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晉烽火->章節

018章 米尼步槍(上)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蒸汽機的鍋爐是用鋼板鉚接而成,鉚接的技術老張頭都有,汽缸則是用鏜床加工,鏜床現在已經生產出來了,到時候大炮的炮管加工也要用到鏜床。說起來老張頭也是個人才,劉丹只是有個設計構想,畢竟劉丹的那個年代大家都是用數控機床,這些老式原始的機床劉丹還真不太會,許多具體的加工裝置都是老張帶領弟子們克服一個個困難終於實現的。

安排完蒸汽機的生產之後,劉丹拿出一疊圖紙交給老張,道:“這是新式火器‘前裝膛線槍’,這裡有各個零件的圖紙和工藝流程,這是最高機密。你調出十個人成立火器小組,專門把這個火器樣品造出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隨著劉丹的講解,老張總算看明白了這個火器的結構,疑惑道:“就這個鐵銃子能殺人?”劉昊兄弟兩也湊上來一起聽,心中有同樣的疑問。

劉丹抽出一份圖紙,道:“這叫米尼彈,用火藥把米尼彈射出去。如果成功的話,有效射程可以達到四百米。”

“四百米?”老張倒吸一口冷氣。現在長弓的最大射程一般在200米左右,有效射程在120米以內。也就是說,雙方真正展開戰鬥隊形hou,進行弓箭的有效交火,是在相距100米這個距離上。一把神臂弓的射程也只不過三百米左右,你這一下就四百米,那不是要逆天了?

歷史上單兵弩的各種資料記載雖然很大,但是實戰當中一般都是平射使用,以目前的器物遺存以及圖畫材料看,很難證實實際當中能達到什麼三百步,五百步的最大射程,最多在一百步一百三十米的距離上實現精度射擊就很不錯了。

“四百米是多少步?”劉毅不懂“米”這個單位,弓箭射程一般是論“步”。

“大概三百步。”

“什麼?!”兩人不淡定了,你這是神器?

說起神臂弓,最有名的就是北宋時期西夏的神臂弓了,《夢溪筆談》說它的射程可達三百四十多步。它的弩身的製作複雜,主要材料是西夏所產的一種成年公犛牛的巨角。這種犛牛牛角很長,顏色黃黑相間,還自帶花紋,製作步驟同樣神秘。今天我們只知道要先將牛角切成長長的薄片,然後再根據弓的不同部位,選擇不同長度,再用特殊熬製的膠,將薄片逐一粘起來。

西夏地狹人少,在宋、遼的合圍之中,即使全民皆兵,也依然是危機重重。有了神臂弓,這個難題就好解決多了。在敵人的弓箭射程之外,西夏軍可以準確地射中對面的敵人,當時范仲淹對於西夏軍隊也是無可奈何。能讓西夏能存活近二百年,神臂弓當仁不讓,功不可沒,這是外族勢力的軍械第一次比中原先進。

燧髮式前裝線膛米尼槍是能夠用手工造出來的最好的步槍了,至於後裝槍,因為密封問題難以解決,劉丹不準備選擇。其實在這個時代,米尼槍已經夠逆天了。

在拿破崙時代,軍隊大都數都裝備燧髮式滑膛槍,按照記錄,前膛燧發火槍的直射最大射程是300碼左右,有效殺傷射程約80碼(約72米,一說50碼,即45米),超出這個距離被打中的人可說是運氣極背。英國陸軍的漢格上校在1814年寫下這麼一段話:如果一個士兵的槍膛不是製造得很糟的話(許多都很糟),可以打中80碼外的人形靶、甚至是100碼;但是如果一個士兵在150碼外被敵人用一支平常的槍瞄準並打傷的話,那麼他真的就是非常倒黴了;至於想用一支平常的

