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非觀察者的幻想探索->章節

設定資料——中國人民解放軍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以下文字節選自初夏所在學校的論壇:

鑑於本校的論壇上亂七八糟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於是乎乾脆我也來插一腳吧!作為一個(偽)軍迷,就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些軍事裝備好了,相信大家肯定不會有異議吧?

直-50

事實上,如果你想要瞭解這個構成了解放軍陸軍中間裝甲力量的直升機,從它的北約代號下手無疑是最直觀而且容易理解的方法:“flyingtank”。

沒錯,簡單來說的話,直-50實際上就是一款飛行坦克,這一點我們從它那基本上和坦克沒啥兩樣的外形和低空飛行能力就能夠看出來。對於後者,直到現在中科院還是沒有將其飛行系統公開,這種行為倒是讓民間產生了不少傳言,像是這個系統是從外星人科技那裡搞來的,為此似乎誕生了不少有趣的文學作品,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看,我在這裡推薦一本《龍騰新世紀》,它描述的就是一名中國探險者是如何在一個古遺蹟中冒險最後找到了飛行系統的故事……至於我為什麼要推薦這一本,很簡單,因為這本書是我寫的:-d

廣告就到這裡為止。雖然在大體結構上沒有太大的區別,但由於用途不同,解放軍採用的直-50還是大概區分成了三種型別:陸軍型、海軍型和天軍型。接下來,我們就按順序對它們進行一下介紹。

首先是裝備數量最多的陸軍型。嚴格來說,這個型號才是真真正正的直-50,海軍型與天軍型則應該是另兩種型號。直-50擁有兩種形態,一種是使用履帶在地上行駛,此時它的20mm機炮位於前端上方,作為平頭老百姓,我們見到的直-50大部分都是這種用於行軍狀態或者停泊狀態的形態;當有了飛行需求時,它的履帶會收縮,負重輪上提,然後裙甲和底部裝甲會進行延伸,將它們好好保護起來,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從輪子轉向後方的渦輪,機炮也會移至前端下方,這時候它看上去就像是一個頂著炮塔在天上飛的長方體……在這裡我代表所有軍事愛好者鄭重要求直-50的設計師去隨便哪個藝術部門補習一下藝術知識,這土到掉渣的外形和塗裝是想要徹底粉碎我們的幻想嗎?!

在武器上,按照解放軍的慣例,這一型號的主要武器採用了一門線圈式與重接式組合型這種雖然與軌道型相比結構相對複雜但能夠大幅度提高壽命和能量利用效率的電磁炮,能夠發射各種型號的炮彈和導彈,副武器則是一門20mm電磁機炮。另外,它的側面有兩個很小的三角形側翼,總共有兩個掛載點,可以掛載32枚火箭彈或者四枚空中格鬥彈,當然後果就是它的外形看上去怪怪的……

當然,它也不可能事事完美,比如說直-50上就沒有鐳射近防系統,在各個國家的裝甲主力中行進速度也是僅僅算是中等水平,而且還有造價問題,三千米的升限也讓敵人的武裝直升機有了生存與反擊的機會。但考慮到它既能充當武裝直升機又能充當地面裝甲主力,這些缺陷倒也並不是無法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直-50在飛行狀態下使用主炮開火的流程和地上也不一樣,作為武器操作員的車長要告知駕駛員所使用的炮彈型別,這樣才能讓駕駛員能夠在計算機維穩程式輔助下讓機身在靜止或者行駛條件下保持穩定。)

就如同前面所說,海軍型和天軍型的直-50實際上是採用相同底盤的另一種型號,分別為直-50h與直-50g,前者去掉了用於地面行駛的履帶系統,換上了起落架,武器則去掉了電磁炮,換上了聲吶和用於淺海反潛與排雷的電弧發生器,增加了成員,掛點的武器也變成了魚雷和深水炸彈;後者在武器上則變化不大,但長度進行了增加以容納太空作戰用的生命維持系統,主要由月面基地和火星基地的駐軍裝備。

