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東晉烽火->章節

140章 隴右攻略(中)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猝然相逢,此時馬謖的選擇無非如下幾條:

一是與魏軍展開野戰,但很有可能被宿將張合擊敗,即使僥倖擊敗張合,張合當時所率領的也不過只是援軍的先頭部隊,也就是騎兵隊,這也是為什麼張合如此神速的原因,而後頭還跟著張合部的主力,張合的後方是親自坐鎮的魏明帝,援軍會一波波不斷向番須道方向開來,馬謖一路擊敗魏軍,奪取隴山山口從而實現阻敵的戰役目標的可能性是很渺茫的。

二是邊打邊退。但這等於讓開了番須道,使得後續魏軍能源源不斷開進隴右,這對於分兵收取三郡的蜀軍來說是非常兇險的,可能被優勢魏軍各個擊破,甚至被襲破祁山大營全軍覆沒也並非不可能。

三是據險而守遲滯魏軍。這似乎就是當時最優的選擇了,能夠拖延時間使蜀軍退入祁山,免除全滅的風險。

實際上如三國演義上所說的諸葛亮命馬謖當道下寨的這一選項不可取,街亭並非險隘,當道下寨會陷於優勢魏軍的包圍,猝然遇敵,一萬蜀軍也不可能短時間內構築工事遮斷道路。其實街亭只是馬謖部趕到隴山山口的半路上的一個預定取水地點而已。

所以馬謖倉猝之下,只能上山下寨,據險而守,也便於發揮蜀軍長於山地作戰的優勢,但他沒有想到山上無水,更又遭受火攻,所以一天之內就被攻破,使得蜀軍主力遭遇險情。但如三國志所說的“違亮節度,大為合所破”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陳壽三國志多有謬誤,實際上街亭並非預定阻擊陣地,因此諸葛亮也不可能有什麼“當道下寨”的事先謀劃,也就不存在什麼違背命令之說。

我們看史書不要全信,因為陳壽也不可能為了街亭一戰跑去街亭實地考察,後世那些文人也是根據書本來判斷,對於歷史地理的實地考察是在清朝才開始的。不過後世有衛星地圖,還有去過街亭的網友發帖子,這個問題不難解決。

因此看來,馬謖之所以被殺,其實是因為以下兩個原因:

一、諸葛亮力排眾議組織北伐,結果卻失利了,街亭之敗作為戰役的勝負關鍵,馬謖作為主將不得不死,不然不能壓服眾人。

二、馬謖作為跟隨劉備入蜀的荊州集團一員,與益州土著集團矛盾由來已久,益州集團在馬謖之死中肯定起了重要作用。

無論具體過程怎樣,第一次北伐失敗了,後來的幾次北伐再也沒有這一次這樣好的形勢,而國力貧弱的蜀漢,實際上在此時永遠失去了擊敗曹魏的機會,其後的幾次北伐,不過是諸葛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對天命的挑戰而已。

其實即使沒有失街亭,蜀軍也未必能在隴右站穩腳跟。諸葛亮走岐山道奪隴右的最大失誤,就是不能擋住魏國源源不斷的援兵的到來,遲早都要失敗。因為張郃這支援軍就是從洛陽趕過來的,即使在街亭把魏軍擋住了,長期征戰,曠日持久,蜀軍的糧道這麼長,支撐得住大軍的消耗?

在大兵壓境的情況下,隴右剛佔領不久,當地人驚慌不定,人心難以歸附,蜀軍想要就地徵糧,談何容易?當年曹操出兵漢中,陷陽平,入南鄭,正是軍勢大振時候,曹操不但沒有乘勝進攻益州,反而見好就收,留下夏侯淵據守漢中之後,曹操感慨道:“人苦無足,既得隴,復望蜀耶?”引軍而還。

當時時任丞相主簿的司馬懿主張乘勝長驅入蜀。建議道:“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爭江陵,此機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可失時也!”

謀臣劉曄也認為:“今舉漢中,蜀人望風,破膽失守,推此而前,蜀可傳檄而定。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以公之神明,因其傾而壓之,無不克也。若小緩之,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矣。今不取,必為後憂。”

裴松之也認為曹操忽然不思進取,是喪失了一次大好機會。他感嘆道:“魏武後克平張魯,蜀中一日數十驚,劉備雖斬之而不能止。由不用劉曄之計,以失席捲之會。”

可見諸葛亮兵佔隴右,哪裡那麼容易守住。

起初,曹魏認為劉備已經去世,幾年來沒有什麼動靜,因此放鬆了防備;而突然聽到諸葛亮出兵,朝廷和民眾都很懼怕。於是,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都背叛魏而響應諸葛亮,關中如雷轟頂,受到震動,朝廷大臣不知不什麼對策,魏明帝說:“諸葛亮本來依據山險固守,當下親自前來,正合乎兵書所說招敵前來的策略,一定能夠打敗諸葛亮。”於是統領步兵和騎兵五萬大軍,命右將軍張郃監管軍務,向西抵禦諸葛亮。丁未,魏明帝到達長安。

由此看來,如果按照魏延的計劃會是什麼結果呢?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軍至長安。鎮守長安的魏國安西將軍夏侯楙怯而無謀,“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唾手可得。魏國聚集軍隊“尚二十許日”,諸葛亮大軍可趁機“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便可一舉平定長安以西。

