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對話古今:我打造節目,國寶有靈->章節

19 春秋第一猛男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巨大的螢幕上,一個問題緩緩浮現。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射到了螢幕之上。

問題很簡單,只有一句話。

易澤微微抬起頭,直視著螢幕,聲音不大,卻很清晰。

“假如孔子和李白幹一架,誰會贏?”

很簡短的一個問題,卻涉及到了兩個歷史著名人物。

一個是儒家至聖先師孔子。

另外一個則是大唐詩仙李白。

這二位,聲名赫赫,在華夏歷史長河之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上至垂垂老矣的白髮老人,下到牙牙學語的黃髮稚童,都對這二位有一定的瞭解。

平時,許多人隨口就能吟誦出“學而時習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德報怨”等詞句,也能對月長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孔子和李白的影響力,毫無疑問是深遠的。

因此,看到這樣的題目,易澤並不意外。

面向觀眾,易澤笑著道:“看來提出問題的網友,平時沒少受這二位的氣啊。”

這兩位的作品,只要出現在課文裡,那絕對都是必背篇目。

學生時代,就有不少人愁眉苦臉的反覆吟誦《夢遊天姥吟留別》,也會有人日思夜想《大學》《中庸》《論語》等片段。

恐懼,那是真的恐懼。

那這二位幹架,誰會贏呢?

有瞭解的觀眾,也有懵懂的觀眾,也有一知半解的觀眾。

易澤伸手一指,舞臺之上,虛擬成像出孔子和李白的形象。

也是大眾最廣為熟知的形象。

一個白髮蒼蒼,滿臉皺紋,雙手交疊於胸前,身子微微下彎,一身儒士裙裾顯得文質彬彬,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位讀書人。

而另一個,一身的刺繡白衣,左手輕捻鬍鬚,望著遠方,目光深邃,而右手則背在身後,看起來仙氣飄飄,似乎隨時都要羽化而登仙。

節目組還貼心的在兩人的中間,加上了vs的字樣。

看得觀眾樂出了聲。

“不用看了,絕對是孔子贏了,這就跟爺爺打孫子一樣。”

“從輩分上來說,應該是祖宗打後代。”

“別看孔子一副文人打扮,實際上,這可是春秋第一猛男。”

“李白似乎也不弱啊,玩劍賊溜,我記得他好像還是大唐劍聖。”

“那是裴昱,不過李白確實是和裴昱學的劍術,至於強不強,不清楚。”

易澤心裡有數,真要打起來,孔子真的可以把李白吊起來捶。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瞭解一下這二位。”

易澤手一揮,舞臺上只留下了孔子一個人的形象。

“首先來說一說孔子。

一說起孔子,很多人對他的印象都停留在讀書時課本中的形象,就是現在展示的這幅圖,看起來文文弱弱,整個就是一個和善的老頭。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如果要正確的繪製出孔子的形象,那大概是這樣的。”

舞臺上孔子的文弱形象一變,直接變成了一個孔武有力、渾身肌肉的大漢形象。

除了樣子沒變,身材的變化,讓人為之咋舌。

觀眾們一看這個,直呼好傢伙。

“我去這一身肌肉,這是真的嗎?”

“好傢伙,這也太可怕了,我彷彿見到了巨石強森。”

“這特麼的叫文弱?課本你是不是在逗我,這一拳下去孔子不得跪在地上求我不要死。”

“虛假的孔子:之乎者也。真實的孔子:物理說服!”

“孔子:你聽話我就和你講道理,你不聽話可別怪我講物理了。”

“六邊形戰士孔子,一拳一個小朋友。”

看著舞臺上虛擬出來的肌肉猛男形象,觀眾們直呼不敢相信。

這簡直是打破了許多人固有的印象。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

這是什麼概念呢?

按照當時的度量衡來計算,一尺大概相當於現在的23.1釐米,也就是說,孔子身高超過2.22米,大概就是這樣的。”

舞臺上,孔子旁邊出現了一個著名的籃球運動員耀明。

在耀明旁邊,則是一個知名作家兼爛劇導演郭金明。

三人站在一起,這對比瞬間就明顯了。

這樣即便是對數字不怎麼敏感的觀眾,也在一瞬間明白了孔子的高度。

“好傢伙,兩米多的孔子,這也太可怕了吧。”

“還是不敢相信,這還是書上那個孔子嗎?”