關於直-50我就介紹到這裡,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網上搜尋一下它和它的衍生型號的具體資料,那裡面會有更加詳細的介紹。

04式裝甲車

作為解放軍陸軍換代裝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被北約賦予“hurricane”,也就是“狂飆”(還有一個翻譯為“颶風”,不過國內多採用前者)代號的04式裝甲車肯定是要在我們的介紹中出現的。儘管這個型號的裝甲車在最開始被定為制式裝備的時候曾經招來了眾多非議,但其在服役後的出色表現還是贏得了廣大解放軍官兵的歡迎,在日本戰場的表現更是出盡了風頭,我們在網路上戰地記者傳回來的影片中經常可以看到解放軍們駕駛著這些可靠但是——這裡必須要提一句,直-50的設計師在進行藝術培訓的時候別忘了叫上04式的設計師——塗裝與外形相當老土的裝甲車們進行行軍。那麼廢話不多說(讀者:其實你說的已經足夠多了吧?),我們來具體介紹一下這個型號的裝甲車。

如果單單看這個型號的紙面資料的話,04式和其他國家的裝甲車相比似乎並沒有太明顯的優勢,僅僅是行進速度和越野能力稍稍強一些而已,裝甲和由20mm機炮提供的火力也是中規中矩——甚至在裝甲車中04式的火力還明顯有些偏弱,尤其是沒有加裝迫擊炮這種曲射武器招致了許多士兵的怨言,同時因為近防鐳射的功率相對較低的原因,其工作效率算是同水平裝甲車中最差的了。不過,設計師賦予其的一項相當大膽的系統讓它成為了真真正正的劃時代作品——“潛土”系統。

根據官方資料,這套系統是因為一名解放軍的聲波武器設計師的突發奇想而研究出來的。我們無法確切知道他是從哪裡獲得的啟發,但根據資料來看,霍白設計師在將這套系統研究出來之前剛剛進行過一個膽結石手術,或許正是醫生們用來碎掉膽結石的超聲波裝置才讓他產生了如此驚人的設想吧。如果回過頭看一看的話,我們應該感到奇怪:聲波碎石科技已經成熟了這麼長的時間,共振技術也已經成熟地應用到了岩土掘削工作上,可是為什麼之前就沒有一個人想到將二者結合並應用於地底行進方面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個問題就放到日後再思索吧。總而言之,在歷經了千難萬險闖過重重阻礙之後(因為這個設想實在是過於大膽,總裝備部並沒有批准其立項,導致我們可憐的霍白同志只能自己掏腰包來進行研究),霍設計師所領導的團隊終於看到了曙光:他們將自己的系統安裝到了一輛經過改裝的小轎車上,然後啟動它。在一個特殊頻率的聲波震動下,原本硬實的土地居然呈現出了流沙一樣的特性,轎車很快就陷了下去。在下沉至一定深度——實驗報告上寫的是五米——之後,聲波開始避開車輛底部,這個時候的轎車就像是處於淺水中一樣能夠自由行進,實驗大獲成功。

在看到了實際成果之後,總裝備部內部爆發了一次嚴重的衝突(雖然比起對直-50飛行系統的辯論來說,這場衝突根本不算什麼),保守派與激進派戰成一團,誰也說服不了誰。不過最終,在解放軍的工程部隊甘當小白鼠驗證了系統的可靠性與實用性之後,當時尚在圖紙上的04式還是成功地裝備上了這套“潛土”系統。

當然,“潛土”也不是萬能的,最簡單來說,它拿公路的路面就沒有辦法,所以也只能在野外戰場發揮作用,能耗和持續性方面也顯得略有不足,佔據的空間也讓成員舒適性下降了不少,甚至原本在04式設計之中的迫擊炮也就此消失。即便如此,作為催生了“鼴鼠戰術”這一新型戰術的系統,它的意義自然不言而喻了。

