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斷獄->章節

第六百零零一章 政治無力曇花一現

熱門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沒有重逢之前,楊璟也曾經想過,與宗雲等人會合之後,自己的身邊便會多一些助力,可如今看來,宗雲非但沒有留下,把劉漢超和常神嶽也帶走了,說不失落那是坐在墳頭說相聲,騙鬼的呢。

不過,無論是禍是福,楊璟都為宗雲感到高興,也為大宋的百姓感到慶幸。

或許宗雲一輩子都會被道門的人唾棄,許多人對他會敬而遠之,被視為離經叛道的異類,又或許他會成就莫大的豐功偉業,足以晉升聖人,受到千古膜拜。

無論如何,他都勇敢地踏出了那一步,甘願成為大宋邊境上沉默卻又堅韌的長城,抵禦著北方鐵蹄的入侵!

楊璟收拾了心情,帶著風若塵等人,將哈克滿大王帶上了船。

先是阿里不哥大王被楊璟刺死,如今又將蔡州洗劫一空,將坐鎮蔡州的哈克滿大王給生擒活捉了,李庭芝和杜庶也不知該哭還是該笑,只能讓人加急了往臨安遞送軍報。

這種事情也是一回生二回熟,債多不壓身,蝨子多了也懶得撓,一個是殺,兩個也是抓,反正趙昀那點香火情已經耗盡,楊璟也是死豬不怕開水燙,將宗雲丟過來這個燙手山芋給接了過來。

當然了,朝中的主戰派恨不得天天彈冠相慶,對於他們而言,這可是少有的戰功,是十幾年來對抗蒙古人的大捷,這是極其振奮人心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朝堂上那些個主和派雖然整日裡彈劾楊璟,說他窮兵黷武,輕啟戰端,撩撥和惹惱蒙古人,會給大宋帶來兵禍災難,可民間老百姓卻是有種普天同慶的跡象!

董槐等人自然是要支援楊璟的,事實上,雖然他是主掌軍政的樞密使和右丞相,楊璟的軍事行動確實過於魯莽,有欠考慮,但最終卻是成功了。

大宋朝傳承聖人教化,刺殺敵首的事情是要受到士大夫指謫和攻訐的,只有蠻夷才會如此不擇手段的事情。

可這些士大夫口口聲聲說不要刺殺,要正大光明地對決,問題是他們卻都是主和派,哪裡來的正面交鋒?

無論如何,朝堂上便如楊璟說猜測的那般,掀起了唇槍舌戰,天天對罵,鬧騰得不可開交,趙昀也是頭疼不已。

他對楊璟是極其信任的,畢竟連瑞國公主都想賜婚給楊璟,可見他對楊璟的青睞。

在楊璟的影響下,他也確實重拾信心,不願看著大宋王朝不斷淪陷於蒙古人的鐵蹄和刀弓之下。

但客觀來說,這件事情楊璟做的確實有欠妥帖,趙昀也知道蒙古人所圖甚大,不像遼人和金人,能夠用歲幣和邊貿榷場來打發,蒙古人雖然也稀罕大宋的銅錢財帛,但更渴望大宋的疆土!

他既然能夠組建神火營,重用楊璟的人來研發步槍,能夠讓楊璟去巡邊,就足以說明他重振了雄心壯志。

他之所以認為楊璟不過妥當,不是因為刺殺了阿里不哥,而是引發了朝廷的內鬥!

歷史上這麼多朝代,能夠讓臣子指著鼻子罵皇帝的,除了唐朝應該便是宋朝。

但唐太宗以虛心納諫傳於後世,可他主掌軍政,是個強勢的大帝王,然而宋朝的皇帝卻實實在在懦弱,讓臣子罵著也就罷了,有時候連自己的旨意都要被退回去,看上一兩個人才,想要給個官職,都要讓文官們唧唧歪歪老半天。

那些個御史和言官有著風聞奏事的職權。

這個風聞奏事是怎麼個情況呢,所謂風聞奏事,就是言官們啟奏的事情,即便沒有真憑實據,只是街頭巷尾道聽途說的,收到一點點風聲而言,也同樣可以在朝堂上彈劾緋聞官員!

言官們的工作就是罵人,就是彈劾,而且還必須天天罵,每個月有固定的指標,沒有罵夠的話就是不稱職。

由此可以想象,大宋皇帝們的工作環境是多麼的惡劣了。

以仁治出名的宋仁宗,睡到半夜餓了,想吃東西,卻沒敢喊人,硬生生捱餓了一夜,因為擔心會掀起奢靡之風,對於官員更是寬容到了極點。

雖然有皇城司四處監察民情,但大宋的社會輿論環境其實還算開明。

瓦子裡的丑角兒經常扮成朝中的權貴,做些醜態百出的滑稽戲,對於丁大全和賈似道等人,民間的人也可以拿來取笑,只要不假扮皇帝,別諷刺皇帝陛下就可以。

這即便在後世都是無法想象的,就如同美國人,他們不會拿低能兒或者殘疾人或者有色人種來當笑料,卻老是將國會議員等政客,乃至於總統來當調笑的目標。

在某些人看來,這是美國人民主自由的風氣,是言論自由的象徵云云,但其實咱們早在宋朝就有了,老美不過玩咱們剩下的罷了。

之所以說這些,是想說明趙昀的日子其實也並不好過,如果他能夠順心隨意地發行自己的政策,而不受絲毫掣肘,他一定會百分百支援楊璟。

可事實並非如此,封建社會的皇帝看似一切都能夠做主,但大宋的皇帝卻並不一定能做到,尤其在許多大事上,更是百般阻撓。

這也是為了到了明朝,朱元璋乾脆將宰相給裁撤了,取消了中國歷史持續了千百年的宰相制度,寧可自己辛苦一點,也不願宰相帶著文武百官在那裡礙手礙腳。

刺殺阿里不哥的事情還沒鬧夠,安豐軍方面又傳來讓人頭疼的訊息,他們竟然渡過淮河,洗劫了蔡州,將哈克滿大王也給抓了!