“話說那時候的度量衡是這樣的嗎?會不會是數據誤差。”

面對觀眾的疑問,易澤解釋道:“當然,《史記》中使用的是遵循西周度量衡的魯尺,一尺約等於19.1釐米,因此,孔子的身高就是一米八六。”

隨著易澤的話音落地,舞臺上孔子的身高隨之降低,這下子大家看的果然順眼多了。

“這還比較正常,兩米多可真是嚇死個人。”

“一米八六也不是太高啊,現在還是很常見的。”

“這樣看起來就正常多了,不過小四是真的矮啊,這有一米六嗎?”

舞臺上的對比實在是太過於顯眼,最矮的那個吸引了不少眼球。

易澤繼續解釋道:“有很多觀眾會覺得,一米八六也還好啊,現在很常見,但是,在春秋時期,百姓的平均身高,大概在一米六左右,因此,一米八六的孔子,在人群之中絕對是鶴立雞群,傲視群雄的存在了。

這樣一個接近一米九的魯地大漢,手底下還帶著三千小弟,這看著嚇不嚇人?”

“我們再來看看孔子的身體素質。

古代對大力士的描述,常常是力能扛鼎,而我們的孔夫子自然也不再話下,甚至更甚一籌。

呂不韋曾經帶領門下食客,編纂一套《呂氏春秋》,裡面就提到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

意思就是孔子的力量,能夠直接舉起城門上的門栓。

而在春秋時期,城池的城門基本上都是由實木打造,高大厚重,其中的門栓保守估計重量可達四百斤左右,而在《史記》之中,西楚霸王項羽舉起的鼎重量大概是三百五十斤左右。”

幾句話,直接給觀眾都給幹蒙了。

“淦!這尼瑪的比項羽都狠啊。”

“這樣的人你管他叫文弱書生,那我是什麼?接近夭折?”

“後代的儒生們真的要看看,你們的第一代掌門人得多狠啊。”

“可笑後世的儒生自詡都是孔夫子的弟子,卻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手無縛雞之力,簡直是丟了孔夫子的臉。”

“這讓我想起一部小說,主角穿越到春秋時期,和孔子講董仲舒的儒家理論,現在看來真尼瑪搞笑,這特麼講不過就算了,估計還得要被孔子暴揍一頓吧。”

“孔夫子:講道理也行,講物理也行,你自己挑吧。”

觀眾的反應不可謂不熱烈。

即便是有所瞭解的觀眾,也沒有想到,孔夫子居然這麼強。

這對比一下子就強烈起來了。

易澤繼續介紹道:“在《淮南子》中記載:孔子之通,智過於萇宏,勇服於孟賁,足攝郊菟,力招城關,能亦多矣。

什麼意思呢?

第一句是說孔子非常的聰明,比萇宏還要強,這沒有問題,孔子畢竟是儒家創始人,就智慧這一點上,沒有人會懷疑。

只是,從第二句開始,就慢慢的開始離譜了。

勇服於孟賁,孟奔是誰?

孟奔是齊國的一個猛男,以力聞名天下。《東周列國志》中記載:孟奔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狼……嘗於野外見兩牛相鬥,孟奔從中以手分之!

而秦國的秦武王正是因為一時興起,和孟奔比試舉鼎,因力量不支最後才被鼎活活砸死。

但就是這樣的猛男,都被孔子的勇猛所折服。

至於足攝郊菟,力招城關,則是說孔子跑起來比兔子還快,力氣大到可以舉開城門,可以說孔子就是一個十項全能選手,絕對不是書本上所繪製的文弱書生模樣。”

易澤的講述讓許多觀眾為之咋舌。

“這特麼的還是我認識的孔子嗎?”

“真以‘德’服人!”

“六邊形戰士,力智體敏全部拉滿的滿級大佬,恐怖如斯。”

“之前看《秦時明月》還覺得裡面的儒家弟子會武功很不可思議,現在看來,他們這是嚴重的退步啊,有孔子這樣的能力,還不得手撕六劍奴,腳踩趙高?”