槍射擊200碼外的人的話,你不如改為射擊月亮,兩者打中目標的機會都是一樣的。

前膛燧發火槍發射一次需要經過12個步驟,1834年時英國陸軍測試前膛槍時的記錄顯示,即使是技術純熟的士兵每分鐘射速也不過三發;這還是在沒有戰鬥壓力下的成績。在實戰時,由於種種因素影響,能夠維持每分鐘兩發就算不錯了。而且士兵在戰場上慌亂之際非常容易出錯。最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在裝填後忘了將通條抽出槍管,一扣扳機,通條就不知道飛到那裡去了,自然無法再裝填。

另外常見的錯誤是在忙亂之間誤將彈頭而非huo藥先塞入槍口,造成不發彈,士兵只能退出行列到後面慢慢把彈頭挖出來。大家不難想象用通條去挖裝填了huo藥和子彈的槍管是多麼愉快的一件事。就這還算是先知先覺,要知道當時火槍是佇列齊發的,那麼多槍一起發射的情況下許多士兵在戰鬥時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開槍,有沒有啞火,往往多次裝彈。在1863年美國內戰的蓋茲堡戰役後北軍清理戰場,發現雙方士兵遺留在戰場上的37,574支步槍中,槍管中還有子彈的有2,4000支,其中有一顆彈頭的有6,000支,誤塞了兩顆彈頭的有12,000支,塞了3到10顆彈頭的有6,000支,最高記錄是一支槍中塞了23顆彈頭

由於滑膛槍的射擊精度問題,所以在拿破崙時代,部隊都是採用密集陣型,排隊槍斃的形式作戰,依靠齊射來提高火力密度和命中率。滑膛槍的射擊速度慢,有效射程太近,炮兵發射的葡萄彈和榴霰彈的射程都能超過它,以致火炮成為當時的優勢武器。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說:“真理,只在大炮射程範圍內。”用大炮作比喻不是沒有原因的。

線膛槍就更麻煩了,由於使用線膛槍的時候彈頭與膛線必須緊密咬合,無法像滑膛槍一樣使用直徑較槍管內徑還小的彈丸,因此前膛來復槍的裝彈十分困難而耗時。射速一分鐘有一發就算不錯了。

米尼彈的發明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

米尼彈錐形彈頭的直徑略小於槍膛直徑,這樣裝彈就很方便。彈頭的底部有個圓錐形的空洞,一個木塞堵住洞底,發射時燃氣壓迫木塞擠進空洞,迫使彈底膨脹,緊貼膛線,封閉住彈頭和槍膛之間的空隙,使燃氣無法外洩,又可以使彈頭在膛線壓迫下高速旋轉。

米尼彈解決了前裝線膛槍裝彈困難和滑膛槍射程精度太低的問題,使得步槍超過火炮,成為當時戰場上的決定性武器。但米尼彈有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它只能用很軟的合金例如鉛製造,這樣彈頭才易於膨脹。彈頭軟,擊中目標後會馬上變形,停止作用很好,但穿透力太弱。

第二次ya片戰爭,侵華法軍使用前裝米尼來復步槍。這種來復槍槍長1.4米,重4.8千克,口徑1.8釐米,膛線4條,最大射程900米,射速5發/分鐘。米尼彈比葡萄彈和榴霰彈的射程更遠,所以,戰術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火炮被退到步兵的後面,成為一種支援性的武器,而不再是攻擊性的武器了。騎兵襲擊步兵就也等於是自殺,因為騎兵還未接近步兵,而大部分馬匹和騎兵就已被打中了。

而步兵在500碼射程內就開始發射,不必等到100碼的射程之內再開火的這種遠射程的戰鬥,使得白刃格鬥逐步被淘汰。個人的良好射擊技術,比排槍射擊更為有效。而且,為了充分發揮個人射擊技術的

作用,還要求個人發揮主動精神,並要求集體採取疏開隊形。至此拿破崙時代前的戰術逐漸被淘汰乾淨,戰爭進入塹壕密佈的現代戰爭時代。第二次ya片戰爭,蒙古騎兵低估了聯軍火炮、火槍的射程和射速,最後大部分的騎兵都倒在衝鋒的路上。

