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對話古今:我打造節目,國寶有靈->章節

05 眾人看先生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訊息很快就被放出來了。

預告片上,沒有文字,也沒有聲音。

簡簡單單的,只有一個模糊的影像。

黑白色相間的輪廓中,鋼針一樣的頭髮是那般的醒目。

觀眾們見了,幾乎是想都不用想的,便脫口而出:“迅哥兒。”

大家都他實在是太熟悉了。

他的模樣,簡直是深入到了每個人心窩子裡。

以至於一見到預告片中的簡單形象,便覺得有一種熟悉感,從滿腔的熱血中迸發出來。

觀眾們有些驚訝,但更多的是驚喜。

易澤居然把這位也給請出來了。

相較於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逐漸符號化的人物,大家對於魯迅先生,還是更為熟悉。

一來是從小到大,經受過完整教育的觀眾,絕對是學習過先生的文章的。

當時有多痛恨,現在就有多麼喜歡。

有很多事情也是會隨著年歲的增長,而發生變化。

曾經不喜歡的,現在愛的不行。

以至於有一日有專家學者說要把先生的文章移出教材之時,滿座譁然。

大家紛紛表示不理解,並且很是反對。

相比較於現在因為名片管理制度不規範而多出來的很多狗屁專家,大家還是更為信任那個在百年以前,就敢說真話敢寫敢罵的魯迅先生。

把先生的文章移出了教材,那放誰的?

這些專家學者寫的狗屁不通的玩意兒嗎?

大家紛紛啐了一口。

放著珍饈美味不去吃,吃你們粗製濫造的撈錢玩意兒?

可去你嗎的吧!

大家對先生的崇敬和嚮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或許就是從逐漸長大, 逐漸認清這個社會的時候吧。

易澤回想起自己曾經讀書時面對先生文章時的感受。

那個時候年紀不大,中二病正是強烈的時候。

只覺得先生寫的這些文章, 佶屈聱牙, 枯燥乏味, 異常的難懂。

偏偏考試還喜歡拿出來做閱讀理解。

一句“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 另一棵也是棗樹”,難倒萬千學子。

只覺得頭皮發麻,好好地一句話, 怎的分開來寫。

還得分析其中的道理,作者為什麼這樣子寫。

換做是旁人的,易澤絕對寫上成分贅餘,語義重複,羅裡吧嗦不夠精煉之類的東西。

但對於先生的敬畏, 以及之後試卷批改時老師可能有的責備, 易澤還是相當的從心, 絞盡腦汁寫上去似是而非的套話空話。

這樣寫自然是驢唇不對馬嘴的, 但要求一個年歲不大的孩子,能對先生的文章有什麼理解,實在是太過於強人所難了。

說實話,先生的文章,只有到了一定的年紀,有了一定的閱歷,而後對於社會對於人生, 有了較為充分的認知之後, 才會覺得厲害, 才會有更深的感觸。

就好比《紅樓夢》,年少之時去讀, 只覺得了無生趣, 每天都是些家長裡短, 分外的無聊, 還不如看點武俠小說,體會刀光劍影的熱血爭鬥。

不同的年歲, 人的認知會有不同的變化。

人不是動物, 一切都刻在了基因上。

動物出生不久,就能夠學會捕獵的本能,基因中的記憶,讓他們能夠迅速的學會如何在野外獲取食物。

人類沒有這個功能,小孩子你不教他怎麼用筷子, 那他就只會手抓飯了。

當人成長到面對現實的時候,就可以去通讀先生的著作了。

每一次通讀,都是一次成長,都會有不同的理解。

《活著》的作家餘華就曾經提到過自己對於魯迅先生,在不同時期的不同看法。

餘華曾經提起過,以前自己這一輩子最討厭的作家就是魯迅。

原因自然也很簡單,都是在小時候被逼著看魯迅,認為先生的文章沉悶,無聊透頂,一直要讀,一直不明白他到底在寫什麼,還總被要求全文背誦。

有一次餘華被先生的著作絆倒了,摔了一跤,就罵了一句:“他媽的,都過時了,還要出來捉弄人!”

