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晉烽火->章節

084章 襄陽新政(上)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襄陽快訊》印製了一千多分,廣為流傳,因為剛開始發行,所以都是免費的,其中五百多份送往其他各州,引起軒然大波。襄陽各大家族的族長到襄陽府要求見太守,被告之太守大人已經下鄉去考察了。

建康朝堂上大臣們群情激昂,這襄陽府是要造反,拿出這份新政,這桓宣百死莫贖啊!大家提議,要殺桓宣以謝天下。

司馬紹看著眾大臣的嘴臉,心中冷笑:這份新政戳到你們心窩子裡了?其實司馬紹心裡很清楚,現在士族隱瞞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加上其他對於士族的稅收優惠,現在的錢糧都流入他們的口袋裡,朝廷的稅收是越來越少,加上江州用兵,湘州和荊州都不在朝廷的掌控之中,國庫幾乎都要空了。司馬紹也曾經找王導這些大臣商量,可是大家都期期艾艾,一拖再拖,愣是拿不出一個辦法來,只是提議是不是暫時把江州的戰事停下來?

現在的士族就像附著在東晉王朝身上的一個膿包,不斷汲取王朝的養分,養肥了自己。現在好了,這個膿包被襄陽府捅破了,大概劉家也是感覺到錢不夠用,沒錢養兵,所以來了這麼一下。如果能夠攤丁入畝,成立鄉村組織,加強政府對於廣大農村的控制,對於朝廷來說是個大好的訊息。只是現在幹弱枝強,這個制度不一定能推廣下去啊,大概在朝堂上都通不過,因為那些王公大臣就是既得利益者。搞土地改革,就是挖他們身上的肉,他們肯定不答應。

現在的東晉朝廷還存在另一個問題就是僑州,僑民。西晉末,北方人民大量南流,東晉建立後,政府設立了許多僑州、僑郡、僑縣予以安置。他們只在這種僑立的地方機構登記,稱為僑人。僑人的戶籍稱為白籍,不算正式戶籍,入白籍者不負擔國家調役。僑人有的相對集中,有的居住分散,“十家五落,各自星處,一縣之民,散在州境,西至淮畔,東屆海隅”。他們雖在僑縣登記戶籍,卻不住在僑縣寄治的地方。僑州和它所屬的郡縣也不是都在一處,有的相距很遠,管理極為不便。

僑州、郡、縣開始也只是辦事機構,並無實土,所以僅在晉陵(今江蘇常州一帶)一郡就有僑立的徐、兗、幽、冀、青、並六州的十多個郡級和六十多個縣級機構。各州僑人既和原來的江南土著百姓雜處,又彼此相互混居,卻分屬於不同的州、郡、縣管理。流民南下之初,多數還想重返故里,所以莫不各樹邦邑,思復舊井。而且流人初到,並無產業,為了安撫他們,憑藉他們的武力為北伐資本,也不能不給以優復特權。

但北伐多次失敗,重返絕望,居處既久,人安其業。僑人中的上層已多佔有田園別墅;下層的除了淪為部曲、佃客、奴婢者外,也透過開荒或其他手段取得少量土地,成為自耕農民。他們與土著百姓生活無異而負擔不同,容易引起僑舊矛盾。而且許多江南農民也逃亡而變成豪強私附。這些都不利於東晉政府的統治,因此東晉政權在江南站穩腳跟之後,有人便提出要實行土斷政策。

土斷政策的中心內容是整理戶籍。居民不分僑、舊,一律在所居郡縣編入正式戶籍,取消對僑人的優待。此舉,有利於政府制定統一的對民政策,緩和原住民和僑民之間的矛盾,打擊豪強勢力,維護統治秩序。土斷理所當然受到僑人及一些大族的反對,士族害怕喪失作為北來高門的

標幟,而僑民則深知從此要負擔沉重的調役。

即使不能像襄陽一樣實行攤丁入畝的制度,看來我們也要把土斷政策拿出來!明帝心裡下了決心。或者先讓人上奏提出攤丁入畝新政,讓他們惶恐不安,極力反對之後,再拿出土斷政策,這樣大家就比較能接受了。那麼誰來做這件事情好呢?明帝不由將目光轉向溫嶠。

大臣中溫嶠最狼狽,這桓宣是他提名的,出了事也少不了他一份。溫嶠見明帝看過來,心裡不安,出列奏曰:“皇上明鑑,這也許不是桓宣的本意,大概他現在也是身不由己了。”

平西將軍王舒奏曰:“不是他的本意,難道劉巖真的敢扣押朝廷命官?如果是這樣,不如讓劉巖把官位傳給兒子,讓他進京。”大家一聽,低頭不語,心裡竊笑,這王舒現在算是最憋屈的一位,原來王舒任鷹揚將軍、荊州刺史、領護南蠻校尉、監荊州沔南諸軍事,現在這些職務全都沒了,只提了一個平西將軍。還有一個是豫章太守王彬,也被王敦趕出豫章,到現在還沒有職位,現在這兩人是難兄難弟了。

尚書令郗鑑奏曰:“不妥,正是因為劉巖在襄陽拖住了王敦,所以王敦的大軍才沒有東向。聽說劉巖的兒子劉丹才華出眾,清新俊逸,不如朝廷徵辟為從事中郎,讓他來京城任職。”

大家一聽,這倒是個好辦法,讓劉巖的兒子來京任職,其實就是作質子。再說劉家九郎出了這麼多的書,大家也想看看這九郎長什麼模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臣附議!”

“臣附議!”

