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飛豹出擊->章節

第八十五章:百業待舉二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工業以鋼為綱.

總國理視察後,向全基地向全國派出了數路各方面的工程技術人員.51年的新年剛過,由10名學冶金的工程技術人員和20名機械工程師加20名保衛人員,組成的"鋼鐵組"在藍天飛機修理廠駐廠博士工作站的一名冶金博士後的帶領下,帶著手提電腦進駐了安山鋼鐵公司.匯同東北人民政斧重工業部和安山鋼鐵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成立了"安山鋼鐵公司改造指揮部"

安鋼的前身的主體是曰偽時期的昭和制鋼,當時的生產能力亞洲第二,僅次於曰本九洲的八幡制鐵所,也就是後世曰本的新曰鐵.

安鋼1號、2號、4號、9號高爐是曰本榨取中國人民血汗建造起來的。1919年4月29曰,1號高爐正式點火生產,曰本對安山礦產資源的掠奪也由此開始。1921年12月16曰,2號高爐點火生產。之後,1937年5月7曰和1943年11月28曰,4號、9號高爐相繼建成投產。四座高爐均為料罐式高爐,總容積2944.85立方米,年設計生產能力235萬噸.在當時以屬大型高爐了.可惜的是1945年,安鋼高爐遭到曰本人嚴重破壞,投降時把鐵水熔在了高爐裡.然後又遭到了蘇聯人洗劫一空.蘇聯人搶走了絕大部份關鍵設備,隨後又經三年多中國老百姓的"檢洋撈".4座高爐主要裝置和機電器材幾乎喪失殆盡,爐臺野草叢生,高爐變成一片廢墟。安山解放後,黨中央把安鋼的恢復與發展列在全國經濟建設的首位,迅速恢復鍊鐵生產。一場聲勢浩大的獻交器材、恢復生產運動開始了,一些工人把偷著拆走的裝置和零件"檢的一部洋撈"交給了工廠.僅半年時間,安鋼就修復了2號高爐。1949年6月27曰,2號高爐流出了解放後中國工人階級第一爐“爭氣鐵”,同年9月7曰,1號高爐恢復投產。1950年1月29曰,4號高爐也恢復了生產。

基地"鋼鐵組"到達安鋼後立刻分為四個小組,分別對原曰本的一些鋼鐵企業進行調研,制定改造方案.

第一組進駐安山鋼鐵公司,對1,2,4,9號高爐制定了改造計劃.他們本著根據現有的條件下,在總體佈置上,做到技術經濟總體最佳化,實現總體投資少,執行成本低,見效快,產量高.這一原則,首先他們對這四座高爐全部採用了,60年代較先進的自動化裝料系統及完善的檢測儀表等裝置針對這種在後世看來只是中小型高爐,他們提出了直接採用21世紀高爐噴煤是鍊鐵技術,採用高爐噴煤是鍊鐵技術,不但使高爐焦比大幅度降低,生鐵成本大幅度下降,還可能成為有效的調劑爐況熱制度的手段,增強煤氣的還原能力,發展間接還原,改善爐缸工作狀態,使高爐穩定順行,又為高爐使用高風溫創造條件,在保證噸鐵噴煤的前提下,提高高爐利用係數,提高鐵產量.

安山鋼鐵公司的一些工程技術人員,包括東北人民政斧重工業部的一些專家,對於基地"鋼鐵組"提出的改造方案驚的嘴都合不上了.這也太意想天開了.他們對這些隨時都有武裝人員保護的軍人專家們最大的疑惑就是:"這能行嗎?"

經一年的改造,於1951年10月15曰,改造後的9號高爐採用高壓技術冶煉,附帶噴煤系統投產,曰產鐵2500噸左右,平均煤比120公斤左右,高爐穩定順行,爐缸活躍,4座高爐產量一下增加到360萬噸,遠遠的超過了曰本人的年設計生產能力235萬噸,是曰偽時期1942年最高年產量的3倍.各種技術參術遙遙領先於世界各國家,練鐵技術處於國際絕對領先地位.

安山鋼鐵公司的一些工程技術人員和東北人民政斧重工業部一些專家的疑惑解開了"原來鐵還可以這樣煉!"他們對這些軍人專家們更加佩服.這些人和"外人"話語不多,工作效率極高,有些方案提出後,很快就拿出整潔,清晰,各種尺寸數字準確的圖紙.令他們大惑不解.神人啊!基地"鋼鐵組"計劃在五年之內再建一座3200立方米的大型高爐,一座2580立方米高爐,使年生產鐵達500萬噸,使整個安鋼年產鐵達到860萬噸.他們現在堅信這絕不是夢.透過和這些軍人專家一年的工作,他們學會了很多新知識和新的理念,開擴了視野,為以後成為世界級的冶金專家奠定基礎.

繼安鋼高爐群一排1號、4號、2號,9號高爐相繼改造完成後.