魏延的建議雖然有些弄險,但是完全沒有走岐山道的弊端。所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當時關中守軍毫無防備,魏延的五千精兵從子午道衝出來,長安守軍肯定集結兵力堵在子午道口,諸葛大軍再從斜谷出來就毫無阻礙,兩軍合擊,曹軍必敗。

拿下長安之後,接下來派出兩支軍隊,一支拿下潼關,一支拿下商於之道的武關,將關中與洛陽、南陽的道路堵死,曹魏空有千軍萬馬也徒呼奈何。這就是兵貴神速。如果走岐山道,幾萬大軍在山溝裡折騰的時候,訊息早就傳開了,等你去街亭堵路的時候,曹魏大軍已經從關中殺過來了。

“魏延每隨諸葛亮從徵,輒欲請兵萬人,與諸葛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但諸葛亮制而不許。魏延常謂諸葛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魏延真是苦逼,賞識自己的劉備早早死了,碰到一個“一生唯謹慎”的諸葛亮,最後落到個夷滅三族的下場,讓人悲嘆。如果魏延在司馬懿的手下,那將是另外一番風景。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如韓信故事”:當年韓信取關中的時候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讓劉邦的大將樊噲修斜谷的棧道,吸引章邯的關中主力,自己親自率大軍走陳倉道突然出現,章邯急忙調轉兵馬,被韓信和尾隨而來的樊噲打敗,章邯投降,一戰而定關中。

其實諸葛亮是有道德潔癖的,見不得人的瑕疵,又缺乏馭人之術,凡事躬親,最後落得“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人才凋零的

景象。大凡有本事的人,都是有幾分傲氣的。驕兵悍將,持才傲物,人之常情,如何駕馭?這就相當考驗上位者的領導才能。

“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劉備敢用魏延,劉封,曹操唯才是舉,不問德行。而諸葛亮平生辦事以謹慎為本,最忌諱見那種口出妄言之人,最喜歡道德高尚的君子:“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治軍以明,對於將領提出明確的道德要求。如《將苑·謹候》一文就集中表述了這方面的內容。諸葛亮認為師出以律,失律則兇,律有十五,其中明白地指出要“勇”、“廉”、“平”、“忍”、“寬”、“信”、“敬”、“明”、“仁”、“忠”等有關道德方面的要求。《將苑·將材》一文中要求將帥要具備“仁”、“義”、“禮”、“智”、“信”的才能。

如果在太平盛世,這樣的要求也沒錯,但是身在亂世,這些君子就連生存下來都難,更何況建功立業?衛國戰爭時期,蘇軍作戰部長什捷緬科大將講過一句話:“戰爭到來,首先要淘汰一批和平時期的將帥。”

諸葛亮身前逼死了劉封,死後逼反了魏延。

建安25年(220年),孟達與劉封不和,劉封奪取了孟達演奏鼓樂的樂隊,孟達一方面害怕劉備治罪,另一方面又對劉封十分忿恨,於是修書一封給劉備,然後率領部曲投降曹魏。孟達投降魏國之後,魏文帝曹丕派遣夏侯尚與徐晃助孟達襲取東三郡。孟達寫信給劉封,勸劉封投降,但被劉封拒絕。

申耽、申儀兩兄弟背叛劉封,劉封因此被孟達徐晃等擊敗。劉封回到成都後,劉備責備他欺凌孟達,且不救援關羽。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烈勇猛,劉備死後最終難以制服駕馭,於是勸劉備藉此機會除掉他。於是劉備賜劉封死,讓他自盡。劉封嘆息說:“我後悔不聽孟子度的話。”劉封自裁後,劉備非常傷心,為劉封哭泣。

當年劉邦作漢中王的時候,境遇比蜀國還要不如,為什麼韓信一戰成功?因為韓信敢弄險,劉邦敢點頭。劉備早亡,這是漢朝氣數已盡啊。

當年打74師的時候險不險?打錦州、打淮海、打米國的時候險不險?一招失誤,滿盤皆輸!太祖敢點頭,打米國的時候最壞的結果是什麼?我們重上井岡山打游擊!沒什麼大不了的。這份雄才大略,把家底全部拼光的狠勁,是孔明望塵莫及的。

對於諸葛亮失街亭,太祖的評價是:“初戰亮宜自臨陣。”認為街亭之戰諸葛亮應親自率領大軍挺進街亭,堵住援軍之路,因為這是生死攸關之地。又在《魏紀四》就諸葛亮出師木門道殺張郃事,作了眉批:“失街亭後,每出,亮必在軍。”他認為這是諸葛亮接受了教訓。所以街亭之敗,諸葛亮也是要負重要責任的。

當年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對峙的生死攸關的時刻,時候,曹操第二次襲擊袁紹的運糧部隊是“自將步騎五千人夜往”,即曹操親自率兵前往。雖然史書記載其兵力是“步騎五千人”,但考慮到長途奔襲的特點,這五千人應當大部分是騎兵,同時有少量步兵配合輔助。曹操在官渡之戰關鍵時刻的兵力運用,表明曹軍中有著一支規模不算很大但戰鬥力極強的騎兵部隊。這支騎兵部隊,有一個亮瞎眼的鈦合金名字:“虎豹騎”。

相關推薦: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亮劍從準備狙擊山本特工隊開始詭異劇本神霄之上晉策東晉大土豪我到仙界建仙山原始大廚王工業心臟從四合院開始的天道輪迴