雖然朝堂上已經封鎖了訊息,可沒出個三五天,御街上便人潮洶湧,茶館瓦子酒樓飯店,全都在歡慶這個訊息,有人甚至說楊璟是天賜神將,乾脆讓楊璟領兵,把蒙古蠻子全都趕回北方,光復汴梁指日可待!

這些個官員們還為如何處置楊璟而吵得不可開交,趙昀也想極力保住楊璟,沒想到這個節骨眼,竟然洗劫了蔡州,抓了另一個蒙古大王!

捷報本該是讓人歡喜的,可這兩份捷報,卻讓人覺著格外沉重,不是捷報的時機不對,而是朝堂官員的心態不同。

董槐和徐佛等人卻很清楚,楊璟是趙昀的親信,楊璟這麼做,無異於將趙昀往主戰派這邊推,讓他堅決站在主戰派這邊,再沒有任何退路!

這人最忌諱就是左右搖擺,優柔寡斷,身為一國之君更是如此,趙昀對主戰亦或是主和,從來都是態度曖昧,有時候堅決主戰,有時候又不得不千方百計議和,歸根結底,帝王考慮問題的角度,與所有人都不同,必須要顧全大局,權衡利弊。

而楊璟讓趙昀堅決主戰,不去考慮退路,對於一個君王而言,這是很難做到的。

歷史上很多帝王,即便拖到最後一刻,即便一退再退,甚至退到海外,都要保持著帝王的頭銜不滅,有一些諸如劉禪、南唐後主等,即便落入了敵人之手,仍舊想著當帝王的夢。

想要賭上整個帝國來做一件事,而且是一件沒有把握的事,除非趙昀瘋了,否則他也不會認同楊璟的做法。

這也同時暴露了楊璟在政治上的短板,他太注重個人情誼,但政治講的是利益交換,個人情感在政治上簡直就是個可有可無的笑話。

楊璟確實不擅長政治,即便他遠離了朝堂,也無法躲開這種爭鬥的漩渦。

趙昀並沒有因為這兩件事,而大肆封賞安豐軍和楊璟,卻是下了一道聖旨,剝奪了楊璟兩淮路巡檢觀察使的頭銜,讓楊璟火速回京,不得延誤!

此時距離楊璟上任還不滿半年,如果換了政治成熟的別個官員,說不定會慢慢整治,可楊璟雷厲風行,烈火烹油一般,一上來就是兩件天大的事情壓下來,真真如那焰火一般,雖然絢爛,卻又只是曇花一現,只留下讓人回味卻又無限的唏噓和惋惜。

楊璟是千般不願回去,因為自己捅了個大簍子,蒙古人要報復,卻要報復到安豐軍的頭上,無異於讓李庭芝和杜庶替自己承擔蒙古人的怒火,這是他如何都不願意的!

但他又不能違抗趙昀的聖旨,而且雅勒泰倫的事情還沒解決,楊璟是不可能回去的!

可趙昀似乎料到楊璟不肯回去,竟然派了侍衛馬軍都虞侯,帶著禁軍和宦官,到安豐軍來護送楊璟,名義上是護送,實際上無異於押解,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了!

楊璟此時正跟葛長庚和董尚志等人久別重逢,正打算跟著葛長庚去見一個人,自然無心理會這些。

雖然宗雲不在,但葛長庚和董尚志卻在自己身邊,有這兩位宗師給自己當參謀,再加上李庭芝和杜庶等熟諳官場規則的伴當,楊璟就不信找不到法子留下來!

李庭芝和杜庶也為楊璟捏了一把汗,哈克滿大王還羈押在安豐軍,只是情報加急送進了京城,京城那邊速度也不慢,眼下聽說侍衛馬軍都虞侯和宦官已經上路,小半個月就能夠抵達安豐軍,到時候說什麼也要將楊璟給拿回去的!

可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李庭芝和杜庶幾個在為楊璟擔驚受怕,楊璟卻與葛長庚和董尚志,坐著牛車出城去了!

楊璟本想騎馬,但葛長庚年紀太大,受不了顛簸,楊璟只好選擇了牛車,權當出來曬太陽散心了。

一想到即將要見到的人,楊璟心裡也有些激動,當然,也有些忐忑不安。

因為他實在不明白,孫二娘和楊艾男,為何沒有跟著葛長庚和董尚志。

孫二娘因為早先在嶽東驛的所作所為,得了那種怪病,也虧得她不斷用蠱蟲和靈惑來吞噬清除體內的病毒,袁維道等同樣染病的人都已經死了,她卻仍舊健在。

可楊璟隱約也能夠察覺到,她沒有跟隨葛長庚和董尚志,或許就是因為這個病!

只是轉念一想,楊璟又稍稍安心了下來,孫二娘想必沒有什麼大問題,否則葛長庚又豈會放心讓楊艾男留在孫二娘身邊?

然而當楊璟來到這個河岸邊的小村子裡頭,見到了早幾日隱居在村落裡的孫二娘之時,他的心情卻瞬間沉重了起來。

相關推薦:無敵洋娃娃足球應該像我這樣踢小霸王的洋娃娃斑斕猛虎妙手心醫重生民國之中華崛起原神之璃月奉香人再不女裝大漢就要亡了!忍界的女裝大佬蟲修家族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