建康朝廷討論襄陽新政的時候,隨州首先派出工作組開展對轄區內土地和人口的調查,並且把這個作為今年稅收的標準。工作組是以幹部培訓班的學員和獨立營的戰士為骨幹建立的,很早的時候劉丹就對獨立團的戰士進行政治思想和政策法規的教育,現在的獨立營既是戰鬥隊、生產隊、又是宣傳隊、工作隊。工作組下到農村之後,一時間雞飛狗跳,有幾個大家族選擇武力對抗,最後被獨立團鎮壓,家族主要成員被送到礦山勞動改造,其他成員強行遷徙到南陽墾殖場勞動。

這些訊息刊登在新一期的《襄陽快訊》,上面還有一條桓宣的批示,對於不配合工作組的工作,企圖以武力對抗政府的土地改革者,要堅決打擊,毫不留情。荊州、梁州刺史劉巖趁熱打鐵,要求各地的土地所有者上報自己家族實際擁有的土地和人口數量,對於虛報瞞報和妄圖武力對抗者將予以堅決鎮壓。

這一下漢江南北沸騰了,襄陽府,刺史府和資政院都被上訪的人堵住了門,這些大多數是僑居的家族,他們想問問這襄陽新政是不是來真的。在得到明確答覆之後,河東之柳氏、京兆之杜氏、韋氏,弘農楊氏等漢魏舊姓大族紛紛碰頭,商量該如何應對強勢的荊州府和襄陽府。

反不反?這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說句真話襄陽新政沒有把大家逼到絕路上,沒有把大家的田地全部沒收,只是要多交稅了。但是這樣一來宗族裡的這些部曲也養不起了。田地分配到每個人的頭上,各人都有一把小算盤,這樣心就不齊了。還有成立鄉村組織和基幹民兵,今後發號施令的人就不是我們的族長了,而是那些鄉村幹部了,這樣下去我們這些人都被邊緣化,弄不好

成了砧板上的肉,任他們宰割。

上次襄陽新政出來的時候,襄陽府派出了很多宣傳隊深入農村,給大家講襄陽新政對於無田少田者的好處,可以不繳稅或者少繳稅,當時大家還沒當一回事。現在動真格的了,那麼跟著我們一起造反的有多少人?能夠把襄陽打下來嗎?劉家軍的火槍火炮可不是吃素的,我們的塢堡可擋不住霹靂火炮,到時候落得個抄家滅族的下場就不好了。

其實這些大家族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畢竟土地集中在少數嫡系成員身上,那些庶系可沒這麼多土地,而且因為土地越多繳稅越多,他們可能還會把一些土地安在其他成員上,這樣還是我們得了好處。

襄陽本地的豪門不知道為什麼態度很明確,在襄陽快訊上表態,堅決擁護襄陽新政,積極配合政府工作組的工作。難道劉家給他們都喂了迷魂湯,許諾了絕大的好處?這就有點不好辦了,造反想要成事就需要人多,現在除了我們這些人,其他人都沒有興趣,那還怎麼玩?不能試探府衙的決心,隨州那些家族試探了,結果就是抄家滅族。

襄陽的土豪的配合確實是因為習嘏作了大量的工作。土地兼併的後果大家都知道,漢朝末年的農民造反就是這樣來的,但是要往自己身上挖下一大塊肉來,大家還是心疼的。不過劉家也給出了一些好處,劉家的水泥廠,磚瓦廠,四輪馬車等等一些產業拿出一些股份出售給大家,這些都是賺錢的產業,比土地裡刨食強多了。而且劉家還給大家展示了一幅廣闊的前景,火車,輪船,大航海等等,讓大家不要眼睛老是盯著土地。

當然,其中最重要的是劉家是本地人,劉家掌權總比外人強。強大的王敦大軍都被劉家軍打趴下了,看老劉家的這種架勢,坐天下也不是不可能的。咱們現在追隨劉家就是從龍之功啊,將來封侯拜相也不是不可能的。

這一期的襄陽快訊還刊登了招商引資的訊息,在樊城建立大市場,修築從襄陽到南陽的道路,大力發展工商業,成立襄陽幹部培訓學校……

現在王敦焦頭爛額,鄱陽王師的進攻很猛烈,如果再不增兵,江州將要不保,荊門、隨州的劉家軍隨時南下江陵、武昌,王敦的軍隊分佈在鄱陽、潯陽、武昌、江陵四地,捉襟見肘。因為隨州戰役的失敗,特別是劉家的火槍火炮,王敦的大軍談虎色變,軍心不穩,真要和劉家軍開戰,肯定是抵擋不住的。

王敦派人和劉巖秘密談判,希望兩家聯盟,最低也要籤一個和平協議。對於這次談判,劉丹給出的基調是結盟不行,和談可以。

第一,王敦的勢力全部退出荊州,由劉家軍接管。

第二,江州和湘州的商路和市場對劉家開放,刀劍、板甲這些生意可以繼續做,但是火槍火炮不行。

第三,關於大航海的合作可以繼續下去。建安郡和晉安郡(現福建省)讓他交給我們,那裡山高路遠,土地狹窄,沒什麼油水,我們可以打著王敦的旗號,在建安郡(福建)搞一個基地造大海船,我們還可以派出火槍營駐守,幫王敦抵禦王師的軍隊。前面的水泥廠,四輪車廠和修路的生意可以繼續下去。

劉丹道總結道:“現在荊、湘、江三洲的熟練鐵匠都在咱們手上,不怕他不答應。”

相關推薦: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亮劍從準備狙擊山本特工隊開始詭異劇本神霄之上晉策東晉大土豪我到仙界建仙山原始大廚王工業心臟從四合院開始的天道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