另外,必須要認識到的是,“潛土”系統之所以能裝備到04式上,與直-50的成功服役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二者相互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步兵力量與裝甲力量的結合作戰體系——能夠飛行的直-50對於野外作戰中步兵跟隨的要求大大減小,這才能夠讓步兵擁有執行“鼴鼠戰術”的機會,這也是為什麼其他國家暫時還沒有將這種系統應用到裝甲車上,即便他們擁有能夠將其研製出來的科技力量——作戰體系的不同而已。不過,最早將鐳射武器安放到坦克上的軍隊(雖然僅僅是幹擾器而已)的如今陸軍兩大主要作戰裝備一個沒有鐳射近防一個效率與同類相比倒數第一,真不知道該讓人說些什麼好……

還有,有人可能會提到利用相同原理的定向聲波癱瘓武器,很遺憾的是,不知道為什麼,這種武器裝備的研製陷入了瓶頸,自從三年前就完全沒有訊息了。根據網友的猜測,應該是在遠端傳播的問題上出現了無法逾越的技術障礙……

關於04式我就介紹到這裡(讀者:其實你一直在介紹“潛土”系統吧……),大家下一篇介紹再見吧。

殲-64

作為航天事業和航空事業的結合點,空天飛機的運營無疑已經成為了現在世界最具有商業價值的產業之一,這從少數幾個掌握著空天飛機民用運營技術的航空公司每年那高的驚人的營業額就能看得出來。不過,相比於其的商業價值,空天飛機的軍事價值無疑要大得多——事實上,無論在哪個國家,最早做出空天飛機探索的都是軍方。比起傳統的大氣層內超音速飛行器,這些能夠在近地軌道上用90分鐘就繞地球一圈的傢伙們在軍事運輸、洲際轟炸、導彈攔截、戰略偵察、衛星的部署與敵對衛星的獵殺等等方面有著絕對不容置疑的巨大優勢。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中國的空天戰鬥機:殲-64。

從定義上來說,空天戰鬥機的主要任務,是在戰鬥中攔截敵方空天轟炸機與偵察機,摧毀敵方空間站和衛星,並在進行洲際導彈攔截工作時予以相應支援,這些要求以及近地軌道的特殊情況讓其必然配備了鐳射武器。對於鐳射武器的效能上各個國家的差別並不是很明顯,就像大家都是用電動渦扇發動機和脈衝爆震火箭發動機來完成空天飛機的大氣層內外飛行的,大概的極限攻擊範圍在4km至5km,不過中國作為傳統的鐳射大國,殲-64上的鐳射武器輕量化與小型化程度更高,設計師用省下來的空間為它多增加了兩個向量噴口,這讓殲-64在近地軌道的機動方面相比之下更加靈活,而優秀的氣動設計讓其在大氣層內飛行的時候也有著相當不俗的表現。可以這麼說,靈活就是殲-64的設計靈魂所在,同時也是沈飛在與其他公司的競爭中能夠脫穎而出的最重要原因。

話說……總感覺這次的介紹這麼正經,有些彆扭啊……而且接下來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科普一下近地軌道的空戰吧!

與傳統的空戰相比,在幾乎沒有空氣的近地軌道進行空戰的難度要大上很多,其中最為不同的一點就是,在近地軌道上,你的速度和高度是息息相關的,想要追上目標不能盲目加速,而且根本不能掉頭“往回飛”,空天戰鬥機在實施轉向的時候也需要精密的計算。為此,不僅僅戰鬥機要配備單位時間內運算量大的計算機,飛行員也要有著豐富的飛行器駕駛經驗和數學和物理學知識,所以同學們,好好學習吧!

(ps:最後一句話是初老師要求我加上的,不關我的事……)

殲-62

實際上,聽我父親說,在他們小時候,網上曾經流傳過總裝備部關於對空天戰鬥機和大氣層內格鬥機的代號劃分的爭論,而最終那些人得出的結論就是不為空天戰鬥機另行設立一個新的“空”或者“空殲”的代號,而是統一使用“殲”進行打頭,這就造成了一些外國軍迷在對解放軍的空軍裝備進行區分的時候感到十分困惑:明明這些飛機都是“j”打頭的,為什麼64是空天戰鬥機,而62卻又變成了大氣層內格鬥機呢?尤其是,二者的編號又是如此相近,讓人很難分得清究竟誰是誰……