後來他讀書畢業,讀了大量的中外文學作品,但就是沒有讀過先生的一個字,知道他自己也成為了一個作家。

成為作家之後,有的文學評論家說他的作品有先生那味了,餘華還十分不高興,覺得別人是在貶低他的作品。

時間來到一九九六年,當時有一個導演想要把先生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就找到了餘華,讓他幫忙策劃一下如何改編。

餘華原本是想著拒絕的,畢竟自己也不喜歡先生, 但實在是壓不住對面給的太多了,那個時候餘華也缺錢用, 就一口答應了下來。

收錢辦事, 餘華當即就在書店裡買了一套先生的作品集, 晚上開始在燈光下閱讀這些他最熟悉也最陌生的作品。

讀的第一篇就是先生的《狂人日記》。

這裡面有這樣一句話:“要不,趙家的狗為何看了我一眼?”

當時餘華就被嚇了一跳, 心想這個魯迅有點厲害,一句話就讓一個人物精神失常了。

餘華本身就是一個作家,他心裡清楚得很,有些作者就是想讓筆下的人物精神失常,可是費力寫了幾萬個字,他們筆下的人物仍然很正常。

後面餘華讀到《孔乙己》的時候,時間已經很晚了,當時他直接給那個導演打了個電話,說不要糟蹋魯迅了,這是一位偉大的作家。

往後餘華去挪威演講的時候,對聽眾表達了自己對於魯迅的看法,說了這樣一句話:“當一個作家成為了一個詞彙以後,其實是對這個作家的傷害。”

演講結束之後,一位教授走過來對餘華說道:“你小時候對魯迅的討厭,和我小時候對易卜生的討厭一模一樣。”

著名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對於魯迅的評價更加直言不諱,就一句話:“如果我能寫出《阿Q正傳》,我寧願我所有的作品都不要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許多著名作家,對於先生,那都是帶有著相當大的敬意的。

一來是先生作品之中體現出來的東西,實在是太令人震撼。

二來也是文人之間彼此的佩服和惺惺相惜。

因此,當一則這個選題出來的時候,給大家帶來的不僅僅是震驚,還有許許多多的質疑。

現在世界上分析先生的人其實很多很多,許多專家學者就愛分析這個分析那個,也算是變相的蹭一蹭熱度。

因此,先生如今不說是光光的,也可以說是被分析的體無完膚了。

雖然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讀過這些分析的作品,但對於節目而言,還是有所期待。

易澤會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去靠近這一位似乎不大平易近人的傢伙。

沒有人能夠猜到,節目的形式,歷來都是變化多端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于謙的熱度尚且還未曾平息下來,網路上依舊有許多人還沉浸在上一期的節目之中。

杭州於謙祠,遊客量與日俱增。

隨著時間的流逝,前來遊玩祭拜的人也是越來越多。

附近的人來得快,走得也快。

而距離稍遠一些的,許多人也下定了決心,要親自到於謙墓前祭拜一番。

甚至許多國外的遊客,也蜂擁而入。

有些情感,是可以跨越民族的界限,做到一起共情的。

忠誠,不論是在什麼地方,不論是什麼民族,都是極其重視的品德。

為了保護於謙祠不會因為過多的遊客量,而導致出現某些損壞,工作人員也對每天的遊客量進行了一定的限制。

這放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人們更喜歡遊玩山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次看到,都會讓人為之驚歎。

但對於包含有深厚傳統文化的東西,大多是保持敬意,而後保持距離。

誠然,在觀賞性上,自然山水相較於名人故居而言,更具有震撼力。

而且帶著小孩子出遊的父母,目的也主要是為了玩樂而已。

傳統文化的厚重感,更多的需要心靈的承接,而不是單純的追求震撼性的場面。

在過去,遊山玩水是主流的,而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更多的喜歡上了前往帶有深厚傳統文化份氛圍的地方。

既可以瞭解歷史,又能夠陶冶情操。

這是一種喜人的變化。

這些名人的故居,或許並沒有雄偉的高山那般氣勢恢宏,也沒有曲折的河流那般悅目,但這些故居身上留有的,是曾經一個個偉大人物的痕跡,是一部由普通到超越平凡的書籍。

許多歪果仁的湧入,也為西湖帶來了更多不一樣的色彩。

也是華夏文化吸引世界的一個重要表現。

于謙的走紅,並不是偶然。

他的身上有著值得天下人學習的精神品質,在加上當今最為紅火的節目進行宣傳,不火都是天理難容。

很多商家都是提前就備好了相關的商品,就等著節目出來之後大賺一筆。

事實上隨著易澤節目的火爆,越來越多的商家都把節目看做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市場的風向標。

