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晉烽火->章節

031章 九品中正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沈括《夢溪筆談》記載:“予出使至磁州,鍛坊觀鍊鐵,方識真鋼。凡鐵之有鋼者,如面中有筋,濯盡柔面,則麵筋乃見,鍊鋼亦然。但取精鐵鍛之百餘火,每鍛稱之,一鍛一輕,至累鍛而斤兩不減,則純鋼也,雖百煉,不耗矣。此乃鐵之精純者,其色清明,磨瑩之,則黯然青且黑,與常鐵迥異。亦有煉之至盡而全無鋼者,皆系地之所產。”

此“精鐵”指百煉鋼原料,應是含碳量稍高,所含夾雜不十分多的鐵碳合金。“一鍛一輕”,應是不斷去除夾雜,氧化鐵皮不斷產生並脫落之故。“累鍛而斤兩不減”應是相對而言的。“煉之至盡而全無鋼”可能是含硫較多、產生熱脆的緣故。百煉鋼首先要精鐵,這精鐵就不容易搞到,如果鐵中含硫過多,煉著煉著就沒了,剩不下精鐵,這算是煉廢了。近代張之洞辦的鍊鋼廠就是因為鐵礦的磷較多,所煉成的鋼鐵,容易脆裂折斷,當時,進口的洋鋼在上海的售價是每噸銀三十餘兩,漢陽廠的鋼只能賣每噸銀23兩,還乏人問津。

“水車鍛造?我在漢水沿途看到很多的新修的水車,這是怎麼回事?這個水車鍛鐵法我們能不能學會?”鄧嶽問道。如果水車能夠解決問題,咱們安裝水車就是。

“有水車也沒有用,”周撫苦笑起來,“說起來這水車還是劉家村興起來的。劉家村不但自己造了四架,還幫助大江沿途的村莊安裝了水車。劉家的水車費用只要別人費用的七成,而且還可以分期付款,最多可以三年期限,到莊稼收成的時候用糧食抵債,現在大家都邀請劉家裝水車。你也知道農田中旱田收成很不理想的,水田種植糧食才有保障性。水車架起來,大片的旱田就能變水田了,自然大受歡迎。至於你說的水車鍛鐵,我也讓人試過,效果很不理想。也許劉家有自己的獨門絕技。”

劉家村的水車都是流水線作業,就像後世的組裝傢俱一樣,先把所有的木柴和緊固件都加工分類好,還有大小不同規格,最後安裝隊到各個村去安裝。現在劉家村有十幾支安裝隊奔赴大河沿線,就是武昌郡附近也有人找上門來。這些都得力於木工機床,使木材加工省時省力,現在最大的限制是熟練工人太少。

除了水車,劉家村有熱炕施工隊,現在劉家村的村民做起了包公頭,組織一大批人在襄陽城給人打灶修炕,蜂窩煤和煤爐現在風靡襄陽,整天都有熱水,真是太方便了。至於暖氣片,那得是萬貫家財的土豪才享受得了,周撫家中的這一套屬於劉家獻孝心,不要錢的。

“這條路走不通了,那只有靠劉家了。”鄧嶽嘆了一口氣,“主公這次讓我來,這一萬多鋼刀是必須一年全部完成的。他們要鐵匠,生鐵,這些都可以儘量滿足。他們的水車很不錯,主公也想讓他們到江州和江陵把水車搞起來。只是這個費用太高,全部用錢幣和糧食付款的話壓力太大。主公那邊今年打了這場戰,庫房裡基本空了。”

“這個都是不用擔心,”周撫指著剛才斬斷的銅板道,“你看這個銅板,就是劉家造的九郎錢,比沈充的沈郎錢可精緻多了。現在九郎錢和沈郎錢的兌換比率是1:20,沈充的老臉都丟盡了。因為青銅太少,九郎錢的發行量不大,要不然早就沒有沈郎錢的

活路了。他們還問過我能不能搞到銅,大冶銅綠山不是產銅嗎?銅錠你有多少他們就要多少。”自從鐵器取代了銅器,青銅器的用途從武器轉為香爐、餐具這些生活用品。交付銅錠這倒是一個辦法,只是這樣搞下去這劉家就富可敵國了,不過這些都是以後要考慮的事情。

“這次過來主公想把劉家拉入我們的陣營,你看給劉家安排一個什麼職位好?”

“這個?”周撫遲疑了一會兒,“劉家寒門,祖上也沒出過什麼大官,除了九郎,其他人也沒有什麼出眾才華。這次中正品評劉家九郎評為六品,他的兩個哥哥因為成為《雅音》的編輯,評為六品,算是超規格了。但是劉家算是暴發戶,驟然拔得太高不能服眾,要不到我這裡做個參軍,或者在郡縣做個掾屬?至於主公那裡,他們還不夠格。”

“這樣也行,那就徵辟劉九郎的哥哥劉昊到你帳下作參軍,九郎的父親劉巖作郡守的文學掾,”鄧嶽道。“他家不是辦學堂嗎?讓劉巖把這一塊管起來起來,也算物盡其用。可惜劉九郎的年齡太小,其實徵辟他是最合適的,畢竟他才是正主。”

