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晉烽火->章節

056章 攤丁入畝(上)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元宵結束後,五盞燈只領走二盞,其中一盞還是劉丹放水,“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對的是“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這充分說明襄陽的文風還是比不了建康。厚德商行宣佈,在一個月之內能對出來得,照樣可以吧燈籠提走。

《梁祝》和《劉三姐》在劉縣的演出造成極大的轟動,這種新的藝術形式收到大家的熱捧,江陵和建康的豪族紛紛邀請文工團、軍樂團和合唱團去演出。這次王敦帳下的新貴武康的沈充邀請,月娥的父親吳凡找到劉丹想聽聽劉丹的意見。因為整個文工團包括道具、劇院和劇本都是劉家投的錢,吳凡家人在學校任教,等於依附於劉家。吳凡也常常以劉家的家奴自居,就是擺正自己的位置,月娥心比天高,命如紙薄,天天指望劉毅娶自己為正妻。

沈充家室富裕,有歌伎舞女彈唱,常賦詞作曲,其中《前溪曲》七首,流傳甚廣。後武康前溪成為南朝習樂場所,至唐代尚有數百人習藝,舊傳江南歌伎,多出於此。因為劉縣得刀劍和其他商品打響了牌子,特別是劉縣銅板的流行,衝擊了沈家鑄錢,讓沈家的鑄錢價值急速縮水,讓他很難堪,所以劉縣的新戲引起了沈充的注意。

“這次文工團的組建少爺出力甚多,我們這次出去演出也是想給少爺多賺一點錢,彌補文工團的虧空。”吳凡小心道。對於劉丹起的這個“文工團”的名稱,吳凡也是暗地裡吐槽,少爺的詩詞戲曲都寫的不錯,怎麼給我們社團起一個這麼彆扭的名字?“文藝工作團體”,這名字看不懂。據說將來還要搞陸軍文工團,海軍文工團……

“你們想去就去吧,賺錢不賺錢的我不在乎。”劉丹道,“記住安全第一,租十幾艘船沿江下去,多注意當地的風土人情。咱們劉縣的旗袍、唐裝、摺扇……那些小商品都可以跟著一起去,你們不但可以演戲,還可以推銷我們的新鮮商品。只要你們穿的、用的,人家都會跟著學,無形之中也可以把我們劉縣的招牌打響。我撥一隊戰士保護你們的安全,順便也可以讓他們看看我們的精良裝備。”軍樂團主要推銷銅管樂器,劉丹已經把廠子建起來了,現在正需要訂單。劉丹相信,只要聽過軍樂團演奏的土豪,都會想自己也建一個。

“是,老奴記下了。”吳凡道,“說起新鮮的小玩意兒,咱們劉家可是出了不少好東西。就拿剛出來的八音盒來說,會唱歌,那個小人還會轉圈,那些小娘子都喜歡得不行。就是我家月娥都買了一個放在家裡,整天都看不夠。”

說起八音盒,劉丹想起了自家的小妹,這個丫頭可真夠纏人的,回家就拉著劉丹朝木工坊走。最後劉丹把她帶到鐘錶坊,畫出樣圖,設計了一個芭蕾舞的造型。後來她就整天泡在那裡,直到八音盒造出來為止。

“如果別人想學戲,你們不要藏私,要儘量把戲曲的技巧交給他們。”劉丹告誡道,“戲曲是個新出來的東西,要想讓大家接受,靠你們一家是不行的,要大家來做這個事情。這個市場開啟來了,大家都能賺錢的時候,就會有人給你們寫劇本,今後你們也不能老指望我來

給你們寫吧?我出了一些小說,你們可以請人編成戲曲,這條路會越走越寬的。只是你們要安排好,不要耽誤了學校的教學。”

吳凡點頭稱是,喜滋滋地出去了。

不久劉昊成親,家裡忙了一陣子。年後劉巖和劉昊都要上任,劉家開了一個小範圍的會議,主要是安排今年的工作。一千多鐵匠過年後陸陸續續都會來劉縣,組建一千人的陸運公司,再招收兩千團練,住房,後勤都要著手準備。還好劉縣的基建一直沒有停工,這麼多人勉強也能安置下來,

劉丹拿出一份襄陽地區的簡略地圖,道:“今後商行的工作,除了繼續鞏固現有的商路,還要開拓漢中、益州、關中和豫州的商路,如果我們今後和王敦鬧翻,荊州長江這條商路就斷了,所以要把重心轉移到其他地區。在開拓商路的同時,我們的情報工作也要同時鋪開,我們現在缺少專業的情報工作的人才,可以從獨立團招收一部分學員培養,以商隊夥計的身份作掩護。

父親到郡府任文學掾,要熟悉現在郡守的工作方式,廣交朋友,為我們今後接手襄陽郡做準備。可以建一所學校,然後以調查各地學生的名義,把襄陽各地的人口,土地的情況摸清楚。學校咱們不著急,可以慢慢來。還有學費的問題,咱們不能把學費全部包了,咱們也包不起。可以針對一部分貧困學生發助學金,獎學金。