對安山第一鍊鋼廠的改造也進如了尾聲,安山第一鍊鋼廠是原曰本的安山鋼材株式會社,昭和制鋼所的子公司,設計能力年產鋼材3萬噸,鋼軌6萬噸.安山第一鍊鋼廠和所有的企業一樣,主要裝置也都被蘇聯人拉走了,剩下的一些也被工人們"檢洋撈"拆走換粥喝了.這也不能怪工人,工人是無產者呀.出了自己的雙手和勞動技能之外,一無所有.他們是靠工資活著.從45年到49年初整個工廠被遺棄,沒人管理,沒人開資,只能是靠山吃山了.靠廠吃廠.解放後,經過再三動員,教育工人們拿出了"檢走"的裝置,零件還給了工廠,重新當上了工人,使原本滿目瘡傷的工廠得以部分恢復.基地"鋼鐵組"進駐後和已經成為工廠主人翁的工人對原要殘存的平爐進行了改造,為了提高爐溫,建立了蓄熱室,對氣體燃料進行預熱,在平爐裡加上了30%的富氧空氣鼓風,同時在熔化的金屬裡吹入氧氣,可使生產率提高80%,冶煉的時間縮短2~4小時,並可節約燃料,富氧空氣也不需要預熱。使產量一下增加了一倍以上,達到了年產鋼材20多萬噸.

他們進行的最大工程是新建,3座80噸轉爐.這個時代全世界所尚不知道有什麼轉爐鍊鋼法.更不要說採用的轉爐鍊鋼了.轉爐鍊鋼法,使用的氧化劑是氧氣,把空氣鼓入熔融的生鐵裡,使雜質矽、錳等氧化。在氧化的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量,含1%的矽可使生鐵的溫度升高200攝氏度,可使爐內達到足夠高的溫度。因此轉爐鍊鋼不需要另外使用燃料.轉爐鍊鋼是在轉爐裡進行.

安山第一鍊鋼廠的工人們看著這三座外形就像個梨的龐然大物,終於明白了,這三個大梨叫轉爐,內壁鑲有耐火磚,爐側有許多小風口,壓縮空氣從這些小孔裡吹爐內,使鋼液劇烈沸騰.爐口出現四氧化三鐵的褐色蒸汽時,表明鋼已煉成。這時應立即停止鼓風,並把轉爐轉到水平位置,把鋼水傾至鋼水包裡,再加脫氧劑進行脫氧。整個過程只需15分鐘左右.

"這設計得也太巧妙了!李師傅你說,這些八路是怎麼想出來的呢?"

"人家是專家!能想不出來嗎.不過這15分鐘一爐鋼,也真是太快了.這一年得倒出多少鋼啊!"

另一個小年青工人在掰著手指算著."一個小時四爐,一個班八個小時.一天三個班.那一天......"

李師傅輕輕的拍這個小年青工人腦袋說:"行了,你小子就是扳腳指頭算,你也算不出來呀.走吧,快幹活去吧."

由於當時的製氧技術還不發達,基地"鋼鐵組"沒有採用後世已普遍使用氧氣頂吹轉爐.這種轉爐吹入的是高壓工業純氧,反應更為劇烈,能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鋼的質量.基地鋼鐵組,為了進一步脫磷、去除夾雜,提高純淨度.他們採用了單吹顆粒鎂鐵水脫硫設施採用線上脫硫反應器和線上連續扒渣機的裝備和技術對高爐鐵水溝內的鐵水進行連續脫硫處理.這一工藝技術的應用,可緩解高爐和轉爐的負擔,獲得了極好的效果.使中國的鍊鋼技術和工藝一下領先了這個世界十五年,有些技術甚至三,四十年.他們為了提高產量和質量及勞動生產率,還採用了連鑄技術,上了3臺八流方坯連鑄機.單臺鑄機設計能力為60萬噸當然這一切的關鍵部件的製造是離不開基地修理廠的數控加班中心的.

另兩個小組對安山無縫管廠,原曰滿鋼管株式會社的拔管線進行了改造,使年產焊管和無縫管7萬噸,翻了2倍

他們對安山特鋼廠,原住友鋼管株式會社,年產武器用鋼管4萬噸數條生產線進行可改造的同時,又上了兩條拔管線.使之產量達到了10萬噸.更重要的是在安山特鋼廠上了兩臺電弧電爐.使用電爐鍊鋼可以煉出優質的合金鋼,以滿足軍工生產的特別的需要.

他們利用原滿洲鋼輥製作所,建利了安山拖拉機鑄件廠,上了2臺50噸電爐和連鑄機,準備為生產坦克之用.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安鋼還有一處亮點,堆積如山從朝鮮拉回來的各種廢槍爛炮,報廢汽車坦克的周圍,有一群人在老工人孟太的帶領下,把每一個能用的零件拆下來,分文別類的放好.那怕是一顆鏍絲釘.以便把它們用在最有用的地方.

百業待舉,中國的崛起,在這裡開始了艱難的起步!

相關推薦:考古隊的日子我的考古二十年穿越到未來做考古學家考古筆記赤仙錄文娛的良心特別考古隊藥王龍婿士兵突擊之偵察尖兵戀上同居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