這種尷尬也常常在新的軍迷之間出現。這裡可以教給大家一個小技巧:由於加裝了脈衝爆震火箭發動機和進攻性質的大功率激光器,空天戰鬥機的體積一般都要比大氣層內格鬥機要大,而且由於要考慮向量噴口佈置的方便性,前者的機翼一般都是呈現一百八十度的弧形的(美國x-54“逐風者”那種可變翼的異端咱們回頭再說),這有助於其在幾乎沒有空氣的近地軌道上進行機動。而相反,由於機動主要還是依靠機翼對於迎面氣流的調節,大氣層內格鬥機的氣動外形設計仍舊相當傳統。拿我們今天要舉例的殲-62來說,它就是用了中航的設計師最為擅長的鴨翼+前襟翼+雙電動渦扇的設計,這讓它的機動性雖然無法像“陣風iii”一樣逆天,但同樣也是中規中矩,而且技術風險要小上許多。

說了這麼多,也該輪到咱們今天的主題了——雖然和殲-64一樣也是兩三句話就能說完的事情。如上面所提到的,殲-62的設計最大的特點就是“中規中矩”,中規中矩的氣動,中規中矩的發動機,中規中矩的彈藥配備,完全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特點可言,或許唯一能夠形成相對優勢的就是那個功率稍稍大一點的鐳射近防系統了,頗有“中庸之道”的風采,這同樣發生在它身上的爭論幾乎沒有,倒是黑白色的塗裝看起來格外的賞心悅目,這還真值得陸軍的設計師們好好學習一下。

在這裡多提一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看《無人的座椅》這部電影,它講述的就是一名殲-62駕駛員的故事。故事寫得很好,很感人,演員們也幾乎都是本色出演——據說演主角的演員本身就是一名退伍的空軍飛行員。然後……

三班四班的男生,初夏老師讓我告訴你們,她知道你們基本上都在這裡,所以看完電影寫一篇讀後感星期一交上去(光速逃)。

強-25

說句實話,就我本人而言,我並非特別喜歡強-25,或者說,我本身就對專門的對地攻擊機的存在持懷疑態度。在國外,對於陸軍的支援任務早就已經整合進了大氣層內格鬥機的任務裡面,但解放軍卻仍舊死守著這一已經不再有必要性的機種不放,這個舉動裡面總是透露出那麼一股老封建的味道。有人或許會強調,削弱了機動性、加厚了裝甲和火力,尤其是加裝了能夠直接掀坦克頂的機炮的對地攻擊機在陸軍的作戰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現在來看,在電磁炮成功列裝並普及,空天戰術軌道轟炸同樣成為普通步兵也可以進行呼叫的支援(當然你呼叫了中心給不給你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之後,陸軍在支援火力方面已經存在了過剩的問題,此時仍舊保留一個這樣的老舊的機種在裝備體系內顯然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不知道是不是某些空軍將領急於證明自己的決斷是正確的,強-25在日本的作戰過程中接受了比火炮部隊更多的任務。的確,這些任務完成的很出色,但我相信,如果將那些任務交由火炮或者空天轟炸,然後讓這些寶貴的飛行員去駕駛既能夠執行戰術支援又能夠進行制空權搶奪的多功能機種的話,我軍的作戰效率還會有進一步的提高。

有人問我這篇東西打算寫多少,實際上我自己也沒個譜。海軍和陸軍輕武器裝備毫無疑問是絕對不可能像這樣輕輕鬆鬆地大體介紹出來的,而本篇的目的就是為了就算沒有什麼知識大家也能一起樂呵樂呵,所以那兩個方面我並不打算介紹太多——而且,總感覺這篇東西已經開始逐漸偏離介紹科普的軌道了呢(笑)。我還會把這個東西寫下去的,至於能寫點兒什麼完全看心情啦。解放軍的裝備體系就到這裡好了,接下來想給大家說點兒國外的東西。

相關推薦:漢後嫣然閃婚甜妻:高冷老公,陪陪我屬神之電磁觀測關於觀測萬界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