“二哥進軍府做參軍,要學習如何掌控軍隊,儘快熟悉軍隊的管理制度。如果南陽郡或者其他地方有戰事,可以主動請求領軍支援,需要的話也可以調動劉縣的團練,總之有機會的話可以把我們的影響擴大到周邊地區。但是也不要急功近利,順水推舟就行。”

陸運公司的管事由劉江擔任,劉丹吩咐道:“三哥,陸建公司要按照部隊的制度來管理,先三個月的軍事訓練,我會派獨立團的人協助你。你的任務很重,將來我們的大軍出動,你們就是工程兵,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還有後勤保障,運送軍糧,都是要依靠你們。第一步你們要修築一條路,從襄陽經過棗陽到達隨州,還有就是襄陽經過宣城到荊門。你也知道我們的大炮和四輪馬車對路面的要求很高,這兩條路要先修好,將來我們發動,首先招來的就是從荊州和武昌的軍隊,荊門和隨州是我們抵抗的最前沿,一定要在一年內把這兩條路修好。”

說到這裡,劉丹頓了一頓,讓大家消化自己的一番話,繼續道:“今後我們的方針政策,我在這裡給大家交一個底,就是取消品官佔田蔭戶制及佔山格等法令,我們要把土地和人口管起來。我們在襄陽站穩腳跟之後,第一是丈量土地,調查人口,把整個襄陽的家底弄清楚。

我們採取的稅收制度是攤丁入畝,把人頭稅和徭役全部攤入田畝之中,也就是說,你有多少田地就要納多少稅,沒有土地就不要納稅。城市裡面也不需要交人頭稅,但是商家要交商稅,城市的商稅這個比較復雜,我們可以慢慢完善。

還有就是在縣以下設鄉、村、村民小組三級管理,鄉和村一級對本地區的人員管

理,徵稅,團練,調節矛盾,安排生產等等,鄉長由縣裡任命,村長由士民公舉誠實識字及有身家者, 報官點充,村長可以免去賦稅。”

劉丹把田稅制度和官僚制度一說,大家都不淡定了,現在實行的都是《戶調式》,你來個攤丁入畝,這是要跟整個社會唱反調了。

早在曹魏後期推行了給客制度,將一部分典農部民、屯田客戶分割給各級官僚貴族地主私人合法佔有。這些私家“田客”只向各級官僚貴族地主繳納租物、服役勞作,不為國家承擔賦稅課役義務。因此,這種給客制度的推行,實際是以法律的形式賦予各級官僚貴族地主享有一部分免稅免役勞動人口的經濟特權。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透過《戶調式》正式頒佈了品官佔田蔭戶制的法律。根據這一法律規定,各級官吏依官品高低所佔有的土地,是免予向國家繳納租稅的;他們所蔭庇的親屬,是免予為國家承擔服役義務的;他們所蔭附的衣食客和佃客,也是不受政府控制而僅為其私家提供服務、勞役、耕作或實物。

有些豪門世家偷偷隱瞞人口和土地,政府稅收銳減,最後只好向自耕農收稅。自耕農的稅收很重,不能存活,最後把土地寄在大地主的名下,錢都落入大戶人家手中,導致中央財政崩潰。這也是明朝滅亡的原因。清朝汲取明朝的教訓,攤丁入畝,這一制度的實行,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勞動者有了較大的人生自由,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賦稅規則的簡化減少了官府打馬虎眼任意加稅的可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對於劉丹來說,土地改革是重中之重。從秦漢時期確立郡縣制到清朝,兩千多年來,中國封建統治只到縣級政權為止,即“王權止於縣政”。縣以下的基層社會(廣大鄉村),一般由地方自治(聽民自為、自營)。到了清明時期士紳階層崛起後,基層社會活躍著三股勢力:保甲、鄉紳和宗族。

自王安石變法建立保甲制度以來,經過幾百年發展,到了清朝保甲制度已經非常完備了。早在入關之初,清廷就在佔領區推行保甲制度,以穩定戰後社會秩序,康熙四十七年,清廷對保甲制度做了詳細規定:每十戶編成一牌,每十牌編成一甲,每十甲編成一保,每家發一張印牌,上面寫明姓名、人丁數、從業狀況,有人外出或有客來訪都要註明行蹤,發現可疑之人則盤問上報。沒事的時候,鄰里之間相互監督,防範不法之徒,有事的時候,鄰里之間相互救援,彼此照應。

清朝保甲制度主要有三個職能,一是編戶齊民,把村民按十進制編組起來,然後登記戶口和家庭情況。根據清朝《戶部則例》規定,保甲長應使用迴圈簿,隨時備註、塗改戶口情況,並在每年三、六、九、臘四個月的初一上報縣衙,對前三個月的戶口情況進行更新。二是維護治安,由保甲長稽查本保本甲內有無盜竊、邪教、賭博、窩逃、奸拐、私鹽以及各種巧立名目斂財的聚會,這是保甲最核心的職責。三是催科,即協助縣衙戶房書吏和衙役收稅。除此之外,保甲還承應一些縣衙臨時指派的任務。

相關推薦: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亮劍從準備狙擊山本特工隊開始詭異劇本神霄之上晉策東晉大土豪我到仙界建仙山原始大廚王工業心臟從四合院開始的天道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