漢代自三公至郡縣,都有掾屬。人員由主官自選,不由朝廷任命。東晉的參軍純粹只是將軍府的幕僚,相當於參謀。至於文學掾,主要職責當是管理學校,教授弟子,也兼管郡內教化、禮儀之事,相當於教育局長和宣傳部長。文學掾屬於比較清高的職位,非德高望重者不能當之,老劉家想拔高自己家的逼格,這個位子算是投其所好。這也說明鄧嶽來之前做了大量的調查工作。

至於正中品第,這是魏晉時期實行的九品正中制,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採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於黃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的制度。此制至西晉漸趨完備,南北朝時又有所變化。從曹魏始至隋唐科舉的確立,這期間約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九品中正制是從東漢末年的清議發展而來的。東漢末年,代表中央政權的曹操有不少壓制豪族名門浮華風氣的舉動。曹操並非名門,其祖父是與名士對立的宦官集團中的一員。不少名士很瞧不起曹操,與曹操政權對抗。因此曹操必須壓抑以清議名士為代表的地方豪族勢力。但在戰亂時期,曹氏政權還須依靠地方名士,因為他們在鄉里有較高的聲望,完全廢除鄉里評議是不可能的。所以曹氏政權把清議納入政權軌道,使名士與政權合作。這樣以設立中正官專門執掌品第人物以備仕進參考的方式,代表“國家利益”的政權便對地方名士取得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另一方面,地方名士的清議也便合法化,從而為其發展勢力創造了條件。

九品中正制從內容上說主要有三條,設定中正、品第人物、選拔依據。所謂中正,就是掌管對某一地區人物進行品評的負責人,也就是中正官。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設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數郡人物之品評,各郡則另設小中正官。

品第人物是中正官的主要職責,中正官負責品評和他同籍的士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品評主要有三個內容:

第一、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輩的資歷仕宦情況和爵位

高低等。

第二、行狀:即個人品行才能的總評,相當於品德評語。

第三、定品:即確定品級。定品原則上依據的是行狀,家世只作參考。但晉以後完全以家世來定品級。出身寒門者行狀評語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門者行狀不佳亦能位列上品。於是就行成了當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九品中正制創立之初,評議人物的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並重。後趙主石勒曾清定九品,石虎亦恢復雍秦二州望族免役特權,但似乎並未設中正之職。東晉有專門的譜牒司令史負責譜牒的撰修工作,據以確定誰是士族,誰是庶族.才能據以選官、論人和通婚。這些措施主要是保護士族門閥的利益,防止寒族冒充士族,這樣就造成了一批特權階層,這個時候皇權被大大的削弱,造成“鐵打的士族流水的皇上”這一南北朝時期特有的現象。

東晉士族階層壟斷教育、把持政權、兼併土地、割據一方,排斥寒族,分配了最大一塊社會財富,讓中央政府的財政陷入窘境,社會負擔轉嫁給數量極少的自由民,這樣造成兩極分化,社會矛盾加劇,最終導致農民起義,東晉天師道的起義跟這個也有關係。

後來科舉制度的產生也造就了一個特殊的權力階層,就是士人階層,考取功名就有特殊的權利,權貴階層仗著自己的權勢,從底層農民手中巧取豪奪,強佔土地。這就產生了一個很可怕的後果。首先是權貴階層可以透過各種特權,免於向國家繳稅,而農民失地之後又無稅可繳,所以國家財政收入大幅減少。為了彌補財政上的漏洞,朝廷只好透過強硬手段給下面增派收稅任務,可是權貴階層依然有辦法透過各種手段偷稅漏稅,結果就是朝廷的收稅任務全部攤派到了無權無勢的普通農民身上,原本已不堪重負的普通農民,生活又變得更加困苦。這就使得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最終演變成星火燎原的農民起義軍。

這個階層是如此的頑固和貪婪,以至於即使知道這樣下去的結果是大家一起玩完,他們也停不下來自己的腳步,就像一個貪食的傢伙,即使知道不停地吃會撐死,也控制不了自己的食慾。如果誰要改變現狀,就要把他弄死,這就是為什麼在中國古代搞社會改革的都沒有好下場。

春秋戰國秦國變法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打破了貴族的壟斷,廢除舊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禁止私鬥,頒佈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其他國君不是傻子,難道不知道跟著變法?不行啊!還沒等你變法,其他貴族就把你弄下臺了。最後只剩下一條路,就是割地,割一塊地,喘一口氣,最後大家一起給人滅了。也許是因為秦國是西戎,本來是少數民族,沒有開化,貴族制度不完善,變法的阻力更小一些。

中國歷史上的政權經歷興衰治亂,往復迴圈呈現出的週期性現象,都是跳不出這個怪圈。有人就直問太祖,現在的震旦能不能跳出歷史上“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週期律?後世的米國也出現了這種情況,有錢人把持了國會,整個米國都被他們控制,又因為米國的強大,所以米國為了軍工集團的利益,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戰爭,成為世界動*亂之源。

相關推薦: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亮劍從準備狙擊山本特工隊開始詭異劇本神霄之上晉策東晉大土豪我到仙界建仙山原始大廚王工業心臟從四合院開始的天道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