往他們身上扣。因為俞大猷與戚繼光是能戴罪立功的。其他各部就未必了。

胡宗憲讓他們背黑鍋,然後自己再私下裡安撫一些,事情就能過去了。

可見當時戰場之反覆艱難。

於是譚綸在台州守城之戰

的表現,特別是譚綸本身就是文官。從此走上了儒將的道路,最後還當了兵部尚書。而同樣的情況下,譚綸在台州之戰中雖然表現平平,但是敢出城接戰,敢身先士卒。等等表現,也讓很多人看在眼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也是唐時英說譚綸有膽氣的原因。

在周夢臣看來,外交使節,別的方面可以差一點。但是膽氣一定要足,不能因為別人一威脅,說幾句硬話,自己就軟了,那是萬萬不能的。應該是那一種即便刀子架在脖子上,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的人。

周夢臣也是考察了一下譚綸,覺得唐時英說得對,別的怎麼樣不知道,但是譚綸的確是慷慨磊落,膽氣十足。甚至有幾分英雄氣。其他能力還沒有看出來多厲害,但並不存在明顯的短板。

所以,周夢臣最後選擇了譚綸。

當然了,譚綸究竟合適不合適,而今還要看譚綸這一次的彙報了。

這是譚綸要面對的大考,也是周夢臣要給自己的答卷。

周夢臣哈哈一笑,說道:“譚大人,說笑了。不過為國家舉才而已,我對南洋的情況,可是很好奇的。”

譚綸胸有成竹地說道:“包大人滿意。”

一番寒暄之後,周夢臣讓其他人去將譚綸以及譚綸的隨員給安排好了,他帶著譚綸到了總督衙門。

這個上海的總督衙門,雖然是新修的。但是周夢臣並沒有太鋪張浪費。周夢臣在蘇州的總督衙門,其實是佔了江南巡撫衙門。而這裡新建的總督衙門,在周夢臣走後,會留給上海海關衙門。

所以在規格上,是有所保留的。

不過,周夢臣對此並不在乎。他與譚綸坐定之後,立即詢問說道:“此去南洋可一切順利?”

譚綸說道:“賴朝廷天威,大人威名,一路上雖然有些波折,但基本上還算順利,不僅僅與南洋各國達成了協議,還帶來一些商人。”

周夢臣說道:“詳細說說。”

“是。”譚綸說道。他隨即微微一頓,似乎在整理思緒,過了一會才說道:“我此行南下,首先去的是安南。”

“安南局勢混亂,雖然而今莫家佔據升龍,但是在此前數年,升龍數次易手,莫氏根基殘破,與黎朝互有攻守,不過有一個人卻值得特別注意,他是莫登庸之孫,而今莫家國主的王叔,安南謙王莫敬典,我觀他行事,大有英雄之氣。我在升龍見到他。他對朝廷所要之事,無不允許,並願意在升龍畫出一片區域,作

為我朝商人居住之地。”

周夢臣心中暗暗將這個名字記在心上。

安南與其他東南亞國家是不一樣的。是對中國有威脅的。而且東南亞國家,對中國有威脅的,除卻安南,就是爪哇。再有就是西方殖民者了。所以周夢臣對安南局面特別關注。

雖然周夢臣覺得,這位大有英雄氣的安南謙王。不會對大明有什麼威脅。畢竟安南而今還是處於四分五裂之中,這估計也是安南莫朝,這麼好說話的原因。

畢竟,莫登庸也就是莫朝的太祖高皇帝。在大明口中也不過是安南都統而已。俞大猷當年在廣西,就是莫朝收買的廣西土司碰了一下。也是莫登庸跪得快,最後朝廷沒有下令出兵而已。否則俞大猷的成名之戰,很可能是與莫朝打的。也就是莫登庸。

只是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嘉靖在位已經三十多年了。很多人對三十多年這個時間段,沒有概念。對照一下安南就有概念了。莫登庸奪權,是在嘉靖初年,也是因為莫登庸篡位,嘉靖初年有了徵安南想法。

這一戰最後大兵臨邊,外交解決了。

莫登庸對大明稱臣,內稱皇帝。而今轉眼間,安南莫朝已經過四代皇帝,莫登庸的孫子,都已經成為王叔了。同時,周夢臣不知道的是,這位安南謙王乃是安南莫朝的金石玉柱。因為在安南謙王之前,莫朝被黎朝打敗過很多次。而在安南謙王掌權的時候,戰略主動權就到了莫朝這邊。而安南謙王在十幾年後病故,莫朝很快就被趕出了升龍。成為軍閥勢力之一。在清軍南下的時候,徹底被消滅。

這個安南謙王是明白人。所以他才不會在小事上惹怒大明。所以他答應得很爽快。

周夢臣其實有對南洋各國派出外交使節常駐的想法。但是想想最後還是算了。

畢竟,大明與南洋各國之間的關係有些微妙。

大明是南洋諸國的宗主國。南洋各國也願意用宗主國的名頭換一些實際利益。但是周夢臣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不過真以為南洋各國是大明的忠臣孝子。他們奉大明為宗主,是大明不介入南洋的前提之下,如果大明介入南洋,南洋各國會是什麼心思,就不知道了。

而派出外交常駐使節,在很多人看來,就是大明介入南洋的明確訊號。

周夢臣當然知道,大明開海,本身就是要對南洋進行介入,但是卻也是需要分寸的,要在南洋諸國願意配合的基礎之上,溫水煮青蛙。

相關推薦:冠軍之光替學妹天后上臺,我火了鬥羅之冰凰鬼才天醫極牛鬼才在異界美漫世界中的最強裝備供應商愛上單身媽媽星際驅魔師超級武裝武裝鍊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