管他三七二十一,先給他準備個幾倉庫再說。

因此,當迅哥兒的預告片出來之後,商家們又開始緊鑼密鼓的製作起相關周邊產品了。

出版社也磨刀霍霍,準備好了精裝版的魯迅全集,就等著刊印發行。

這個時代從不缺少有敏銳嗅覺的人,也不會缺少跟風而上的人。

賺錢嘛,不寒顫。

若是迅哥兒知道了自己在百多年後,也依舊如此受歡迎,不知會有什麼感慨。

在同時期的人物之中,迅哥兒可以說是一枝獨秀了。

名氣之大,傳播範圍之廣,其他人都有不及。

網路上,不少論壇都吵得沸沸揚揚。

“先生萬萬想不到,自己死去這麼多年了,還能有這個熱度。”

“這就是真正的活在人們心中,同一時代的很多人,名字都被大家遺忘了,可先生依舊如雷貫耳。”

“先生充分證明了,一時的富貴真的算不了什麼,同一時期的有錢人哪一個不是揮金如土,現在都入土了,沒一點風浪,而先生的名字只要一說,那絕對能夠引發一陣呼聲。”

“我等俗人,還是想追求一時的富貴啊,這日子可不好過啊。”

“確實,咱們的精神意志還跟不上,汲汲於富貴也正常的,畢竟物慾橫流,咱們也沒那麼容易滿足。”

“很佩服先生那一代人,有理想有抱負,一心一意永不後退,為了自己的夢想可以犧牲生命,現在嘛……真就是嘛也不想管嘛也不想聽,愛誰誰。”

“先生帶給我們的東西太多了,我們未必消化得了,其實我們這樣的星斗小民即便都消化了又能怎麼樣呢?真正掌控局勢的人,估計就是嗤之以鼻了。”

“其實這一次的節目,涉及到了先生,毫無疑問,確實足夠吸引人,但是能不能講好,那又是一個問題,演員能不能夠把先生演活,那也是一個問題。”

“確實,那是一個複雜的時代,稍微不注意估計節目就沒了,而且先生本身也是一個複雜的人,要演出那種複雜性,還不能涉及到不能播出的東西,難啊。”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易澤既然選擇了這個題目,自然要交出一副讓人滿意的答卷,不然別說是我們不買賬,就是已經逝去的先生,也得託夢來找他!”

“先生一生的作品實在是太多了,耳熟能詳的就有《狂人日記》,《孔乙己》,《朝花夕拾》,《吶喊》,《彷徨》……我隨便一舉例子就是一大長串,不知道易澤會用什麼樣的切入點去切入。”

“總感覺不論怎麼切入,都不太好切入,太複雜了,不僅僅是局勢複雜,就連人物本身,也很複雜。”

“少保這一期切入的是剛剛出獄的時候,而後順勢面對少年時期的少保,保衛戰時期的少保,最後是逝去的少保,不急不緩一環套一環,還是挺好的。”

“是的,最後的送少保聽淚目的,一想到這個就想打死朱祁鎮,簡直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論昏庸,朱祁鎮可以排在前五了,不僅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而且還忠奸不分,簡直不知道怎麼形容。”

“就是個昏君,那麼一副好牌,換個稍微正常點的都不至於打成這樣子。”

說著說著,許多人又開始罵起了朱祁鎮。

即便過去了這麼多年,于謙也依舊是許多人心中的意難平。

至於朱祁鎮,在現在這個時候,誰還管他是什麼皇帝,就是得罵!

……

05 眾人看先生

相關推薦:愛情公寓之一見鍾情國漫摸魚日常亮劍之老子是孔捷噬魂海盜帶著星際到末世紅樓璉二爺紅樓璉二爺大明:開局認朱元璋作爺爺!都市:開局融合魔帝,我無敵了大奧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