但是米尼彈也有缺陷,它只能用很軟的鉛來製造子彈,彈頭軟,擊中目標會馬上變形,穿透力不如遂發槍使用的鋼珠,此外,由於為了快速膨脹彈頭以閉鎖槍膛,發射yao只能使用快燃huo藥,而槍械對發she藥的要求是慢速燃燒,以便彈頭可以在槍膛內得到長時間的均勻加速,提高出膛的初速度。

近代火槍製造的最大的難度就是槍管,其他部件都可以鑄造。近代黑huo藥步槍槍管材料的主流還是鍛鐵,雖然也有部分鋼質的,但是沒必要。黑huo藥發射的槍彈速度低,鍛鐵槍管足以滿足要求。鋼質槍管當然更好,但是沒那個必要,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再說當時能夠加工鋼材的刀具很少很珍貴。

19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槍管才由熟鐵(西方一般都叫鍛鐵)過渡到鋼。無它,因為這時無煙huo藥代替黑huo藥作為槍彈發射yao,雖然其燃燒腐蝕性較黑huo藥低,但卻使子彈初速度急劇增加,而軟鉛在高速摩擦下容易熔融,子彈也因此由鉛彈變成銅皮包鉛;由於銅皮較鉛硬,導致傳統的鍛鐵槍管膛線太容易磨損,因此無煙huo藥的出現催生出了槍管的鋼質化。

在轉爐鍊鋼法發明(1856年) 之前,鋼的生產方法很落後,先把高碳生鐵煉成熟鐵,進行滲碳製成滲碳鋼(表面碳高,內部碳低。) 然後再在坩堝爐中溶化,得到成分均勻的鋼。這種鋼的價格昂貴,產量不大,主要是用於製造刀具的高碳鋼。轉爐及平爐鋼的大量生產使得機械加工工業得到很大的發展。原來使用的碳素工具鋼刀具的車削速率比較低,溫度不能超過200℃,顯然不能滿足加工工業的要求。在這種需求下,在1868年發展出高鎢自淬工具鋼 ,當時稱之為R. Mushet特殊鋼,實用合金鋼特別是高碳合金特種工具鋼就是由此開始的,到19世紀80年代歐美各國已經廣泛採用這種新型刀具。

很顯然,鋼質槍管的大規模普及是跟當時的技術發展密切相關的。新型發射yao的出現催生了鋼質槍管的需求;而新型加工刀具的發明和普及才能使無煙huo藥鋼質槍管步槍在各國大規模的裝備。

在此之前世界各國的單兵槍械均是鍛鐵製造。普魯士的德萊塞擊針槍,美國的夏普斯後膛槍、斯賓塞連珠槍及其後的溫徹斯特連發槍,甚至是加特林機槍的槍管都是鍛鐵!

另外,後世研究者比較糾結的是不同時代對於鋼鐵的分類。按照現代國際標準只有小於含碳量0.02%的才是鍛鐵或純鐵,0.02%-2%都是鋼。可是在19世紀中期是沒辦法測定鍛鐵的含碳量的,一般由鍛鐵的軟硬程度和摩擦的火花來判定鋼鐵的含碳量。打個比方當時即便是小於0.07%的也被稱作鍛鐵。比如有名的惠特沃斯六角膛前裝槍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大出風頭,槍管壽命極高,它使用的是一種被當時稱為均質鐵的材料製成的,惠特沃斯早期也用這種材料製造過一種火炮,壽命可以超過3000發,經過現代儀器測量其含碳量約為0.06%。是一種含碳量低的低碳鋼,按照現在的標準肯定是低碳鋼了,但當時就叫鍛鐵。

相關推薦: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亮劍從準備狙擊山本特工隊開始詭異劇本神霄之上晉策東晉大土豪我到仙界建仙山原始大廚王工業心臟從四合院開始的天道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