“孔夫子,以前多有得罪,希望您大人有大量,不要記怪。”

觀眾們非常的歡樂。

一來是易澤此刻並不顯得很嚴肅,甚至有些歡快。

另一方也是因為彈幕上有趣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讓人忍俊不禁。

“說完了孔子的身體素質,我們再來看看孔子的實際戰績!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之中記載,孔子有一個弟子叫做子路,原本是一個直腸子,也可以叫社會大哥,在沒有遇到孔子之前,喜歡和人好勇鬥狠!

而在遇到孔子之後,情況瞬間發生了變化。

史料載入:子路性鄙,好勇力,志抗直,冠雄雞,佩?豚,陵暴孔子。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為弟子。

意思很簡單,子路好勇鬥狠,喜歡跟人幹仗。

平時沒事就戴著雄雞羽毛,佩戴著野豬皮製作成的飾品,在大街上溜達,妥妥的社會人街溜子。

直到有一天,子路遇到了孔子。

作為社會大哥,自然是看不慣孔子那一套之乎者也的東西,子路就和孔子幹了一仗。

至於勝負結果,史料中沒有記載。

只是在這一次之後,孔子透過講道理的方法,讓子路心悅誠服的成為了自己的弟子。”

易澤的講述很清楚明白,即便是涉及到古文的東西,易澤也用了通俗易懂的話語進行了闡述。

而觀眾自然是彈幕頻頻。

“真‘講道理’,真‘心悅誠服’!”

“子路表示:這尼瑪打也打不過,說也說不過,這本事必須要學習!”

“孔子絕對是打贏了,子路這性子,要是沒有輸,怎麼會聽別人講道理。”

“孔子表示:我學習是為了和別人講道理,至於我武德充沛,那是為了讓別人認真聽我講道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說完了個人的戰績,易澤繼續講述孔子的彪悍武力。

“除了個人的勇武之外,孔子的指揮才能也相當出色。

《左傳-定公十二年》中記載,在魯定公執政期間,公山不扭發動叛亂,直搗魯國都城曲阜,魯定公倉皇逃到季孫氏家中躲藏。

就在此時,身為大司寇的孔子挺身而出,沉著冷靜,率兵反擊,直接擊敗了公山不扭的反叛。”

“在周朝的貴族教育體系之中,六藝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之時。

所謂六藝,指的是禮、樂、書、數、御、射!

在這裡面,禮、樂、書、數可以看做是現在的文化課,教授的一些文化知識。

而御和射,則是實打實的實踐課!

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第一人掌門人,文化課自然是當時的頂尖,所謂學富五車,就是這個道理。

而他的御、射技巧同樣非常了得。

在《禮記-射義》中記載的非常清楚,有一次孔子當中展示箭法,圍觀群眾達數百人,圍的是水洩不通。

而且孔子還非常善於射空中飛鳥,且箭無虛發,可以說是百發百中。

至於孔子的御,即駕駛技術更是出神入化,絕對的秋名山車神級別。

在六藝之中的御,指的並不是駕駛尋常的馬車,而是用於戰場殺敵的戰車。

現在許多人單手開車,而孔子則是可以單手駕駛戰車,另一只手還可以手持武器禦敵。

在《論語》之中記載,孔子六十三歲之時,還可以輕鬆地駕駛戰車,為學生們講述駕車的技巧。

以戰車的駕駛難度,以及那個時代的道路狀況,孔子沒有強大的核心力量,是絕對無法做到如此程度!“

舞臺上,一架戰車出現在所有觀眾的面前。

前有四匹馬,後面是車架,駕車之人需要站在上面,手持韁繩,控制著四匹馬的移動。

一般而言,這樣的戰車都是兩人控制,而後兩人戰鬥。

孔子可以一個人做到駕駛和戰鬥,絕對是妥妥的人間狂戰士。

“一個身高一米九,武藝超群,還善於講道理的儒家學派掌門人,你們愛了嗎?“

……

相關推薦:愛情公寓之一見鍾情國漫摸魚日常亮劍之老子是孔捷噬魂海盜帶著星際到末世紅樓璉二爺紅樓璉二爺大明:開局認朱元璋作爺爺!都市:開局融合魔帝,我無敵了大奧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